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蕭邦協會(Fryderyk Chopin Society)21日宣布,美國鋼琴家陸逸軒(Eric Lu)贏得第19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首獎。這項每5年於作曲家蕭邦(Frédéric Chopin)故鄉舉行的比賽,被視為通往古典音樂巔峰的重要門票,歷屆冠軍多登上世界舞台並簽下唱片合約。27歲的陸逸軒在華沙受訪時表示:「這是夢想成真。」他並感謝「全世界所有熱愛蕭邦的人」。 陸逸軒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父親來自台灣高雄,母親來自中國上海,他畢業於費城柯蒂斯音樂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2015年時,以17歲之齡參加蕭邦鋼琴大賽並獲得第四名,嶄露頭角。2018年,拿下利茲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當時年僅20歲,是該獎項少見的年輕得主。 法新社報導,蕭邦鋼琴大賽參賽者需經多階段比試,演奏蕭邦創作的多種曲式,包括波蘭舞曲、奏鳴曲與瑪祖卡舞曲,以展現全面技巧。 決賽共有11位鋼琴家,演奏蕭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之一及難度極高的《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Polonaise-Fantaisie)。 歷屆冠軍包括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與齊默曼(Krystian Zimerman)等古典樂巨匠,這些名家先後與德意志留聲機(Deutsche Grammophon)簽約,開啟錄音生涯。陸逸軒則與華納古典(Warner Classics)簽下專屬唱片合約,錄音作品涵蓋貝多芬、蕭邦、舒伯特等作曲家的經典曲目。 📣 Eric Lu has won the 19th Chopin Competition! Read more on our website 👉 https://t.co/9OY8qwXrEs#chopincompetition #chopin2025 pic.twitter.com/l2uTINJE3m — Chopin Institute (@ChopinInstitute) October 21, 2025 1970年奪冠的美國鋼琴家奧爾森(Garrick Ohlsson)擔任本屆評審主席。他表示,評審團經過近5小時的討論後才作出決定:「我們經歷許多艱難的藝術討論,但最終排除分歧,我認為這是個極好的結果。」 20歲的加拿大鋼琴家陳禹同(Kevin Chen)獲得第二名,26歲的中國鋼琴家王紫桐(Zitong Wang)名列第三。冠軍獎金為6萬歐元(約7萬美元)。 今年報名人數創紀錄地超過600人,年齡介於16至30歲之間,最終僅約十分之一通過層層審核,入圍華沙初選。本屆賽事在YouTube全程直播,吸引全球樂迷關注。 1927年創辦的這項比賽,上屆因新冠疫情延期至2021年舉行,當時由加拿大鋼琴家劉曉禹(Bruce Liu)奪冠。 來自日本、現居德國的21歲學生原田航生(Kosei Harada)在決賽後受訪說:「我原本希望日本選手奪冠,但也非常喜歡陸逸軒的演奏,所以我對結果很滿意。」本屆比賽的門票在開售30分鐘內全數售罄,決賽場次更在2分鐘內秒殺。
即時
全運會高雄女籃全隊因為「沒帶選手證」,單場遭判落敗。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白喬茵20日怒批:這是在開甚麼黑色幽默的玩笑嗎?這五個字不只丟盡高雄體育界的臉,對日夜苦練的運動員來說更是無比殘酷。高雄市長陳其邁21日回應,此令人感到非常遺憾,請體育總會、籃球委員會,必須針對這一次的缺失來進行檢討。 全國運動會10月18至23日在雲林縣登場。19日上午高雄市女籃隊原本要對戰台南隊,但高雄全隊選手證竟忘在車上,來不及取回,當場遭直接判失格落敗,離譜行為讓球迷罵翻。 高雄市運發局表示,經向體育總會籃球委員會以及球隊查證後,球隊確實因疏失無法出賽,運發局已請體育總會要求籃球委員會及帶隊教練檢討缺失,同時鼓勵球員全力以赴,繼續爭取佳績。對於相關責任,將等賽程結束後,依規定辦理。 白喬茵對此在臉書發文說,其實這已不是體育總會籃球委員會第一次出包,今年7月,她的助理報名三對三籃球比賽,但主辦單位竟然在比賽前一天發臉書公告取消,理由是「場地已被國稅盃賽事租用」。 