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醫療

輕熟女長期食道逆流 竟是胃幽門桿菌作祟

一位35歲的女性,長期左上腹痛以及胃酸逆流,經常在藥局自行購買胃散服用。上腹痛的情況時好時壞。某一次公司健康檢查抽血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抗體(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y)陽性,因此前來新營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經呂詠昕醫師問診及理學檢查後安排胃鏡合併切片檢查。檢查結果為輕度胃食道逆流、胃幽門糜爛、慢性發炎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病人在經過兩個禮拜的抗生素治療以及四個月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治療後,左上腹痛及胃酸逆流的情況漸漸改善,於第五個月安排碳13呼氣試驗檢查,確定胃內已經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呂詠昕醫師表示,幽門螺旋桿菌(以下簡稱幽門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一開始會造成慢性胃炎,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可能進展成較嚴重的胃炎,比如說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腸化生等癌前病變,再下一步就會進展成胃癌。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0%的胃癌和幽門桿菌感染有關,透過篩檢以及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達到預防的效果。幽門桿菌確切的傳播途徑雖尚未定論,但已知幽門桿菌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因此,透過幽門桿菌篩檢,不僅是保護個人、更是保護一個家族的健康。 幽門桿菌的症狀? 90%的人會有慢性胃炎、10%會發生胃潰瘍、10%會發生十二指腸潰瘍1-4 %會發生胃癌胃酸逆流、上腹痛。 幽門桿菌的診斷方式: 一、非侵入性方式 1、碳13尿素吹氣法: 是目前準確度最高的檢測方式,亦可用於評估除菌後效果。不過檢驗前,受檢測者須停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PI)至少2週,抗生素或鉍劑則至少需停用4週,檢測費用在三種檢測方式中為高。 2、糞便抗原檢測: 可以了解幽門桿菌感染的狀態,也可於除菌後用來評估除菌效果,檢測費用相對較低。 3、抽血檢查: 可以檢測曾經或持續有幽門桿菌感染,但因為無法區分是目前仍然帶菌還是因曾經感染過而產生的抗體,所以抽血檢驗陽性者,會再以碳13尿素吹氣法或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確認陽性後,再給予幽門桿菌根除治療,檢測費用在三種檢測方式中最低。 二、侵入性方式(有上消化道不適症狀及胃癌高風險者) 1.胃鏡切片: 經病理醫師在顯微鏡底下發現幽門桿菌:較不易受到藥物影響 2.胃鏡切片幽門桿菌快篩: 須停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PI)至少2週,抗生素或鉍劑則至少需停用4週。 呂詠昕醫師指出,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10-14天之鉍劑四合一治療或14天之非鉍劑四合一治療。部分的病人在除菌治療期間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包括嘴巴有苦味、噁心、嘔吐、頭暈、腹部不適、腹瀉、食慾不佳等,服用鉍劑的人,排便顏色會較深,甚至是黑便,此為鉍劑代謝後的變化,非消化道出血。若病人出現嚴重無法忍受的副作用,以及全身紅疹、搔癢、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則建議盡快停藥,回門診調整藥物種類。 由於家庭成員的交互感染亦是再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呂詠昕醫師建議帶菌者成功除菌後,須注意個人生活及飲食之衛生型態改善,同住的家庭成員亦可考慮接受篩檢,以降低新感染或除菌者再感染的風險。 原文出處

