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寵物

「毛孩子」變「旅伴」 大陸寵物友好風潮蔓延

公園裡,「鏟屎官」與愛寵一同漫步;咖啡館外,狗狗陪著主人享受午後陽光;一些景區和酒店,「寵物友好」的標識正悄然出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毛孩子」正以「新居民」的身分,融入大陸的生活圖景。寵物友好的風潮正在大陸蔓延。這股風潮的背後,是規模高速增長的寵物經濟。《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大陸城鎮寵物數量已突破1.2億隻,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12535億新台幣)。 帶上寵物出門遊玩,結交新朋友,已成大陸民眾一種全新的休閒方式。其中,「寵物旅行團」備受歡迎,無需自駕,不局限目的地,卻能解決醫療安全、景區路線規劃、酒店入住等困擾「鏟屎官」攜寵出行的多重難題。 廣西省柳州市「90後」女孩小魚(化名)在今年五一假期帶著4隻狗,連續報名參加兩場寵物旅行。結束南寧市上林縣大龍湖之旅後,又出發去往陽江市的海陵島。她說:「兩次旅行花費上千元,但能和狗狗一起旅行,看著它們開心,就覺得值得」。 「我家狗狗在旅行中完全放飛自我,每天都在開心奔跑、玩耍,還交到了『好朋狗』。」雨帆(化名)帶著愛狗「小金豆」近年嘗試了一次短途旅行,從成都出發,去往約280公里外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撒歡,留下了難忘回憶。她說:「旅途中還有領隊隨時抓拍珍貴瞬間,氛圍滿滿!期待下一次旅行」。 相比攜寵短途旅行,長途旅行的花費則更考驗寵物主人的「財力」。 以大陸旅行生活平台「愛寵遊」發布的上海至泰國曼谷、芭提雅的8天跨國之行為例,其收費包括動物出入境檢驗檢疫手續、機票、跟團費用三大項。如果按照經濟艙的價格計算,兩人攜一狗的費用可達5萬元(約合21萬新台幣),大概是普通團隊遊價格的2倍。 但價格並不能阻擋諸多「鏟屎官」的熱情。此前,「愛寵游」聯合創始人「V霸」稱,該企業運營14年,收入規模保持在2000萬元左右(約合8357萬新台幣),活躍用戶的平均客單價在3萬至5萬元(約合13萬至21萬新台幣)。 追隨「攜寵出遊」潮流,大陸越來越多的場所開始趨向「適寵化」。 今年5月,山東省濟南市靈岩寺景區發布「人貓搭子」可共同遊園的公告,即一人帶一貓入園可免景區門票,還可現場體驗「古人聘貓」的儀式。在宋朝,人們需要備下「聘禮」、寫下「婚書」,才能迎一隻貓入門。景區公告一經發出便得到許多貓主人的熱情回饋,網友紛紛表示:「建議推廣!『超有愛的景區!』我有二十隻貓能去二十次嗎」? 江蘇省常州市南山竹海風景區,擁有35000畝翠竹密布的山巒谷地,是親近大自然的勝地。景區內專設有可攜寵的靜湖竹筏、竹海索道,供遊客和寵物一同享受徜徉山林間的快樂。「毛孩子」們既可乘坐空中纜車一覽眾山小,也能坐竹筏看靜湖。 遊樂場裡也有了「毛孩子」的一席之地。山東省濟南市融創樂園允許寵物和主人一同遊玩皇家轉馬、競速飛行等遊樂設備,還設有萌寵遊樂區、寵物友好撒歡區等寵物遊玩場所。樂園內不定期舉辦的“萌寵運動會”等系列活動,更是極大豐富了寵物和主人的遊玩體驗。 「攜寵旅行」可選的目的地越來越多,旅途也愈發安全、通暢。 在航空運輸方面,海南航空、首都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已推出寵物進客艙服務。海南航空還對寵物箱尺寸進行優化,並明確寵物准入標準,確保飛行安全與衛生。今年4月,京滬高鐵部分車次試點“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的高鐵寵物托運服務。旅客只需提前預約,即可和愛寵同時乘坐高鐵抵達目的地。此外,滴滴、哈囉等平台的寵物快車、專車、專送等服務,已覆蓋大陸多數城市,為寵物出行提供便利。大陸文化管理相關部門負責人孫小榮表示,這不僅體現了人文主義關懷,也表明了社會「親生命性」的發展趨勢。