白喬茵提出疑問:是無能到甚麼程度,才會在前一天發現場地被占用?又是怎麼樣的敷衍心態,僅以一則臉書貼文通知?這樣的態度,完全無視選手的投入與準備。一場50至60萬元的籃球賽事經費,原訂9場賽事隨意取消、合併後僅剩7場,且全選擇免租金的戶外場地,優勝名次未提供獎金僅發放普通獎品。此舉恐有圖利之嫌。 白喬茵也指出,高雄市體育總會幾乎仰賴市府補助維生,去(113)年獲得3189萬元補助,占運發局補助民間團體總額近六成,運發局身為主要的補助單位,卻只想當財神爺,完全沒有落實評鑑與督導責任,才會讓長期管理鬆散的體育總會不斷重演意外。 陳其邁要求檢討 以免影響選手 陳其邁則稱,相關的檢討之後會討論,也提醒體育總會必須通令球隊,務必要落實比賽的相關規定,以免影響選手的權利跟比賽的成績。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MLB)洛杉磯道奇隊「二刀流」日籍巨星大谷翔平在國聯冠軍賽第4戰中的驚人表現除引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大力讚揚外,就連向來尖銳的紐約媒體都罕見以頭版大篇幅報導,更為大谷造出新字「GOATANI」,即結合「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偉大)和大谷姓氏OHTANI,形容他「正式超越貝比魯斯(Babe Ruth)」,成為棒球史上新傳奇。 大谷於當地時間17日(台灣時間18日)在國聯冠軍賽第4戰面對密爾瓦基釀酒人隊,以「第一棒、投手兼指定打擊」身分先發。投手端「大谷」主投6局僅被敲2安打、無失分並送出10次三振;打擊端「翔平」火力全開,敲出3發全壘打,締造大聯盟史上首位「單場3轟+10K」的傳奇紀錄。 美國東岸的紐約媒體《紐約新聞日報》(Newsday)在美國時間19日報紙頭版以斗大標題刊出「GOATANI」,並於內頁推出專題報導,被視為對大谷的極高肯定。 Newsday資深專欄作家藍儂(David Lennon)以〈讓一讓吧,貝比(Move Over, Babe)〉為題撰文,表示自2018年大谷展開大聯盟生涯以來,一直被稱為「現代的貝比魯斯」,但他認為那個比喻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象徵二刀流的位置應該交棒給大谷,並在文末指出,「無論多麼不真實,但他一直在改寫棒球這項運動的極限」。並直呼,大谷已創造出超越貝比魯斯的全新傳奇。 日媒《Sponichi Annex》今天也以「大谷翔平登上頭版!紐約報紙破例推出大型特輯,以史上最強與大谷造的新詞GOATANI報導他締造的歷史性表現」為題,報導紐約媒體對大谷在頭版及跨頁的罕見大篇幅報導,也指出由於大谷先發6局飆10K和單場3響砲的那場比賽在美國東岸已過報紙截稿時間,所以才會在隔日報紙上刊登。 【記事全文】大谷翔平が一面に!NY紙が異例の大特集!史上最高&大谷の造語「GOATANI」で歴史的パフォ報じる - スポニチ Sponichi Annex 野球 https://t.co/sY6PDX40jS — スポニチ記者ツイート 野球 (@sponichiyakyuu) October 20, 2025 值得一提的是,紐約媒體鮮少以頭版報導西岸球員,Newsday此舉相當罕見。而一向以辛辣著稱的《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也以造詞「Sho' Boat」(源自知名音樂劇《Show Boat》)為標題報導他的表現,形容正在大聯盟上演的精彩「大谷秀」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歷史演出。 網友也表示,「我看mlb球評的討論說以前會用ruthian 來形容很厲害的two-way players,但是Shohei的成就就算沒有超過Babe Ruth也自成一格,現在可以用ohtanic這個形容詞了」、「有點像是之前的林書豪?Linsanity ?」、「還有王建民,Wang Ger Ger」、「這其實很了不起 美國人由衷承認一個非美籍球員的 棒球成就」。