炎夏抗痘大作戰 中西合療輕鬆應對

隨著夏季來臨,高溫潮濕的氣候讓不少人深受粉刺、痘痘困擾,這些煩人的肌膚問題,不僅影響外貌,還會讓人感到不自信,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擁有光滑無瑕的肌膚?淨妍醫美診所黃瑋薇醫師指出,粉刺、痘痘可以透過中醫食補調理內在環境,搭配外在醫學美容護膚,由內而外的改善粉刺、痘痘等肌膚問題。 三道中醫食補料理 調理內在環境 粉刺和痘痘的出現通常與人體的內在體質密切相關,因此可透過食補調理內在環境,減少皮膚問題。以中醫角度來看,體內多餘的「熱」會導致出油量增加、皮脂分泌過多,形成粉刺;「熱」也會誘發毛囊的發炎反應,使粉刺變成紅腫的痘痘。熬夜、睡不好、壓力大、排便不順、賀爾蒙波動等都會產生「熱」。所以體內濕熱、肝火旺盛、脾胃不和等問題,往往是粉刺和痘痘的主要根源。 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醫食補料理,有效調理內在體質?除了中醫師診斷之外,平常保養調理可以食用: 1.四神湯:四神湯具有健脾祛濕、清熱解毒的作用。芡實有降火氣、調節生理機能的功效。薏仁能夠消炎、去濕,對於濕熱體質引起的粉刺有良好效果。 2.黃豆芽湯:黃豆芽和綠豆芽都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的作用,能夠幫助排除體內毒素,減少痘痘的產生。 3.菊花養顏茶:菊花可清熱解毒,蒲公英能幫助退火消炎,玫瑰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甘草抗發炎、調和諸藥,適合因體內毒素堆積引起的痘痘。 外在美容護膚並重 有內而外改善粉刺痘痘 除了內在調理之外,搭配外在科學護膚更可直接針對粉刺、痘痘達到改善。淨妍醫美診所黃瑋薇醫師說明,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皮膚容易因為高溫刺激皮脂腺分泌,產生過多的油脂,混和汗液中的鹽分和其他物質刺激皮膚,進一步堵塞毛孔。此時,高溫和濕度為細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痤瘡桿菌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活躍,引發炎症性痘痘。 黃瑋薇醫師進一步表示,想要改善粉刺、痘痘,除了日常保持皮膚清潔、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品之外,針對已經形成的粉刺、痘痘,可透過化學剝離技術,如酸類煥膚、水飛梭等,深層清潔且去除老化角質,疏通毛孔,減少粉刺和痘痘的生成。以及透過光療治療,如皮秒雷射、淨膚雷射、脈衝光等,以特定波長的光療促進代謝,刺激膠原蛋白增生,達到改善痘疤、粗大毛孔、細紋等問題,進而讓肌膚更為細緻透亮,減少炎症,也能針對發炎過後的色素沉澱或凹疤達到改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會有外油內乾的問題,這部分的人則可以加強肌膚保水度,除了勤勞擦保養品外,更是可以透過水光保養,將保養成分牢牢鎖進肌膚。 在夏季容易產生皮膚問題的時節,中醫食補與現代醫學美容的結合,通過內在調理與外在護理並重,改善粉刺和痘痘的問題。黃瑋薇醫師也建議,除了食補和護膚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重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減少壓力,都能幫助維持內分泌平衡,從而減少皮膚問題的發生。 原文出處

沉默的隱形殺手 心房顫動增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是國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而且隨著年紀上升,得病的風險越高,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李禎元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患者可能會有頭暈、無力、心悸、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但25%的心房顫動患者完全沒有症狀。由於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5倍,心衰竭及死亡率也比一般人更高,因此呼籲有心房顫動相關症狀或高危險因子的民眾,務必及早就醫檢查治療。 李禎元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心房異常收縮,常是左心房電路系統不穩定,心房不規亂放電。正常竇性心律,心房跳動每分鐘約60至100下,心房顫動時心房跳動不規則且非常快速,可達每分鐘350至600下。 李禎元醫師表示,高齡是罹患心房顫動的一大原因,65歲的民眾以上約4%是心房顫動的患者,80歲以上更會提高到10%。此外,高血壓、心臟病、飲酒、家族史、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及甲狀腺亢進、糖尿病、哮喘等其它慢性病的病人也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 李禎元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分為陣發性、持續型、長期持續性及永久性心房顫動4種。一般可以透過心電圖檢查確診,其中陣發性心房顫動可透過24小時心電圖檢查,部分智慧穿戴裝置也有偵測心率的功能。 李禎元醫師提醒,由於心房顫動會大幅增加中風的機率,因此患者需透過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大多數人服用抗凝血劑都是安全的,有吃藥且吃對劑量,才能達到預防中風效果,若是自行減量藥物,可能無法預防中風且徒增出血風險。如果要接受侵入性治療如拔牙、腸胃鏡、手術時,需告知術者配合停藥,以免增加出血風險。 心房顫動除了使用控制速率或節律的藥物治療之外,還有電氣燒灼術及冷凍消融治療,分別以燒灼或冷凍消融的方式隔離肺靜脈亂跳的電流。兩者對陣發性心房顫動都有9成以上的成功率,對於持續型心房顫動者雖然成功率較低,但在二次燒灼後也有7-8成左右的成功率。李禎元醫師指出,適合考慮電燒或冷凍消融的病人包括一線藥物治療失敗、年輕不希望長期服藥、早期心律控制及心衰竭的病人,但也提醒中風危險因子高的病人,治療後仍需持續服用抗凝血的藥物。 李禎元醫師再次強調,預防心房顫動、減低中風危機的五項任務,包括超過65歲民眾要定期健康檢查,慢性病患者要準時服用處方藥物、監測血壓、控制飲食及適量運動,預防勝於治療。 原文出處