長白山林海最萌的精靈 「行走寶石」——紫貂

在大陸長白山的原始森林裡,有一位自帶仙氣的小居民——紫貂(學名 Martes zibellina)。牠身披黑褐色的絨毛大衣,走動時泛著神秘的紫色光澤,就像森林裡的隱世貴族,被人親切地稱為「林海精靈」。 紫貂體長約40公分,尾巴蓬鬆得像小掃帚,喉部還帶著一塊黃色或橙黃色的「圍巾」,儼然是森林裡最時尚的穿搭達人。到了冬天,牠的毛皮會變得更加濃密柔軟,摸起來就像天鵝絨一樣。 紫貂可不是宅在家裡的「小宅貂」,牠們是名副其實的森林運動健將外加偽裝高手!牠躲在樹洞中,就好像可以「融入」其中。紫貂的四肢雖短卻極奇有力,爪子銳利,能在大樹之間蹦跳、攀爬,甚至能倒掛捕食。菜單上除了小松鼠、田鼠和鳥類,還包括松子、漿果,偶爾甚至會「加點」昆蟲或真菌,堪稱全能的「森林吃貨」。 紫貂大多獨居,喜歡在清晨和傍晚出沒。牠們用氣味來劃分領地,活動範圍可達10平方公里。遇到風吹草動,紫貂會立刻鑽進樹洞或岩縫,身影一閃就消失無蹤,讓人忍不住懷疑:剛剛看到的是不是幻覺? 紫貂曾因珍貴的毛皮遭受過度捕獵,加上棲息地遭破壞,一度數量銳減。如今牠已被列為大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一次在野外捕捉到牠的身影,都像發現了一顆「森林寶石」。 在長白山的靜謐林海裡,紫貂正以牠獨有的方式,守護著生態的多樣性。牠們就像森林裡的小小守護者,提醒著我們:守護紫貂,就是守護神秘而美麗的自然。

住院的鸚鵡「黏上」主治醫生 動物也有「分離焦慮症」 

近日,雲南昆明發生了一件趣事:一隻藍色鸚鵡因病住院,卻因長時間見不到主人出現了「分離焦慮症」,情緒低落。為了幫助牠渡過心理難關,主治醫生做出了一個特別的決定——乾脆將這位「羽毛病人」帶在身邊,一起上班。這隻大藍鸚鵡就這樣成為診室裡的特殊「同事」,引來不少人關注。 據悉,這隻藍色鸚鵡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因與主人分離,逐漸出現不安、情緒低落、甚至拒絕進食的表現。這其實是典型的寵物分離焦慮症。專家解釋,分離焦慮並非人類獨有,狗、貓等哺乳類動物常見,鳥類同樣會出現。尤其是鸚鵡這類高智商、依戀性強的寵物,一旦長時間脫離熟悉環境與陪伴,很容易出現過度依戀與焦慮反應。 面對這樣的狀況,醫生採取了特別的方式:把鸚鵡帶在身邊,一邊工作、一邊陪伴。診間裡,不僅鸚鵡心情逐漸穩定下來,也讓同事和患者感受到一份溫馨氛圍。網友調侃:「原來鸚鵡也會想媽媽啊」! 動物行為專家指出,分離焦慮症是寵物最常見的行為問題之一。症狀包括:持續鳴叫,不斷啄咬籠子、家具等,拒食或過度進食,出現自殘行為(如拔毛)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主人可以透過逐步延長獨處時間、留下熟悉的聲音或玩具,來幫助寵物建立安全感。如果情況嚴重,則需要尋求專業獸醫或動物行為治療師的幫助。 每個小動物都能被善待,因為牠們也有情緒和心理需求。這起趣聞也提醒人們:不論是毛孩子還是羽毛寶寶,牠們同樣需要情感上的關注與陪伴。

