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指揮家提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日前宣布因手術退出原定在史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的華格納樂劇《尼伯龍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演出計劃,因此10月28日至11月3日在史卡拉登台的3場《萊茵的黃金》,將由澳洲指揮家西蒙妮·楊(Simone Young)扛下指揮重任。 提勒曼日前宣布因10月將接受肌腱手術,取消一系列即將到來的演出。由於無法指揮《尼伯龍的指環》首部曲《萊茵的黃金》,提勒曼決定退出史卡拉劇院全本《指環》的演出計劃。 根據史卡拉歌劇院公告,提勒曼表示:「懷著沉重心情,我不得不放棄這個計劃。」他指出:「我很遺憾,因為健康問題,無法赴史卡拉參加《萊茵的黃金》的排練和演出,而《尼伯龍指環》演出中,總體藝術的連貫性至關重要,必須從一開始便全程參與。此外,基於我在柏林國家歌劇院的職責,以及史卡拉歌劇院當前的不確定性,也是我做出這決定的原因之一。我想向史卡拉和所有參演的藝術家致上最美好的祝福,祝這部精采的製作圓滿成功。」 史卡拉劇院尚未公布《指環》其餘三部曲的指揮人選。而《萊茵的黃金》後續的場次將由西蒙妮·楊與英國指揮家兼鋼琴家亞歷山大·索迪(Alexander Soddy)共同分擔。 今年7月,西蒙妮·楊成為首位在拜魯特指揮全本《指環》的女性指揮,同時也是第一位登上這個華格納聖殿的澳洲指揮家。去年11月,西蒙妮·楊指揮雪梨交響樂團(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演出《萊茵的黃金》,這是該樂團30年來首次演出此作。該場演出獲得澳洲音樂雜誌《Limelight》評論家安特曼(Jansson Antmann)的五星好評,安特曼寫道:「在西蒙妮·楊的指揮下,音樂閃耀著光芒……雪梨交響樂團的《指環》四部曲開局非常出色。」 西蒙妮·楊將在未4年內與雪梨交響樂團合作《指環》四部曲,繼《萊茵的黃金》之後,《女武神》將於今年11月登場。
音樂
女高音涅翠柯(Anna Netrebko)於一年前的8月4日,向美國曼哈頓地方法院控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及其行政總監Peter Gelb。日前該院法官Analisa Nadine Torres終於在案件長達23頁的決定文中宣告,只受理性別歧視之訴,其餘誹謗、違約、國族歧視等案都被駁回。 俄烏戰爭開打後,大都會歌劇院很快就單方面取消與親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涅翠柯的所有合作,Peter Gelb還要求涅翠柯譴責普丁。 涅翠柯的經紀人Miguel Esteban於聲明中表示,法院縮小審理案件的範圍是常態,但其承認所控相關事實,顯示大都會對待涅翠柯有所不當,而且目前仍有一樁重要案件進入審理程序。涅翠柯仍將全力追究此訴,以維護權利、恢復聲譽,並證明大都會和Gelb之行徑非法。 大都會院方則表示,樂於見到四項指控中的三項都被撤銷,堅信剩下的一案也不值一審。 2023年2月,美國音樂藝術家公會承接涅翠柯提交的個別申訴之後,仲裁者Howard C. Edelman判決大都會取消其3場演出的行為違反集體勞務合約,應賠償近21萬美元。 而涅翠柯再向法院提出另外40場演出也遭違約,則被法官Torres以這些演出協議皆未正式簽約為由駁回。 關於誹謗的指控,法官則認為涅翠柯未能舉證自己曾經聲明與普丁發動的戰事劃清界限,以改變大都會認定其支持俄國領導人的主觀看法;國族歧視則因大都會之解雇並非完全涉及其出身,無法推論為歧視,同樣未能成立。 唯一受到審理的,只有性別歧視案。Torres同意涅翠柯依紐約州與紐約市人權法案,控訴大都會其實對俄國政府更為友善——與普丁及其政府有關的男性聲樂家同行,包括Evgeny Nikitin、Igor Golovatenko、Alexey Markov,都依然在大都會登臺演出——法官認為此事屬實,拒絕大都會院方的撤案要求。 原文出處