台商「陳老師」變台商「陳醫生」 陳明璋18年辦1千場健康講座

1992年,陳明璋在陸委會經濟處長任內開辦大陸台商三節聯誼活動,讓台商有向政府建言的管道;離開陸委會,他全心輔導大陸台商經營,跑遍大陸各地研究台商發展動態,堪稱最用心的台商「陳老師」。 現在,台商人老了,開始關心自身健康,陳明璋早在18年前就開辦「現代華陀健康講座」,邀請名醫為台商及國人普及養生之法,至今已經辦過一千場講座、出版11本《華陀開講》健康專書,台商「陳老師」同時也是台商「陳醫生」。 18日上午,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舉行第1千場健康講座及第11本《華陀開講》專書的記者會,並邀請輔大醫院長王水生(心臟外科)、前林口長庚中醫部主任陳俊良、前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中心主任曹昭懿到場,與媒體分享養生之法。 當時,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高孔廉建議陳明璋開設台商健康講堂,陳明璋為此找到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透過陳源德的介紹,各領域的名醫陸續參加健康講堂,除了講述各類疾病的防治方法,而且,現場接受提問。 陳明璋笑說,在醫院開不到號的名醫,直接在講座上就「問診」,觀眾因此省去掛號排隊的時間,而且針對病症可以問得更詳細,因此,每場健康講座總有許多長輩參加。 除了在台灣辦西醫的健康講座,12年前,陳明璋又與長庚醫院合作,增加中醫講座,同時走出台灣,與大陸各地台商協會合辦健康講座。 8月23日,陳明璋計畫帶著台灣醫生到大陸5個省市舉辦台商健康講座;明年還計畫將健康講座推廣到東南亞台商聚集地。 陳明璋還著手將過去1千場的講座錄影檔,進行剪接、上網,讓沒到場的民眾可以從網上認識養生之道。 王水生與陳明璋相識多年,對於陳明璋長期以來持續協助台商經營,辦講座普及台商的健康知識,表示敬佩;他指出,從接觸過的台商中可以發現,由於政府嚴控健保支出,台商都覺得台灣醫療費用低、服務好,整個醫療環境勝過許多國家。 陳俊良則提到陳明璋很有遠見,早在12年前就找上長庚中醫部合作健康講座,經過新冠病毒的肆虐,國人更加了解中藥能增強免疫系統,抵抗病毒入侵或是減輕病毒對身體的危害。 身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長的陳俊良指出,經過新冠疫情的考驗以及中醫師的積極爭取,「清冠一號」終於成為衛福部准發的第二張中藥藥證。 前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中心主任曹昭懿指出,運動對於復健就是良藥,但糖尿病、少肌症、高血壓等患者適合的重點並不相同;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預防重於治療,但目前的健保給付卻不支付預防的費用。