夏夜「金蟬出土」四川萬人夜捉知了 「根本抓不完」

每到八月,四川涼山州會東縣的山林裡,就會出現壯觀的一幕:上萬人提著手電筒和塑料桶,在夜色中穿梭,只為捕捉剛破土而出的「金蟬」。 這些「金蟬」,其實就是蟬的一生中最關鍵的階段——羽化前的若蟲。在被人端上餐桌之前,牠們已在黑暗的地下生活了3到5年,默默吸食樹根汁液,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夜。 蟬的生命週期極為獨特,先是產卵,雌蟬將數百枚卵產在樹枝縫隙中,孵化後掉落地面;蟬再來是潛伏,孵化出的若蟲鑽入土壤,在地下度過數年,以吸食植物根汁為生;最後羽化:當牠們發育成熟,會在夏季傍晚破土而出,爬上樹幹,褪下最後一次「金蟬殼」,成為會鳴叫的成蟬。這也是「金蟬脫殼」這句成語的由來。 據光明網報導,會東縣林草局專家郭成林表示,外界雖擔心大規模捕撈會影響生態,但觀察十多年來,當地蟬的數量仍相當穩定。這主要是因為,蟬的地下潛伏時間長,大部分生命在地下,人工難以大量捕撈。雌蟬一次可產數百枚卵,天然補充能力強悍。再則,自然捕食者眾多,即便人類不捕,鳥類、青蛙、刺猬都會「搶食」,蟬在自然界原本就扮演能量轉換的重要角色。 郭成林直言:「根本抓不完」。不過他提醒,必須順其自然,只能抓自然出土的金蟬,千萬別挖土破壞幼蟲,否則會對土壤與生態造成真正的破壞。 如今,四川會東的「夜抓金蟬」不僅是當地民俗體驗,也帶動觀光與經濟。遊客慕名前來,收購商則將金蟬運往大陸各地,甚至出口。 然而,金蟬不只是「盤中餐」。在科學家眼中,牠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蟬能鬆動土壤,改善透氣性。成蟬鳴唱,構成夏夜最鮮明的「自然交響樂」,羽化後的蟬殼,更成為昆蟲學家與孩子們的觀察寶藏。 在夏夜山林裡舉著手電筒捕捉「金蟬」時,其實也走進了蟬的一生,人類也在參與這場持續千萬年的自然循環。

你可能誤會了 貓的一天很忙 其實「沒空理人」

很多鏟屎官覺得貓咪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小懶貓。可事實上,貓咪的一天行程滿滿,甚至比你上班還「規律」!從半夜跑酷到白天補覺,貓咪的24小時幾乎沒有閒著。 凌晨1:004:00:夜間巡邏官上線。夜深人靜,貓咪卻開始牠的「工作時間」在家裡四處巡視、跑酷,甚至上演半夜足球賽。這是牠們祖先遺傳下來的捕獵習性:貓屬於典型的薄暮動物(crepuscular animal),黃昏和清晨是最活躍的時段。 凌晨4:006:00:貼心「行動電源」。折騰了一晚上,貓咪也會覺得累。這時候,牠可能跑到鏟屎官身邊蜷縮,利用主人的體溫「消除疲勞」。這也是貓咪展現依戀關係的方式之一。 早晨6:008:00:叫醒服務。天一亮,貓咪的胃也鬧鐘響起。牠可能開始喵喵叫,甚至輕輕拍你臉,意思就是:「快起床!我要吃東西啦!」研究顯示,貓咪在固定時間「催飯」,是因為牠們能精准建立食物時間記憶。 上午8:00下午5:00:摸魚+補覺主場。主人上班後,貓咪進入「閒散模式」:巡視領地、舔毛、趴窗戶看風景,再來一個平均12~16小時的長雖然看起來很宅,但這些活動對貓咪來說都是「正經工作」 。 下午5:00晚上9:00:陪玩黃金時段。當你回家,貓咪早已在門口候著。牠蹭你、跟你玩耍,其實在貓咪眼裡,是牠「慷慨地陪伴」。心理學家認為,這種互動是貓咪強化與主人的社交聯繫的重要時刻。 晚上9:00午夜:養精蓄銳,準備再戰。夜幕降臨,貓咪進入休整階段,找個舒適角落蜷縮,等到午夜過後,再次化身「深夜巡邏官」。 別再說貓咪整天很閒啦!牠們可是從「夜間守護者」到「陪伴小天使」的全能擔當。下次當你抱怨貓咪「不理你」,記得牠其實正忙著當個「工作狂」呢。

