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肇洋/ 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在朝「為官」一言一行對社會的影響,極為深遠,不可不慎;尤其為政策辯護的論述,必須以專業的素養言,有物之外,更要以謙卑的態度,論之有理。然而,觀察目前政府官員在辯護政策上的表現,其中逢迎拍馬,有如過江之鯽,相對具有政策辯護的風骨者,卻又鳳毛麟角。 未能秉持風骨為官 舉例來說,隨著氣溫屢創新高用電需求、新興科技產業耗電急增,加上核電逐漸退場、綠電成長遲緩,顯然難以達到2025「非核家園」目標,現行電力設備發電容量是否足夠?已成為社會各界聚焦關心之議題。不過,從經濟主管部門首長接受能源政策質詢的前後矛盾回答,或是從其所公布的「2023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之淡化供電危機論述,掩飾真相,令人心驚。 無獨有偶,國家統計部門已卸任首長之辯護堪稱一絕。將去年經濟成長預測調降至1.42%,創下14年以來新低,但在面對記者提問時,居然表示,因受到基期影響,無法以單一年度比較。雖其論述看似道理,經濟成長計算舉世皆以年度變動為基礎,何獨今日不然?此外,加上前年基期僅有2.59%,顯示台灣經濟動能正在走緩;卻又顧左右而言它,以亞太四條小龍來比較,或是以實質GDP絕對數值來對照,無不為台灣經濟表現良好而如此牽強辯護。 浮誇虛假辯護政策 其實,政府官員採取浮誇虛假辯護政策,並非始自今日,而是其來有自。這些從許多的實例,可以發現其端倪。 例如:經濟成長幅度不如全球平均,將其說成近年以來表現最佳;民間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停滯,將其說成招商承諾金額超越以往水準;外國投機資金頻繁進出資本市場,將其說成來台投資意願熱絡;製造產品出口全球比重下滑,將其說成出口年增創下近年最大增幅;服務輸出金額退至亞太四條小龍之末,將其說成附加價值逐年提高;政府潛藏負債餘額累計不斷增加,將其說成稅賦收入屢創新高;受僱勞工實質薪資增加呈現停滯,將其說成逐年大幅成長;家庭儲蓄率不及20%,將其說成國民儲蓄率超過30%等,皆是以不同的論述進行政策辯護。 利用「管理數字」彰顯政績 部分為官者為了彰顯其政績取悅高層,將檢視政府治理各項工作缺失,藉以作為政策調整依據的「數字管理」,進行轉化採取「管理數字」加以呈現。這些為官者經常將真實的數字,透過不同統計方法鋪陳虛假陷阱,同時針對其中較不佳的數字進行政策辯護,以降低社會對政府治理缺失之負面批評。 撫今追昔,回顧2005年南韓人均所得達到16,000美元,首度超越台灣,時任經建會(現行國發會)主任委員胡勝正面對台灣於亞太四小龍中落到敬陪末座回答記者提問時,並未採取不同論述,為政府的政策缺失進行辯護,反而直言:「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南韓以破釜沉舟的改革決心所創造出來的經濟表現,是可敬的對手,值得我們學習」。 胡主委以博學、磊落的為官者風骨,秉持學者既有良知,無懼官場壓力,不願隨波逐流,坦然面對現實,無疑是目前廟堂之上許多為官者見賢思齊的最佳學習典範! 《合勤講堂》針對國家、社會和經濟等公共議題,邀集專家學者提出理性和感性兼具的解方,以期國泰民安、社會祥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專欄
賴香伶/前立法委員、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首席顧問 7月11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人口日」(Population Day),近30年來世界人口數從50億人增加至80億人,世界人口日的宣示是為促進人類的生存條件能在資源共享上過個有尊嚴、安全、品質的生活;然而,從人口統計的趨勢來看,離現實的目標還有相當的差距,亟待努力,才能彌平。 人口結構呈現的三大問題 國際勞工組織(ILO)研究員Marie-Claire Sodergren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人口的統計動態呈現出三個相當挑戰的問題: 一是低收入國家25歲以下青少年人口占比達6成,但高收入國家65歲以上人口已達2成,顯示人口老化與多子化的社會其內部各有其難以調合的社會成因。 二是城鄉人口所受的資源不平等,特別在非洲及亞太區,從鄉村移往都會區,都會區範圍增加了,但存在著大量的貧民窟與雜亂的環境,工作貧窮(working poverty)人口率則節節上升。 