六十歲婦女不菸不酒 肺癌篩檢篩出類癌

60歲的邱女士被孝順的女兒帶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發現右肺有一顆0.9公分的小結節,懷疑是惡性腫瘤,最後確診為俗稱類癌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經內視鏡手術切除,預後良好。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聿騰表示,LDCT可以找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是及早發現肺部腫瘤的利器,不管是肺癌還是類癌。 林聿騰指出,民眾都知道癌症,但比較少知道類癌(Carcinoid),其實它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癌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病程較其它癌症慢,所以稱為「類癌」,可能原發於腸胃、胰臟、肺等器官,最有名的個案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他是罹患原生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56歲離世。 邱女士的丈夫突然中風後,其女兒有感於健康的重要,於是幫全家人及邱女士安排在彰化醫院做健檢,也因為肺癌發生率持續上升,他們也特別做了LDCT,如果有肺癌也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沒想到因此篩檢出類癌。 林聿騰表示,電腦斷層顯示邱女士的右肺中葉有一個0.9公分的小結節,看起來不是很均勻,會同放射科醫師及AI協助判讀,都認為惡性機率高,與邱女士共同決策後,決定以內視鏡微創切除,經病理切片顯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再經正子攝影,確認沒有擴散,之後必須再定期追蹤。 林聿騰指出,國際神經內分泌癌症聯盟(INCA)示警,神經內分泌腫瘤在全球的的發生率大幅上升;根據歐美的統計,神經內分泌瘤的發生率在過去30年大增了5倍以上,如果可以早期診斷,才能有更好的治癒效果。 林聿騰說,以邱女士為例,如果不注意,以為只是一個小結節,可能數年之後,轉移到其它器官,要醫治就很麻煩了。 林聿騰表示,目前仍不清楚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因素導致基因病變,難以預防,但只要發現還是切除為妥,避免轉移惡化。根據美國統計,類癌最常見的位置是肺部,再來是小腸、直腸、胰臟、胃部;台灣好發部位前五名分別為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林聿騰強調,發生於肺部的腫瘤不管是肺癌還是類癌,最怕的是沒有早期發現,而X光檢查對於小於1公分的腫瘤不見得看得出來,最好向醫師諮詢是否可以每1至2年進行1次的LDCT檢查,尤其是空氣污染嚴重的現在。 原文出處

人體真奇妙 按這個穴道會讓人開心

許多人都聽說過中醫穴位調理身體機能的神奇,還有些民眾會問:「那有沒有按了會開心的穴道?」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林諭臨醫師表示,在中醫常用的十個穴道之中,還真的有一個穴位被暱稱為「高興穴」。所以,花蓮慈院中醫部最新一期的養生教學影片,主題就是十總穴之中的「陽陵泉穴」。 在中醫十總穴的歌訣中,關於陽陵泉的敘述,就是「筋傷陽陵泉」。林諭臨醫師表示,陽陵泉位於人的腳上,是筋所交會之處,筋傷陽陵泉指的就是,抽筋、扭傷、拉傷、關節緊繃或者萎軟無力,都可以透過陽陵泉穴來做調理改善症狀。而除了筋傷之外,由於陽陵泉穴屬於膽經的合穴,還能專治膽腑的疾病,尤其是濕熱鬱積膽腑時,會造成口苦、咽乾、目眩、胸脅苦滿,以及善太息等症狀。 林諭臨醫師解釋,善太息就是經常嘆氣的意思,這是情緒低沉的表現,而肝膽互為表裡,肝膽臟腑的疏泄與情志的調理息息相關,透過按摩陽陵泉穴可以調理膽經、振奮肝氣,令人心情愉悅,所以,陽陵泉穴被古代醫家形容為人體上的「高興穴」。 而陽陵泉穴的命名跟他的位置有關,因為膝蓋外側屬陽,而腓骨小頭形狀如同一個丘陵,在這個丘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像流水一樣流進深谷山泉,故此穴名為陽陵泉。林諭臨醫師表示,在找陽陵泉穴的時候,可以身體自然坐直,讓大腿和小腿形成一個直角,在腿彎處小腿外側上方,用手觸摸到有一個突出的骨尖-腓骨小頭,在腓骨小頭前,往下45度找到凹陷點即是陽陵泉。 按摩陽陵泉穴的時候,需要整個手掌用力,先用大拇指定穴,把大拇指放在陽陵泉穴的位置,其餘四指併攏,用力托住腿肚,拇指指腹用力按揉,先順時針方向按揉 3 分鐘,再逆時針方向按揉3分鐘,雙腿各做一遍,或者用吹風機吹到感覺皮膚熱熱的就關掉,反覆操作3次,也能得到保健功效。林諭臨醫師提醒,按摩陽陵泉穴要產生酸脹麻的感覺才更有效。大家也可以搭配在雙腿外側,敲打疏通整條膽經,亦會有加強疏泄排毒,促進氣血循環甚至瘦腿的作用。 陽陵泉穴的作用相當多元,除了同時有舒筋跟強筋的作用;還能改善包含頭暈、耳鳴、黃疸、口苦、嘔吐、消化不良等膽腑病證;對於治療膽經經脈通路上的病證也有幫助。林諭臨醫師說,經由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刺陽陵泉對於膽囊炎、結石症、落枕、肩關節周圍炎,以及對於中風患者調解腦血流量皆會有助益。 花蓮慈院中醫部推出的2024年養生穴位衛教影片,規劃將會有十集,會在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頻道播出,每期都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分享中醫最常用的十個穴道-十總穴,揭開中醫穴道的神秘面紗,也分享免費的居家養生秘訣,陪伴大家健康沒煩惱。