潮汕、東莞五紅犬 忠誠吉祥的「招財神犬」卻愛打群架

在廣東的潮汕和東莞,有個種特別的犬種——五紅犬。別看牠名字樸實,其實身上藏著濃濃的文化故事。所謂「五紅」,指的是嘴、鼻、眼、爪和肛門五個部位泛著紅色,這樣的獨特外貌,讓牠在一眾中華田園犬裡格外出眾。 五紅犬大致分成兩個「家族」,潮汕五紅:體型壯碩,圓頭似熊,個性剛烈,是看家護院的好手。東莞五紅:毛色更豐富,脾氣溫順,常常成為家中的貼心小伴侶。 雖然出身不同,但牠們都擁有共同特質:忠誠、聰明、耐力好,而且非常通人性。一般而言,五紅犬只要花幾天時間就能學會基本的守門技能;也有人見證過牠們被轉賣後,竟能自己找回原主家的「歸巢奇蹟」。 在傳統文化裡,紅色代表著喜氣與好運。五紅犬因而被視為「招財神犬」,當地人相信養上一隻,就能守護家園、帶來吉祥。潮汕與福建不少家庭,甚至會把牠當成家裡的「守護神」。小時候毛絨絨的樣子,更被親切地叫作「紅糖饅頭」,可愛得讓人忍不住想「抱緊處理」。 雖然不少人誤把五紅犬當成「普通土狗」,但懂的人都知道,這是極具特色的珍稀品種。有網友形容牠:「像是從博物館裡走出的活化石」,眼神銳利,耳朵靈動,還常常展現「狼爪」的獨特基因。更有趣的是,牠們喜歡群體行動,總是三五成群「拉幫結派」,像極了一群熱鬧的鄰居小孩。 如今,純種五紅犬已相當稀少。市場的追捧讓牠的身價遠超一般田園犬,但同時也帶來「過度炒作、無序繁殖」的隱憂。專家提醒,珍惜五紅犬,應該回歸理性與科學飼養,而不是單純迷信其「招財」象徵。 五紅犬或許沒有國際名犬那樣華麗的血統證書,但牠們忠誠、聰慧、靈性十足。正因為這份質樸與真摯,五紅犬更值得我們溫柔守護。

最準時的收瓶工!「招財法鬥」撿保特瓶 5年存4.2萬元  

在廣東廣州,一隻5歲半的法國鬥牛犬,憑藉每天勤奮撿保特瓶的習慣,意外成為網紅。牠5年如一日地跟著主人出門,靠撿回收保特瓶「補貼家用」,至今已經攢下超過1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4.2萬元),被網友封為「最勵志小狗」。 據主人張先生介紹,這隻小狗幹勁十足,每次外出半小時就能撿滿一麻袋保特瓶。自從影片在短影音平台走紅後,附近商戶甚至會主動把保特瓶放在門口等著牠來收,一天收入從過去的二三十元,翻倍到五六十元。張先生笑稱:「現在我只要拿著麻袋,跟在牠身後就好」。 錦觀新聞指出,這樣的場景在當地街頭幾乎每天都能見到:一隻小狗專心「上班」,主人則默默在後方「收帳」。商戶們更親切地喊牠是「最準時的收瓶工」。這種「人狗合作」的畫面,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不少網友被逗樂,紛紛留言:「沒有一口狗糧是白吃的」、「比我還會賺」、「收徒弟嗎?我家狗也想學」。還有人開玩笑地說:「要是養100條這樣的狗,不就能直接財務自由了?」也有人則感性地留言:「狗狗這麼努力,真的很讓人心疼又感動。」 事實上,寵物「打工」或透過才藝帶來收入,並非首次引起關注。根據大陸些短影音平台統計,近年來「能幫主人賺錢」的寵物影片格外吸睛,例如會叼外賣的狗、幫忙收快遞的貓,都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專家提醒,雖然這些行為展現了動物的學習能力,但仍需注意牠們的休息與健康,避免為了娛樂或經濟效益過度勞累。 如今,這隻「招財法斗」不僅為主人補貼家用,更憑藉獨特的勤奮形象,收獲大批粉絲。有人笑稱:「牠的人生就是狗生贏家」!

