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音樂今天(15日)下午在臉書公布訊息,指歌手陳奕迅(Eason)因為罹患新冠肺炎,將原定於5 月 16、17、18 日在巨蛋舉行的「FEAR and DREAMS」演唱會延期,陳奕迅對此表示非常難過。 陳奕迅昨晚突感身體不適,今早經醫生診斷確診為新冠肺炎,須立即停止所有演出活動並進行休養。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侵襲,確定首週無法如期重返高雄,Eason對此感到非常難過,也深感歉意。演唱會團隊已緊急協調後續安排,原訂5月16、17、18 日於高雄巨蛋舉行的三場演出將延期舉行。 至於已購票觀眾可持原票於新場次原座位入場。欲選擇退票的觀眾,請依照拓元售票系統公告之退票方式辦理,主辦單位將全額退款。 陳奕迅昨天才以歌曲〈這樣很好〉入圍台灣的金曲獎第36 屆年度歌曲獎,未料今天就傳出演唱會延期的消息,歌迷對此感到驚訝與可惜,並請陳奕迅保重身體。陳奕迅曾經於第26屆金曲獎奪得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演唱會場次變更如下: ▪ 2025/05/16(五) 19:30改期至 2025/05/29(四)19:30 ▪ 2025/05/17(六) 19:30改期至 2025/05/30(五)19:30 ▪ 2025/05/18(日) 18:30改期至 2025/05/31(六)18:30
音樂
繼2019年獨奏會之後,六年未曾前來單獨演出,直到去年才與洛薩科維契搭檔重奏、重現臺灣舞臺的俄國鋼琴大師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今年終於將在6月10日、11日先後於高雄衛武營音樂廳、臺北國家音樂廳,帶來「力晶2025藝文饗宴―鋼琴大師普雷特涅夫獨奏會」,以貝多芬與葛利格展現實力,並在臺北場演出當天18:30邀請蔡永凱博士進行演前導聆。 普雷特涅夫是一位獨特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在鋼琴演奏、指揮和作曲領域都享有盛名。然而,無論他的音樂生涯如何多變,「鋼琴家」始終是他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身分。這位1978年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的首獎得主,以其獨特的詮釋觀點、豐富的音色變化以及對音樂細節的極致追求,成為當今樂壇的傳奇人物。1986年,回到俄羅斯的鋼琴大師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聽過29歲的普雷特涅夫演奏後,向媒體表示「你們已經有一位非常優秀的鋼琴家,不需要我再回來了」,這番話不僅是讚賞,更是大師對後輩深具分量的肯定。 《普雷特涅夫組曲》一書作者陳效真指出,普雷特涅夫的演奏方式不同於一般以技術或傳統詮釋為標準的演奏家。他認為音樂不僅僅是精確地再現音符,更是一場深入探索的旅程。他形容古典音樂就像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沉浮著各種差異細微的色彩、音調、意義、概念⋯⋯大部分音樂家都是挑選最容易撈取、漂浮在海面上的素材,他則是寧願「盡可能潛入海底,深入尋找不一樣的東西」,並為樂譜注入新鮮生命。這樣的理念,使他的演奏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充滿新意卻又不偏離作品的核心精神。 在演奏生涯中,普雷特涅夫對鋼琴音色有極高的要求。他曾經一度因為對現代鋼琴音色的不滿而停止公開演奏。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現SHIGERU KAWAI SK-EX鋼琴,並對其琴鍵手感與音色的靈活性極為讚賞。為了滿足普雷特涅夫的演奏需求,河合特別為他量身打造專屬的鋼琴,確保琴鍵觸感、音色表現都能貼合他的要求,而且每場演出都由日本河合的首席調音師精細調整以達到最佳狀態。