善用AI優勢發展數位病理平台 減少誤判延誤醫療機率

長庚醫院近年積極發展數位醫療,耗時6年將皮膚病理玻片影像作高階數位化之餘,更經由郭承統教授的經驗傳承,將病理玻片加註病理特徵與病症呈現照片,相較國外此類系統提供了更詳細的判讀依據,除方便臨床使用,更能嘉惠教學與學習使用。 臨床上,醫師取樣或切除的病人組織,會做成病理玻片,由病理醫師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憑藉其專業訓練及知識做出病理診斷,包括良惡性判別、器官的發炎成因與嚴重度等。臨床醫師也會根據病人的病理診斷,提供適當的治療與處理,因此病理科醫師又被稱為「醫生中的醫生」。 但傳統玻片有保存及染色褪色等問題,且實體玻片數量不多,無法供全部學生使用。郭承統教授無私提供收集近20年的皮膚組織病理切片,共481件案例、811個病理玻片,一片片加註病理特徵做為判讀依據,建立此皮膚病理數位化全玻片影像系統,包含了七大疾病種類,分別為皮膚發炎性疾病、感染症、皮膚各式腫瘤、淋巴增生型疾病、皮膚轉移腫瘤、毛髮疾病及其他等。 系統特別之處,除了將玻片影像化,且可將圖片放大縮小,從低階到高階的影像呈現,搭配註解說明與表徵照片,以電腦螢幕看圖更能融會貫通,相較過去書籍以文字描述、學生靠想像力投射到玻片上,更容易學習,且能陸續新增特殊病例,因此也具有1.完整的病理特徵註記,以幫助醫師自我學習;2.輔以臨床病灶影像,以強化臨床病理整合;3.完整搭配其他特殊染色,以強化診斷;4.當醫師需要查找特定疾病的病理特徵時,此系統可作為高可近性之快速參考工具等優勢。 在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教授表示,在AI時代來臨,長庚目前從皮膚科開始,希望陸續推動資料庫建立,與AI模組合作,改善病理工作流程提高判讀效率,減少人工誤判機率,也可加速判讀流程,拿到玻片後直接掃入系統,即可迅速判讀,提高處理效率。

從30歲上班族到80歲果農 頸椎退化正年輕化

82歲陳姓果農,以種植哈密瓜維生,近期發現肩頸持續酸麻痛,甚至無法入睡 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品質,透過保守藥物治療無法改善,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外科部長黃祥銘,經過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病患為頸椎退化骨刺壓迫到神經,透過醫病溝通決策,執行頸椎減壓微創手術。術後病患表示,疼痛明顯改善,術前無法入眠,躺著睡覺就很不舒服,術後當天已經可以躺著睡,「是近期睡的最好的一天。」陳姓果農特別親送自家種植的哈密瓜,表達對黃祥銘部長的感謝。 外科部長黃祥銘表示,病患接受頸椎減壓微創手術,放置人工椎間盤和脊椎椎體間的支架,解決脊椎長期退化性以及骨刺長期壓迫到神經的問題,微創手術約1.5個小時,病患術後住院兩天即出院,改善疼痛改善睡眠,目前持續門診追蹤即可。 黃祥銘部長表示,果農勞動力高,長年工作,對骨頭和脊椎的受力大,脊椎退化機率高,尤其高齡者,會面對脊椎退化的困擾,輕者疼痛不適,嚴重的話,手麻腳麻無力,經過醫師評估,就必須進行減壓手術。黃祥銘部長也指出,臨床經驗發現,頸椎發生痠麻痛有越來越年輕化趨勢,跟現代人過度使用3C產品有關,長期低頭姿勢造成頸椎角度改變,容易產生骨刺甚至壓迫到神經。 外科部長黃祥銘提醒,久坐的人,需要正確坐姿姿勢,腰背挺直靠齊椅背,頭部重心不要超過身體或肚子,脖子重心比較自然,長時間才不會造成退化問題,久坐時間也要控制,以不超過一個小時為限,適度起身活動放鬆筋骨。 原文出處

