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天的到來,天氣逐漸轉涼,痛風患者的發作風險可能會隨之增加,衛福部新營醫院家醫科柳鴻祥醫師的門診就遇到2-3位,年紀20幾到50的男性病友,突發性腳趾或腳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需輪椅輔助才能至診間看診。家醫科柳鴻祥醫師觀察到季節變化可能對痛風的發作頻率產生影響,但這種關聯不一定是直接的,主要與生活方式和身體代謝變化有關。 柳鴻祥醫師說明,痛風是一種由於體內尿酸累積過多而引起的代謝性疾病,通常會在關節部位形成尿酸結晶,導致劇烈疼痛、紅腫和發炎。尿酸的生成受到飲食、體重、藥物使用和體內水分含量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在不同季節的變化中容易受到擾動。而秋季痛風發作的原因與影響因素包含以下幾點: 1.天氣轉涼:天氣轉涼時,體溫下降會使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慢,這可能導致尿酸更容易在關節處沉積,增加痛風發作的機率。 2.飲食改變: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許多人會開始食用更多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鮮、紅肉和酒類,這些都是痛風發作的誘因。此外,隨著節日和聚會增加,飲酒量也可能上升,進一步提升痛風風險。 3.水分攝取不足:在秋季天氣轉涼時,人們往往會減少飲水量,這可能導致尿酸更難從身體中排出,進一步增加尿酸濃度,促使痛風發作。 4.身體活動減少:隨著天氣變冷,許多人會減少戶外活動,導致代謝減緩,這對於尿酸的代謝和排出不利,進一步增加了痛風的風險。 因此,柳鴻祥醫師建議預防痛風發作的措施包含: 1.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避免過度飲酒。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有助於尿酸代謝。 2.保持水分充足:即使天氣轉涼,仍應保持每天充足的水分攝取,這有助於尿酸從腎臟排出,減少沉積風險。 3.適量運動:保持適度的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助於減少痛風發作。 4.定期健康檢查:對於已有痛風病史的患者,建議定期檢查尿酸濃度,並遵循醫囑進行藥物調理,防止急性發作。 柳鴻祥醫師提醒,秋冬季可能會因多種生活方式和環境變化影響痛風的發作風險。患者應該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並諮詢醫生以獲得適當的健康建議,預防痛風復發。 原文出處
醫療
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不久前剛動過心臟手術,日前又在家中意外摔倒造成「肝臟邊角破裂內出血」,因老年跌倒事件層出不窮,衛福部也透過新聞稿提出防跌三部曲,包含規律運動、居家環境保持明亮、起身動作要緩,走路不要急躁等。知名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提醒,「心臟手術後,若進行瓣膜置換或植入人工物,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若不慎摔倒,很容易引發出血。」 趙少康昨天下午在臉書透露,上周三不小心在家中摔倒,周日就出現腹痛情形,且病況愈發嚴重,最後坐救護車送往振興醫院,後來由幫他開刀的醫師蘇正熙來看他,並做了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是「肝臟邊角破裂內出血」,為服用抗凝血劑所致;因為醫生擔心他病情惡化,便緊急安排他住進加護病房,治療以針劑為主,所幸病況已經穩定。 趙少康提到,後來他檢討事件發生原因,第一是血壓太低時不可站立;第二是術後的動作要慢,但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很快,身體可能一時協調不過來,以後要改掉「快」這個毛病;第三是大手術後要充分休息,自己休息時間不夠就急著主持節目,還是有壓力的。 因現在社會老年摔倒事故屢見不鮮,衛福部發布新聞稿指出,老年人跌倒會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傷害,甚至容易發生骨折或頭部外傷,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對此,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且衛浴場所因較為濕滑是最容易跌倒的地方,需更加留意。 