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教育

【台商政經講堂3】搶救我們的下一代 區桂芝主張立即廢108課綱

民進黨上台後實行「去中國化」108課綱,想要讓台灣學子的文化從根開始斷掉。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3日在梅花新聞網「台商政經講堂」上主張,立即廢除108課綱,並即刻開始修新的課綱。 區桂芝表示,她自己在教學現場30年,親眼看到教改30年沉淪的過程,「我覺得慚愧的是,自己是否還教得出優秀校友;不是北一女學生素質變差,而是教材變少、時數變少。不是只有國文,108課綱是國英數社自所有科目時數全部被刪減!」 舉例來說,數理課程每周有2小時「探究與實作」;高一到高三每周有2到3小時「自主學習」時間;高三下學期國英數都變選修。教師們珍貴的教學時數就這樣被零零碎碎地吞噬。。 區桂芝說,絕大多數北一女學生都不是天才,就是勤勤懇懇讀書,但現在的課程設計、升學制度(做備審資料)讓學生忙得要死,學的東西卻比以前少;另外還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是階級固化,教改之後已經是如此,108課綱則讓階級不平等愈來愈嚴重;例如,有北一女學生家長是大學教授,每周自主學習時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去大學做研究,但不是人人都有這種資源,其他人只好放牛吃草,隨著自己家庭條件而浮沉。 ●品德教育闕如 社會焦躁不安 更嚴重的是學生的品德問題。區桂芝說,過去小學的「生活與倫理」課程,現在叫做「社會」,倫理不見了;翻開課文,只有小學三年級提到家庭,稍微講一下孝道、尊重老師等等,接著完全不談生活道德,而是談權利義務等當代西方觀念;如果小孩的家庭教育好,其實就算不上學也可以學到品德,但是現在家庭功能降低,學校教育又沒有教倫理和品德,學生要去哪裡學? 「去年年底我說國文課的《廉恥》被拿掉了,很多人說那教師自己編教材啊,問題是教師的教學時數被拿掉了,學生又忙得要死,要做各種成果發表,老師想上課卻見不到學生的面!」她說。 去年新北市發生割頸案,整個社會焦躁不安,這件事讓區桂芝很難過,校園霸凌的情況比5年前、10年前更嚴重,該案家長教孩子要挺身而出,孩子卻為此犧牲。事情為何會如此?學生為何能帶刀械到學校?誰拿掉了老師在學校的管教權?現在很多老師都明哲保身,像她所屬的教育團體想要開記者會,找不到老師敢站出來,老師們說「我只想好好教書」,但若不改善社會氛圍,老師能好好教書嗎? ●葉丙成「翻轉教育」華而不實 課綱的「去中國化」更與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掛勾。區桂芝舉國文為例,她自己讀書時文言文有60篇,30年前教書時開始教改,只剩30篇,108課綱之後只剩15篇,即使是菁英學生如北一女,都可能造出「洪水氾濫,於是我家付之一炬」的句子;李永萍則說,她的同學在大學教書,現在即使是碩博士生也誤用成語。 國文拿掉文言文,填充了甚麼課呢?區桂芝說,近幾年白話文選文不如以往精彩,很多出版社為了容易過關,多選入台灣作家的作品,有些為了要接地氣還從文學獎選文,但是否足以承載文學水平? 近日新任教育部長人選出爐,是高雄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兩位政務次長是台大教授葉丙成和前立委張廖萬堅,其中葉丙成又以「翻轉教育」聞名。 區桂芝說,葉丙成曾到北一女演講,呼籲教師要「把學習權給學生」、「丟問題給學生去思考」,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巡視並適當引導;他教老師們自己錄影,旁邊倒杯酒小酒微醺、輕鬆講課,這樣反而更吸引學生。區桂芝表示,每個班級情況不同,能夠討論到甚麼程度也不同,更何況老師有進度的壓力,「葉教授」的作法,對教學第一線教師,不啻空中樓閣。 ●廢108課綱激進但很有必要 現在國會朝小野大,不少人把改革寄望在立法院,有國民黨立委主張廢除108課綱,但中間的空窗期怎麼辦? 區桂芝則認為,廢除108課綱茲事體大,也很激進,但是很有必要,她贊成立刻廢除108課綱,並即刻開始修新的課綱;至於中間的空窗期很容易度過,首先把時數還給各科老師,接著使用過去的課本,同時設計新的課綱。這些都是現成的,只是教育部敢不敢做而已。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女戰神」、成為社會運動者,區桂芝回想當初站出來的動機是「長期的積累」;當初,她也教過傳統國編版的課本,然後開始教改,原本也是充滿期待,想說每年可以教不同的課文,知識面可以拓展;沒想到30年來,對教改一步步幻滅,108課綱更令她刻骨銘心。 過去的課堂上,即使高中國文課本已經沒有文天祥《正氣歌》,但有同學會背,因為小學時,父母叫這位同學背過;又或是區桂芝在講台上背一首唐詩,全班同學跟著背完,那時的師生關係溫暖美好。 108課綱之後,在台上只要講到「中國」、講到文言文,學生的眼神就像箭一般射來,要不然乾脆趴下去不聽講了;區桂芝在課堂上多說了一些,感覺有學生就要站起來了,甚至有家長說她有意識形態,這就是「長期的積累」,所以當初她撰寫那篇「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的10分鐘演講時,這些片段不斷浮現,也帶出了她的情緒。 ●中文能力是未來的競爭力 「台商政經講堂」主持人李永萍分享以前在台北市文化局任職時,社教館最熱門課程是讀經班、書法班,真的是秒殺;對此她和團隊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家長知道這些課程的價值,憂的是如果不是公部門資源,父母又要拿錢出來給小孩補習,因為家長也知道,中文能力是未來的競爭力。 區桂芝說,這證明我們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渴求是很高的,但政治不可信,如果換人當政務官,就不會開這種課程,現在文化香火只能寄望民間,而語文教育沒辦法速成,只能細雨潤無聲。 但如果108課綱沒有辦法一次廢除,該怎麼辦?區桂芝說,她會一直做下去,會做到事情有實質改變,她並不孤單,很幸運的是家人全部支持她;另外,除了她加入的歷史新三自協會,長期關注語言教育的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教改論壇周祝瑛教授等,這些理念相同的團體在慢慢合流,也已經在拜會在野黨立委。 受到區桂芝熱情感染的李永萍呼籲觀眾朋友,如果認同區桂芝的理念,「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了,或者你根本你還在擔心教育環境這麼差,要不要生小孩,只要你感同身受,拜託你去遊說你的選區立委,修改108課綱!」 區桂芝則說,「教育興亡,匹夫有責」,或許對某些人而言,108課綱確實已經沒有新聞性,但不代表沒有事情能做,「匹夫」至少有拿起電話、致電選區立委的力氣和勇氣。

