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今天(17日)以4比1大勝義大利,闖進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舉辦的202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2026 FIFA World Cup)。這也是挪威自1998年以來首次晉級世界盃。 曾經贏得4屆世界盃冠軍的義大利已經連兩屆世界盃無緣晉級,分別在附加賽中敗給瑞典和北馬其頓,後者更是於2021年歐洲國家盃(UEFA European Championship)封王後不到一年就爆冷淘汰。 2026年世界盃將是史上首次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聯合主辦,參賽隊伍從32隊擴增至48隊,賽事橫跨16個城市。史無前例的規模預計將吸引超過50億觀眾,而足球在全球擁有約35億至40億的球迷基礎,觀賽熱潮將帶動周邊商品需求大幅增長。 法新社報導,哈蘭德(Erling Haaland)在大雨滂沱下濕滑的聖西羅球場(San Siro)上場於短短數秒內梅開二度,為挪威奠下勝局。挪威在202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FIFA World Cup)歐洲區資格賽I組8戰全勝,以完美的24分積分晉級。如果義大利要直接取得晉級明年夏天在北美的門票,今天必須淨勝挪威9球或以上。 哈蘭德父親奧夫英格.哈蘭德(Alf-Inge Haaland)在27年前挪威上一次進軍世界盃時仍是國際球員,那屆賽事最終由席丹(Zinedine Zidane)帶領的法國奪冠。效力英格蘭足球隊曼城(Manchester City)的哈蘭德本屆資格賽狂轟16球,將成為明年北美賽場上最受關注球星之一。 這位25歲前鋒本季在聯賽和國家隊出賽場進球均超過1球,在這場比賽第78與79分鐘更是毫不留情把握機會,先為挪威踼進超前分,然後再下一城。 義大利在小組賽最終以積分6分之差落後挪威,將於明年3月參加附加賽。自索爾巴肯(Stale Solbakken)帶兵以來,兩次對陣挪威都遭重挫,球隊賽後被還留下的主場球迷以噓聲送出。 2026年世界盃將是史上首次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聯合主辦,參賽隊伍從32隊擴增至48隊,賽事橫跨16個城市。業界預估足球鞋、運動機能服飾、隊徽及相關配件等銷售狀況熱潮值得期待,而多數訂單將由台灣廠商承接。 台灣運動鞋、機能服飾廠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無論是足球鞋代工或機能性布料供應,都是Nike、Adidas等國際品牌的重要合作夥伴,在技術與產能上具備競爭優勢,有望在本次世足賽受惠。
即時
台灣骨髓移植先驅、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清晨在台大醫院病逝,享壽76歲。他生前常勉勵年輕醫師、朋友:「與其詛咒四周黑暗,不如點亮一根蠟燭。」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在臉書寫下:「最敬愛的陳教授過世了,感到萬分不捨」,醫師林恆立也說,陳醫師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停下了所有的辛勞。 陳耀昌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任職逾30年,1983年領導團隊完成台灣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改寫國內血液疾病治療史。他後續推動異體移植、骨髓保存技術,引進國際標準,也是推動台灣建立骨髓捐贈資料庫的早期關鍵人物。 醫界指出,陳耀昌對病患的堅持與對制度的推動,使台灣從移植落後國家逐步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除臨床醫療外,他長期投入醫療外交與人才培訓,多次赴越南、馬來西亞協助建置骨髓移植中心,為台灣醫學的進步努力。多位醫師表示,他在病房與教學場合始終保持耐心與嚴謹,是許多血液腫瘤科新生代的啟蒙者。 