第一、規律運動不能少,需遵循醫囑來用藥:保持規律運動以提升下肢肌力、柔軟度與平衡,按醫囑用藥,穩定慢性病。若多藥並用導致頭暈或步態不穩,應諮詢醫師以減少跌倒風險。 第二、居家環境要注意照明、防滑更小心:保持居家活動區域光線充足,清理日常行走路徑上的障礙物,並確保地板乾燥且具防滑效果,特別是在浴室。浴廁內應鋪設防滑墊,並加裝帶扶手或欄杆的防滑設施,以進一步降低滑倒風險。 第三、起身動作宜緩慢,避免跌倒;寒冷或陰雨天氣減少外出,需外出時穿防滑鞋、攜帶雨具,夜間可加反光標誌提升安全。慢性病患者隨身攜帶藥物,按時服用。上、下車時確認安全,過馬路注意燈號與來車,避免追趕公車。郊遊應有同伴,選擇安全路線,注意體力,適時折返。 此外,蘇一峰也針對趙少康摔倒事件發文提醒,心臟手術後如果進行瓣膜置換或植入人工物,通常需要服用抗凝血劑。服用此類藥物的人容易出血,因此摔倒或外傷後應特別小心。如發生外傷,可能需要使用止血藥物或進行輸血來控制出血。
彰化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化名),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所幸彰基醫療團隊守護高危險妊娠婦女的安全,其中經歷共10次大小麻醉、手術後,小文換心成功、順利出院與親愛的家人團聚。 彰基醫學中心總院長陳穆寬教授指出,彰基醫學中心是縣內緊急醫療能力評定中重度高危險妊娠的責任醫院,因此收治縣內及鄰近的南投、雲林縣市高危險妊娠產婦,甚至在112年曾經有個別月份,單月收治超過50%皆為高危險產婦的紀錄,這顯示出彰基在危急時刻的專業能力和承擔的社會責任;彰基不僅注重孕產婦的健康,更積極投入尖端醫療技術的發展,以確保高風險個案在我們這裡獲得最佳的醫療支持。 彰基婦產部團隊面對高危險妊娠挑戰駕輕就熟,小文女士在彰基接受生殖治療,一次就成功受孕,儘管在剖腹產之際罹患罕見的周產期心肌病變,情況相當危及,但彰基婦產科迅速召集心臟外科、新生兒科等專科醫師,展開跨科合作,經過團隊的努力,不僅使小文女士順利生產並換心成功,是各專科醫師團隊通力合作治療的典範。 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表示,小文女士42歲才結婚,43歲時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懷孕。然而,產檢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迫使她不得不中止妊娠,並接受陳明醫療長進行全基因定序技術確認胎兒病因。經過數年的努力,她在45歲時至彰基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幸運地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治療,就順利懷孕成功,且初期產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然而,在懷孕6個月時,小文遭遇車禍導致骨折,所幸尚可保守觀察治療。由於她的子宮曾進行過手術,這次懷孕需剖腹生產,她與先生考慮得來不易的小孩,原計畫38周以後再生產,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她的情況,建議在第36周就進行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 隨著懷孕進展及規則產檢,並無異樣,並於36周時,依約定計畫到院接受剖腹生產。然而,當天到產房報到準備生產時,她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醫療團隊緊急(113年7月10日)進行全身麻醉剖腹產,小文的寶寶順利出生,健康活產。然而,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並出現休克。 接手處置小文心臟衰竭緊急狀況的彰基心臟外科團隊及陳映澄主任,隨即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ECMO),並因腎衰竭接受緊急洗腎;但情況惡化、小文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隨即緊急安裝心室輔助器(LVAD)維持生命,並開始等待換心。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但在嚴密的觀察治療下竟然在一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捐贈者,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從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到心臟移植,小文共經歷10次大小不等的麻醉及手術,9月3日終於康復出院。 