偏鄉教8年「久任獎金」才7萬!教師怨:是施捨還是打發

《偏遠學校發展條例》上路7年,教育部為了鼓勵偏鄉教師留任,設立「久任獎金」,但蔡政府任期中一次都沒發過,首次發放是明年,且任教8年領7萬元,平均1個月800元不到,偏鄉教師怨嘆:「教育部是在施捨我們還是打發我們?」立委表示「久任獎金」能否先發錢,時間到了沒留任者再追繳?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可滾動檢討。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天(2日)邀請教育部列席就「『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施行迄今之成效及檢討」專題報告並備質詢。根據教育部2017年公布實施的《偏遠學校發展條例》,為鼓勵偏鄉校長跟教師長期服務,增加「久任獎金」,該條例施行後,偏鄉服務滿8年者給第1次久任獎金,滿11年給第2次久任獎金。教育部今日的報告中指出,2025年會發放第1批符合資格的教師,根據地方政府初步回報約有8500人符合請領資格。 立委洪孟楷表示,偏鄉師資流動率奇高,教育部對偏鄉教師推出「久任獎金」,立意良善;但要服務滿8年才拿得到第1次久任獎金,所以現在根本還沒開始發,是明年才要發,且進一步了解獎金到底多少錢?結果是7萬元,平均1個月800元不到。「有教師跟我反映,這已經不叫『久任獎金』,而是『久等獎金』!」偏鄉老師說,教育部是在施捨他們還是打發他們? 洪孟楷表示,「久任獎金」的發放能不能有變通作法?例如比照一些企業,有員工年終抽獎抽到股票,企業讓員工領股票,但是要求2年內不得離職。因此偏鄉教師的「久任獎金」能否先發獎金,若教師未遵守留任時間再追繳回來,畢竟「久任獎金」只有7萬元,又不是70萬、700萬元。 潘文忠表示,偏鄉久任獎金的發放金額和發放方式,因為是第1次,未來都可以滾動檢討。