這部鋼琴的音色如絲絨般柔滑又透亮,特別適合普雷特涅夫對弱音的高度敏感,使他能夠更自由地展現樂曲中的層次與表情。 普雷特涅夫將在本場音樂會演繹貝多芬兩大經典:《悲愴》與《月光》奏鳴曲。他的詮釋以強烈對比見長——在《悲愴》中突顯戲劇張力,於《月光》則以流動的節奏營造詩意,並在終樂章迸發澎湃能量。下半場的葛利格《抒情小品》選曲,將展現他對北歐風情的獨到理解。透過精準的音色控制,樂曲時而如薄霧輕籠,時而似曠野晨風,帶領聽眾漫遊於北國的自然與詩意之間。 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知名音樂導聆人劉岠渭認為,這樣的選曲,不只在一場節目裡,展現了古典時期作曲家與浪漫時期作曲家,分別著重「奏鳴曲」與「小品」的典範轉移,選擇貝多芬最為膾炙人口、已有大量詮釋的作品,更顯現鋼琴家的極高自信——光是這一點,就足以令人期待。 普雷特涅夫的音樂會總能帶給聽眾雙重享受:既滿足對經典作品的期待,又驚喜於新穎的詮釋視角。這場獨奏會將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見證當代頂尖鋼琴家如何以其獨特的藝術眼光,重新定義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透過為他量身打造的鋼琴與爐火純青的演奏技藝,呈現貝多芬的激情與葛利格的詩意。這不僅是一場聽覺盛宴,更是一次與音樂本質的深刻對話。在普雷特涅夫的指尖下,熟悉的旋律將煥發新生命,展現鋼琴藝術的無限可能。 力晶2025藝文饗宴—鋼琴大師普雷特涅夫獨奏會 原文出處
米蘭的史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12日宣布,下一任音樂總監將由南韓指揮家鄭明勳出任。現年72歲的鄭明勳是活躍於歐洲與亞洲的資深指揮家,他將接替自2015年上任的義大利指揮夏伊(Riccardo Chailly),自2026年底起接掌指揮棒,成為史卡拉247年歷史上首位擔任音樂總監的亞洲人,也是極少數非義大利出生的指揮家之一,他的首任任期約為3年。 《紐約時報》報導,此次任命是史卡拉現任總監兼藝術總監奧托比納(Fortunato Ortombina)上任以來最重要的決策之一。歌劇院在官方聲明中指出,鄭明勳是由奧托比納提名,並於12日經史卡拉董事會一致通過。 根據史卡拉歌劇院官網資料,鄭明勳是「最受米蘭市民喜愛的藝術家之一,亦是在非音樂總監中,對史卡拉國際聲望貢獻最大的一位指揮家」。自1989年以來,他在史卡拉已指揮9齣歌劇、共84場演出,並指揮了141場音樂會。根據史卡拉資料,他是除了正式音樂總監以外,登場次數最多的指揮家。2023年,鄭明勳更獲授予史卡拉愛樂名譽指揮頭銜,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大師。 史卡拉歌劇院聲明指出,鄭明勳曾與史卡拉樂團和歌手參與多次國際巡演,是「在音樂總監以外,對史卡拉國際聲望貢獻最多的指揮家」。 鄭明勳出生於首爾,現居法國與南韓。8歲時移居美國,並於當地接受音樂訓練。他曾領導多個知名樂團,包括法國國家廣播愛樂與首爾愛樂,並曾造訪北韓,致力於促進南北韓文化交流。 鄭明勳現任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首席客座指揮、東京愛樂與法國國家廣播愛樂的名譽音樂總監,以及韓國KBS交響樂團的榮譽指揮,歷任多項國際指揮職務。2008年,他成為首位獲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親善大使的指揮家,積極投入以音樂促進和平與社會公益事業。 2022年6月,鄭明勳獲頒義大利功績勳章中的大軍官勳位(Grande Ufficiale),表彰他多年來對義大利文化發展的貢獻。 《紐約時報》報導,鄭明勳將在總監奧托比納的領導下展開任期。奧托比納在義大利文化界民族主義濃厚氛圍之下上任,政府當時曾明言傾向由本國人士擔任重要文化職位,因此這項任命也格外受到關注。不過,這次史卡拉對鄭明勳的任命並未遭遇政治與文化界的阻力。 義大利文化部長朱利(Alessandro Giuli)接受《共和報》(La Repubblica)訪問時表示:「史卡拉擁有完全的選擇權與自主性;我不會干涉此事。」