又有藝人逃避兵役。檢察機關與警方今(21)日上午再度對以男子陳志明為首的「閃兵集團」展開第三波掃蕩行動,預計帶回約10人,其中包括涉案藝人約5名。此次行動鎖定多名娛樂圈人士,知名藝人陳柏霖、修杰楷、男團Energy的書偉今晨遭拘提到案說明。 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詳細狀況會再進一步瞭解;國防部之前已跟三軍總醫院檢討兵役體格認定標準等,避免閃兵情況發生,有做預防措施。此外,國防部會加速跟三總研討加嚴兵役體檢、努力策進。 今年2月、5月檢警已對該集團先後執行兩波大規模掃蕩,拘提包括藝人王大陸、陳零九、陳大天等人,被指透過偽造醫療證明或其他手段逃避兵役義務。檢警發現,陳志明自2016年起組成集團,與白牌車司機、醫療證明代辦等人合作,以「協助免服義務役」為誘因,收費每人從新台幣約10 萬至50 萬不等。 檢警調查,陳柏霖、修杰楷、Energy書偉三人疑涉利用該集團提供的假病歷或替代程序,以規避服役義務,目前已遭拘提至案偵訊,後續是否交保、是否起訴將視偵查結果而定。據悉,此次預計帶回包括上述藝人在內的約10人,5位為藝人。 檢方透露,此案核心違法為偽造文書罪與妨害兵役治罪條例案件,藝人角色為「客戶」身分,也可能被追究,若證據充足,將依相關法條嚴辦。此前在第二波掃蕩中,陳零九曾坦承支付30 萬元購取假病歷。 針對演藝圈逃避義務役情形,內政部及國防部已要求全面清查近五年免役異常案件。有法界人士說,若藝人確有利用假病歷、替代流程等方式逃避義務役,不僅面臨刑事處分,同時可能被追繳服役相關補償或面臨退出藝能圈風險。法人與經紀公司應密切關注自身藝人符合兵役規定之情況。 目前檢警仍在進行深入掃蕩與資料交叉比對,針對集團過往帳目、醫療機構聯繫紀錄、藝人付款憑證及兵役資料同步追查。後續若有新被告或起訴名單公開,將依法發布。 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詳細狀況會再進一步瞭解;國防部之前已跟三軍總醫院檢討兵役體格認定標準等,避免閃兵情況發生,有做預防措施。此外,國防部會加速跟三總研討加嚴兵役體檢、努力策進。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圖片提供/禪天下雜誌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西元前4世紀時曾說過:「所有疾病皆源於腸道(All disease begins in the gut.)」。類似的思維在中國醫學,也有「脾胃乃後天之本」、「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等觀念(這裡的脾胃,指的是以胃腸為主的消化功能),而「面黃有救(註)」一詞,更點出了中醫對消化系統的重視。 註:中醫把「青赤黃白黑」五色分別對應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及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黃色與脾胃同屬於土。 長約9公尺的腸道,是一座大型的生化工廠,裡面配備著各種將食物分解、吸收的機能。經由消化道處理過的營養物質,再送到肝臟進一步代謝,形成血液,運送到全身。 腸道同時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腸道中,腸壁必須面對各種外來及內生的菌類與毒素。因此大部分的免疫系統都配置在腸道之中,避免毒物、細菌入侵人體。 腸胃道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在話下,但近年來,另有屬於腦神經科學的精神及心理領域的學者,對腸胃道的研究更加熱衷,科學家甚至定義出所謂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強調腸道與大腦間的相互影響。 在腸腦軸線的理論中,腸道又稱為「第二個大腦」,有許多神經密密麻麻地深入腸道內層,匯集訊息,傳給中樞神經。 腸道有大腦以外最複雜的神經系統,而且透過腸腦軸線,與腦相互聯絡、彼此影響。事實上,腸躁症、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慢性疲勞等現代人盛行率極高的身心疾病,都和腸腦軸線相關。 腸道對於情緒的影響,可從內分泌系統的角度來看。身為人體最大內分泌器官的腸道,可分泌數十種激素,包括多巴胺、血清素、膽囊收縮素、飢餓激素…等等,能調節生理各種不同功能。其中被稱為快樂荷爾蒙、幸福分子的多巴胺與血清素,有很大比例是在腸道合成的。 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然而存在於體內、體表,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菌類,總數竟與人體細胞總數為同一數量級。