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脫歐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英國樂團赴歐陸演出再遇難關 稅務減免將取消

這幾年來,英國音樂人因脫歐吃了不少苦頭,不過狀況似乎還會更糟:脫歐之後,為了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從今年4月1日起,該國的管弦樂團跨過英倫海峽演出,就不能像現在一樣獲得英國政府提供的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稅務減免,這可能將讓他們難以進行此類節目,並連帶損及樂團在國內的活動。 回顧過往,自英國脫離歐盟以來,攜帶樂器過境、工作簽證、沿海運輸(cabotage)問題,已經讓很多體量不大的藝人難以展開歐陸巡演,如今連管弦樂團的收入都將因新的增稅規定而受到威脅,因此也影響到他們在國內的演出與贊助。 英國樂團協會(Association of British Orchestras)政策主管Hanna Madalska-Gayer指出,不再將通行歐洲經濟區花費認列為合理支出項目,是赴歐演出的又一重阻礙,歐洲巡演因財務風險而不再可能……而樂團出國演出的收入會投資於國內的節目與舞臺,所以同樣會對英國國內樂壇帶來衝擊。 該協會會員各樂團,2019年一共出訪歐洲經濟區22個國家達150次,國際巡迴演出收入占全年總收入超過兩成—其中又有六成來自歐陸巡迴——目前12人以上、不插電的器樂合奏團,赴歐洲經濟區以及挪威、冰島、列支敦斯登現場表演,費用可申報50%稅務減免,而自2016年以來,這項政策給英國政府帶來的支出也不高,只有7500萬英鎊。只是依WTO規定,任一國家不可提供另一國家片面最惠國待遇,而將其它國家排除在外,英國財政部因此認定,此後稅收減免只適用於英國國內;特殊待遇只能作為自由貿易協定的一部分而給予各國,但稅務減免這樣的救濟,並不包含在歐盟與英國簽署的脫歐貿易與合作協定之中。 英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同樣的規定也會於電影、電視、電玩產業施行。官方認為,這一方面是為了遵循WTO的規定,一方面也可以重新審視管弦樂團脫歐後的稅務減免政策,當然他們會支持傑出藝術家應對新的變化,並繼續活躍於歐陸舞臺。 原文出處

英國政治生態影響了脫歐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梅伊即將下台前夕參加了大阪G20峰會,英國保守黨正在為了接任人選展開角逐。 梅伊在2016年贏得首相大位後,始終無法帶領英國完成脫歐,六月份新的協議依然無法在下議院通過,只好揮淚黯然下台。英國深陷脫歐泥潭無法自拔三年,政客至今沒有能夠解局,目前的困境是脫歐談妥了,可是簽不了,因為下議院對於協議的條件不買單,如果梅伊具有足夠威望,且能夠掌握執政黨,通過脫歐方案並非難事,英國可按期在今年3月31日簽署協議脫歐。梅伊缺乏領導力,黨內有名氣的成員覬覦首相大位從中作梗,保守黨議員人數不夠多,導致梅伊與歐盟談好的協議三次被下議院否決,脫歐期限被迫一再拖延,當下的保守黨黨魁選舉說明了黨內的權力鬥爭,民眾看著保守黨三年都解決不了脫歐,開始對其失去信任與耐心,以至於保守黨的未來攸關是否能夠順利為脫歐解套。約翰遜因此喊出10月31日一定脫歐,因為局勢已經讓他沒有選擇。 他要不選擇「無協議硬脫歐」或者強迫下議院通過被否決的梅伊方案。 由於脫歐無先例可循,無成文憲法可作為依據,議會決定壓倒一切,政黨利益與個人權力高於國家利益,英國人民只有被宰割的份。 許多英國學者認為英國陷入了一場百年不遇的憲政危機,這場為時三年仍未果的脫歐拉鋸戰,為政治學者提供了英國史上罕見的政治觀察現象。2016年脫歐採取全民公投的正確與否,英國在理論層面已經開始討論,不過至今沒有一位政客敢說,舉行公投是錯誤的。 英國上議院去年發布了《全民公投與議會民主制的辯論》報告,2016年的公投設計最大問題是,使公投成為獲得政治好處或減少政治壓力的工具,而非正當民主概念下的就重大議題向民眾諮詢。 