李家同教育專欄:大學停辦 教育部要兼顧師生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很不幸,我國有大學停辦,教育部對學生會有妥善的安排,讓他們可以安心繼續就學,這是很負責任的做法。遺憾的是,教育部未能照顧到所有因此而失業的教授們。傳說有教授被迫要去街頭賣藝。 絕大多數的大學教授都是有博士學位的,他們無法對社會有貢獻乃是社會的極大損失。這些教授應該可以做研究的,政府可以將理工科教授設法分發到法人研究機構,當然對這些教授而言,他們必須改變過去的研究方法。如果某一位教授只肯做純學術研究,而不肯做與工業有關的研究,那當然政府也無法幫他的忙。可是我相信很多教授過去對工業沒有什麽認識,但也會覺得工業研究是十分挑戰的。 對於失業的文科教授,政府應該分發他們去各大學繼續做研究,當然也可以參與教學,但是主要的工作是做研究。政府不必認為只有頂尖學者可以做純學術研究,其實任何人做研究都是對國家社會有幫助的。 總而言之,教育部應該知道自己有責任,不能讓那些教授失業。至於究竟應該如何做,相信教育部一定有辦法的,經費也絕對不是問題,因為大學減少了,政府補助大學的經費也跟著減少,如果放任這些教授失業,更會使大學生不願意唸博士學位。 世界上很少國家有大批流浪教授的,希望政府注意這件事。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轉載李家同教授臉書※

對症下藥?大陸改革職技教育 從開設戲劇課程著手

台灣一直在研究少子化時代私立科大的退場機制,大陸職校則從著手消除對職校偏見著手。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說,最近大陸許多職業學校為學生開設一門新課程——戲劇工作坊。然而這門課的目標,並非是為了在劇院找到工作。相反,學生們被鼓勵在戲劇中說出職校的公眾污名和自我污名。換句話說,職校學生學習寫劇本並在觀眾面前表演,是基於他們對社會偏見的感受。 報導指出,某地職校負責這類項目的主任王子衿(音)表示,學生們將內心的羞恥感用言語表達出來,幫他們改變負面身份。一些學生覺得拿這種污名開玩笑很有幫助。另一些人感到如釋重負,他們對外界貼在其身上的污名化標籤做出回應。 「我們並不比別人低一等,我們有自尊。」一名學生說。在大陸,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目標已在2022年對職業教育法的修訂中提出,其中包括對職業教育體系提出了數十項改革。 根據官方數據,大陸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中,到2025年技能人才缺員近3000萬,人才短缺可能阻礙打造「創新經濟」的計劃。除試圖消除對職業培訓污名不,大陸的改革還包括讓職校學生參加一些學術課程,並推動企業建立更多更好的學徒計劃。此外,數百所新職校正建設中,教師素質正大步提高。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人們要改變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還需要時間,幾十年來,許多中國人認為教育目的是培養文人墨客,培養治理社會人才。但教育也應使人們具備勞動技能,這樣的思維方式確實到了該改變的時刻。