兩岸醫學交流 台灣科協主席林哲安訪問廈大附屬中山醫院

7月11日上午,台灣科協主席、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林哲安等一行5人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進行交流。廈大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任建林、消化內科主任許鴻志教授、中心實驗室主任巴亞斯古楞教授、消化內科蟻雙蓮護士長等熱情接待林哲安與台灣科協副秘書長林南海先生,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蒙醫藥研究院院長張紅霞女士,台灣科協辦公室主任孫永鳳主任一行。 交流會開始,任建林和林哲安分別介紹了雙方與會人員。隨後,任建林向與會人員先後介紹了《醫院學科群與高質量發展情況》、《消化內科學科建設情況》、《風雨無阻、融合發展 續寫海峽消化新篇章》等內容,重點展示廈大附屬中山醫院在海峽兩岸消化領域交流合作的情況,包括連續承辦十一屆海峽兩岸消化論壇暨世界華人消化高峰論壇、六屆世界華人消化青年論壇、八屆海峽兩岸暨世界華人微生態與智能內鏡創新論壇,作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病學分會掛靠單位和第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秉承「傳播友誼、傳播科學精神」宗旨,積極在兩岸暨港澳地區推動「海峽消化中華行」系列學術活動等。 林哲安高度讚賞廈大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在海峽兩岸醫學交流領域取得的成績,表示兩岸同宗同源,在疾病預防、發病、診治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點,非常期待和渴望雙方能在兩岸醫學交流,以及腸道微生態、醫學人工智慧等熱門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為兩岸民眾健康謀福祉。 最後,任建林對林哲安一行專程蒞臨交流表示衷心感謝,期待與台灣科協、台灣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帶領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醫學領域同道,共同譜寫新時代世界華人消化醫學的華美篇章。

頸椎間盤壓迫神經 內視鏡手術解決肩臂長期酸麻痛

32歲的黃小姐,近幾個月出現逐漸嚴重的右肩至右手臂酸軟及麻痛。起初黃小姐於復健科診所接受規則頸部牽引、電療及類固醇注射等治療,也去過中醫門診接受針灸和推拿,但症狀仍持續惡化,甚至出現右手無力的情形,便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神經外科門診求診。進一步安排頸椎核磁共振後發現,黃小姐的第六、第七節頸椎椎間盤有破裂突出,並壓迫右側神經根,研判為導致近來症狀的元兇。由於保守治療效果不彰,且症狀日劇嚴重,黃小姐經醫師說明後決定接受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術後痠麻的症狀緩解,且手術當天下午便能下床活動,隔天順利出院回家。 新竹台大分院神經外科徐秋豪醫師表示,脊椎內視鏡手術是一種新型微創手術。醫師將內視鏡影像系統透過不到一公分的傷口進到體內直達病灶處,能夠直接清楚地辨識骨骼、韌帶、椎間盤及神經、血管等精細的構造;伴隨著手術器械及技術的進步,目前脊椎內視鏡手術已經能夠應用在多種脊椎疾病,包括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脊椎滑脫、感染、腫瘤等。和傳統手術或是顯微手術相比,除了傷口小及出血量低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大幅降低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及骨骼的破壞。相比之下,病人術後疼痛顯著下降,恢復速度也更快,故絕大部分的病人都能在術後當天下床活動,隔天出院返家。 徐秋豪醫師說明,目前頸椎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手術治療為經前位椎間盤全切除合併融合手術,需將病變的椎間盤完全切除後放入支架行骨融合。此術式的確能緩解神經壓迫,但融合後的椎體將喪失原本的活動度,長久下來可能會加速鄰近節段的退化。近來雖有新式的人工椎間盤可取代傳統支架以維持活動度,但仍須完全移除原本的椎間盤,而且費用較為昂貴。針對像黃小姐一樣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的病人,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能達到足夠的神經減壓,且不需要放置植入物,得以保留正常頸椎結構,並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和活動度。然而,如果椎間盤突出已經造成脊髓嚴重壓迫時,或是合併椎體滑脫、後縱韌帶骨化等情況時,則不適合以頸椎內視鏡手術進行治療。 徐秋豪醫師提醒,隨著手術技術及醫療器材的進步,頸椎退化能選擇的手術治療愈來愈多元化,且於高度個人化與精準醫療的年代,病人的年紀、骨質、臨床表現、核磁共振影像上呈現的椎間盤高度、含水量、神經受壓迫位置等都是判斷術式選擇的依據,無論是哪一種手術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都已經有明顯提升。建議民眾有相關病症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充分討論並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進而緩解不適,重拾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