賈西亞(Martín García García)是首位闖進蕭邦鋼琴大賽決賽的西班牙鋼琴家。去年來台演出佳評如潮,今年初夏,賈西亞將再度來台,獻上半場李斯特作品,以及拉赫曼尼諾夫、舒伯特的《樂興之時》。音樂會將於5月29日與30日,分別在台北與高雄登場,樂迷不容錯過! 賈西亞並非出身音樂世家,卻憑藉過人的天賦與堅持,脫穎而成為當代頂尖鋼琴家。他不僅提前兩年自高中畢業,就讀音樂學院期間更獲得西班牙索菲亞女王親自頒授的「最傑出學生」榮譽。2021年,他接連拿下克里夫蘭國際鋼琴大賽首獎,以及蕭邦鋼琴大賽第三名與「最佳協奏曲獎」。然而,賈西亞始終謙遜地將這一切歸功於自己的「幸運」。 「在蕭邦鋼琴大賽決賽的前一天,我在飯店的浴缸裡滑倒,導致肋骨骨折。那晚疼痛難耐,徹夜未眠,我甚至一度掙扎著是否該就此放棄比賽。最後,我只能靠著腎上腺素撐上舞台、完成演出。」賈西亞說:「回想起來,那個決定的確瘋狂,但也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之一。有時候,錯誤的決定代價高昂;但有時,卻可能意外地為你打開機會的大門。我想,我只是恰好足夠幸運而已。」 賈西亞表示,這件事讓他深刻體悟到,世上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人生隨時可能急轉直下,毫無預警地迎來巨變—就如同2020年的新冠疫情一樣。而我認為,對抗命運最好的方式,就是「紀律」:讓自己的思維能力與手指技巧每日都持續鍛鍊、精進,做好隨時應對未知挑戰的準備。」 賈西亞合作過的樂團不勝枚舉,包括華沙愛樂、漢堡交響樂團、東京愛樂等世界頂尖樂團,其演出足跡更遍佈全球知名音樂殿堂,如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東京三得利音樂廳等。特別是在日本,他曾創下單次巡演售出25000張門票的驚人紀錄。 而儘管年少成名,賈西亞依然堅守大賽前那份對音樂的初心:「我覺得,最珍貴的獎項,是能夠成為真正的自己,而觀眾依然願意聆聽我的音樂。那些金光閃閃的獎盃,不可能陪我一輩子。我父親曾經對我說:『腳踏實地,但也要記得用心感受生命的風景。』這句話提醒我,不要因為過度投入專業,而錯過人生中應該經歷的片段。當腦中沒有畫面,人生缺乏經驗可以與指尖的音樂產生連結,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賈西亞說,自己最近開始慢慢懂父親的話。他說:「有一次,我在西班牙費利佩王子音樂廳演出時,意外看到我人生中的第一位鋼琴老師,悄悄坐在觀眾席中聽我彈奏。那一刻,我比贏得克里夫蘭或蕭邦鋼琴大賽時還要驕傲」。 ▍ 演出時間 5/29 (四)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5/30 (五) 19:30 高雄 衛武營表演廳 ▍ 演出曲目 舒伯特:樂興之時D 780,第1, 2, 3首 拉赫曼尼諾夫:六首樂興之時,作品16 ─中場休息─ 李斯特:諾倫韋斯修道院的僧房,S. 534iii 李斯特:〈在水面上行走的保羅聖方濟〉,選自《兩首傳奇曲》,S. 175 No. 2 李斯特:b小調鋼琴奏鳴曲,S. 178 購票請按這裡
第19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預選輪,於波蘭時間4月23日至5月4日間假華沙愛樂廳登場,選出66位選手——包括來自台灣的張凱閔、林灝維、謝維庭——將在10月的四輪正賽中,與19位直接保送自各個國際大賽的勝出者角逐榮銜。 謝維庭生於1996年,師事張欽全,同時擁有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及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最高演奏家文憑,曾獲多項國際大賽獎項,2021年在蕭邦鋼琴大賽晉級至第二輪,目前任教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張凱閔目前就讀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隨鄧泰山學習。