我不喜歡亞尼克.聶傑-瑟貢(Yannick Nézet-Séguin)的貝多芬(然而仍覺得值得一聽),但他的布拉姆斯詮釋,卻意外讓我留下好的印象。這套他與歐洲室內樂團利用2022-23年的兩個暑假,於德國巴登巴登音樂節錄製的全集,在諸多中生代指揮家中脫穎而出,成為言之有物,又有獨門之見的清爽詮釋。 以小編制樂團演奏布拉姆斯,不是近年「古樂風」流行後才有的現象,事實上小編制樂團符合當時作曲家本人的實際情形,例如第一號首演時樂團50人,第四號首演時樂團48人,而非現在動輒六、七十人的編制。但過去我總覺得,布拉姆斯管弦樂屬於「厚重有肉」型的,以小編制演奏,如用熱水燙去油脂,吃來會少了肉味。 然而亞尼克.聶傑-瑟貢指揮歐洲室內樂團演奏布拉姆斯,卻能成功達到「肥瘦有度,穠纖合宜」的效果。樂團音色呈現一種通透感,小而精巧,但又不是清淡無味,英國【衛報】樂評家Andrew Clements盛讚亞尼克.聶傑-瑟貢,驅使小型樂團柔韌優雅,輕巧自如,「沒有犧牲掉力量與清晰度」,我有一樣的評價。 大體而言,亞尼克.聶傑-瑟貢演奏速度偏快,但許多樂句轉折有刻意遲滯,例如第一號交響取第一樂章,行進間似充滿反思,有種「輕盈的重量感」。第四樂章「勝利號角」的轉折果敢且自信,沒有故弄玄虛地停頓,連接後面的漸漸加速,甚為合理,也算很有想法的詮釋。 第二號交響曲的田園風,悠揚而濃郁,「悠然但悵然」的情緒貫穿全曲,慢板有一種親密又寂寞的感覺,到最後樂章的鼓動節奏,完全呈現出「生命中可以承受之輕」。亞尼克.聶傑-瑟貢在第三號交響曲演奏時,全曲灌注一種動能,速度維持著輕快但不趕場,第三樂章的木管銅管唱和,居然有一種孤寂感,連接到最後一個樂章的躊躇滿志,連貫性與說服力均強。 第四號初聽無甚出奇,最難的是第一樂章速度的拿捏,以及各聲部的銜接,亞尼克.聶傑-瑟貢控制得不錯,尤其是中段「再回首」的轉口,情緒轉折得頗為微妙,剎那間我有「這傢伙真懂布拉姆斯」的驚訝。第二樂章的惆悵(但不做作)更讓我動容,終樂章避開沈重的演奏形式,賦格聲部交疊迸發新意,這個落筆讓這套新的布拉姆斯交響曲全輯,綻放出大方自信的神采。 蕭旭岑/Muzik資深樂評人 原文出處
生活已經很累很苦,但許多人仍然喜歡聽悲傷的音樂,尤其在遇上逆境的時候,比起熱鬧歡娛地強顏歡笑、轉換心情,來首哀歌,反而讓人不覺地平復許多。然據過往的心理學研究顯示,這並非單單出於個人偏好,悲傷的音樂也不僅是哀人限定,而是作為日常的一部分,時時都能在生活中扮演著擁有三種能力的正向角色: 1.讓我們同在一起 聆聽悲傷音樂,可以建立一種同理感、相連感,減輕孤寂,雖然音樂或歌曲呈現著悲傷情緒,卻能讓聽者知道自己的感覺是普遍的,從而得到平靜與舒緩,有鎮定人心的效果。 有研究顯示,悲傷音樂除了可以提供慰藉、有助於情緒封閉與情緒調整、表達感覺、促進與作曲家和其他聽者的情感連結。這種共感能讓人不孤單,覺得自己的苦痛,也是人類廣大經驗的一部分。還能讓人有機會走進內心、探索並了解自己的情緒,對具高度同理心者尤然。 2.助你走過幽谷 遇到困境而深感難過時,聽悲傷的音樂,不僅不會更難受,反而有助於走出傷痛。 2016年的一分研究認為,悲傷音樂透過提供負面情緒宣洩的管道、健康的應對機制,成為聽者調整心情的工具。它可以讓人安心地釋放情緒、為壓抑的痛苦找到出口;並可幫助聽者了解與表達自己的情緒、鼓勵自我反省、思考個人經驗與感受的意義。特別益於心理健康者處理悲傷情緒,在沒有「那麼健康」的人身上,則會收到混合的效果。 不過也有另須注意的例外:2019年發表於《Psychology of Music》的研究指出,患憂鬱、自卑,和有沉思傾向的青少年,聽悲傷音樂可能會加重病情,尤其是在他們正身陷負面情緒時。在該研究近1700名參與者中,約有17%表示比同儕更感悲傷。 3.美感體驗 悲傷的音樂可以引起一部分人哀傷的深度美感體驗,像是莊嚴的平靜感,不過這種情感當然也可能是苦樂參半的。在聽者不感覺受到威脅的程度之內,它除了能帶來美學上的享受,就心理層面而言,透過召喚懷舊感與過往回憶,也有整頓心情、喚起同理心的效果。 研究指出,受試者在線上調查裡反映,自己最常在聽悲傷音樂時獲得美感體驗的狀況有四:當音樂誘發想像時、有助於調適情緒時、喚起同理心時、提供無償的安全感時。 這種音樂首先引發的是懷舊感,而不是悲傷——同理心強、情緒穩定性較低的人更傾向於欣賞到這個層面——它有多重的情感層次,開啟聽者欣賞的深度,且常促使他們靜思、探索自身情感的細微之處。 原文出處