關懷縣民「代謝症候群」 雲林縣府宣導活動開跑

為增加代謝症候群的認知,雲林縣衛生局於22日上午在雲林縣政府第一辦公大樓親民空間舉辦「代謝在變 健康不變」宣導活動記者會。衛生局表示,自4月22日起到5月31日,凡雲林縣民或在住者,至雲林縣衛生局臉書留言分享,參加預防代謝症候群心理測驗並參加抽獎活動,獎品有自行車、健康福袋及商品禮券。 據雲林縣111年成人預防保健篩檢服務結果顯示,40歲到64歲有代謝症候群人數比率為32.9%、65歲以上人數則為41.4%。雲林縣長張麗善提醒代謝症候群是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總稱,而非疾病名稱,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都較一般民眾高。 近年雲林縣十大死因中,就有一半與代謝症候群相關,加總死亡率已高達30.2%,成為縣民最大殺手。共通的危險因子如空腹血糖偏高、血壓偏高、腰圍過粗、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等,五項若有三項符合者,即為代謝症候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健康保險署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針對20至64歲具健保資格、且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民眾,跟診所醫師討論共同訂定健康目標、定期追蹤回診評估,了解代謝症候群是否已改善。 衛生局曾局長春美表示,為了鼓勵民眾及診所加強篩檢及改善代謝症候群,特舉辦「預防慢性病健康篩檢、管理龍做」獎勵措施,針對本縣40歲的民眾首次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篩檢可得禮券100元,鼓勵診所醫事人員主動協助本縣民眾完成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收案者,給予500元商品禮券,最高可領2,500元。 除了民眾及診所外,針對職場也辦理「樂活職場龍健康」篩檢獎勵措施,鼓勵本縣職場培養員工定期篩檢習慣,提供員工個案管理改善代謝症候群,共同齊心營造健康職場,建立健康的支持性工作環境。 提醒民眾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定期量測腰圍、體重及血壓,每天運動、均衡飲食,並就近利用政府提供40歲以上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如有代謝症候群可及早介入代謝症候群追蹤管理,才能有效預防三高慢性病。 雲林縣衛生局FB:https://www.facebook.com/ylshb.gov.tw 成人預防保健醫療院所連結: https://ylshb.yunlin.gov.tw/News_Content.aspx?n=9670s=370843 代謝症候群計畫防治診所連結:https://ylshb.yunlin.gov.tw/News_Content.aspx?n=5227s=416836

梅花名家:台灣推動網路教學的困境

楊泰順教授/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均,是發展中國家揮之不去的夢魘。由於這些國家早期的經濟發展與基礎建設均以都會地區為重心,教育資源與師資人才也自然薈萃於此。而在國家的現代化過程中,教育無疑是縮短貧富差距與提升社會穩定的不二法門。 但不幸的是,由於城鄉教育的落差,廣大農村人口不但難以等比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甚至因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使得城鄉所得的差距更為惡化。由於相對剝奪感的刺激,有些農村人口選擇訴之暴力冀圖改變現狀,但如此一來卻又影響經濟發展的停滯,造成社會發展的惡性循環。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城鄉差距惡化 台灣因各項條件的配合,在縮小城鄉差距的努力上,曾有值得驕傲的表現。但這是長期且持續的努力,放鬆懈怠便可能前功盡棄。幸運的是,網路科技的發展使得教育資源的分配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台灣在網路科技方面有不錯的基礎,這使得縮小教育落差的目標不再遙不可及。 台灣的教育主管應該也注意到網路科技所創造的可能性,故而多年前便曾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希望利用台灣的電腦產能,讓非都會區學生「生生用平板」並透過平板電腦的使用,與都會區的高品質較學產生連結。為了連線的需求,行政院前瞻計畫也編列大筆預算,協助學校擴大網路頻寬,以避免多人上網造成網路塞車。教育部並同時委外延攬都會區的優良教師,以遠距教學方式充實網路內容,提升非都會區的學習狀況。 一切看似完美,但問題是引進新科技後,教師培訓與教室管理卻未與時俱進。多數老師在傳統結構下取得教師資格,對網路與平板的使用並非人人熟悉,但教育機構與學校當局卻沒有完整規畫,協助老師靈活使用這些新工具。此外,近些年來人權意識的抬頭,使得教師在教室秩序的管理上常動輒得咎,有些老師因此對脫序現象選擇冷漠。由於有便捷的網路通訊,學生上課時往往透過手機對外聯繫,無法專心課堂教學。有些老師為了維持教室秩序,乾脆禁止學生上課使用網路,但如此一來也使得平板設備形同虛設,預期的教學效果難以達成。 遠距教學打折扣 縮小城鄉差距淪為形式主義 為了貫徹政府的政策,教育部特別設定學生平板的開機率標準,若學生開機率未達六成以上,任課老師將列入「被輔導」名單。媒體報導,許多學校主管與教師認為,這項政策根本形同對老師的「變相懲罰」,讓老師在學習效果與開機率間陷入兩難,引起老師不小的反彈。 對於偏鄉學校,校內固然有網路建置,但聯外的光纖網路許多仍未到位。這使得教育部美意所聘請的優良教師,無法透過網路與學生進行無時差的雙向溝通,多數學生只能單方的聽取老師上課內容,讓遠距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遠距教學計畫已實施達五年之久,但問題卻未能明顯改善,讓這個縮小城鄉差距的努力淪為形式主義。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陸校對台招生初審結果曝!北京聯合大學錄取6台生