三是性別不平等更明顯的存在,以家庭是否育兒為例,育兒責任過度落在女性身上,女性以育兒因素離開職場的相關性高達38%,反觀男性因育兒而降低的勞參率為23%。 家庭婦女和老齡勞參率低 將以上的人口統計觀察放回台灣,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表示人口中有近5百萬人口是65歲以上,而65歲以上的勞參率又不到10%,再加上近十年新生兒出生率又屬全球倒數一二,勞動力的不足擺在眼前。 產業面雖有半導體供應鍊的強項,但中小企業、服務業還是就業市場主流,青年長期呼喊的低薪、學用落差、高房價、通膨壓力,造成不少的工作貧窮人口,而年青世代更可能無法期待安全且充足的勞保退休制度。 至於在性別平等的議題上,從各國的女性勞參率指標,可以看出性別不平等、家庭與工作間的失衡,即使已開發國家也有跨不過的門檻。客觀上,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同工同酬的薪資差距也在縮小中,但女性勞參率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相比較就是低了近10%;在性別角色分工上,受到育兒責任、照顧長者及重返職場的支持度低的影響,以致台灣女性勞參率在35歲後就直線墜落,不容忽視。 落實幸福在生活的每一天 政治的目的和理想就是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不能只會喊口號式的開空頭支票。人口結構的少子化和老齢化的兩極發展已經造成國家競爭力衰退、社會財富平均發展失衡的警訊。 怎麼辦?提升中高齡和女性的勞動參與是解決缺工問題,又可提昇照護經濟的兩全其美對策,賴政府應積極朝此一目標努力;特別是,我們有高質的國民教育和專業的職業培訓兩項有利的基礎,只要企業、政府與社會一起合作就能有效改變現況,事不宜遲。 《合勤講堂》針對國家、社會和經濟等公共議題,邀集專家學者提出理性和感性兼具的解方,以期國泰民安、社會祥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所長吳義芳。令吳義芳深深動容的美感觸動,是多年前看見一位年過七十的舞者,不為年齡所綑綁,獨舞中展露著自信與生命光輝。那是一場鼓舞人心的靈動演出,從肢體的舒展間,閱讀到舞者深厚的生命底蘊,喜悅、純淨、光華,乘著呼吸與和諧散發傳送,美,全然的展現!全然的應和流動! 吳義芳是位國人認定,散發璀璨光芒的舞者。他說身為專業舞者,對於身體的磨練、付出與勞苦,是一般大眾難以想像的,無時無刻的與孤獨共處,努力追求極致,讓自己成為最好的狀態;這也是常人難以體會的「福氣」:能夠「誠實」地將自己剖析、打磨,深刻地領略「存在狀態」的真實沈浮,賦予「與每一個靈魂」觸碰與引發的可能。每一次的演出,均是積累幾十年生命光采的綻放,是當下最極致的展現,這是非常珍貴且獨一無二的時間藝術。 自40歲開始,吳義芳啟動了「五年一舞」計畫:每五年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態和變化,與當下的身體共舞共好,與表演藝術界的神級高手們共創共生。這是舞蹈界大家津津樂道、引頸期盼的「一期一會」盛事,想看看舞蹈界男神吳義芳,又會帶給大家什麼樣的「存在美學」驚喜。 吳義芳認為,身體並不會時刻都在完美舒適狀態,人,尤其是專業舞者,總是需要與傷痛、非巔峰的真實現象共處,要學會傾聽身體,它會告訴你,它的需要!舞者比起一般人,更懂得如何和自己的身體對話,能適時適切的調整並回饋。能與一輩子的戰友:不老身體攜手互勵,向生命有光的方向前行,是幸福的! 耳順之年,吳義芳60獨舞《Me/We》即將登台。透過他者的近身觀看,吳義芳用身體演繹他對生命的渴望。吳義芳認為,美是一種宛如被電到的觸動!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好觸動!7月26-28日在實驗劇場,吳義芳展現60獨舞,願帶給你美的觸動!