這些所謂「人體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有99%都住在腸道之中。 美國史丹佛大學David Relman教授利用內視鏡,觀察從人體腸道取出的腸壁黏膜組織,發現腸道菌的種類多達千種以上,其中7成是前所未知的新菌種。這項結果曾發表於2005年的《Science》雜誌。 David Relman教授說:「腸道菌是人體必要的器官,它們提供養分,調控腸道細胞的發育,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對它的認識竟如此不足。」 2017年,由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研究團隊發表於《The Cell》雜誌的研究中發現,腸道中有一種腸嗜鉻細胞,它負責產生身體90%的血清素。同時,大約有20種細菌被認為與腸內血清素的含量有關。 研究者將這些菌種植入原本無菌的小鼠體內,發現血清素在腸道和血液中的濃度都顯著上升。這個研究顯示,腸道就如同大腦般影響我們的心情,甚至比大腦的影響力更大,而腸道的菌種則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腸道菌是身心健康的決定因數 在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方面,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也同樣受到腸道菌的密切影響。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的Sven Pettersson教授,於2011年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過一篇「腸道菌調控大腦發育及行為」論文,他發現沒有腸道菌的無菌老鼠,因大腦神經細胞間的連結不健全,以至影響其行為模式。從此,比「腸腦軸線」更前衛的「菌腸腦軸線(microbiome-gut-brain axis)」正式被提出。腸道菌能直接影響中樞神經,中樞神經也會直接調控腸道菌。 最近幾年,研究微生物群系和大腦之間的論文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大量的研究發現腸道菌與情緒間的關聯性。其中頗受關注的一項研究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胃腸病學家Emeran Mayer發現,連續4週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可降低女性對負面情境的情緒反應。Emeran Mayer認為,改變腸道微生物結構,可以進一步改變腦化學的物質。 從進化角度來看,腸道細菌和大腦的相互作用,似乎也是可以被理解的,畢竟細菌已經在人體內居住了數百萬年。愛爾蘭University College Cork解剖學與神經科學系教授John F. Cryan表示,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至少有部分微生物已經進化出「為求自身利益而改變宿主行為」的方法。 腸道菌對人類的影響甚至還深入到基因的層次。人類基因組大約是由2萬個基因組成,而人體內所有微生物的基因大約在60萬之多。美國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微生物學家Sarkis Mazmanian認為:「人體的活動,不只是由人類基因組控制,更被人體中的微生物基因組所控制。人類是由自己的DNA,加上體內微生物的DNA所組合而成。」 人體真正的主宰 如今,我們在面對腸道菌時,不能再認為它們是外來寄生在腸道的細菌,對人體而言,腸道菌已是與人類共存的「必要器官」。 美國Cornell University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教授Rodney Dietert說,腸道菌和人類一起走過演化的歷史,是人類不折不扣的生命共同體。 人類與腸道菌共生,人類的基因體與腸道菌基因體共同演化,甚至我們的生理代謝也與腸道菌互相整合,共同建構出一個「人類超級生物體(human super-organism)」。 體內有無盡眾生與罪業必須滅度 佛教傳世經典《金剛經》的緣起,是因為須菩提長老對釋迦牟尼佛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段經文的語意是說,須菩提問世尊,面對心中的妄想和雜念應如何清除?