包括華中科技大學、上海東華大學等陸校,已經公布今年對台招生初審合格名單;另沒有面試環節的北京聯合大學則直接錄取6人。 由大陸教育部設立的「大陸普通高校依據台灣地區學測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系統」(https://www.gatzs.com.cn/z/tw/getYxxxZsjzList.action)今年開放424所陸校供台生申請,報名已於上月結束,4月1日至5月14日期間是初審審核及複試面試,5月15日放榜。 公布名單的陸校有:華中科技大學,初審通過10人;上海東華大學,初審通過25人;西南政法大學,初審通過22人;南京信息工業大學,初審通過20人。這些學校都將進入第二輪的面試。 北京聯合大學沒有面試環節,直接公布已錄取6人。 據了解,包括華中師範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天津大學等都已經告知考生初審結果,但未公布於官網上。深圳大學稍早在官網公布初審名單,共有72人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

【教改30年】物理課拿掉流體力學 教師:猶如國文課拿掉顧炎武〈廉恥〉

108課綱最被詬病的就是教學時數不足,有高中物理老師表示,除了希望自然課程時數能從現在12節回復到16節,強化量子科技等新興科技內涵,更強烈建議物理課可以重新納入「流體力學」:「力學之於物理課,就像是顧炎武〈廉恥〉之於國文課!」第一線教師會覺得把這種「重中之重」的課都拿掉實在可惜了。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簡麗賢表示,面對108課綱,自然科學教師的聲音比較不容易被媒體所知,因此他提出幾點建議。首先,108課綱的自然科學必修課程時數比95課綱、99暫綱都少,因此希望必修時數能從12節回復到16節。「餅就是這麼大!我周圍的第一線老師都覺得自然課程包含的科學知識太少,但大家都很投入教學,都希望把概念完整講完,因此會變得教學時間非常趕,」希望規劃118課綱時能夠統籌。 簡麗賢表示,科學領域愈來愈廣泛,科學不是只有科學,也會包括人文領域,像電影《奧本海默》、《三體》、《關鍵少數》裡提到的一樣,而這些都需要給老師完整的時間闡述。 第二,科技與時俱進,新課綱的學生是量子科技時代的主角,因此希望118課綱必修課程可以增加量子科技,包括量子電腦、超導體、半導體等現代科技的初階內涵。像中研院專門研究量子科技的陳啟東老師年初時就發表中研院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可見台灣在這方面起步了,但國外起步更早,未來10年、15年內必然是量子電腦的時代,台灣不能不準備人才;另外像去年7月韓國發表LK-99室溫常壓超導體,這些東西在現行課程提到的非常少,超導、半導課程,過去95課綱還會放一點,99暫綱就沒有了,118課綱一定要向前看,因此應該考慮納入新課綱的科學領域。 第三,同樣在108課綱消失的內容,還包括生活中常接觸的流體力學,同樣也是95課綱還會放一點,99暫綱就沒有了。流體力學對物理而言非常重要,變化球、賽車都有運用流體力學,物理課拿掉流體力學,借用區桂芝老師的話,就好像國文課拿掉顧炎武〈廉恥〉這一課,都是讓第一線教師覺得非常可惜。 簡麗賢表示,台灣就是考試領導教學,108課綱的自然科在大考時只能從高一的地科、生物、化學、物理等4本課本裡命題,內容有限,難怪有台大化學系老師都說要幫大一新生上補救教學課,因為他們的基礎能力不足。希望118課綱可以強化跨領域的科學課程內涵,例如「能量」是科學探討的重要主題,它就是必須從地科、生物、化學、物理等4科跨科探討。 最後是108課綱的自然科挪出4個小時去發展「探究與實作」,但是都會型學校、社區型學校、偏鄉學校,條件和資源不同,實施「探究與實作」的情況也會不一樣,118課綱應該重新思考「探究與實作」課,它的定位到底是必修還是選修。