彰化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化名),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所幸彰基醫療團隊守護高危險妊娠婦女的安全,其中經歷共10次大小麻醉、手術後,小文換心成功、順利出院與親愛的家人團聚。 彰基醫學中心總院長陳穆寬教授指出,彰基醫學中心是縣內緊急醫療能力評定中重度高危險妊娠的責任醫院,因此收治縣內及鄰近的南投、雲林縣市高危險妊娠產婦,甚至在112年曾經有個別月份,單月收治超過50%皆為高危險產婦的紀錄,這顯示出彰基在危急時刻的專業能力和承擔的社會責任;彰基不僅注重孕產婦的健康,更積極投入尖端醫療技術的發展,以確保高風險個案在我們這裡獲得最佳的醫療支持。 彰基婦產部團隊面對高危險妊娠挑戰駕輕就熟,小文女士在彰基接受生殖治療,一次就成功受孕,儘管在剖腹產之際罹患罕見的周產期心肌病變,情況相當危及,但彰基婦產科迅速召集心臟外科、新生兒科等專科醫師,展開跨科合作,經過團隊的努力,不僅使小文女士順利生產並換心成功,是各專科醫師團隊通力合作治療的典範。 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表示,小文女士42歲才結婚,43歲時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懷孕。然而,產檢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迫使她不得不中止妊娠,並接受陳明醫療長進行全基因定序技術確認胎兒病因。經過數年的努力,她在45歲時至彰基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幸運地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治療,就順利懷孕成功,且初期產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然而,在懷孕6個月時,小文遭遇車禍導致骨折,所幸尚可保守觀察治療。由於她的子宮曾進行過手術,這次懷孕需剖腹生產,她與先生考慮得來不易的小孩,原計畫38周以後再生產,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她的情況,建議在第36周就進行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 隨著懷孕進展及規則產檢,並無異樣,並於36周時,依約定計畫到院接受剖腹生產。然而,當天到產房報到準備生產時,她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醫療團隊緊急(113年7月10日)進行全身麻醉剖腹產,小文的寶寶順利出生,健康活產。然而,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並出現休克。 接手處置小文心臟衰竭緊急狀況的彰基心臟外科團隊及陳映澄主任,隨即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ECMO),並因腎衰竭接受緊急洗腎;但情況惡化、小文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隨即緊急安裝心室輔助器(LVAD)維持生命,並開始等待換心。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但在嚴密的觀察治療下竟然在一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捐贈者,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從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到心臟移植,小文共經歷10次大小不等的麻醉及手術,9月3日終於康復出院。 原文出處
近日「少康戰情室」主持人趙少康才在臉書上貼出「別來無恙」的照片,今日又「報平安」,原來是他摔了一跤,隔了幾天竟然要緊急送醫,讓替趙少康進行心臟手術的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嚇了一跳」。 趙少康臉書今天(19日)貼出「報平安」的貼文,趙少康驚爆:「上週三我在家摔一跤,週日上午突然腹痛嚴重,越來越沒精神,最後是救護車送去振興的,這還是我一輩子第一次上救護車。」 為趙少康動開心手術的魏崢,看到趙少康又被就護車緊急送院「嚇了一跳」,為免發生意外,深夜送進加護病房。魏崢說,檢查發現,趙少康的肝臟邊角遭到撞擊少量出血,研判是肝臟靜脈出血,就等待血管慢慢修復,「現在沒事了」。 魏崢指出,這次趙少康在家摔倒,腹部可能撞到地上的物品,撞擊的位置卻在右側肋骨下方的肝臟,因為趙少康才動完心臟手術,正在服用抗凝血劑,也增加出血的機會。 