楊智傑/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 日本文化廳著作權課在2024年5月以英文發布了一份〈日本人工智慧與版權的一般理解:概述〉,說明在AI訓練過程未經同意使用他人的大量著作,可以主張日本著作權法第30條之4的「非享受原著作的資料分析利用」限制規定。也就是說,生成式AI開發商的訓練,並非享受原著作。 生成式AI對學生、研究者、坐辦公桌的各類創作者來說,帶來了非常便利的創作協助工具。使用過後莫不讚嘆,生成式AI怎麼這麼厲害。但是,生成式AI之所以厲害,除了軟體本身和算力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資料內容去訓練,它才能在消化吸收這些訓練資料之後,生成最準確、滿意的內容給使用者。 問題就在於,AI開發商要拿這些資料內容去訓練AI,產生了侵權爭議。在美國,包括小說家、出版社、新聞媒體、藝術家、音樂家、軟體工程師等,紛紛都對AI開發商如OpenAI公司提告,認為這些AI開發商拿他們的資料去作訓練時,沒有向他們付費,得到他們的授權或同意,因而構成侵權。 AI開發商能否主張合理使用? 著作權法雖然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也基於其他的公共利益,容許合理使用(fair use)的空間。有的國家稱為著作財產權之限制或例外。例如,學生為了學習、研究,可以去圖書館影印論文資料。所以,AI開發商被告侵權,會主張合理使用。 AI開發商主張,我拿這些受著作權保護的資料內容去訓練AI,是為了替全人類創造一個全新的高科技服務,是過去從來沒有的服務,帶給全人類莫大的價值。在美國的合理使用中,有一種概念稱為「轉化性合理使用」(transformative fair use),大意是說,將既有的著作資料拿來利用後,轉化出一個全新的產品,與既有的著作資料產品截然不同。 過去Google提出的圖書搜尋服務,掃描大圖書館中典藏的書籍著作,也被美國出版社協會控告。但Google主張其推出的服務是為了讓人類可以快速地以關鍵字搜尋到世界上任何一本書中任何一頁的內容,與原本的書籍是全然不同的產品,而構成轉化性合理使用。美國第二巡迴法院也認為其可以主張合理使用。 能否主張文本和資料探勘合理使用? 相對於美國,歐盟希望把每一個著作財產權的「限制條款」寫清楚。歐盟2019年通過的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制定了一個「文本和資料探勘」之例外規定。其內容大致上類似Google圖書搜尋服務這種狀況,當「某搜尋開發者」為了「文本和資料探勘之目的」,可以對合法取得的著作和資料進行複製和截取。也就是說,像Google服務一樣,為了探勘哪一本書中有提到某段文字或資料,可以先對許多書的內容進行複製和截取,不需要得到著作權人同意。 不管用美國的「轉化性合理使用」或用歐盟的「文本或資料探勘」,大概都允許搜尋服務業者可以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大量地複製他人的著作內容。但是,回到我們現在要問的,生成式AI的開發商,可否為了開發生成式AI,而大量複製使用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著作?且都沒有付費、沒有取得授權或同意。 若是在美國,「轉化性合理使用」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也許存在解釋空間,但其實也有許多限制條件。但若是在歐盟,「文本和資料探勘」的概念有限制。生成式AI的目的並不單純是做文本和資料探勘。 日本著作權法的非享受原著作之限制規定 日本著作權法在2018年也通過了一個文本和資料探勘的規定,但寫得比歐盟來要大。第30條之4規定:「在以下列情況以及其他不以享受著作中表達的思想或情感為目的的情況下,可以在必要的限度內以任何方式利用著作。....2.用於資料分析,從大量著作或資訊中提取、比較、分類和分析資料。.....」 日本這一條文非常特殊。什麼是享受原著作(作品)?文字著作的享受就是靠閱讀,音樂和視聽著作的享受是靠閱聽欣賞、軟體著作的享受是靠電腦執行。 其中提到的第2種情況是資料分析,強調從大量著作或資料中提取、比較、分類和分析資料。這些利用都不是讓人類去「享受」原來的著作,而是讓電腦進行資訊分析處理利用,就可以主張是著作權之限制(合理使用)。 日本著作權局2024年5月報告認為開發AI在日本不侵權 日本文化廳下的著作權課在2024年發布了一份〈日本人工智慧與版權的一般理解:概述〉(General Understanding on AI and Copyright in Japan),說明在AI訓練過程未經同意使用他人的大量著作,可以主張日本著作權法第30條之4第2款的非享受原著作的電腦資料處理利用之例外規定。也就是說,生成式AI開發商的訓練,並非享受原著作。 但是,該份文件又說,有兩種情況不符合「非享受」的要件: 1.為了AI訓練而收集作品,以生成與收集的著作權作品相似的材料。根據其說明,如果在一般對基礎模型訓練後,為了調整模型的精確度,又蒐集特定類型著作,進行微調(fine-tuning)和過擬合(overfitting),則在蒐集補充資料過程中已經有了「享受該著作」的情況。