陳耀昌同時活躍於文學領域,著有《傀儡花》《福爾摩沙三族記》等作品,結合族群史與台灣近代脈絡,引起廣泛討論。《傀儡花》後被改編為電視劇《斯卡羅》,更提升台灣南部歷史的社會能見度。他曾經表示,自己擁有西拉雅族(平埔族的一族)與荷蘭人血統,長年關注族群議題,是少數能跨越醫療與文史兩界的作者。 陳耀昌逝世後,其臉書湧入病友、讀者與醫界後輩留言,感謝他在最艱難的時刻給予希望。有病友留言說:「若沒有陳教授,我家人不可能活下來。」也有網友表示:「謝謝你用一生點亮無數人的燭光。」許多同事回憶,他在教學時最常提醒後輩:「醫生的任務不是抱怨制度,而是讓病患多一分機會。」 台大醫院方面,對於陳耀昌辭世表示哀悼之外,並尊重家屬意願低調處理後事。醫界也正在籌備追思座談,希望整理他多年留下的醫療制度、學術著作與訪談紀錄,以作為後輩典範。
少子女化被政府視為國家級危機,賴清德總統昨天(16日)宣布,衛福部將新設「兒少及家庭支持署」,整合兒童照護與家庭支持為單一專責體系。此項政策的幕後推手、兒童健康聯盟榮譽理事長呂鴻基多年奔走,他說:「沒有兒童就沒有國家未來」,並呼籲政府同步成立兒童研究中心。 賴清德昨日出席台大醫院「健康台灣深耕論壇」致詞時指出,台灣人口急速下滑,使兒少政策重要性大幅提升,但現行制度跨及醫療、社福、教育等領域,容易造成資源零散、新手家庭無所適從。新署將整合兒童保健、心理健康、早期療育及脆弱家庭支持等業務,讓兒童從出生、成長到學齡階段,都能獲得更一致與完整的照護。 賴清德也提到,呂鴻基多年帶著資料與國際案例向政府倡議,從他擔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到今日接任總統,呂教授都不斷提醒兒少政策的重要性。這次宣布成立新署,除回應專業建議,也希望改善家長在不同部會之間奔波的情況,讓行政體系能真正「接住每一名孩子」。 至於目前兒科醫師人力短缺,賴清德表示,政府已積極提供住院醫師及研修醫師留任獎勵。截至今年十月,已有231名住院醫師及149名研修醫師因留任而獲得獎勵。 呂鴻基表示,少子化已不是單一人口問題,而是會全面牽動教育、醫療、人力與國家治理的長期危機。他指出,台灣目前缺乏一套長期追蹤兒童健康、心理與社會風險的科學資料庫,若未同步設立兒童研究中心,政策可能仍停留在短期補破網,難以真正回應孩子的需求。 衛福部說明,新署的組織法草案預計近期送入行政院審查,盼在明年立法院第一會期完成修法,使新署能及早推動跨部會合作。部長石崇良表示,兒科醫療在偏鄉與外島仍存在量能不足問題,加上兒童精神醫療需求快速增加,中央需要一個具整合能力的主管機關,協助地方建構更穩固的兒少支持網。
轟動台灣籃壇的SBL(超級籃球聯賽)假球簽賭案,士林地方法院今(17日)做出判決。裕隆納智捷隊共10名球星及組頭等15名被告涉案,合議庭依《運動彩券條例》等罪名,對多數球員判處重刑,其中前年度MVP、當家控衛柯旻豪被判刑7年,為全案最重;外籍中鋒斑霸則被判刑5年2月,刑滿後將被驅逐出境。全案仍可上訴。 這起發生在2023年底的假球案重創裕隆隊,多達11名球員捲入簽賭疑雲,甚至導致中鋒翁嘉鴻逃亡中國大陸遭通緝。檢方於起訴書中指控,涉案球星在第20屆SBL賽事中,共操控了18場比賽的結果或比分。 士林地院的判決結果顯示,多數球員遭判處4年以上重刑,當時是當家控衛的柯旻豪被檢方認定是主導球員之一,雖否認打假球,但因其犯罪所得為17萬8000元,遭重判7年,並併科罰金2000元。 此外,外籍中鋒斑霸被判處5年2月,其犯罪所得為3萬元,法院諭知刑滿後將驅逐出境。前鋒顏聞佐因不認罪,被判處5年,併科罰金2000元,犯罪所得為16萬6000元;其他涉案球員如後衛吳祐任、黃鉉閔、周暐宸、陳品銓等人,則分別被判處4年4月至4年10月不等刑期。其中後衛陳品銓犯罪所得最低,僅有7000元,仍遭判4年4月。 污點證人吳季穎獲輕判緩刑 全案的關鍵主謀之一、前得分後衛的吳季穎,因在檢方偵訊時轉為「污點證人」,供出柯旻豪等隊友操控比賽細節,獲得輕判。儘管吳季穎的犯罪所得高達129萬8041元,遠高於其他球員,但法院最終判處其有期徒刑2年,併科罰金2萬元,並諭知緩刑5年,條件是在判決確定一年內需支付公庫20萬元。 檢方調查後指控,柯旻豪、吳季穎為操控比賽的主要人物,他們吸收了斑霸、翁嘉鴻等隊友打假球控分,導致比賽中出現亂傳球、亂投籃等失誤。柯旻豪被查到的總獲利預估為47萬餘元,而吳季穎與其網紅前女友黃品瑄的賭博收入則高達1568萬元。