趙少康自我檢討事件發生原因,一是血壓太低時不可站立,二是術後動作要慢,偏偏他什麼都快,身體可能一時協調不過來,以後要改掉「快」這個毛病,三是大手術後要充份休息,休息時間不夠就急著主持節目,還是有壓力的。 魏崢說,趙少康個性比較急,術後沒有好好休息,這次摔倒可能是休息真的不夠,身體太累了,有點頭暈就摔倒了。魏崢說,一般來說,心臟手術後,隔天會讓病人下床輕微活動,第三天就可以在病房外的走廊散步,病人多應休養兩周。 趙少康目前還在加護病房觀察,精神還不錯,魏崢次希望趙少康多休息幾天。至於何時可以出加護病房?目前還需要多觀察幾天,轉出加護病房「沒有時間表」。看起來,趙少康也得好好休息才能「符合」醫師的要求了。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今天(19日)舉辦「113年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上,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宣布,最新一款阿茲海默症藥物,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這是近20年來的重大突破。該藥藥移除類澱粉並延緩神經元死亡,能減緩或停止病理變化,有效改善病程,適用於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 根據衛福部今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全台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接近8%,約有35萬人罹患失智,其中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占比最高,佔比高達56.88%。 徐文俊表示,這款單株抗體藥物針對輕度認知障礙,或是輕度失智的阿茲海默症患者,透過靜脈注射可移除大腦類澱粉沉澱,延緩病理變化。臨床試驗顯示,每兩周施打一次,使用18個月可延緩退化5至7個月,部分患者可完全清除類澱粉沉澱。該藥已於去年7月在美國上市,並於近期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 此外,徐文俊還說,這款藥物致死比例極低,但也有水腫、出血的副作用,若出血嚴重會恐會致命,因此使用上必須非常小心。因此台灣通過的藥證,將會排除同時攜帶兩個APOE4基因(對偶基因相同)的患者,因為這類患者服藥的副作用風險較高。 徐文俊說明,使用此藥前,需先進行類澱粉檢查,以及確診阿茲海默症,並評估症狀嚴重度,還需做APOE4基因檢測。目前檢測與藥物自費,以美國價格預估年藥費約台幣70萬元,類澱粉攝影約7萬元。對此,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最新公布的失智症治療藥物,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未來將和健保署討論,盼推動相關藥物給付。
保守估計,全台灣至少有二百萬人飽受長期頭痛之苦,而頭痛原因複雜,檢查不易,病友只能靠止痛藥與之和平共存;40歲的林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有偶發性頭痛症狀,近幾個月天天頭痛,思考不順暢,甚至伴隨腸躁症,嚴重影響工作表現。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診治,使用新型藥物並配合肉毒桿菌注射雙管齊下,經住院三天治療後,頭痛顯著改善,患者情緒穩定,腸胃問題緩解,連思考也變得更順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和交感神經亢奮有關,許多患者對頭痛認識不足,往往長期忍痛,因為頭痛一直吃止痛藥,伴隨憂鬱、失眠,導致腸胃不好,引發腸躁症,甚至胃潰瘍吐血。長期吃止痛藥,對頭痛恐會造成不良影響,影響腎臟功能,建議用正確藥物減少頭痛發作頻率,不須吃到止痛藥。 偏頭痛為全球盛行的疾病,在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偏頭痛困擾,許多患者處於經濟主力年齡,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影響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 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治療近十年來全球發展迅速,幾乎每兩三年都有新藥問世,帶給患者更多選擇。除了已知的肉毒桿菌素注射及針劑抗CGRP生物製劑外,今年更推出口服專一CGRP通道拮抗劑,惟部分藥物仍需自費使用,不過仍讓許多過去治療失敗的患者重獲「頭腦輕盈」的感受。 