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er Festspiele)宣布聘請新任合唱團總監Thomas Eitler de- Lint後,縮減現有合唱團規模,團員須於本樂季結束之際再度面試,以重新安排他們在縮編之後的職位。 該團在任長達25年的前總監Eberhard Friedrich,對於將原本134人的名額減少到115人(其中僅80人為全職)感到失望,已提前離職。 過去4年,拜魯特音樂節苦於財務問題,大幅調降預算,德國歌劇院與舞團協會發聲,指其可能大規模裁員,但主辦方只說是「重組」合唱團——他們把缺錢歸因於能源、財料、人員薪資開銷鉅增,所有歌劇院皆大受影響。 話雖如此,該節的票房倒未受影響,今年他們的30場演出,票券全數售罄、吸引了58000人前來,且比起去年31場觀眾只達97%、三場《尼貝龍指環》只賣出92%席位的表現,又有進步。2025年,主辦單位已經預告7月要以新製作的《紐倫堡的名歌手》開幕,並後一次搬出Valentin Schwarz版(2022)、長達4夜的《指環》。 面對兩年後的開節150週年,發言人Hubertus Herrmann透露——該年的《指環》將不會以純音樂會版本呈現,詳情尚待Katharina Wagner明年再述;新版《指環》則預計於2028年登場——另外,要在2026年拜魯特音樂節上演的,還有該節首度製作的《黎恩濟》,以及10部傳統慣演的華格納成熟之作,並有1872年華格納本人在拜魯特音樂廳奠基音樂會指揮、乃至1951年該節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啟時演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原文出處
墨爾本交響樂團(Melbourne Symphony Orchestra)團員日前對團方投下不信任票,藉抗議鋼琴家Jayson Gillham音樂會遭到取消一事,問責管理階層長期忽視藝術家、團隊紀律廢弛、財務不佳,矛頭直指行政總監Sophie Galaise及營運長Guy Ross,使得Sophie Galaise就此離職,團方將帶領行政團隊的工作暫交經驗豐富的策略顧問Richard Wigley,希望藉此挽回團員與觀眾的信心。 但另一方面,該團與鋼琴家Gillham結的樑子,似乎卻到了可能要循法律途徑處理的程度。 Gillham指控墨爾本交響樂團因政治信仰或活動歧視自己,違反2010年的平等機會法案及2009年的平等工作法案規定,並委託律師發信樂團,表示如果對方同意公開道歉、確立藝術家的言論自由、賠償音樂會取消的名譽損失、承諾未來的合作以修補鋼琴家的專業地位,就不會選擇對簿公堂。Gillham還要求樂團委託巴勒斯坦作曲家譜寫新的鋼琴協奏曲,及捐款給該國國立Edward Said 音樂學院基金。 團方也由律師發信,除了一口回絕這些要求,還指8月15日的音樂會取消,與Gillham的政治立場或言論自由無關,而是因為對方的經紀人疑似在8月14日通知樂團Gillham不會登臺。 針對取消音樂會過程的第三方獨立調查,目前已經委由音樂家、前藝術部長Peter Garrett 及澳洲KPMG主持。 原文出處
指揮兼小提琴家謝爾蓋.克里洛夫(Sergei Krylov),將領軍立陶宛室內樂團(Lithuanian Chamber Orchestra)首度來台演出。立陶宛室內樂團於1960年由立陶宛知名小提琴家、指揮家與教育家薩利烏斯.松德基斯教授(Saulius Sondeckis)創立,1966年成為首個獲得官方許可,離開蘇聯前往境外巡演的立陶宛樂團。1976年立陶宛室內樂團在盧森堡的艾希特納赫音樂節(Echternach Festival)首次亮相,走入國際音樂舞台視野。小提琴兼指揮大師曼紐因(Yehudi Menuhin)去世前,每年固定與立陶宛室內樂團演出約60場,並共同灌錄多張唱片。 小提琴家兼指揮家謝爾蓋.克里洛夫(Sergei Krylov)出生於莫斯科,曾獲多項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包括義大利利皮澤(Rodolfo Ripizer)國際小提琴大賽、克里蒙納的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小提琴大賽、維也納的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大賽等。 