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精神與心理學家,也是許多修行人的共同疑問。 對於須菩提長老的提問,釋迦牟尼佛的答案很有趣:「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這段經典的師徒對答,看起來有點雞同鴨講,有人覺得這是禪宗無厘頭式的對話。然而,悟覺妙天禪師在解釋這段經文時曾說:「世尊這段解說,看似沒有回答須菩提長老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最究竟的回答。」 禪師解說道:「經文說的『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是指外界六凡的眾生,而是自己體內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這句話同時也是地藏王菩薩發願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要滅盡內心的煩惱罣礙,才能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要滅除體內所有眾生及一切罪業,才能成就無上菩提。」 禪師並舉例說明體內眾生的結構:「卵生的眾生,如人體內的寄生蟲;胎生的眾生,如人類哺乳動物;濕生的眾生,如大小腸的細菌;化生的眾生,如人體內由細胞蛻變的癌細胞,又如眾生色身滅度後的靈魂。」 「釋迦牟尼佛說,這些眾生和他們的罪業,我都全部度化了,讓他們的靈性得以進入清淨光明的無量壽無量光世界。」經由悟覺妙天禪師的解說,可以清楚地明白釋迦牟尼佛這段開示。 再簡單整理上述觀念,從「身、心、靈」3個層次來理解:須菩提長老問的是「心」的妄念,釋迦牟尼佛是從「靈」的滅度來回答,悟覺妙天禪師則清楚點出了釋迦牟尼佛說的無形的「靈」的所在,也更進一步指出了人體內存在著眾多寄生、共生的寄生蟲與菌類。 利用禪定調整菌腸腦軸 《金剛經》可說是佛教的聖經,是修行證道最關鍵的一部經書,釋迦牟尼佛曾特別開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那麼,人體內有這麼多的有形眾生和無形眾生,又要如何滅度呢? 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專注十脈輪禪定法,便是清淨體內眾生、提升身心靈的方法。禪師在教導時說:「體內十脈輪正對應著十個靈性法界,是受到物理時空綑綁的色身,連結到無相界精神體的通道」,若能清淨這十脈輪,就能淨化人體內所有眾生。 針對「菌腸腦軸」主題,筆者特別挑選十脈輪之一的名色脈輪來實驗。名色脈輪位於肚臍後方約三指幅,也就是小腸的位置。以下是7位受測者利用俄羅斯量子儀器Metatron檢測的結果與分析,實驗過程如下: 1、請受測者放輕鬆,並以儀器檢測名色脈輪附近的能量狀況。 2、請受測者依十脈輪禪定法,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然後再檢測一次能量狀況。 3、比對禪定前後的名色脈輪能量差異。 實驗結果發現,7名受測者的大小腸附近,其能量指數平均提升了20%,其中有5名能量上升,2名下降。以下是其中兩名受測者的能量狀況,經比對後,分別分析如下: 案例1: 受測者為60歲的女老闆,以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比對前後測的結果,發現差異如下方兩圖所示。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強。左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小腸能量顯示(請參照上方「大小腸位置圖」)。 經由比對,發現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38%。從能量指標看出,在專注前,小腸部分是以4級為主,大腸部分則以5級為主,升結腸部分有幾個6級。而專注後,能量指標全部都提升以4級為主,升結腸有部分提升為3級。 案例2: 受測者為30歲的女性上班族,以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比對前後測的結果,發現差異如下方兩圖所示。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強。