龔瑋翎醫師指出,偏頭痛跟過敏一樣,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跟偏頭痛共處,有睡眠問題或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或是長期使用咖啡因,容易造成頭痛頻率增加。透過藥物和打針治療緩解後,需要搭配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運動,降低生活壓力等。 神經科陳睿正主任強調,每位患者的病況不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需經神經科醫師審慎評估,單一治療或偏頭痛雞尾酒複合療法都需因人而異。本院設立偏頭痛特別門診,透過與神經專科醫師的雙向溝通,患者及家人能在治療後,對工作、生活有積極影響。 原文出處
一名64歲的陳姓婦女因反覆頻尿且伴隨下腹疼痛常跑廁所而感到絕望,於是前來新營醫院泌尿科求助,經醫師診斷為間質性膀胱炎。陳女士一開始曾透過口服藥物與膀胱灌注玻尿酸等治療方法其症狀都不見顯著改善,於是泌尿科張哲綱醫師建議陳女士接受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膀胱注射治療,治療約三次後其下腹疼痛感顯著下降,頻尿次數也比以往減少,陳女士回診時看見她滿面笑容。 PRP是增生治療的一種,其方法是透過抽取患者自身的血液,至精心設計的離心機加以離心後,萃取其中含血小板的血漿,這個成分當中含有患者自體的生長因子,當注射進入接受治療的組織後,可以促進細胞自行修復與再生,而達到「回春」的治療效果。 PRP注射治療在醫療界已經行之有年,舉凡骨科的退化性關節炎、皮膚科或整形外科的醫學美容,以及耳鼻喉科運用於中耳或聲帶的修復治療皆時有所聞。近年來,該治療的領域已經拓展至泌尿科,其面向包含難治型的間質性膀胱炎,若口服藥物與膀胱灌注玻尿酸等效果都不好可以考慮膀胱注射PRP。 另外,應力性尿失禁也是婦女最常抱怨漏尿的主要原因,患者可能會因為肚子一出力,比方打噴嚏或大笑而造成漏尿等困擾而不敢出門社交。若患者對於保守或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或對目前醫學上建議應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考慮接受的尿道吊帶手術感到懼怕,或患者身體狀況不適合開刀時,也可以考慮在尿道注射PRP治療,改善下半身不時會「溼答答」的情況。 在男性方面,也有許多研究針對PRP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做探討,透過在海綿體內注射PRP,以促進海綿體的血管組織再生還有修復陰莖血管平滑肌與神經,而達到可再重振雄風的效果。 新營醫院張哲綱醫師指出,PRP在泌尿系統的注射治療雖有侵入性,但是患者可以透過輕度麻醉(或稱舒眠麻醉)的方式來接受治療,建議患者術後住院觀察一天確認無其他併發症後再辦理離院手續,既舒適又有安全保障。 張醫師強調,目前新營醫院已經如火如荼的在進行PRP注射的治療,也積極的推廣該治療所帶來的效果與便利性。唯獨這項治療方式目前並無健保給付,屬於自費治療項目。患者若有任何相關問題或需要洽詢者,可親臨新營醫院泌尿科尋求協助。 原文出處
肚子痛、食慾不振的症狀,很多人可能認為只是因為最近飲食過於油膩或鹹,導致腸胃不適,於是前往肝膽腸胃科開些幫助消化的藥物就能解決。然而,這名30多歲的男子卻是因為腹痛,被診斷出相當罕見的骨外骨肉瘤。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佘冠旻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的腫瘤已經大到壓迫大腸,導致他出現急性腸阻塞的情況。」 這名30歲的年輕男子,平日有健身習慣,並無特殊病史。然而,前陣子他開始出現不明原因腹痛、吃不下的症狀,隨著腹痛加劇且持續數日,決定尋求醫療幫助。經過腹部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後可見左腹腔不規則的鈣化物,已壓迫大腸導致腸道阻塞,同時也使左側輸尿管受到壓迫,產生水腎。為了排除症狀,醫師決定安排手術切除處置。 切除下的組織經檢驗後,確認為惡性軟組織肉瘤中,極為少見的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這類腫瘤相較典型的骨肉瘤(Osteosarcoma)更加少見,且多生長在與骨頭無關的部位,如肌肉或脂肪等軟組織。骨外骨肉瘤的確診與治療往往具有挑戰,因為多數患者直到腫瘤增大壓迫周圍器官時,才會出現症狀如腹痛或食慾減退等。 相比之下,典型的骨肉瘤主要生長在骨頭內,尤其好發於長骨的末端,例如膝蓋、肩膀或髖部。兩者在病理特性上有差異,因此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骨外骨肉瘤的生長位置相對不固定,當症狀出現時進行診斷,腫瘤多半已侵犯到鄰近器官,增加治療的困難性。 「手術切除」是治療骨外骨肉瘤的主要方式,但為了降低復發風險並清除微小病灶,佘冠旻醫師與腫瘤內科郭集慶主任、放射腫瘤科王銘志主任跨專科密切合作,為患者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結合高能放射線與化學療法,雙管齊下抑制腫瘤細胞增生。三位醫師均強調,像腹痛或食慾不振等症狀,雖然常見但不該輕忽,應多留意身體訊號,積極求診,避免延誤治療。 原文出處