16歲時就與立陶宛室內樂團合作錄製韋瓦第《四季》的唱片,2008年起開始從事指揮工作,接任立陶宛室內樂團的藝術總監,以小提琴獨奏與指揮雙重身分與樂團合作演出。 《克里洛夫X立陶宛室內樂團》音樂會將於12/8(日)14:30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演出聖桑的《序奏與隨想輪旋曲》、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與《序奏與塔朗泰拉舞曲》等古典名曲,亦將帶來難得一見的立陶宛曲目,由曾任立陶宛文化部副部長兼作曲家拉傑納斯(Faustas Latėnas)創作的《波麗路》。 【演出資訊】 《克里洛夫X立陶宛室內樂團》 演出時間:2024年12月8日(日)14: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票價:3,500 / 3,100 / 2,700 / 2,300 / 1,900 / 1,300 購票通路:https://reurl.cc/Nl40ax 早鳥優惠期間:2024年9月6日12:00至2024年9月25日23:59 演出曲目: 莫札特:G大調第13號小夜曲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erenade No. 13 in G major, Eine Kleine Nachtmusik 薩拉沙泰:安達魯西亞浪漫曲 Pablo Sarasate: Andalusian Romance for Violin Strings, Op. 22. No. 1 聖桑:序奏與隨想輪旋曲 Camille Saint-Sans: 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for Violin Strings, Op. 28 拉傑納斯:波麗路 Faustas Latėnas: Bolero 羅塔:弦樂協奏曲 Nino Rota: Concerto for Strings 薩拉沙泰:序奏與塔朗泰拉舞曲 Pablo Sarasate: Introduction et Tarantelle, Op. 43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 Pablo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 20
已有87年歷史的伊莉莎白皇后國際音樂大賽,今年五月舉辦小提琴賽事,最後由烏克蘭小提琴家烏多夫琴科(Dmytro Udovychenko)、美國小提琴家布朗(Joshua Brown)分別奪得首獎與二獎的殊榮。兩位熱騰騰的新科大賽得主,將於9月20日在高雄衛武營表演廳、9月21日、22日在台北演奏廳舉行得獎者音樂會。 在授獎儀式上,首獎得主烏多夫琴科依照慣例與該屆的評審們握手致謝,但他走到評審之一列賓的面前時,卻拒絕握手,因此出現了列賓將手伸出去,但烏多夫琴科則以鞠躬回絕的場面。烏多夫琴科之後接受訪問:「列賓無疑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也是這項比賽偉大歷史的一部分;但從道德上來說,我覺得(與他握手)不是正確的做法。我的父母正在哈爾科夫(烏多夫琴科的家鄉)遭受俄羅斯軍隊的轟炸,這個時間點要我與一位由俄羅斯聯邦文化部資助的人握手,我覺得這不是一件正確的事。」 據聞就在伊莉莎白大賽的決賽之前,烏多夫琴科收到家鄉哈爾科夫被俄軍轟炸的消息,而他必須遵守賽事規則被隔離數天,以專心準備決賽曲目,在這段時間他無法以任何形式接收外界訊息,當然包括俄烏戰事的發展。因此他「近乎直覺」地拒絕與2022年才榮獲俄羅斯總統普丁頒發「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的列賓握手。 在克倫伯格學院師事特茲拉夫的烏多夫琴科,提到伊莉莎白皇后國際音樂大賽是一個同時擁有極度魅力與壓力的場合:「到了比利時,你可以感覺到每一個人都非常期待這項賽事。