狗狗明明更聽話、更懂事 但養貓的人卻越來越多?

夜深人靜時,不少養貓家庭常被「半夜跑酷」的聲音吵醒;而同一時間,鄰居家的金毛則安靜地趴在床邊,等候主人一個翻身。這樣的對比,也讓人產生疑問:既然狗更聽話、更懂事,為何近年來選擇養貓的人卻不斷增加? 狗的忠誠與服從,來自漫長的馴化歷史。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研究指出,早在約1.5萬年前,人類在馴化狗的過程中,有關神經發育與社交行為的基因發生了關鍵變化。這些基因篩選讓狗天生更能解讀人類的表情與指令,服從指令時甚至會激活牠們的「快樂中樞」,形成正向反應。 貓與人類的相處,卻不是如此。考古學研究顯示,約9000年前,中東地區的野貓因糧倉吸引老鼠而靠近人類聚落,雙方形成「互惠關係」,人類提供穩定食物來源,貓則幫忙控制鼠患。 由於貓科動物多數為獨立捕獵者(獅子除外),牠們不像狼需要群體協作,因此並未像狗一樣演化出高度服從性。美國加州大學研究指出,家貓雖能辨識主人的聲音,但天性決定牠們更依賴自我判斷,對人的回應往往取決於當下的心情。這使得學者普遍認為,貓至今仍屬於「半馴化動物」。 為何在狗更聽話的前提下,貓卻逐漸成為城市家庭的首選?答案與現代都市生活息息相關。 首先是居住空間。許多年輕人居住在小戶型公寓。狗需要每日外出運動與較大活動空間,而貓只需窗台、貓爬架與貓砂盆,就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對於空間有限的都市居民而言,養貓顯然更實際。 其次是時間壓力。現代都市上班族,下班後很難再有精力每天固定時間帶狗出門。相比之下,貓生活自理能力更強,大部分時間安靜休息,不需要高頻陪伴,更符合「加班文化」下的生活節奏。 除了現實考量,貓的「冷淡社交」反而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情感需求。這種「親密但保有距離」的陪伴模式,與年輕人偏好的人際關係特徵相似。 換句話說,狗像是一位熱情似火、隨時等待回應的忠實夥伴;貓則像一位獨立自主、偶爾撒嬌的室友。牠們都是飼主的好朋友也充滿療癒的能量,只是方式不同。 寵物養育趨勢的改變,並不意味著貓比狗更好,而是反映了人類生活方式與心理需求的轉變。小空間、高壓力、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越來越多人選擇高冷卻省心的「貓主子」。無論是忠誠的狗,還是高冷的貓,牠們都為人類提供慰藉與陪伴。

