• logo

面對中國:歐盟又愛又恨難以取捨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歹戲拖棚的英國脫歐,3/29/2019脫歐的最後期限已到,但英國至今仍舊無法協議出一個國內和歐盟都能夠接受的”DEAL“,為了避免無協議脫歐,只好向歐盟提出延期。

 脫歐公投後有兩年的緩衝期可以為離婚談判做準備,這段期間英國一直試圖分裂其他27個成員國,然而令倫敦吃驚的是,歐盟展現了團結,歐洲諸多小國要達成政治上的統一極為困難,過去500年戰爭頻仍,進入21世紀之後,歐盟越來越像一個基於共同利益的經濟同盟(而非價值觀或政治),這也是為何成員國在英國脫歐談判中保持團結的原因。 組成歐盟的27個中小國家,在捍衛歐洲的單一市場的問題上具有強大的共同利益。

 法國總統馬克宏自當選後一直倡議「歐洲復興」,對於歐洲政治自治以及歐盟有必要參與全球大國政治遊戲的觀點,逐漸得到梅克爾和其他成員國的認同。

 自從去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歐洲發現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面對一個令人心碎的殘酷現實:NATO(北約組織)的戰略保障瀕臨崩潰,俄羅斯破壞自由秩序的強硬政策,還有日益崛起的中國悄然形成的經濟霸權。

 在這種背景下,歐盟將何以為繼? 歐盟的擔憂勢必演變成新的對華戰略。 中美貿易即將告一段落的此時,歐洲產業巨頭近日在訪談中提出了企業的觀點:他們認為中美貿易戰最終兩大勢力可能相互妥協,被坑的只會是我們歐洲人。

 歐洲在這樣的局勢裡,儼然像個局外人,特別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歐洲所有國家大多陷入財務危機,以及貧富差距加大造成的社會動盪,中東難民潮帶來的極端主義和保護主義興起,種種的不利因素,讓悲觀的情緒在整個歐洲蔓延開來。

 經濟的振興無疑是重中之重,面對中國這樣強大的經濟競爭對手,同時又是有巨大潛力的消費市場,不得不在對華展略思維做出調整。 德法的鐵路業務合併案被歐盟否決後,兩國聯合對外發布「符合21世紀的歐洲產業政策宣言」。直言必須對過時的歐盟競爭法律進行修改,以應對來自歐洲之外的競爭,特別是中國企業的挑戰。

 三月中旬歐盟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在德法主導之下探討對華新戰略。 法國總統顧問直言:五年前歐盟的成員國在對華關係上分歧不斷且天真幼稚,如今這天真的階段該過去了。

 三月中旬之後G7成員國之一的義大利,宣布將與中國就一帶一路簽署諒解備忘錄,隨即3/22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洲三國,並與德法總統和歐盟主席容克見面,梅克爾罕見表達對一帶一路的看好,也希望與中國在全球基礎設施的策略上達成WIN – WIN合作,希望整個歐盟能一同發聲加入倡議,計劃在四月份的中國歐盟峰會上討論。

 3/25歐盟表達將接納華為承建5G通訊系統,此舉無疑符合多數成員國的國家戰略,只是華盛頓可能會不高興。 歐盟對於美國要求圍堵華為一直舉棋不定,隨著局勢的變化,歐盟終於拿出明確的態度。

 一位歐洲外交官員表示:華為的技術很好而且便宜,唯一的問題在於它是中國的。 對策將是我們看看如何設法管理安全風險,顯然我們要朝著這一方向前進。

 歐盟在對華戰略上面對日益增加的壓力不言而喻,中國即是強大的競爭對手,卻又是不得不合作的經濟夥伴,又競又合的關係,讓許多事情在發展的過程中充滿了不可測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