當然什麼是為條和過擬合,這裡就不多作說明。 2.不是為了訓練,而是為了回答使用者的問題去蒐集資料。例如,採用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所謂的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是一種將檢索和生成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方法。簡單來說,RAG系統在生成輸出之前,會先檢索相關的資料來幫助生成更加精確和相關的內容。 最後,該文件又提到,第30條之4有一個例外,就是不能「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利益」。例如,假設有一個商業資料庫已經有大量的資料且須要付費,若AI開發商故意繞過該資料庫不付費,可能就會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之利益。 因此,有人說現階段各國的著作權法對於生成式AI的開發過程,日本的著作權法是最友善的。但是真是如此嗎?若希望開發出來的AI能夠更精確的生成使用者希望得到的內容,可能會使用上述的微調(fine-tuning)、過擬合(overfitting)、RAG技術,其實還是有所限制。 那麼台灣呢?台灣大致會跟隨美國。美國的合理使用規定是開放性的。台灣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規定也是如此。所以台灣可以等待美國法院控告AI開發商的判決結果,看到底能否主張轉化性合理使用。 附註:《合勤講堂》針對國家、社會和經濟等公共議題,邀集專家學者提出理性和感性兼具的解方,以期國泰民安、社會祥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黃靖麟/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今(113)年3月上旬發生的「兒福聯盟」社工仲介保母虐童(1歲的「凱凱」)致死刑事案件,令社會震驚,社工被偵訊後,因涉嫌假造訪視記錄,也改列為被告後上銬(未遮蔽)帶走,該畫面更是震驚社會,更引起社工界對不尊重社工的不滿。此時最值得社會省思的是,整個事件背後的「財團法人兒福聯盟」非營利組織失靈(Non-profit Organizations failures)的重大問題。非營利組織的「組織失靈」,是指非營利部門偏離了社會公益的初衷,反而以功利主義為取向,其作為將給社會帶來負面效應。 「凱凱案」顯示「兒福聯盟」組織失靈 外界的指責有兩方面:其一、每年不到50%的善款執行率,「兒福聯盟」擁有新臺幣45億的龐大資產,肯砸下巨款買辦公室,卻不思增加人手以提升服務品質,有違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宗旨;其二、董事長與執行長,面對社會大眾質疑時,竟然只是要求該名社工勇敢的面對司法。而「兒福聯盟」高層只是道歉,沒有從制度面來檢討。由以上這兩點來看,「兒福聯盟」的非營利組織失靈,極有可能是整個事件的最主要原因,也完全符合「非營利組織失靈」的定義。 根據媒體報導,該社工人員因高度公共服務動機(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從台大法律系轉到台大社工系欲藉此行善,如此熱血的年輕人,怎麼會在「兒福聯盟」任職後,變成一個失職冷漠並刻意誤導辦案方向為虐童褓母開脫的人呢?從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來看,該機構人員的態度(attitude)即認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on)與行為(behavior)之間產生了矛盾。 虐童致死案的社工在態度上絕對是負面評價,其背後的三要素,包括:認知就是評估、情感就是感受、行為就是行動,可以做下面的敘述:該社工執行業務時的瀆職行為與案發後的包庇推諉的行為,顯示在情感上她一定不喜歡該份工作才會如此,而她的認知必定認為該組織環境,或者氛圍對她不友善,致使無法滿足她的公共服務動機。 態度三要素的內涵與與表現出來行為是:「失職行為」,在情感上表現的是:個人不喜歡這份工作,而在認知上是:這個工作環境,無法滿足她的工作動機。 「兒福聯盟」應進行組織再造、重新校準價值觀 時至今日,外界對「兒福聯盟」的監督,似乎因為紛紛擾擾的「國會改革法案」,與政治上的各種罷免議題,而暫時沒有那麼受到關注。