檢方曾建請法院沒收全案不法所得共2000萬元。 運彩條例上路後第二案 此案是繼《運動彩券條例》上路以來的第二起判決案例。先前第一起假球案是發生在柏力力隊,球星施顏宗、陳奕綸兩人經由柯旻豪介紹認識組頭,因打假球被判刑確定後,已被永遠逐出籃壇。 ※《梅花新聞網》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近年台灣演唱會市場蓬勃發展,韓流、華語、日系及跨國藝文活動頻繁舉辦。然而,隨著高價票券熱賣,消費糾紛也隨之攀升。消基會今天(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光是今年度就接獲多起「演唱會座位視線不良」的申訴案件,消費者共同的困惑是:「花了數千元購票入場,卻只能看到舞台後方鐵架、攝影機或LED牆背面,這樣合理嗎?」 根據消基會彙整資料,消費者投訴主辦單位包括理想國演藝股份有限公司、拓元股份有限公司與寬宏藝術經紀股份有限公司等。案件顯示,即便主辦單位事前公告「部分區域視線遮蔽」,但實際現場的遮蔽狀況往往超出預期,舞台設計、道具升降、燈光吊架、攝影機軌道等,均可能讓消費者在整場演出中無法清楚觀看表演。 例如有主辦方公告「開演十分鐘內可向工作人員反映並調整座位」,但當日現場滿場,工作人員回覆「無其他座位可調,僅能退票或原位觀賞」。消費者無奈表示:「退票等於錯過難得的演出,不退又看不到舞台全貌,只能吞下委屈。」 依據文化部公告的《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2點規定,業者應於票券銷售資訊中載明票價、演出時間、演出地點、座次、節目名稱及「其他應告知消費者之事項」。然而,「視線遮蔽」是否屬於「應告知事項」之一,實務上並無明確定義,也無強制揭露方式。 消基會指出,若售票資訊揭露不完整,恐違反《消費者保護法》第4條、第5條規定。消費者購票時基於信賴,合理期待所購座位能有正常視野;若因資訊不足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應由企業負起賠償之責。 觀察近年案例,歌手江蕙《無‧有》演唱會,主辦單位於部分場次出現主螢幕被舞台道具遮擋情形,經消費者反映後,業者主動重新安排場次並升等座位補償,展現正面處理態度。 另外像韓團2NE1《WELCOME BACK》台灣場與Trendy Taipei Boom等案例,主辦方則以「舞台設計依表演需求」為由拒絕退費,並表示「各項設置均經藝人方同意」,使消費者無法獲得救濟。 消基會指出,這顯示出目前缺乏一致的補償標準與認定依據。所謂「視線不良」究竟是舞台遮蔽幾成、主螢幕被擋多久才構成退票事由?現行法無從判定。消保官與調解單位在處理時也因缺乏客觀標準,常需仰賴主辦單位提供照片、影片佐證,導致調解過程曠日廢時。 消基會呼籲,文化部應立即檢討《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增列「視線揭露與補償」條款;售票平台與主辦單位應自律建立「視線保障機制」,並落實資訊揭露與現場補償;消費者在購票時應注意票面公告、舞台設計圖及遮蔽警語,保留購票證明與現場紀錄,以利日後申訴。
近日桃園市動保處被揭露,10月3日一隻乖巧犬隻(小白,柔柔,西羅,同一犬隻),被收容所請來的蔡姓訓犬師,在南昌公園內直接用繩子吊脖子勒住,造成犬隻激烈掙扎,甚至內部員工向上檢舉卻遭調職並帶頭霸凌該名吹哨者;而該名蔡姓訓犬師黑歷史也被起底。對此,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在相關貼文下方留言表示,目前小白與收養人互動不錯,至於訓犬師虐狗部分,已跟單位要監視器畫面。對此案,已引發許多網友怒火,痛批動保處官官相護,把小動物當螻蟻。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虐待動物惡人整理」發文表示,10月3日下午1點30分至4點,由桃園市動保處邀請的訓犬師蔡文揮先生,此人曾經擔任「台北市陪伴犬協會」理事長,也就是發生虐狗事件就與該訓犬師切割乾淨的那個協會,蔡文揮本次於南昌公園大犬區訓犬是否造成此犬大量出血,並於事後沖洗掉血跡。 原PO痛批,「桃園動保處要自證清白就快點啦,監視器畫面拿出來,醫療單拿出來,不然就開罰蔡文揮虐狗,這種人11月初竟然還可以到南昌公園演講,真的是有夠扯蛋的地方!」 