管教青春期孩子佩甄警覺性高 阻止陌生人air drop搭訕女兒

最近黃子佼事件引發對兒少權益與性騷事件關注,藝人佩甄女兒小可樂已經是青春期少女,她會私下注意女兒一舉一動,有次跟女兒搭高鐵,看女兒在自拍後傳照片出去,立刻警覺心大起,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有陌生人air drop給女兒訊息,要她傳自拍照,讓她驚嚇原來這樣也會成為陌生人搭訕的工具,嚇得她把女兒air drop都關掉,並跟女兒說明危險性。 一起搭檔主持的沈玉琳認為孩子教育不能用圍堵的方式,一定要疏導,孩子才願意表白心事,維持良好溝通管道。他認為要等到小孩國小畢業後比較懂得保護自己,才會讓孩子擁有手機。 而沈玉琳太太在小孩兩歲後,就不准沈玉琳在社群平台上PO小孩照片,不想變成跟沈玉琳一樣,到便利商店跟夜市都被認出要合照,沈玉琳表示,如果有PO孩子照片,很多時候都是後腦勺照。前陣子生日把女兒臉上打了一個愛心。 沈玉琳笑說:「可是我必須佩服媒體朋友很厲害,她臉上已經一個大愛心了,依然可以下標題『沈玉琳的女兒仙氣十足,仙氣空靈』。」逗得現場哈哈大笑。

大學入學考試不列入加分項目 中國「鋼琴熱」消退退燒

鋼琴曾經是大陸有大學入學考試學子的家庭必備「工具」,因為如果學生的音樂和體育成績優異者,可以加分,進而使得鋼琴銷售風行,但這兩年情況急轉直下。 今年初某鋼琴廠老闆稱,去年一半的琴廠倒閉,以前人民幣5至6萬(約合22.6萬到27.1萬元台幣)買的琴,今年5000元(約合2.26萬元台幣)出手都沒人要。從事二手鋼琴銷售行業超過20年的范先生表示,自家廠電子琴價下跌沒這麼誇張,但鋼琴銷量斷崖式下降卻是事實。 范先生表示,這波下跌源自2019年,2023年4月後下跌趨勢更加明顯。如今還能維持以前銷量30%的就已算是特別優秀的賣家,平均水平大概是15%,較慘的只有10%甚至直接關門歇業。 至於鋼琴銷量如此差的原因,有日本媒體認為是因為,隨著大陸減輕孩子負擔的政策出爐,「對大學入學考試沒有好處,還學什麼鋼琴」,導致鋼琴銷量銳減。可謂成也大學入學考試,敗也大學入學考試。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14日的報導指出,作為世界最大的鋼琴生產國,中國的鋼琴產量正急劇下降。或與中國政府調整了教育政策。 在中國,由於價格昂貴,鋼琴一直被視為富裕家庭的象徵,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鋼琴需求也隨之增加。除中國本土品牌外,全球鋼琴製造商也紛紛提升了在中國當地製造鋼琴的數量。許多中國鋼琴家活躍於國際舞台上,如郎朗、李雲迪。 據大陸媒體報導,2003年,中國的鋼琴產量首次突破30萬台。到2019年,在大陸需求增長的推動下,這一數字已增至39萬台,占全球市場的75%。但據報導,2023年,中國鋼琴產量估計為19萬台。 《日本經濟新聞》直言。導致這樣變化的一個因素是教育改革。過去,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對藝術和體育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實行加分制度,而隨著大學入學考試競爭的白熱化,鋼琴熱也隨之興起。但中國教育部2021年表示,自2024年起,大學高水準藝術團不再從大學招生環節選拔。此外,2021年,中國政府還推出了「雙減」政策。這是中國版的「寬鬆教育」,即限制作業量和課外輔導等活動,以減輕孩子的負擔。 上海市某鋼琴行老闆分析鋼琴銷量下降的原因稱,「過去,人們對象徵財富的鋼琴情有獨鍾,但如今,『90後』父母更加理性。如果在大學入學考試等方面沒有益處,便不會強迫孩子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