左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小腸能量顯示(請參照上方「大小腸位置圖」)。經由比對,發現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減弱了31%(此案例是兩名能量下降者之一)。 筆者依過去的經驗,再引導受測者繼續專注名色脈輪2分鐘,得到的能量顯示如下方左圖,發現原本布滿小腸的4級能量指標已經消失。 再請受測者持續專注名色脈輪,並同步專注無始脈輪(位於男性前列腺的位置,女性則位於會陰處),2分鐘後,再測得下方右圖,發現5、6級能量指標已全部消失,小腸部位則大都提升到3級,總體能量比前測提升了37%。 案例分析: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到兩種禪定過程的典型狀況: 案例1的受測者在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能量即顯著提升。這類型的人通常在禪定時,比較容易有覺受,也容易在禪定中看到光。 案例2的受測者在專注前期,因某些位置所潛藏的負能量被清理出來,故造成整體能量降低;此時若繼續再專注脈輪,就有機會將負能量清理乾淨。這種人在禪定初期,通常比較容易昏沉,需要更強的專注力,才能進入禪定。 名色脈輪與密教七脈輪的臍輪相近,在七脈輪的理論中,臍輪匯聚了密集的神經叢,與情緒方面的關聯很大;而這與菌腸腦軸的研究家提出「腸道對情緒會產生影響」的結論相同。 另外,中國道家修鍊最重視的丹田,也位於小腸附近;可見古人即使沒有豐富的現代醫學知識,但對人體的了解是很深入的。事實上,古代很多關於人體的觀念,都是修行人在修鍊過程中,所見證到的身體變化,後來經由師徒代代相傳,才遺留下來。 悟覺妙天禪師在傳授十脈輪禪定時,特別重視名色脈輪;禪師說,所謂「一竅通,則百竅通」,指的就是名色脈輪。 現代修行人學禪定,可以從專注名色脈輪開始,一方面可讓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在精神與情緒方面也可得到調節,如果能更加努力,修鍊其他9個脈輪,讓身心靈清淨,就有機會如《金剛經》所言,「滅度一切眾生,證道成佛」。 參考資料: XEmeran A. Mayer, Rob Knight, Sarkis K. Mazmanian, XJohn F. Cryan, and Kirsten Tillisch, Gut Microbes and the Brain: Paradigm Shift in Neuroscienc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ovember 12, 2014 , 34(46): 15490 –15496.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日在白宮接見美國大學棒球冠軍隊時,主動談起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MLB)洛杉磯道奇隊「二刀流」日籍巨星大谷翔平,對他在國聯冠軍賽第4戰中的驚人表現給予讚賞,直呼:「他真的是個了不起的選手,驚人的天才!」 大谷在國聯冠軍系列賽第4戰中以打者身分轟出3支全壘打,又以投手身分投出6局無失分、飆出10次三振,率領奇橫掃密爾瓦基釀酒人,連兩年挺進世界大賽,而這場戰役名垂青史,驚艷各方,美國媒體形容這是「近代棒球最偉大的個人表演之一」。神人般表現也在賽後獲選這系列賽的MVP。 川普在白宮接見美國大學棒球冠軍隊,致詞時笑著表示,「我平常太忙,很少有時間看棒球。不過前幾天打開電視,看到一位相當不錯的日本選手」。他接著說,「同一名球員能在投打兩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的比賽之一」。不過,他並未直接說出「大谷翔平」的名字。 事實上,大谷翔平早在今年4月就以世界大賽冠軍道奇隊代表身份造訪白宮, 當時川普也盛讚他在上季達成「單季50轟、50盜」這項大聯盟史上首見的偉業,並誇他「就像電影明星一樣出色」。 美媒指出,川普過去鮮少在公開場合主動提及個別球員,而這次特意點名大谷,足見這位日本球星的表現超越國界、震撼政壇。 🇺🇸 @Dodgers at the White House: Postcard Edition pic.twitter.com/SVg0dbYJ3N — The White House (@WhiteHouse) April 7, 2025 而大谷翔平在國聯冠軍戰第4戰上演驚人表現,在比賽結束10小時後,美國運動服飾品牌RotoWear火速推出印有「Greatest Sho Ever(史上最偉大的Sho)」字樣的紀念T恤,售價30美元(約新台幣900元)。 T恤設計以藍底搭配大谷的投打剪影,並印上「2025年10月17日,Shohei Ohtani於季後賽擊出3支全壘打並以6局無失分、10次三振率領洛杉磯晉級冠軍系列賽」的文字。體育行銷專家分析,大谷在這場比賽後的品牌影響力將再度飆升,若道奇奪下世界大賽冠軍,其個人年商業價值可望突破2億美元,成為棒球史上最具商業價值的運動員之一。