內部員工檢舉遭霸凌調職 隸屬於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的義工團體「新屋貓舍義工團」今日也在臉書發文指出,一隻好好又乖巧的狗狗,被收容所請的訓犬師直接用繩子吊脖子勒住,然後說是在訓練狗,桃園市動保處竟然公然在公家機關中虐待狗。 新屋貓舍義工團批,甚至裡面有工作人員看不下去,向上檢舉,桃園市動保處就把這名工作人員調職、調單位,然後帶頭霸凌,導致這位工作人員不勘忍受,桃園市動保處只說白狗去醫療,白狗去開放領養,白狗去收容所,白狗又去哪裡哪裡,或是找其他白狗來頂替。並強調,他們證據很多,會一一揭露這發臭的單位。 而疑似為該名被調職員工發聲內容也曝光了,他在單位群組表示,「由於惡意調職造成我的通勤與時間成本增加,故做出離職決定,10月初發生的事情也讓他覺得不適合在這邊工作,最主要是他認為身為人,基本的良知還是要有,但這裡似乎無法讓他秉持作為人最基本的善良」。 對於這起案件,桃園市議員黃瓊慧留言表示,她11日已致電給桃園市動保處了解狗狗狀況,動保處12日請認養小白的主人回園區,並拍下小白跟認養人的互動影片,黃瓊慧表示,「影片看起來狗跟主人的互動也不錯,就比較安心」。 黃瓊慧說,動保處工作人員被調單位的事也請勞動局調查,訓犬師吊繩虐狗的部分,也在要監視器畫面,請動保處提供是不是有整段錄影,並會持續關注此案。但有網友也質疑領養人是否為他們自己人,有待確認。 遭指控虐狗訓犬師回應了 而被指控的訓犬師蔡文揮也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澄清,他表示,有人說謊,說要領養也沒有,說狗很乖,但是這狗被訓練十個月,已被判定不可教化,咬了至少十幾個人,送養二次都因為被咬到送醫院而隔天退回,他只是在評估可否中途,所以當下不是在訓練。 蔡文揮表示,他家三隻狗狗想來互動都被咬,也攻擊他的鞋子三次,腳都被咬穿,只是可憐這隻狗被關了二年,因此被判定無法教養,可能被終身監禁,所以來做互動和中途,哪知道有個人衝出來說他要領養,結果等了一個月都沒來領養,只好在這期間幫忙送養。 蔡文揮喊冤,這樣也可以被誣陷,這個中間,他一毛錢都沒拿,純粹志工,「你誣陷和毀我名譽,我會到警察局備案,我們法庭見,到時要講證據,不是用說謊的方式,就可以讓檢察官信服的」。下方網友留言則說,「你這種訓犬方式涉嫌虐待,由法院來判斷剛好」。 而揭露這起事件的網友也直球對決:「好了啦阿揮,當初說要領養狗只是避免狗被你們帶走而已,大庭廣眾把狗訓到前半身都是血,誰知道狗帶回去會被你們搞成怎樣?中原的醫師也判定有出血跟牙齦腫脹了還要狡辯喔,要告你就告,那是你的權利,要證據我就給你證據啦」。 而蔡文揮是陪伴犬協會的理事長,該協會今年3月也被指控,2023年宣傳帶狗狗散步的課程直播,整個過程不斷拉扯狗,結果台北市動保處還與其不斷合作,跑到學校教校犬,導致許多不了解的飼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愛犬被傷害還以為是訓練,等到真相大白後,對主人跟狗狗都是無法彌補的創傷,「那是虐待,不是甚麼狗屁訓練!」 虐狗事件頻傳 10月份各縣市傳出多起動保事件。10月23日,苗栗公館一處由謝姓獸醫師經營的犬隻繁殖場「人人犬舍」被查獲飼養犬隻的方式簡直慘無人道,超過9成犬隻被割除聲帶,年老的母犬被迫繼續進行繁殖,多項設備違規,2到5隻犬隻擠進一個籠舍,甚至與雞、鴨、鵝、羊混養。 10月底嘉義市政府接到民眾通報有人不當飼養,市府人員到場把狗抓走,都還沒開罰飼主,就把狗撲殺了,原因為市府稱該犬隻「持續出現強烈攻擊反應(如齜牙裂嘴、激烈吠叫)」、「經兩位獸醫師依動物人道處理評估表評估,因犬隻性情暴戾、攻擊性強,符合人道處理標準,依《動物保護法》第12條及第13條規定辦理」,引發網友炸鍋。 網友表示,「真的有夠噁心…不愛動物請不要去那邊工作好嗎」、「前陣子看到南昌的人都換掉是因為這原因嗎?」、「怎麼會有這麼噁心的單位」、「張善政市長請務必徹查」、「我們繳稅不是讓動保機關利用職權虐狗」、「尊重善待生命很難嗎」、「對於曾經也在裡面兼職過的我,只能說真的需要大家趕快把這篇文章擴散出去,最好傳到人盡皆知,領養中心的人真的非常的人微言輕....」。 不過,有網友質疑,單看影片不覺得在虐狗,也沒有指控的出血照片,吹哨者則回應,「當時我還在職,長官要求刪除;其次醫療單為內部文件,我不可能流出,只會在法院當佐證;飼主跟10月3日訓犬訓到出血動保處不開罰的事完全是兩碼事,別混淆視聽,另外,這裡是台灣,依照動保法第6、8條,使用p繩造成犬隻外傷出血,不管故意或非故意,就是虐待動物」。 