包括梅伊方案在內的所有解決辦法,都無法在下議院獲得通過的原因,在於政黨利益操縱下的各大政黨無法團結為國家利益而戰,與之相反的是,各黨堅持己見,認為自己政黨的利益(甚至個人利益)就是最大的國家利益。7 月 22日將會選出英國新任首相,他能否實現諾言,帶領英國成功脫歐,擺脫三年困局?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面對中國:歐盟又愛又恨難以取捨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歹戲拖棚的英國脫歐,3/29/2019脫歐的最後期限已到,但英國至今仍舊無法協議出一個國內和歐盟都能夠接受的”DEAL“,為了避免無協議脫歐,只好向歐盟提出延期。 脫歐公投後有兩年的緩衝期可以為離婚談判做準備,這段期間英國一直試圖分裂其他27個成員國,然而令倫敦吃驚的是,歐盟展現了團結,歐洲諸多小國要達成政治上的統一極為困難,過去500年戰爭頻仍,進入21世紀之後,歐盟越來越像一個基於共同利益的經濟同盟(而非價值觀或政治),這也是為何成員國在英國脫歐談判中保持團結的原因。 組成歐盟的27個中小國家,在捍衛歐洲的單一市場的問題上具有強大的共同利益。 法國總統馬克宏自當選後一直倡議「歐洲復興」,對於歐洲政治自治以及歐盟有必要參與全球大國政治遊戲的觀點,逐漸得到梅克爾和其他成員國的認同。 自從去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歐洲發現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面對一個令人心碎的殘酷現實:NATO(北約組織)的戰略保障瀕臨崩潰,俄羅斯破壞自由秩序的強硬政策,還有日益崛起的中國悄然形成的經濟霸權。 在這種背景下,歐盟將何以為繼? 歐盟的擔憂勢必演變成新的對華戰略。 中美貿易即將告一段落的此時,歐洲產業巨頭近日在訪談中提出了企業的觀點:他們認為中美貿易戰最終兩大勢力可能相互妥協,被坑的只會是我們歐洲人。 歐洲在這樣的局勢裡,儼然像個局外人,特別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歐洲所有國家大多陷入財務危機,以及貧富差距加大造成的社會動盪,中東難民潮帶來的極端主義和保護主義興起,種種的不利因素,讓悲觀的情緒在整個歐洲蔓延開來。 經濟的振興無疑是重中之重,面對中國這樣強大的經濟競爭對手,同時又是有巨大潛力的消費市場,不得不在對華展略思維做出調整。 德法的鐵路業務合併案被歐盟否決後,兩國聯合對外發布「符合21世紀的歐洲產業政策宣言」。直言必須對過時的歐盟競爭法律進行修改,以應對來自歐洲之外的競爭,特別是中國企業的挑戰。 三月中旬歐盟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在德法主導之下探討對華新戰略。 法國總統顧問直言:五年前歐盟的成員國在對華關係上分歧不斷且天真幼稚,如今這天真的階段該過去了。 三月中旬之後G7成員國之一的義大利,宣布將與中國就一帶一路簽署諒解備忘錄,隨即3/22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洲三國,並與德法總統和歐盟主席容克見面,梅克爾罕見表達對一帶一路的看好,也希望與中國在全球基礎設施的策略上達成WIN – WIN合作,希望整個歐盟能一同發聲加入倡議,計劃在四月份的中國歐盟峰會上討論。 3/25歐盟表達將接納華為承建5G通訊系統,此舉無疑符合多數成員國的國家戰略,只是華盛頓可能會不高興。 歐盟對於美國要求圍堵華為一直舉棋不定,隨著局勢的變化,歐盟終於拿出明確的態度。 一位歐洲外交官員表示:華為的技術很好而且便宜,唯一的問題在於它是中國的。 對策將是我們看看如何設法管理安全風險,顯然我們要朝著這一方向前進。 歐盟在對華戰略上面對日益增加的壓力不言而喻,中國即是強大的競爭對手,卻又是不得不合作的經濟夥伴,又競又合的關係,讓許多事情在發展的過程中充滿了不可測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