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師說禪】出賢入聖 智慧人生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我在傳法時,講到哪裡,你們就要同步到哪裡,要用心、要印心,而且一定要虛心,虛心才能接受。就像瓶子或杯子一樣,如果裝滿了,水就倒不進去,所以一定要「空」。

我以前說過,修行要做到「身空、意空、心空」;不過,雖說是「空、空、空」,但還有一個不空,那就是佛性。在「真空」裡面,還有「妙有」,所謂的真空妙有。

空,不是頑空,是真正的空。妙有,就是佛性,就是「一」,也就是佛。

修行的次序,先要從意識開始,第一步是調整坐姿,要「坐姿如鐘」。如果不能盤腿,可以採取散盤,也就是自由盤、自由坐,兩腳自在地交叉。如果想再更進一步地超越自己、自我突破,則可以單盤或雙盤。不過,若想坐得久,最好是單盤,而不是雙盤。這是講到坐姿如鐘,要像一口鐘放在面前一樣,不動、很穩重。

其次是「背直如松」,背脊一定要挺直,像松樹一樣。

第三是「身心放鬆」,身心不要緊繃,要放鬆。雖然坐得很定,但身心一定要放鬆。有些人在結手印時,肩膀會不自覺地聳起,這樣不對,表示沒有放鬆。

第四要「精神集中」,也就是專一。比方我剛才說,修行要回到原點,要從名色脈輪開始,然後經過身體十個法界,將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意識一一清淨。什麼是名色?就是胎兒形成的時候,有了名色,才有六入。換句話說,名色就是生命的開始,我們修行,當然也要從這裡開始。

專注隨心行 相應人天師

所以在修名色脈輪時,一定要專注。如何專注?就是與祂相應。師父所傳的印心佛法,是透過相應而進入印心。因為師父所說的話,都是「話中有法」,所以一定要與師父的話相應,才能夠印心。

比方我現在講到名色脈輪,你就專注在名色脈輪,把全部精神都專注在這裡,就是與祂相應。相應以後,再去感應,你會發現祂有所變化,甚至還可以從這裡進入禪定。

入定以後,因為腦筋是清醒的,所以可能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呼吸了,有些人會因此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結果又重回人間,那就不對了。應該在入定以後,便不再想其他事情,也不要管自己還有沒有呼吸,或是身體怎麼不見了。尤其修到二禪、三禪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身體不見了,但都不要管它,繼續專注脈輪,定下去。

第五是「腦海空空」,也就是把意識空掉。如何空掉意識?就是要專注。因為當全部的精神力都專注在脈輪時,意識自然就空了。為什麼腦海不會空?因為自律神經在作用,它會讓人受到五官資訊的影響而不斷產生妄念。如果可以把精神集中,就不會再受自律神經影響,當然妄念也自然消失。

換句話說,當專注力比自律神經強的時候,它就會受你控制;所以專注力非常重要。

修行的第一步是欲界,欲界天是人間;所以修八正道要從意識開始,要讓意識清淨。所謂清淨,就是空,也就是沒有意識。如果遇事逃避,不去完成,那就沒有空,必須完成以後,才是真正地空。不管是擔心的事,還是掛礙的事,只要把它完成,自然就會沒事。甚至像身體的病痛,只要設法治好它,那就空了,不會再為病痛而煩惱。

所以最重要的是,當負面意識進來時,要馬上轉念成正面思想;當不愉快的念頭升起時,就去想一些快樂的事情;這就是意念的轉移,也是修行的方法。換句話說,只要每天保持法喜、快樂、幸福的心情,自然不會有任何負面想法。

大家從入門開始,就要虛心接受正法修行,要像修行人一樣,不傲慢,並遵守道場的規定與禮儀。也許剛入門的同修,對本門的禮儀規範有些陌生,在面對義工的輔導和講解時,應該要虛心接受、不傲慢。不管過去的身份如何,來到這裡,大家都一樣,所以我們沒有貴賓,進來的都是同修,都是禪行菩薩,彼此以師兄、師姐互稱,沒有師弟和師妹。

記得以前邱創煥院長來這裡講話,稱呼大家「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全場都笑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個平等性是從自性所生出,所以說「自性平等」,每個人的自性很清淨。

人間為聖賢 智慧真修行

人的智慧可分成八個等級,所以你們在工作上,譬如公司或企業要用人時,或是自己在交朋友時,最好要了解對方的層次。一般說來,最好是結交與自己一樣的朋友,或是比自己更好的人,不要比自己還差。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可分為「聖、賢、才、智、平、庸、愚、劣」等八個層次;我們修行,就是從平凡修到聖人。「聖」是最高級的,其次是「賢」,然後是「才」,像宋楚瑜先生,他不是常說自己最能幹、最有才能嗎?有才幹的人,就是很能做事、肯做事的人。再來是「智」,但這裡所說的智,不是指佛家說的智慧,而是泛指一般聰明人。至於「平」,就是普通的平常人,也就是後知後覺的人。

你們在公司用人時,要懂得觀察他的智慧才智,看看適合哪個職務,如果屬於「庸」的等級,就派給他比較簡單的工作。再過來是「愚」,也就是比較笨的人;最差的是「劣」,那些會調皮搗蛋的最不好。

以上八種層次,你們除了在用人的時候要注意,同時也要設法讓自己提升成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