該吹哨者也說,為何犬隻被蔡文揮訓到出血外傷,送去中原動物醫院治療的送醫原因是虛弱?偽造文書嗎?桃園動保處動物管制課課長薛人華要不要出來解釋?他要讓各位知道南昌園區只是一個給長官們作秀的地方,只會掩蓋事實而已。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17日)公布停砍公教年金民調結果,4成基本上贊成在野黨主張「停砍公教年金」,停止現行所得替代率逐年調降政策,3成7不贊成;贊成停砍年金者小幅超越反對停砍年金者,以翻轉該單位在2016年到2024年的6次民調結果。基金會解讀,蔡英文時代年金改革獲台灣穩定多數民意支持,已成過去。 民調問,最近在野黨聯手推動「停砍公教年金」,亦即停止現行所得替代率逐年調降政策。民調結果有4成贊成(12.7%非常贊成,26.8%還算贊成),3成7不贊成(20%不太贊成,17.1%一點也不贊成),14.4%沒意見,9%不知道。贊成比不贊成多2.4個百分點。 基金會解讀,這意味著國人對在野黨所提出「停砍公教年金」的主張,看法嚴重分歧,毫無社會共識可言,儘管目前在野黨在爭取民意支持上已稍居上風;同時,這項發現強烈暗示蔡英文時代年金改革獲台灣穩定多數民意支持已成過去。 該民調結果跟上次台灣民意基金會於2024年12月類似調查結果相比,台灣民意已出現重大變化,此次贊成「停砍公教年金」者上揚3.4個百分點,不贊成者下滑4.5個百分點,一來一往,使得贊成「停砍公教年金」一方彎道超車,暫居領先地位。 不過基金會也說,在野黨「停砍公教年金」的具體作法仍未確定,如果太過火,也不排除民意反撲。例如,國民黨主張停砍從2024年起算,民眾黨主張從2025年起算,政府須撥補相對金額,基金會認為這本身就具有重大爭議性。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從2016年到2024年共6次全國性調查,每一次調查都發現,多數或過半數人民都站在支持蔡英文軍公教年金改革這一邊。滿意者最高有55.9%,最低也有45.9%;同樣地,不滿意者最高達到44%,最低是33.3%。整體而言,軍公教年金改革曾一路獲社會主流民意力挺,軌跡相當清晰。 然而,最新民意顯示,贊成「停砍公教年金」已逆流而上,超越反對的一方,基金會認為這很可能是2025年「大罷免大失敗」所導致系統性全國政治氣候變遷的後果之一。蔡英文引以為傲的年金改革是否即將嘎然而止,走入歷史?值得關注。 本次調查訪問期間是11月10至12日,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20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為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市話 70%,手機30%。有效樣本1085人,市話760人,手機325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8個百分點。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今(14)日於臺北世貿一館辦理「2025臺灣餅頒獎典禮」,同時結合「集品.生活.遊食購」展售會,及業者推出限量優惠或滿額贈等好禮,邀您共同見證本年度的優良臺灣餅。 商業發展署蘇文玲署長表示,臺灣113年糕餅產業營業額超過1,469億元,一直以來受到國人喜愛,也是國外觀光客來臺必買的伴手禮。商業署除了遴選優質臺灣餅,也藉由媒合活動拓展我國糕餅海內外市場。 今年甄選主題「臺灣在地食材」,共吸引超過113家業者、166件產品報名參加,競爭激烈,經過嚴選獲獎的22件作品,都是業者卯足心力的成果。 今年獲獎的品牌「半吊子」,結合了各種素材表現形式,將過往呈現方式較為單純的蛋黃、酸奶及洋蔥等,製作出不同的點心型態,也帶出了不同的口感,入口即化,令許多民眾為之驚艷。代表陳冠昇先生原為竹科工程師,因愛好烘焙,選擇以興趣導向的糕點作為創業選擇,與太太楊奕虹一同討論後,兩人決定一起以糕點創業,卻踏出一條不平凡的糕點路。 