然而,此時正好是該聯盟進行內部改造的最好的時刻。 本文因此建議兩點: 1、 進行組織再造(Restructuring),改變員工與社會的認知:根據赫爾曼(Herman Vantrappen)、菲德利克(Frederic Wirtz)等人,於2022年5月的《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組織重組,請關注2個關鍵,3種時機〉一文,特別提到組織認為,只有變革能讓組織更有效提供顧客價值時,才會改變主要構面。換句話說,組織再造來自於外部因素。當外界呼籲停止捐款給「兒福聯盟」時,這意味著該組織的價值已經不被社會接受,此時只有大破大立的重組組織,讓社會大眾重建對該組織的信心。 2、 進行全員學習,重新校準組織價值觀,提振情感,改變行為,提振公共服務動機:赫爾曼與菲德利克認為,組織為改善績效而進行的組織變革,通常會在一連串小規模調整後,進行重大重組。但是成功與否?取決於領導人能否預見變革的意外後果。透過全員學習,針對組織價值觀進行「重新校準(recalibration)」活動,重塑正式結構,加強員工對組織的向心力,並強化員工的公共服務動機。 社福組織的名譽就是募款的保證,當社會組織失去社會信任,就無法取得社會資源,組織因此失敗,這當然對社會是個重大損失。短期內新建的社福組織在短時間內,是無法爭取到足夠的社會信任,而社會保障將因此產生缺口。因此本文誠摯的希望,「兒福聯盟」能夠透過上述建議,再次擦亮招牌,補足社會安全網的缺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最近有家長抱怨,孩子為了準備閩南語月考,半夜背文章背到哭。文章被拍照上傳,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注音符號,簡直是字字血淚,看了都讓人想哭,更別說是可憐的孩子了。 閩南語教學「背文章背到哭」 即便母語為閩南語,試讀這篇文稿,恐怕也會覺得「寸步難行」。開篇劈頭就是「逐家好!」明明是「大家」,為何偏要寫「逐家」?想必有經過語言學者考證。以閩南語讀「大小」的「大」,和表示眾人的「大家」的「大」,發音並不相同,後者為短促的入聲字,寫「逐」確實比較合理。 可是,如果要細究發音,那麼寫「家」也是錯的。所以有人說,正確的寫法是「逐介」,至於「大家」反而是誤用,因為它原本意指術有專精的大宗師,而非眾人。 考證方言的本字,很有趣,但如果把考證的結果普及化,特別是推行到中小學義務教育當中,就茲事體大了。語言畢竟是溝通的工具,除非從事語文研究,否則對其他多數人而言,只要能溝通就夠了,過分講究,不僅無助於溝通,甚至會耽誤知識的學習。 舉例來說,「抓狂」是閩南語常用而且目前兩岸都普遍使用的詞彙。假如拘泥在發音,則「掠狂」才正確。然而,語言就是如此「積非成是」地「蠻不講理」,若堅持寫「掠狂」,別人說你錯,你還百口莫辯呢! 所以,如果牽就普及,就應該寫「大家」,一目瞭然;如果非講究考證、發音不可,就應該全部遵循發音的原則,寫「逐介」。搞個不上不下的「逐家」,反而是最糟糕的。 另一個讓這孩子哭的原因,大概就是注音了吧?其實,注音符號是為國語量身訂作的,它只有四聲,又缺濁音與入聲,要拿來標示有七聲、濁音與入聲的閩南語,必然漏洞百出。可是台灣的師生們早已習慣以注音符號標示漢字,要立即轉換、適應較為精準的西式拼音,非常困難。 本土語言教學不易編出理想教材,學習效率差 由於用字爭議多,使得本土語言不易編出理想的教材,注音習慣的難以扭轉,又平添本土語言發音的困擾,整個學習效率差。如今還冒出月考來逼迫學習,除了惹哭孩子之外,就是搞得民怨沸騰,徒增反感罷了。 為了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文化部未來5年還要投注321億元,會不會白白浪費?頗令人憂心。早在本法立法前,小學就實施本土語言教學將近30年,是不是應該先好好檢討一下成效,找到具體的改進方法再說?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本月初召開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彰顯台灣在AI供應鏈的重要地位,相關產業陸續宣布將在台擴大投資。然包含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內的企業家均擔憂台灣電力供應問題,賴政府莫再視而不見。 COMPUTEX再度引起國際熱烈關注人工智慧(AI)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身為AI晶片龍頭的Nvidia最受矚目,使其股價狂飆。