這真的是一件大事,我很高興能參與其中,我認為是觀眾創造了這種神奇的氛圍,我非常享受。但同時很困難的事,你必須調節自己的精神壓力,因為這是一個盛大的活動,你有時會試圖想忽略它,或把自己放在距離它遠一點的地方;但無論你想要與否,你就是它的一部分。」烏多夫琴科也將帶著由漢堡德國音樂基金會慷慨提供的1769年製瓜達尼尼Guadagnini小提琴「Kingman」來台演奏。 兩位得獎者過往的音樂大賽經驗都相當豐富,而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跟隨韋勒斯坦學琴的二獎得主布朗,覺得在比賽中最重要的特質是對比賽結果抱持的心態。「過於認真地對待勝利或『失敗』都是非常不健康的!調整心態,將每場比賽僅視為分享音樂的機會,是我能夠持續參與多項音樂大賽的秘訣。這麼做可能很困難,但如果你想從比賽經驗中學習和成長,這一點非常重要。」布朗也認為參與比賽是在短時間內認識並演奏大量作品的絕佳機會,「這很有挑戰性,這些曲子的情感對比相當強烈,這種經驗非常寶貴。我在每次參加比賽時學到很多,壓力就像放大鏡一樣,可以暴露任何弱點或不安全感。在放大鏡下檢視自己並不總是令人愉快,但我發現它有助於決定我作為音樂家繼續發展的方向。」布朗相當期待得獎者音樂會的巡迴演出行程,他將帶著1635年在克里蒙納製作的阿瑪蒂小提琴來台獻藝。 兩位年輕的小提琴家都同意,「大賽之後,最困難的才要開始。」也歡迎台灣的聽眾前來聆聽這兩把嶄露頭角的青春快意之聲。 2024年伊莉莎白皇后國際音樂大賽 得獎者音樂會 首獎得主-烏多夫琴科Dmytro Udovychenko小提琴獨奏會 9月20日 (五) 19:30 衛武營 表演廳 9月22日 (日) 14: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齊瑪諾夫斯基:神話,作品30 K. Szymanowski: Mythes, Op. 30 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8 J. Brahms: Violin Sonata No. 3 in d minor, Op. 108 舒曼:間奏曲,選自F-A-E奏鳴曲 R. Schumann: Intermezzo, from F-A-E Sonata -中場休息-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 80 S. Prokofiev: Violin Sonata No. 1 in f minor, Op. 80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2之3 L. v.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3 in E-flat Major, Op. 12 No. 3 鋼琴合作:蒙蒂Luca Monti 二獎得主-布朗Joshua Brown小提琴獨奏會 9月21日 (六) 19: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莫札特:降B大調第32號小提琴奏鳴曲,K. 454 W. A. Mozart: Violin Sonata No. 32, B flat Major, K. 454 楊納傑克:小提琴奏鳴曲 L. Janček: Violin Sonata 布拉姆斯:詼諧曲,選自F-A-E奏鳴曲 J. Brahms: Scherzo, from F-A-E Sonata -中場休息- 巴赫:夏康舞曲,選自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BWV 1004 J. S. Bach: Chaconne, from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法朗克: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C. Franck: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鋼琴合作:蒙蒂Luca Monti 購票按這裡