衛生福利部舉行2024年度「醫療財團法人社研卓越獎」頒獎典禮,表揚在研究、教育、醫療救濟等多領域中表現卓越的機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再度榮獲「綜合傑出獎」首獎,這是長庚繼2022年、2023年後第三度獲獎,展現出在研究發展、人才培訓、健康教育、醫療救濟及社區醫療等六大領域的卓越成就。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代表領獎,並表示長庚將繼續秉持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不以營利為目的,促進社會公益」的理念,積極回饋社會,服務更多病患。 長庚於人工智慧(AI)、精準醫療、環境醫學等多領域持續突破,並與Nvidia合作提升AI運算能力,已有14項自研AI軟體應用於臨床診療。此外,長庚建立癌症與罕見疾病資料庫,並研究出藥物過敏檢測及治療模式;環境醫學領域則開發出有機磷阻燃劑、塑化劑檢測項目。 人才培育方面,長庚致力於模擬醫學教育與高階手術訓練,成立「模擬醫學教育訓練中心」和全台首座高規格的「手術技能暨訓練研發中心」,並推動達文西手術訓練,透過各式進修課程培養醫療人才。 長庚醫院於健康教育領域推出六大健康促進活動,涵蓋居家自我照護、運用VR於護理指導、智慧口腔照護、孕期護理APP、兒童衛教及高齡體適能指導等,透過創新方式提供民眾及病患獲得健康知識及技能,深化健康教育成果。 在社區醫療方面,長庚積極服務偏鄉及社區,設立健康守護站提供健康篩檢、醫療諮詢等服務,並支援偏鄉衛生所醫療資源。範圍涵蓋全台11個縣市,推動慢性病與代謝症候群防治,並協助19條偏鄉交通路線改善偏遠地區交通資源不足的問題,保障偏鄉居民的醫療可及性。 長庚長期投入兒少保護、扶助弱勢、運動醫學公益計畫,持續支持運動防護、營養觀念普及及禁藥防範;此外,長庚也為自立少年提供就學與生活扶助,目前學生就學持續率達81%。各項服務措施展現出長庚以人為本、回饋社會的責任感。
諾貝爾眼科機構攜手Smile pro微創近視雷射護眼大使峮峮,於11月14日在台北站前諾貝爾眼科診所舉辦【一日店長闖關活動】中,成功吸引大批粉絲參與,短短30分鐘內即報名額滿。此次活動旨在透過創意闖關及眼睛保健QA,幫助民眾增進眼科健康知識,並由專業醫師現場提供諮詢解答,展現民眾對眼睛健康的高度重視。 眼睛健康不能等 定期檢查至關重要 現代人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眼睛問題不再是年長的專利。視網膜剝離、早期白內障、飛蚊症等眼疾在初期常無明顯症狀,等到病徵出現時可能已造成嚴重損害。站前諾貝爾眼科診所林宜鴻院長呼籲,視力保健需要從小建立起,每年進行眼睛檢查,有助於提早發現並預防眼疾。 諾貝爾眼科深耕24年 提供全方位視力服務 台北公園諾貝爾眼科診所胡自得院長表示,自2001年成立以來,諾貝爾眼科以臨床經驗及專業技術提供全方位眼科醫療服務,涵蓋兒童視力保健、成人專業配鏡、雷射視力矯正及白內障手術服務。諾貝爾眼科由資深眼科醫師與視光師共同組成的團隊,致力於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視力服務。 峮峮親身體驗SMILE PRO全飛秒近視雷射 諾貝爾眼科護眼大使峮峮在最新的雷射視力矯正SMILE PRO形象影片中提到,近視困擾使她在日常生活中需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而在接受諾貝爾眼科檢查後,她選擇了SMILE PRO微創近視雷射技術。單眼雷射僅10秒鐘就完成,並有效改善近視與散光問題,峮峮直呼還沒開始就結束了!近期更是升級SMILE Pro 2.0 AI導航近視雷射,精準量測、定位、手術,自動散光導航,更適合有散光的族群 推動眼睛定期健檢 提升眼睛保健知識 諾貝爾眼科機構張朝凱總院長指出,諾貝爾眼科長期推動眼睛定期健檢活動,並積極參與健康博覽會,提供專業的視力檢測、乾眼檢測等服務,吸引許多民眾參與。峮峮也呼籲民眾重視眼睛健康,強調定期檢查的重要性。期待通過一系列的健康護眼活動,秉持「打擊惡視力,守護新視界」的理念,共同守護民眾的視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