美國時間18日,股價大漲3.51%,市值達3.335兆美元,超越Microsoft的3.317兆美元,首度奪下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AI產業的吃電怪獸群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期間,宣布要在台擴大投資,卻擔憂「AI超級電腦」需要足夠的電力,台灣面臨電力限度挑戰。其擔憂其來有自,AI相關產業都是「吃電怪獸」。首先,訓練與運作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都極度耗電,以GPT-3的訓練爲例,訓練過程使用了約1287兆瓦時(也就是128.7萬度)的電力,相當於美國約121個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 其次,供應AI晶片的台積電,2022年電力消耗約有210.8億度,占全國電力消費的7.5%。6月4日舉行股東會,時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預估台積電今(2024)年用電量占全台的8%,到2030年將會達到11-12%左右。 第三,全球雲端龍頭亞馬遜雲端AWS宣布將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預計2025年啟用,包含AWS、 Google、微軟全球前三大資料中心的雲端服務商,全都在台投資,縱然可加速台灣雲端相關應用,惟其耗電同樣可觀。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在2022年至2026年期間,全球資料中心的總用電量將提高一倍。對此,台電表示,初期設置需求都可滿足,長期5到10年若要增加用電需求,則需有新的變電所上線。 非核家園加劇我國能源危機 由上可知,未來幾年產業對能源的需求將會大幅成長,受制於民進黨「非核家園」政策,依照其規劃,核能電廠將在2025年全部關閉,加上替代的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天然氣發電也因接氣站進度延宕,未來能源供應穩定性備受質疑。 520前數位親綠的企業家紛紛拋出現有核電廠延役,或是新建新型核電廠的建議,特別是卓內閣邀請IC材料通路商崇越科技董事長郭智輝,擔任經濟部長,熟知科技產業的需求,有望修正能源政策。 郭智輝上任前就提出「核能是乾淨的能源」主張;上任後對核能延役議題,採開放態度討論。但隨即遭執政黨立委攻擊,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更痛批其為「核電自走砲」,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約束閣員發言。 巧合的是,新政府執政後,全台陸續出現停電問題,15日小琉球全島大停電;18日Nvidia即將投資的內湖科學園區,也出現6百多戶停電的問題。經濟部立即跳出來宣稱,僅是跳電而非缺電。目前還未到用電旺季,各地都已出現類似的停電問題,實在很難不與供電吃緊聯想在一起。 賴政府漠視國際核能復興趨勢 近年來,全國際上興起重啟核電或擴大核電產能,掀起核能復興浪潮。尤其是面對AI時代電力需求激增,科技業也開始展開行動。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加快布局新核電廠;OpenAI 執行長Sam Altman也積極布局核融合(fusion)技術與小型核電廠。民進黨卻還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只想廢核又找不出解方。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月,宣布成立3個委員會,為國家、世界提出更強而有力的解方。但獨缺「能源委員會」其實賴政府最需要的是成立「能源委員會」,設法為台灣提出能源解方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即將在法國巴黎舉行的2024年夏季奧運會將成為一場雄心勃勃、安全措施前所未有的盛會。隨著世界精英運動員齊聚這座觀光大城,法國當局正千方百計設法保護奧運免受眾多安全威脅,但是一些嚴格的安全措施也讓人權組織和隱私倡議者對公民自由和隱私侵犯感到擔憂。 