朱宗慶打擊樂團2024擊樂劇場《六部曲》,是2010年以來首次脫離戲劇文本的全新嘗試,將以6首特色各異的打擊樂曲,配合精準的燈光、影像、舞台與服裝設計等劇場元素呈現。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早在創團時期,樂團就有許多與劇場元素結合的作品,像是《脈動的大地》《音樂劇場-夢風鈴、《狂放部落》等,那時還沒使用『擊樂劇場』這個名詞。2010年發表「擊樂劇場」概念後,前兩部作品《木蘭》《泥巴》結合戲劇文本,直到今年的《六部曲》才又拋開文本。朱宗慶說:「對我來說,這是回到原始初衷,把音樂純粹結合劇場元素。未來在擊樂劇場創作上,有無文本的表演方式,我們都會繼續嘗試。」 這次《六部曲》中首先登場的是全新創作「六棒傳奇之琴鍵奇緣」,在資深團員吳珮菁的領軍鑽研下,馬林巴木琴的六棒技法成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們必備功夫,駐團作曲家洪千惠便以此為靈感,讓8位團員在8台馬林巴木琴配置下,展現各種特別的六支琴槌使用法,甚至會出現一人同時敲兩台琴、敲非琴鍵部件等少見絕活,可說是六棒木琴的武林秘笈大全。 「鼓與光」則是串連兩首經典鼓樂作品,美國擊樂家海森弗(Thom Hasenpflug)的《尖刀》(Bicksa)與美國作曲家盧斯(Christopher Rouse)的《伯罕先生》(Bonham),舞台上共會秀出超過50面鼓,在8位擊樂家棒下敲出震懾底心的節奏。「生命的喻示」改編自澳洲作曲家魏斯雷科(Nigel Westlake)同名創作,使用了大量非洲、亞洲與大洋洲等地特殊樂器,並動用大型機關旋轉舞台,展現擊樂蘊藏的初始生命力。 朱宗慶打擊樂團長年合作作曲家Koji Sakurai(櫻井弘二),本次也獻上作品「尋聲之境:遇」。此作改編自2009年《這兒是香格里拉》電影配樂,並採用全女性團員安排,打擊樂、人聲與音響設計陳俊成所搭配的現場喇叭空間音效,將引領聽眾一同尋覓心中的桃花源。 最後登場的「鬥陣」,是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何鴻棋創作的經典曲目〈鑼鼓慶〉進化版,並邀請武術功底深厚的肢體設計葉晉彰加入,展現傳統鑼鼓技藝的力與美。參與本場演出的全數19位團員屆時將全部上陣。2024擊樂劇場《六部曲》將於10/3至6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6場,並在11/2至3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2場,11/23至24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2場,票券已全數啟售,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國台交)2024/25樂季「歌劇選粹」音樂會,將由首席客席指揮水藍帶領,呈現包括拉威爾(M. Ravel)的《死公主的孔雀舞》與《達芙妮與克羅伊》第二號管弦組曲、馬斯奈(J. Massenet)的《泰伊絲冥想曲》、以及佛瑞(G. Faur)的《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組曲。此外,丹麥男高音彼得.洛達爾(Peter Lodahl)將獻唱理查.史特勞斯(R. Strauss)、以及比才(G. Bizet)《卡門》、以及馬斯奈《瑪儂》與《維特》選曲,品味經典法式音樂風情。 國台交劉玄詠團長表示,本樂季樂團將專注於法國音樂,帶來一系列精彩的作品。法國音樂以其柔美的旋律和富有表現力的和聲在音樂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指揮水藍表示,從音樂史上來看,聲樂和器樂的發展一直是互相影響並行的。 這次合作的男高音彼得洛達爾在歐洲歌劇院中非常活躍,並且屢次獲得獎項,在本次音樂會中,樂迷們可以期待聲樂和器樂的高度互動將使演出更具戲劇性和靈活性,曲目中包括馬斯奈的作品,他以線條優雅的旋律和色彩細膩而著稱。 