花蓮光復水災發生短短兩週,幸好有全臺民眾熱血支持,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得以攜手各界,將2,200包犬貓飼料、1,980個罐頭、7大箱醫療與消毒用品送入災區。更動員12位獸醫師與5個合作收容家園,加上眾多志工的力量,幫助超過200隻受傷流浪動物得到醫療與溫飽,也讓17隻走失寵物順利與主人團聚。 協會指出,這些暖心時刻的背後,是來自花蓮獸醫師公會團隊的專業付出、志工日夜不休的照護和人力調度,更少不了全臺善心人士的物資支持。不僅讓受傷動物獲得糧食和藥品,更提前安排好康復後的收容家園,讓牠們在最黑暗的時刻仍能看見希望。 在現場,「鏟子超人」持續為環境清理而努力,災後秩序正逐步恢復,志工也使用動物友善消毒藥為環境清消,避免疾病孳生。然而,協會強調,重建才剛開始,仍有許多挑戰等待克服。許多收容所受損的設施與圍籬需要修復,因泡水報銷的糧食與藥品,也迫切需要重新補充。 「災難不是結束,是新生活的開始。更要謹記天然災害給我們的教訓。」協會李朝全祕書長承諾,雖然光復鄉義診暫告一段落,但仍會與花蓮獸醫師公會、張美慧縣議員,持續動物急難救助、收容等工作,有需要請隨時聯繫我們。 協會將盡力陪伴災區動物走過重建之路。同時呼籲大眾持續關注,透過物資支持、志工參與,共同守護這片土地上每一條生命。
今天(21日)天氣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共伴效應影響,新竹以北及宜蘭整天有陣雨出現,且雨勢明顯,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尤其大台北、基隆北海岸及宜蘭易有持續性強降雨出現,可能有豪雨等級以上之雨勢,留意短延時強降雨伴隨雷擊及強陣風,低窪地區慎防積水,山區嚴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 其他地區大多為多雲偶陣雨的天氣,苗栗、花蓮降雨機率亦較高,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外出建議都要攜帶雨具備用。 氣溫方面,北部及東半部整日濕涼,低溫為攝氏23至25度,高溫為25至27度,而中南部地區白天舒適早晚涼,低溫為25、26度,高溫則為30、31度。離島天氣部分,澎湖為陰短暫陣雨、氣溫24至26度,金門為陰短暫陣雨、20至24度,馬祖陰短暫陣雨、20至23度。 受到東北風明顯偏強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蘭嶼、綠島、桃園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澎湖縣、連江縣局部地區為「成色燈號」,有平均風9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發生的機率;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金門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 風浪方面,東北風明顯偏強,各沿海及金門局部地區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其中桃園至嘉義及蘭嶼、綠島、澎湖、馬祖局部地區有平均風9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發生的機率;中部以北、東半部(含蘭嶼、綠島)沿海、恆春半島及澎湖、金門、馬祖有長浪發生的機率,沿海浪高可來到3至6米,海邊活動請特別注意安全。 第24號颱風「風神」(國際命名FENGSHENG)中心位於鵝鑾鼻西南方,向西轉西南西往中南半島前進,受其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雙重影響,迎風面易出現共伴效應,請特別注意。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受到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環境風場為東北風,迎風面擴散條件佳,中南部污染物稍易累積;彰化至雲嘉南沿海地區因風速較強,易引發地表揚塵現象影響空氣品質及能見度;竹苗、宜蘭、花東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中部空品區為「普通」等級;高屏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雲嘉南空品區為「紅色警示」等級。