巴黎奧運會最引人注目的元素之一是計劃於7月26日舉行的開幕式,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將乘坐94艘船隻,從東向西穿越6公里的塞納河,在巴黎市中心進行盛大的表演,這場史無前例的水上儀式不僅是後勤支援的奇蹟,也是一項艱鉅的安全挑戰。 為了確保這條水上遊行路線的安全,法國警方宣佈建立一個「反恐邊界」,涵蓋塞納河沿岸第一排建築物。在奧運期間,任何希望進入周邊地區的人,包括居民、工人和客人,都將接受強制性線上預先登記,並根據情報庫進行嚴格的背景安全檢查,以發現潛在的安全威脅。 雖然警方強調這些檢查不會深入個人通信,但大規模審查引發了侵犯隱私的疑慮,估計約有二萬人在周邊地區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在網路領域,巴黎奧運面臨網路和關鍵基礎設施破壞的攻擊,持續不斷的俄烏戰爭加劇了人們的擔憂,這些威脅的目標是奧運、法國政府、公共和私營公司以及鐵路、機場、電網和緊急設備等關鍵系統相關的資產。體育仲裁法庭駁回俄羅斯對其奧運禁賽的上訴,這可能加劇了此類攻擊的動機。 巴黎奧運保安措施中最具爭議的措施之一是計劃部署人工智慧(AI)監控系統,法國當局一直在各種活動中測試私人公司開發的AI系統,包括音樂會、足球比賽,甚至火車站。 這些AI系統會掃描人群、檢測廢棄包裹、識別可能武器、監控人群活動等。儘管設計的公司聲稱,他們的系統不會用臉部識別,但市民仍然持懷疑態度,害怕潛在的漏洞以及該技術的功能和限制缺乏透明度。 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組織也對奧運被用作侵入性監控技術的試驗場表示擔憂,這會為未來面部識別等更具侵入性的系統開了先例,公眾對這些系統監控的內容以及它們將如何使用監控的資料和未來發展幾乎沒有監督或了解。 隨著2024巴黎奧運的臨近,法國政府面臨平衡強有力的安全措施與保護公民自由和隱私權的不可能任務。雖然恐怖主義、群眾抗議和網路攻擊的幽靈需要強力的安全措施,但侵入性監視技術和大規模審查的實施引起了合理的擔憂。 最怕的是這些非常規的安全措施會在奧運後變成常態,所以需要系統的透明度、公眾監督和問責。在安全和自由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將是法國當局面臨的一項困難的挑戰,這項挑戰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定義2024年巴黎奧運的成功與否。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 兩岸關係在前總統蔡英文執政的八年期間,已經是相敬如冰,好幾次更近乎兵戎相見。賴清德總統520接任至今,結構性的疏離愈形嚴重,彼此決策性誤判的危機也正在升高。中國大陸對台的武力開戰也許不一定發生,但非軍事的阻撓卻直線加緊之中,賴政府豈能視而不見?! 善惡、戰爭與和平 針對戰爭或和平、人性的善或惡,20世紀的兩大人物愛因斯坦和佛洛伊德相互討論,得到的結論是高度對峙經常會引發惡的衝突,而情感是避免惡化的紓緩劑,疏離則是意外造成戰爭的加速器。 蔡英文執政的八年,全台對大陸相關的智庫、研究所紛紛縮小規模或關門。賴清德上台之後,又限縮了中經院、外貿協會等等政府外圍組織和大陸的交流。習近平政府呢?充滿同樣的情緒,誤把沒票投賴清德的六成台灣人民也列為懲罰的對象,又不鼓勵大陸官員、學者和企業來台,更增加了對台的疏離。民進黨和共產黨陷入更自以為是的情緒對立,口說的維持現況事實上是各自步步進逼。這是大陸對台非軍事限縮的可怕;何況,其間的軍事威脅並没有放鬆,固然習近平對於美國的「藉台毀中」盤算有所警惕。 誤解、誤讀與誤判 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針對兩岸關係曾經擔憂,台灣政府對於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和行為模式的特性不够了解,造成了不適當的決策誤判。國民黨和共產黨鬥爭七、八十年,都還不一定搞懂共產黨,民進黨的認知差距就更遠了;反觀共產黨對於台灣的民主政治的現實也不够同理心、同情心看待。現在兩岸政府再大腦機構互不往來,豈不危險? 再來看看當前中美即使高度對峙,但仍保持雙邊的高階對話,就更加擔心目前兩岸己讀不回、相互關門的疏離了。中國大陸近日「單邊開放」對紐西蘭的入境簽證。香港學者鄭永年認為,大陸應該要對台灣單邊開放,並強調世界歷史上的統一都是胡蘿蔔加大棒,「胡蘿蔔要甜」,呼籲讓台灣融合到「南方共同大市場」、「中國東協大市場」當中。 中國、美國和台灣 中國要打要跟美國;要談要跟台灣談。大陸的對台作戰如果政府和人民不分,絕對是錯誤。