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英國與歐盟之間有數千個協議和條約,一旦脫離歐盟,貿易關稅、運輸、邊界進出等會增加許多曠日費時的溝通成本,才能夠恢復運作順暢的物流和人流。 英國卻輕易的將之付諸公投,讓老百姓不明白脫歐之後,政府、民間和企業可能會面臨的難題與困境,人們以為投下一票不過就是繼續(remain)或者退出(exit)罷了!
無怪乎歐盟議長圖斯克,前幾天在歐盟27個成員國聚集開會討論英國退歐延期申請時,有人質疑他:是否地獄為脫歐成員國留有空間,他搞笑說,根據教宗的說法:地獄還有許多許多的空間!
英國脫歐的背景是人們緬懷昔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希望藉著脫歐之後拿回主控權,嚴格來說就是剔除歐盟的規範,他們可以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另一方面,現實層面英國不願意配合歐盟的移民政策,也不願意負擔每年繳給歐盟的年費,換句話說只看到加入歐盟的壞處而沒有看到已享有的好處。
脫歐派口號說的漂亮「奪回控制權」,在脫歐之後與歐盟的談判中,這才明白歐盟比英國強大,歐盟可以施加給英國的懲罰遠超過英國可以施加給歐盟的。 英國47%的出口產品輸往歐盟,而歐盟只有15%的出口產品輸往英國。
這就是「實力」,對歐盟來說,英國市場有點重要,但對於英國來說,歐盟市場非常重要,國際關係是個殘酷的領域。 對於英國的國內各項政府支出或相關政策,歐盟並不具備影響力。 反倒是在領土上,英國確實面臨失去控制權的風險,因為北愛爾蘭和蘇格蘭都想留在歐盟。
英國可以從歐盟拿回的控制權是那些呢? 歐盟競爭政策、國家援助規則和單一市場範疇內的經濟法規。 如果英國確定退出歐盟,它可以放棄積極競爭政策,然後浪費龐大資金支撐經營不善的企業。 但這有什麼意義呢?
英國需要認清這是2019年不是1860年。它的命運取決於其他主權國家的舉動。 英國冀望打開世界各地的市場,以彌補無法再以有利條件與歐盟這個擁有4.5億人口市場的損失,未來與其他強權進行雙邊談判時,強國都將提出非常苛刻的條款,或許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會比較友好,但他們全部加起來6500萬人口在經濟上幫不上什麼大忙。
脫歐之後,英國將孑然一身,受其他國家的擺佈。自2016年以來,自由和民主價值觀面臨的挑戰日益凸顯,對歐盟來說這是危險的環境,對英國來說一場悲劇正在上演。
圖片取自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