2024年獲英國里茲鋼琴大賽第4獎,2021年20歲參加蕭邦大賽進入第一輪,獲得國際注目。 林灝維生於2004年,師事鍾曉青,曾獲第27屆法國耶比拿城國際鋼琴大賽(The Epinal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二獎等。目前就讀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師事柯桑蒂亞(Alexander Korsantia)。 據主辦方資料,這次比賽吸引了642位報名者,其中171位通過初階錄音審查,最終有來自28個國家或地區的162位參賽者親赴華沙,參加了這次的預選。 本屆大賽首獎將獲60000歐元獎金、二獎40000、三獎35000、四獎30000、五獎25000、六獎20000;總決賽入圍者8000。整場賽事以10月21日的大獎節與桂冠音樂會為終點,賽後獲獎者們將由主辦單位與藝術經紀公司Liu Kotow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 Promotion安排,赴各大洲知名音樂廳巡演。 2025蕭邦大賽初賽入圍者名單 原文出處
楊子儀/吶幫人樂團統籌執行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 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COVID-19)的擴散,絕大多數的實體演出被迫停擺;但疫情也快速推進了本來就在發展中的音樂產業的數位轉型,這個新趨勢激發了表演者與閱聽者之間,嶄新的互動模式。當時五月天透過《突然好想見到你》線上演唱會,突破近4000萬觀看次數,展現了虛擬平台的潛力。直至今日,科技中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360度環繞內容的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等技術日漸成熟;加上近年AI修復技術與生成式影像,開始被用於表演場域中,讓演出不再局限於實體,打破音樂展演中空間與時間的維度,展現出多重時空的可能,也創建了屬於每個音樂人獨特的平行宇宙。 虛實共構 讓音樂演出在平行宇宙中永生 虛擬平台的興起與疫情期間人的隔離息息相關,但這並非全新的嘗試,早在疫情發生前1998年的英國,便有被稱為「虛擬樂團」始祖的《街頭霸王》(Gorillaz)橫空出世;該樂團由知名英國搖滾布勒樂團(Blur)主唱戴蒙・亞邦(Damon Albarn)和漫畫家吉米・何力特(Jamie Hewlett)創立,由四個虛擬動畫角色組成,分別是:阿D(2D)、小麵(Noodle)、洛胖(Russel Hobbs)、魔頭(Murdoc Niccals)。演繹多種音樂風格的作品,並在2001年首發第一張與樂團同名的專輯《Gorillaz》,締造了300萬張銷售量的佳績,榮獲金氏世界紀錄中「最成功的虛擬樂團」稱號,更獲得葛萊美獎獎項。 另一有名的虛擬樂團「接吻合唱團」(Kiss),在2003年時,與皇后樂團(QUEEN)、史密斯飛船(AEROSMITH)並列三大搖滾天團。Kiss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最後一場演唱會時,宣布將以數位分身(Avatars)延續樂團的音樂與品牌生命。光影魔幻工業(Industrial Light & Magic)的視覺特效總監葛雷迪・柯佛(Grady Cofer)表示「這是樂團從現實世界跨越到數位世界的方式,我們想讓歌迷了解這個樂團未來可能繼續呈現的多種形式。透過頭像數位化,Kiss成員可以永保形象,不受時間的影響。」樂團的影響力得以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永生」!「永生」的概念,挑戰也超越了傳統實體表演的限制,使人們對於音樂藝術的感官享受昇華,也對音樂在虛實界的延續,充滿更多想像。 虛擬樂團帶來感官轉向與疊加的真實存在 台灣跨域表演藝術研究學者陳慧珊,曾在2021年台灣音樂年鑑中提到:「音樂藝術之美的體現,與『現場感』息息相關,作品之所以能栩栩如生,得取決於現場表演者與觀眾的交流及互動」,可見實體演出中的「現場感」,幾乎無法被替代。