舉ECFA 的優惠措施被大陸政府取消為例,台灣企業向財經、陸委部門反應,得到的反應是「早就告訴你們,中國大陸是政治風險很高的市場,誰叫你們不聽。」大人打架,卻拿小孩出氣,這是甚麼道理! 海基會故董事長江丙坤曾畫了一張海峽兩岸地圖,告訴胡錦濤,「台灣會愈往西或往東靠,關鍵在於大陸。」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没有自信,兩岸的波濤一定很容易被外來勢力操弄。 今天、明天和後天 王家衛執導的《繁花》連戲劇在台灣廣受喜愛,其中有句話說:「今天的太陽晒不了明天的棉被。」兩岸的誤解和誤判已經够多了,結構性的疏離像灰犀牛,等撞過來,後悔莫及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去年雞蛋短缺,價格大幅漲價;近期雞蛋產業大增,價格又暴跌。雞蛋產銷失衡不斷發生,已成為常態,威脅我國雞蛋產業的發展。其中一個解方,就是強化食農教育,日本細膩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面對農產品產銷失衡,我國通常作法就是強推給軍隊與學校營養午餐,且由農業部門進行收購。農發基金「產銷調節緊急處理計畫」編列的預算幾乎年年攀升,而且還超支運用。2022年編列3.21億元,竟然支用近11億元,被迫動支第二預備金增撥農發基金。 避免台灣蛋蛋危機,應仿效日本《食育基本法》 日本的解方之一,就是善用食農教育,該國於2005年訂立《食育基本法》第一條闡明其立法意旨為:「食育者,全體國民利用從家庭、學校、幼稚園等所有機會和場所,自食材生產到消費過程的各種與飲食有關的體驗活動,親自實踐飲食教育,加深對飲食相關資訊的理解。維護傳統良好的飲食文化,而有效利用地區特性的飲食生活,與環境調和的糧食生產和消費,可使國民理解國內糧食需求及供給的狀況,並藉由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交流,以促進農山漁村的活性化和糧食自給率的提高。」 該國食農教育相當成功,讓人民認識國產優質農產品,並推廣「和食」文化,有效增加在地農產品的消費,促進農業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全面推動食農教育,其中又以中央的農林水產省最具代表性,每月發行「aff」(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あふ)月刊,今年四月分正巧就是以雞蛋為主題。 aff一開始就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雞蛋的基本知識,包含雞蛋結構、如何保存、日本可生食的雞蛋、雞蛋分類標準以及雞蛋有助健康,並介紹禽流感與雞蛋安全。 該刊物第二單元推廣日本特有的生雞蛋拌飯TKG(Tamago Kake Gohan,たまごかけごはん)料理,邀請知名的日本玉岳水稻研究所代表理事也是營養和食品教育的專業廚師-上野貴史,介紹如何製作利用日本高附加價值的生食等級雞蛋,製作TKG三種料理,推動TKG美食文化。 第三單元產蛋母雞(蛋雞)產蛋的流程,從培育蛋雞的養殖場、雞蛋孵化場、雛雞養殖場,到成年家禽養殖場。雞蛋生產後,還要經洗蛋、乾燥、檢驗、分類包裝,最後送到冷庫儲存準備出貨。養雞場並將雞糞製作成堆肥,成為循環利用的農業。第四單元教導雞蛋的各種料理,包含溏心蛋、高湯蛋卷、焦糖布丁、蛋奶酥煎餅與手工蛋黃醬。 台灣食農作物教育剪接資料、拼湊內容 我國也於2022年通過《食農教育法》,主要就是模傚日本的《食育基本法》,農業部設立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其中也有雞蛋單元,提到雞蛋的除了是食材外,也在生命禮俗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並介紹水煮蛋家族,包含溫泉蛋、溏心蛋、茶葉蛋、滷蛋與鐵蛋;還有雞蛋的起源與在臺灣的發展演變;最後分享台灣閩南語有關雞蛋的諺語,例如: 搬岫雞母生無卵。 上述內容確實有食農教育的雛形,但多是剪接現有的公開資料,感覺上皆為拼湊的內容,有如教科書式的資料,通篇僅有二張生硬的附圖。遠不如aff豐富的內涵,光是看到雞蛋相關料理照片,就讓人口水直流,大大刺激消費慾望。 日本除了網頁外,更深入各地與學校,舉辦相關體驗活動,將食農教育深植於人心。農業部食農教育每年約編列高達10億元運算,不應只是模仿其表面,僅是交差應付了事,而應結合政府、農業、餐飲業、觀光業與教育等資源,才能有效推廣在地食材,提升農產品多元消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