【有片】賀蘭山的「岩壁精靈」穿「登山鞋」還能倒退剎車的岩羊

初秋時節,走進寧夏銀川市的賀蘭山一群岩羊正在峭壁間覓食。灰褐色的身影隱沒於岩石之間,忽而縱身一躍,忽而低頭咀嚼草根,讓人仿佛是會「跳躍」的。 岩羊是典型的社群性動物,常以十多隻、數十隻成群活動,彼此之間具有強烈的依戀性。遠觀時,牠們像是一幅動態的山水畫——結伴穿梭於近乎垂直的灰色岩壁上,輕盈跳躍,動作從容不迫。即便在進食時,後腿肌肉依然緊繃如壓縮的彈簧,保持著隨時躍起的警覺。 岩羊是大陸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於西部高山地區。近年來,隨著賀蘭山生態環境整治工程的推進,這裡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岩羊數量逐步回升。目前,賀蘭山的岩羊總數已超過4萬隻,被譽為「世界上岩羊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被譽為「動物界攀岩高手」的岩羊,擁有一雙天生的「登山鞋」。牠們的蹄子能靈活分開,插入岩縫牢牢卡住,跳躍時蹄緣還能起到剎車作用。這樣的身體結構,使牠們能在懸崖峭壁間如履平地。對人類而言的險境,對岩羊卻是最安全的庇護所,也是它們躲避雪豹、狼等天敵的天然屏障。 在賀蘭山,想要與岩羊相遇並非難事。當牠們靜臥在草地或岩石之間時,毛色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幾乎難以分辨;而當牠們受驚騰躍而起,又能在亂石縫隙間迅速消失。這份靈巧與適應力,也讓岩羊贏得了「岩壁精靈」的美名。 與岩羊的偶遇,不僅是一次野生動物觀察的驚喜,更是一場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驗。牠們提醒人們,只有守護山川河谷的純淨,才能讓這些精靈般的動物繼續在岩壁之間自由奔跑。

無法準備的告別 當寵物老去 你難以逃避的痛

根據《2023-2024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以貓狗為主流的大陸寵物群體正迎來老齡化高峰。預計未來三年,將有超過3000萬隻寵物進入中老年階段。越來越多的養寵家庭開始面對一個難以準備的現實——寵物衰老與死亡。 獸醫指出,廣義上狗7歲、貓10歲之後即可算「老年」。衰老的最初跡象往往輕微而模糊:毛髮褪去光澤、走路變慢、視力下降、聽覺遲鈍。但主人們往往難以接受寵物真的在變老,直到疾病突然出現。 一隻14歲的小狗,在幾天內從吐瀉發展為呼吸困難,確診為肺膿腫並伴隨腎衰末期;另一位貓奴,直到貓咪們相繼罹患腎衰、高血壓和甲亢,才不得不承認「牠們真的老了」。 寵物因為無法說話常常「隱忍病痛」,人類又難以及時察覺。15歲的貓貓因便血就診,才發現腎臟長出巨大腫瘤。主人一直以為牠只是「年紀大跳不動了」,直到確診時深感自責。獸醫解釋,貓狗和人類一樣會患上心臟病、腎病、腫瘤等老年病,但症狀更隱蔽,等到表現明顯時往往已進入後期。 承認寵物老去只是第一步,更艱難的是照料。要為老去的貓貓制定了「吃、尿、便、吐、水」五項監測表,每天定時餵藥、打針、皮下補液。照顧腎衰的老狗一樣耗費心力,為讓牠進食,每頓飯要花20分鐘強飼。照料老寵幾乎讓生活停擺,很多主人放棄旅行、減少社交,只能「活在當下」。 經濟負擔也是沉重壓力。為貓貓狗狗治病,是一筆龐大的花費。寵物保險普遍在10歲以上難以投保,讓許多家庭在最需要保障時失去選擇。此外,治療方案往往充滿不確定:不同獸醫的建議相互矛盾,大型檢查需要全麻卻伴隨風險。主人們常常在「延長生命」與「減少痛苦」之間反覆掙扎。 安樂死成為無法回避的話題。有人因寵物的求生欲選擇堅持救治,有人則在寵物極度痛苦時含淚簽下同意書。貓咪在腦腫瘤手術後陷入昏迷,最終決定讓牠安然離去——「如果牠能說話就好了,我想問牠還想不想活下去」。而對更多人來說,寵物的死亡依然像突如其來的墜落。以前總想著趕快回家去看看貓狗,現在卻害怕回到沒有寵物的家。 寵物的壽命往往只有十餘年。養寵之初,人們都清楚這一點,卻很少真正去面對。哪怕已經經歷過一次告別,也無法讓第二次變得容易。正如一位主人所說:「你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但牠們老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