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根據台灣科技藝術研究學者邱誌勇所說的「表演藝術所強調的在場性逐漸被科技所創造的時空關係所改變」,在虛擬平台上觀演,觀衆和表演者也能產生共鳴,彼此互動更增參與感,音樂的虛擬平台反而實現了「感官疊加」;也讓觀眾可以「平等」參與,打破實體演唱會中,因票價而有的「階級剝削」。 當人們不只是在現場用「耳朵」聆聽、在實體演唱會的掌聲中體驗演出;透過音樂科技,我們可以「身」處過去、現在與未來,在虛擬世界實現真實的存在。同時,虛擬平台上特有的「空間感」、「世界觀」也都成為表演者與觀眾間,相互體驗的一部份。越來越多音樂人,開始建構屬於自己的「小型平行世界」;參與的觀眾在聆賞的同時,也塑造他們虛擬世界中的角色。不論是誰在虛擬平台,改變自身形象、面貌,或持有不同ID身份,創作者的世界早已不是一人在舞台上表演,而是透過觀眾共同經營一個持續運作的世界,成為情感歸屬的依託。 疫情後實體演出雖迅速回歸,但虛擬平台依然備受矚目且被認為值得發展。後者在亞洲有許多嘗試性的演出創作,例如韓國由VLAST製作的虛擬男子團體《PLAVE》、台灣Voutuber森森鈴蘭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舉辦的《盛開BLOOMING》3D化實體演唱會、以及夕陽音樂(Sunset Music)與涅所未來(NAXS Studio)共創的虛擬音樂節《夕陽小鎮》(Sunset Town Festival)等。在在展現虛擬技術的發展,逐漸改變觀眾們的閱聽習慣,使音樂人的創作思維,與觀眾的參與也早有了質變。 在全球娛樂產業高度競逐的時代,虛擬平台逐漸成為音樂創作與表演的新興場所。生存在這場高資本、仰賴視覺包裝與平台運營的科技浪潮中,也迫使我們思考,台灣在這股新興趨勢中,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於虛實共構的感官轉向中,建立更具在地文化特質、具備獨特競爭力的音樂實踐場域。
繼以巴哈《郭德堡變奏曲》榮獲法國金叉獎後,荷蘭鋼琴家明納爾(Hannes Minnaar)再度來台,端出深受巴哈啟發的鉅作:蕭士塔高維契《24首前奏曲與賦格》。正如蕭士塔柯維契於傳統曲式中融合20世紀創作語彙,在蘇聯高壓體制下仍堅持思想與藝術的自由,這套作品也與巴哈當年藉著音樂探索信仰、突破調性疆界的精神遙相呼應。5/12(一)、5/16(五)在台北、5/13(二)、5/17(六)在高雄,邀樂迷透過明納爾的琴聲,感受靈魂的寧靜與力量。 2010年,明納爾於伊莉莎白女王大賽中榮獲第三名,自此展開蓬勃的音樂事業,與皇家管弦樂團、比利時國家管弦樂團等歐洲頂尖樂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明納爾在學生時期曾經學習演奏管風琴,深入接觸大量巴哈的作品,因而對巴哈的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在明納爾眼中,巴哈是音樂史的匯聚點,也是世上最偉大的作曲家。 結合對當代音樂的熱愛,明納爾這幾年開始重新鑽研並投入蕭士塔高維契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他在這部作品中發現靜謐與哀傷並存的情感深度,並深受其中賦格結構與精神所感動:「我向來是個賦格狂熱分子,研究巴哈的音樂就像服用一帖良藥,研究清晰的多聲部線條有助於理解思緒,而這些線條碰撞出的音樂內涵亦能滋養心靈。在蕭士塔高維契這部作品中,許多賦格以20世紀的作曲語彙,重新描繪巴哈音樂中的寧靜與悲傷而那正是這套作品的精髓,幾乎每個小節都流淌著巴哈的靈感。」 「我在15歲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阿胥肯納吉彈奏這套作品,它立即吸引了我。之前我已經練過一些巴哈的《平均律》,我馬上深深著迷於這套「變形作品」。之後雖然我沒有在音樂會裡放入這套曲目,但平時一直拿出來練習,每一次我都會被其中的瘋狂與孤寂給打動。其到2020年疫情之際,我終於有機會好好鑽研這套曲目,並且將它納入我的錄音計畫與現場演出中。」 