「漢坊餅藝」則藉由創新創意,以不同食物媒材做出具備新時代口感的奶黃流心餅,巧妙結合了傳統餅皮及茶葉,第二層麻糬再包覆中間的白鳳豆流心,創造絕佳口感以及味覺體驗,三層口感不僅在食用中更富趣味,茶香隱約透入口中,令人感到一絲清新,亦成為今年的得獎亮點;傳藝逾五十載的老牌糕餅一之鄉則推出視覺驚艷許多糕餅饕的「金黃月見酥」,由日本傳統服飾「十二單」採擷構思,將蛋黃酥本身製作出不同於傳統的外觀設計,切出層次的精彩視覺展現,讓多數藏於糕餅皮之中的蛋黃顯露於外,更符合「月見」稱謂,加上蛋黃採用特定酒品醃釀,風味更加細緻,也令許多民眾驚艷不已。 參加甄選的業者發揮極大創意巧思,從晶鑽鳳梨、芭樂、柴燒桂圓、9號花生、烏龍茶,甚至還有臺灣東部的鬼頭刀等,透過傳統技術與創意內餡組合,開發出多樣化口味,兼顧美味與文化價值。產品包裝設計更是別出心裁,融入節慶意象及環保理念,展現永續經營意向,發揮業者職人精神,充份呼應了本次舉辦「臺灣餅甄選」之初衷與目的。 商業發展署也特別邀請臺灣餅歷年得獎店家,於臺北世貿一館辦理之「集品.生活.遊食購」展售會場,歡迎民眾前來將手中萬元金放大,共享臺灣餅幸福滋味。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片提供/禪天下雜誌 每個人都有磁場,都具有引力,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有電能。其實不只是人,動物和植物也有帶電作用,就連地球、太陽、月亮也一樣。地球因為磁場比一切生物都強大,所以這些生物才不會因地球自轉而被拋到虛空。 太陽也因為磁場比地球大,所以地球會繞著太陽轉;這都是大自然的力量,也是不可變的法則。我們修禪要有智慧,要知道每個人都有這種磁場。 所以,「如何強化自己的磁場」是很重要的,那要怎麼做呢?一定要修禪,因為修禪可以讓我們體會大自然的慈悲法則,進而擁有大自然包容萬物的愛心;換句話說,就是在清淨當中,讓「心」來造化一切。 清淨常自持 身心化淨土 什麼是清淨?不受污染是「清」,常清則「淨」;不論何時何地,如果都能常保不受污染,就是清淨。修行要保持身心不離清淨,這是修行的根本。 修行人如果做不到清淨,絕不可能進步,所以一定要達到清淨的境界。而在清淨的同時,身心也會開始變化,身體會變得健康,煩惱也會消除。所以禪定的第一關,就是要突破身體的關卡,也就是生死關。 修行的第一個好處是延長壽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不會長瘤。每個人都會生病,這是因為身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老化,於是很容易被外來的細菌侵入而染病。 人之所以會生病,第一是因為機能的退化與老化;第二是受到外來的空氣污染或飲食污染,這是生理上的病變,如果身體的抵抗力夠強,也就是白血球的組織健全,自然能夠防禦外來的細菌入侵。 至於內部的老化和退化,就要靠禪定吸收大自然的能量,讓體內的氣脈運轉順暢。因為氣脈如果順暢,就可以正常輸送血液來補充養分。但如果氣不足,或是功能退化,那麼當細胞不能再維持生命所需的時候,就會氣絕身亡。所以修行的第一個好處是延長壽命,讓身體有抵抗力。 為什麼人體會有癌細胞,或是長瘤?那是因為體內有適合它們的生存條件,而它之所以會有適合的生存空間,就是我們的氣血運轉失常,也就是血液被阻塞了,細胞得不到養分的補充,所以癌細胞、瘤細胞才會停留在那裡,造化它的世界。 而一個修禪的人,由於體內氣脈運轉正常,所以不容易生瘤或生癌。即使萬一有了癌細胞,也會在氣脈運轉的時候被氣化,或是被一種光芒罩住,讓它不會再繼續發展,然後慢慢消失。這些都是肉眼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存在的。 除了這些好處,禪定還能讓我們保持年輕,很有活力。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細胞在禪定中又得到了新的生命,讓老化、退化的細胞再生,所以可以保持年輕;而且只要細胞不死,人就不會死,這是修禪可以延長壽命的原因。 世法本圓空 一心生萬法 其次,禪定還能讓我們得到智慧,人類就是因為無明,沒有超生的力量與智慧,所以才會不斷輪迴。舉例來說,一個人不管是否富有,都一定有不滿足的地方,而這些念頭會讓我們產生煩惱和痛苦,比方一個已經到了祖母年紀的人,還是會操心兒子、擔心孫子,這就是典型的「放不下」。 我有位朋友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調到美國去,臨出國前,他的母親很煩惱,捨不得兒子遠渡重洋,千方百計不讓他去。