器樂曲方面,水藍特別推薦大家欣賞《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組曲,可以聆聽佛瑞編排的木管樂器和法國號,在這部作品中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此外,還將帶來拉威爾的作品,包括《死公主的孔雀舞》和《達芙妮與克羅伊》。 水藍指出,當時巴黎音樂學院相對保守,拉威爾在求學時期面臨了許多困難,然而,他最終成為印象樂派的重要代表,這次的演出將展示他精緻的配器技術和樂團的多樣化特長,讓觀眾充分體會到拉威爾音樂的魅力。 丹麥男高音彼得洛達爾(Peter Lodahl)以知名作曲家佑斯特(Jost)製作的《詩人之戀》(Dichterliebe)專輯(由德意志留聲機公司發行),獲得2020年德國古典音樂獎(OPUS Klassik Awards)的「年度歌手」和「最佳藝術歌曲專輯」提名。 彼得洛達爾在曲目選擇上也十分廣泛,從巴洛克時期的傑作、古典浪漫主義曲目、與20、21世紀作品,都曾是他的演唱曲目。彼得洛達爾先目前也是哥本哈根愛樂樂團執行董事。此外,他還獲頒阿克塞爾斯科茨獎(Aksel Schitz Prize)、格斯塔溫貝格獎(Gsta Winbergh Award)(一等獎),並於2013年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國旗勳章騎士稱號。 音樂會將於9/14(六)晚上7:30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演奏廳、9/15(日)下午2:30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 NTSO 2024/25開季系列音樂會 水藍,彼得‧洛達爾與國台交 Lan Shui, Peter Lodahl NTSO 2024/09/14 (六)19:30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演奏廳(台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2號) 2024/09/15 (日)14:30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高雄市鳳山區三多一路1號) 指揮/水藍 Conductor: Lan Shui 男高音/彼得‧洛達爾 Tenor: Peter Lodahl 【曲目】Program 拉威爾: 死公主的孔雀舞 M.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funte 理查.史特勞斯R. Strauss: 〈奉獻〉選自八首詩《最後的葉片》,作品10 Zueignungfrom 8 Gedichte ausLetzte Bltter, Op. 10, No. 1 〈秘密的邀約〉選自四首藝術歌曲,作品27 Heimliche Aufforderungfrom 4 Lieder, Op. 27, No. 3 〈搖籃曲〉選自五首藝術歌曲,作品41 Wiegenliedfrom 5 Lieder, Op. 41, No. 1 馬斯奈:泰伊絲冥想曲 J. Massenet: Meditation fromThais 比才:〈花之歌〉選自《卡門》 G. Bizet:La fleur que tu mavais jetefromCarmen 馬斯奈J. Massenet: 〈每當閉上雙眼〉選自歌劇《瑪儂》 En Fermant Les YeuxfromManon 〈你為何喚醒我?〉選自歌劇《維特》 Pourquoi Me ReveillerfromWerther 佛瑞:《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組曲 G. Faur:Pellas et Mlisande, Op. 80 拉威爾:《達芙妮與克羅伊》第二號管弦組曲 M. Ravel:Daphnis et Chlo, Suite No. 2 音樂會前導聆|於音樂會演出前由車炎江主講,憑當天音樂會門票入場參加(由夜鶯基金會合作提供) 音樂會資訊https://reurl.cc/OM2m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