蕭士塔高維契創作這部作品的契機,是1950年擔任巴哈逝世200周年紀念音樂大賽的評審時,聽到許多青年鋼琴家演奏《平均律鍵盤曲集》之後深受感動,進而決定創作自己的「現代版平均律」,這個決定本身就像是在向「逝去」的巴哈致敬,也是一種將過去音樂之精魄延續至當代的行動,彷彿藉由音樂向巴哈致敬:「我銘記你,並願將你的聲音延續於世。」 ▍演出曲目 5/12 (一) 、5/16(五)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蕭士塔高維契:24首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7-第1首到第12首 D.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No. 1-12 5/13 (二) 、5/17(六) 19:30 高雄 衛武營表演廳 蕭士塔高維契:24首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7-第13首到第24首 D.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No. 13-24 購票請按這裡
長榮交響樂團今年在駐團藝術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帶領下巡迴全臺各地演出,6月27日、28日將分別前往新竹、基隆兩地,舉辦「曠世回聲」音樂會,攜手來自俄羅斯的鋼琴新星阿森尼.穆恩(Arsenii Moon),獻上莫札特C小調第24號鋼琴協奏曲,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呈現兩部誕生於不同時空,卻同樣在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傑作。 本場以莫札特備受後世推崇的作品C小調第24號鋼琴協奏曲開頭,這首樂曲有別於大家對莫札特作品明亮氛圍的印象,採用其協奏曲作品中罕見的小調,充滿哀傷抑鬱色彩。擔綱此曲鋼琴獨奏的穆恩,年紀輕輕卻獲獎無數,不僅摘下第64屆布索尼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同時榮獲該賽事最高榮譽「阿圖羅.米開蘭傑里獎」(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Award)——該獎項僅在評審團全體一致通過的情況下才會頒發,更增加獲獎難度,近三十年來從未有人獲得——穆恩因此獲得評論家盛讚「最大優勢在於他精湛的技巧,充滿細膩的層次,並結合了貴族般的優雅」。 「曠世回聲」下半場,梵志登將率領長榮奏響馬勒的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其標題靈感源自德國浪漫主義作家讓.保羅的同名小說《巨人》,馬勒曾言:「一首交響曲就是一個世界,必須包羅萬象」,該作品融合浪漫主義與自然意象,精彩描繪出巨人生命軌跡,也成為馬勒通往交響樂巨擘之路的重要起點。透過曾任紐約愛樂與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的梵志登精準掌握樂句細節與情感張力之效,必能讓樂迷享受一趟趟音樂宇宙的壯遊。 曠世回聲—梵志登、穆恩與ESO 原文出處
嘻哈天團「頑童MJ116」強勢回歸,新專輯《OGS》首波主打〈無袂煞〉日前釋出,引爆樂壇話題。其中一句歌詞「他不拜關二哥,ozi他只勾二嫂」疑似暗指歌手ØZI與女星吳卓源的緋聞,火力十足的diss風格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演藝圈感情糾葛也再度被翻出。 雖然歌詞中的「ozi」並未直接點名ØZI,但因其發音相近,加上過往情史傳聞,使得外界普遍對號入座,將矛頭指向ØZI與吳卓源。據悉,瘦子表哥曾與吳卓源傳出曖昧,後來吳又被傳與ØZI交往,三人之間關係撲朔迷離,早已成為網友口中的「娛樂版蜘蛛網」。 25日瘦子出席代言手機記者會,被問到是否藉新歌「開火」回擊緋聞時,他簡潔回應:「我為什麼要回應?就是歌裡寫的啊,就是這樣。」