我勸她要放下,她才答應讓兒子出國。最近她到美國看他,回國後很歡喜,簡直變成另一個人。由此可知,一個修禪與沒有修禪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會用智慧來分析、判斷,找出苦惱的原因,而不會讓痛苦長期存在心裡。 其實有些身體方面的病痛,只要每天保持愉快,沒有煩惱,很快就會痊癒。可是很多人都習慣將小毛病看得很嚴重,結果病情真的就愈來愈嚴重;因為一心生萬法,如果心朝著這個方向想,它就會按照你的意思去造化。 所以我們要有智慧,對於身體的病痛或心裡的煩惱,都要看得開。當然,身體有病還是要看醫生,至於煩惱,該看開的就要看開,或是設法補救,不要長期放在心裡,那是會生病的。 如果心裡有煩惱,或是身體有病痛,不管再怎麼禪定,都不可能超越痛苦的境界。簡單地說,就是坐不好!通常我都會勸這種人先休息一陣子,或是兩、三天不要吃飯,只喝清水;因為現代人都吃得太好,所以都營養過剩,不妨試試兩三天少吃飯,多喝水,說不定對身體會有幫助,對心情也會有助益。 在做人處事方面,則要懂得「知足常樂」,比方有些夫妻常會吵架,搞得彼此心情鬱卒,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先生工作不順遂,或是回到家裡覺得空氣不流通,或是看到家裡亂糟糟的、看到家人臉色不好,好像生氣的樣子,諸如此類的因素,都可能讓他心裡不舒服,於是便會和家人吵架。像這些障礙都要去除。 身淨眾生滅 心淨地獄空 所以平常就要每天保持清淨,如何清淨?很簡單,只要每天都想著自己很自在,沒有煩惱,就能達到清淨的境界。 修禪不是練功夫,當然也有練功的禪;但更重要的,我們要修「心」,修這顆能造化萬物的心,要自己能夠控制,能夠運用,能夠發揚光大;不要讓它被綑綁;如果能夠做到,就是菩薩。 修印心禪法是很大的福報,因為靈性會提升。比方有些人想賺錢,但如果自己的靈性已經墮落到「人界」以下,怎麼可能賺到錢?一定要將靈性提升到人界以上,才能得到更多福報。可是很多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只知道要賺錢,卻一直賠錢,就是因為靈性墮落的緣故。 修印心禪法就能得到清淨,有了清淨的心,靈性才能提升,如果不清淨,靈性就會墮落,這就像燒開水一樣,水蒸氣很清淨,所以會上升,這就是真理。 真理只有一個,大自然的一切,可以讓我們得到很多智慧,得到智慧以後,還要懂得活用,如何活用?就是平時要養成「妙觀察」的智慧,要觀察入微,不能有所偏差,這樣才是智慧修行。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太平洋,長久以來是全球權力最隱秘也最關鍵的舞台。美國的航空母艦與潛艦在這片海域巡弋近八十年,如今卻面臨中國大陸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南海向外延伸的藍水海軍力量,正在測試美國的海上防線,也迫使華府重新思考太平洋的防衛邏輯。 在全球海權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本文根據凱倫·勒瑪(Karen LeMaire)、大衛·拉格(David Lague)與麗莎·瑪麗·大衛(Lisa Marie David)於 10 月 31 日在路透社的特別報導,解析美國軍方如何把目光聚焦於一條位於南太平洋、看似不起眼的狹窄航道,將其視為扼殺中國龐大造艦計畫與海軍擴張的戰略樞紐。 這條航道不僅關乎軍事封鎖與地緣控制,更可能成為 21 世紀海權重組的臨界點。美中之間的海上競逐,正在從航母與導彈的表層對抗,轉向後勤、能源與補給鏈的深層戰爭,揭示出太平洋權力結構的微妙變化。 地理格局與戰略要衝 位於台灣南方與菲律賓呂宋島北端之間的巴士海峽,是中國大陸海軍由南海進入西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報導指出,該海域周邊的巴塔內斯群島(Batanes)距台灣僅約90英里,地勢複雜且水流湍急,但正因如此,成為控制區域海權的天然喉嚨要道(chokepoint)。 此海峽亦屬於「第一島鏈」的一環。這條由日本列島、台灣、菲律賓至婆羅洲的防線,被美國與盟友視為封鎖大陸海軍進入外洋的重要屏障。美方認為,只要掌控這些島鏈節點,就能在戰時切斷大陸海軍的出海路徑。 