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指導的「114年度智慧科技素養與程式設計創新應用競賽」,已於昨(19)日在開南大學圓滿畫下句點。本年度賽事報名人數再創新高,吸引了全台近1200位學生參與,顯示新課綱中「科技領域」的重要性已在各級學校扎下卓越根基。 桃園賽區的頒獎典禮匯聚了近300位來自全台的師生與家長,並邀請到台灣校園人工智慧教育協會名譽理事長吳清基、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局長劉仲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張玉山等重量級貴賓共同見證。活動強調,這些參賽學生在此積攢競爭力,未來將成為跨域實作人才,並是推動桃園市城市發展的關鍵力量。 組委會榮譽主席吳清基表示,擁有AI人工智慧能力,學生就能擁有無限的未來。他鼓勵學生從國小開始參與科技競賽,藉由善用3H(Head、Heart、Hands),達到「腦心手」三合一的學習效果,從而掌握主動學習的動機與成就感。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局長劉仲成則強調,這項競賽是學生標竿學習的重要平台,鼓勵學生從小培養科技素養,因為科技是桃園市政發展的重點強項。 主辦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張玉山鼓勵學生應從國小、國中階段就開始參加智慧科技競賽,充實學習歷程檔案。他指出,學生從小學習科技,代表其對「科技領域」有興趣與潛能,這不僅符合大學選才目標,更有助於未來頂尖大學的升學機會
宜蘭某醫院今年6月被爆在執行器官捐贈時,因捐贈者仍裝設葉克膜、尚有心跳,卻啟動相驗與器捐流程,引發「強摘器官」爭議。全案已完成調查,衛福部表示,起因於檢察官不了解器官捐贈法規,醫院並無違法;不過,宜蘭地檢署今(20)日發出聲明強調,檢察官依法審慎評估,絕非對法規不了解所致。 據了解,一名21歲男性騎士6月在宜蘭烏石港附近自撞橋墩,車禍重傷後失去呼吸心跳,昏迷指數3分瀕臨腦死,以葉克膜維持生命。醫院6月召開兩次家庭會議後,家屬主動提出器官捐贈,醫院依程序通知檢察官到場相驗,準備進行「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DCD)。 不過,檢察官被通知到場相驗時,竟發現捐贈者仍未撤除維生設備,尚有心跳,爆出「強摘器官」爭議。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器捐中心)董事長李明哲曾表示,此案採用心臟死亡後器官捐贈(DCD),與傳統腦死器官捐贈(DBD)流程不同,因此與檢察官之間產生「認知落差」。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受訪時表示,器捐中心已完成調查,認定醫院程序並未違法,爭議主要源於檢察官不熟悉相關法規。她也指出,雙方已釐清認知落差,未來將依衛福部於106年公布的《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執行,暫不推動「非病死」案件器捐。 對此,宜蘭地檢署今天回應說明,地檢署檢察官獲報時,依據《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規定,認定「非病死」案件,不符合執行心臟停止後器官捐贈之要件。檢察官乃依法審慎評估,並與醫院持續溝通協調相關事宜,絕非對於衛生福利部有關器官捐贈法規不了解所致。 宜蘭地檢署強調,檢方尊重醫療專業與家屬意願,未來仍將秉持依法處理、公正審慎與尊重人道的立場,與醫療機構保持密切合作,確保程序符合法令規範,同時兼顧法治精神與人道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