他表示這首歌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說出來,那首歌的能量是我很喜歡的」。 瘦子也補充,頑童回歸首作希望展現出風格上的轉變,「我們要重新找回狀態,不是什麼都要斤斤計較,而是創作有時候就是需要一些刺激」。 至於是否提前與ØZI或吳卓源打過招呼?頑童所屬本色音樂僅回應:「要說的都寫在歌裡了,請大家自行聽歌吧,不多做其他回應」。 回顧這段複雜關係,吳卓源曾在訪談中表示ØZI是她的理想型,兩人互相關注社群媒體後又悄然退追,加上瘦子也一度取消追蹤兩人帳號,引發外界揣測是否「撕破臉」。吳卓源其後更被《鏡週刊》拍到疑似介入朱軒洋與美妝網紅Cindy之間的戀情,形象一度受損、神隱超過一年。 面對媒體追問「ØZI的Ø怎麼打?」瘦子則笑稱:「我不太確定,我常用自拍防塵功能比較重要啦!」言談間略帶輕鬆,未正面回應是否指名道姓。 《無袂煞》自釋出以來討論聲量不斷,歌詞除涉入藝人感情之外,亦以大量台語粗口、直接爆料的方式展現頑童回歸的霸氣姿態。至於是否會引發更多「歌中開戰」的連鎖反應?外界靜待ØZI與吳卓源是否將正面回應。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3日宣佈,將於2025年10月啟程展開日本與韓國的亞洲巡迴演出。這次演出將創下三個「第一次」:第一次由桂冠指揮殷巴爾率團巡演、第一次於日本九州演出,以及第一次於韓國演出。另外,10/3也會於臺北國家音樂廳進行巡演前音樂會,即日起至4月27日將配合推出為期五天的79折優惠,歡迎臺灣樂迷搶先一睹巡演風采! 北市交團長郭佩瑜表示,其實在2021、2023年都有巡演計畫,只是當時都被疫情打斷:「非常高興看到這次的六場音樂會,都是受當地的場館或組織邀請演出。」桂冠指揮殷巴爾則說道,自己在擔任日本愛樂指揮期間,曾經巡演日本全國多次,九州他也不算陌生:「很期待這次帶著北市交,一起帶來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這是音樂史上所寫過最浪漫的一首交響曲!」負責日本巡演邀請的ASPEN董事長茂田雅美(Masami Shigeta)則表示,這幾年來,日本跟台灣在文化交流的關係都相當熱絡,當中也蘊藏了日本對於台灣在311大地震時提供援助的感謝之意:「這次邀請北市交到日本,尤其又是殷巴爾大師指揮,我們都非常興奮,而且曲目也不用多說,一定是要演出大師最拿手的馬勒交響曲!」本次日本巡演將在10月10日至12日於福岡市民會館、熊本縣立劇場與山口縣防府市音樂廳演出,皆是當地具歷史意義的指標性藝文場館,也是地區文化活動的重鎮,曲目為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接著10月17日至21日前往韓國富川藝術中心、統營音樂廳及大邱音樂廳演出,這也是北市交首次前往韓國巡演,除了馬勒第五號交響曲外,韓國場更會由鋼琴家白建宇帶來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當中富川為韓國推廣文創的重要據點,曾與臺北電影委員會合作推動「富川奇幻影展」等活動;統營為「統營國際音樂節」的舉辦地,是亞洲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古典音樂節之一,北市交候任首席指揮亞歷山大.里柏瑞契(Alexander Liebreich)亦曾擔任統營音樂節音樂總監,十分有緣分。而大邱自2010年起與臺北締結姊妹市,雙方長年透過臺北燈節、文化觀光活動等保持友好互動,雙方情誼不言而喻,今年適逢姊妹市15週年,北市交本次演出也將是大邱音樂廳主辦的國際管弦樂節(World Orchestra Series)活動之一,劃下新的里程碑。 在10月巡演之外,桂冠指揮殷巴爾也會在4、5月在臺北帶來四場【2025 TSO大師系列】音樂會,並且場場都有陣容堅強的客席獨奏家合作,分別是4/27與小提琴家杜梅、5/4與小提琴家特茲拉夫、5/16與大提琴家韓在民,以及5/25與鋼琴家陸逸軒。10/3舉辦的亞洲巡演行前音樂會,也會在即日起至4月27日舉行【亞洲巡演限時優惠】,可享全面79折,購票請洽OPENTIX。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