對中國大陸而言,突破巴士海峽不僅是戰略投射問題,更關乎能否成為真正的遠洋海軍。若受困於島鏈之內,其海上力量再龐大,也難以對西太平洋形成實質影響。反之,對菲律賓與美國而言,該海峽與群島則構成一道可防禦台海及南海的重要前線。 美菲聯手的防禦網 美國與菲律賓在該區的軍事合作顯示,雙方已將北呂宋島及巴塔內斯群島視為共同防禦的核心地帶。報導提及,美軍近年頻繁在當地展開聯合軍演,並於 2025 年成功將「NMESIS」地基反艦導彈系統空運至巴塔島進行實彈演習。這一舉動象徵,美方已具備在短時間內封鎖航道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美菲軍事合作已逐步制度化。雙方計畫於 2026 年進行超過 500 場聯合行動,涵蓋空中偵察、海上防禦、島嶼防衛及後勤支援等多項任務。美方更獲得進入菲律賓新增四個軍事基地的權利,其中三個位於北呂宋島,與巴士海峽距離極近。 這樣的部署不僅提升了防衛層級,也讓該區成為美軍可迅速介入台海衝突的前進據點。若戰事升高,巴塔內斯群島將是監控中國大陸艦隊行動與封鎖航道的理想位置。對美方而言,這不只是防禦措施,而是戰略主動權的象徵。 中國海軍的突破與挑戰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正積極強化其海軍力量,尤其是在航母與潛艦方面。報導指出,2025 年 6 月,中國航母「山東號」戰鬥群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並於日本以南海域展開長時間演訓。這顯示大陸海軍正努力熟悉外洋作戰環境,並測試遠離本土後的後勤與指揮能力。 然而,這種擴張亦暴露出戰略脆弱點。若發生衝突,巴士海峽的封鎖將使中國艦隊難以補給與調度。美菲所部署的反艦飛彈與監測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海上拒止區」,大幅削弱其遠洋投射能力。 此外,中國大陸也在外交上面臨壓力。對於美菲在該區的軍事部署,北京方面多次表達不滿,警告其「挑釁行為將導致嚴重後果」。然而這些警告並未改變菲律賓的態度,反而促使菲方加快與美國的軍事整合,凸顯區域對大陸軍事擴張的警惕心理。 戰略意圖與地緣政治計算 美國的核心戰略是「限制而非對抗」。藉由島鏈布局與多國合作,美方試圖在不引發全面衝突的情況下,限制大陸海軍的行動空間。巴士海峽正是這一策略的支點,能在必要時封鎖中國大陸南海艦隊進入太平洋的通路。 對中國大陸而言,突破第一島鏈意味著進入真正的「藍水時代」。這不僅關乎海軍榮耀,更關乎能源航線、貿易通道與戰略自主。中國大陸長期依賴馬六甲海峽等易受封鎖的路線,其對外貿易與能源供應高度集中,一旦巴士海峽亦遭控制,戰略安全將進一步受限。 這種結構性矛盾,使得雙方在該區的行動難以緩和。美方強調防衛與威懾,而大陸則視之為遏制與挑釁。報導指出,雙方軍機與艦艇在海峽周邊的遭遇頻率已明顯上升,擦槍走火的風險亦在升高。 未來風險與區域影響 隨著美菲合作深化,北菲群島的軍事化已成事實。報導顯示,當地居民對此態度分歧,有人視之為保障安全的必要手段,也有人擔心成為戰爭前線。巴塔內斯地區政府甚至開始進行戰時疏散與物資儲備計畫,顯示社會層面已受到軍事局勢牽動。 對整個亞太而言,巴士海峽的緊張局勢可能成為連鎖反應的引信。日本與澳洲已在該地區強化情報共享與聯合偵察;同時,南海局勢的變化也可能使越南、印尼等國重新調整立場。倘若中國大陸採取更具攻勢的海上行動,美方及其盟友勢必進一步強化軍事存在。 此外,該地的戰略競爭還可能擴散至經濟與科技層面。例如衛星監控、無人偵察系統與量子通訊的部署,都可能被視為新一輪軍事博弈的延伸。此種全面競爭結構,預示著太平洋已不再是和平的藍色海洋,而是一場無形戰爭的舞台。 結語 巴士海峽的地理位置賦予它超越自然界限的戰略價值。對美國而言,它是封鎖中國大陸海權的關鍵門戶;對中國大陸而言,它是通往外洋、擺脫被圍堵困境的唯一出口。雙方在此角力,不僅象徵兩國軍力的對峙,更是全球秩序重塑的縮影。 未來的亞太安全格局,將在這條僅百餘公里寬的航道上浮現答案。若美菲成功建立穩固防線,將長期牽制大陸海軍的行動自由;若中國大陸能突破封鎖,則意味著其海上實力正式進入與美國抗衡的新階段。這條狹窄的海峽,或許正是決定 21 世紀太平洋力量平衡的關鍵一線。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