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妙有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我在傳法時,講到哪裡,你們就要同步到哪裡,要用心、要印心,而且一定要虛心,虛心才能接受。就像瓶子或杯子一樣,如果裝滿了,水就倒不進去,所以一定要「空」。 我以前說過,修行要做到「身空、意空、心空」;不過,雖說是「空、空、空」,但還有一個不空,那就是佛性。在「真空」裡面,還有「妙有」,所謂的真空妙有。 空,不是頑空,是真正的空。妙有,就是佛性,就是「一」,也就是佛。 修行的次序,先要從意識開始,第一步是調整坐姿,要「坐姿如鐘」。如果不能盤腿,可以採取散盤,也就是自由盤、自由坐,兩腳自在地交叉。如果想再更進一步地超越自己、自我突破,則可以單盤或雙盤。不過,若想坐得久,最好是單盤,而不是雙盤。這是講到坐姿如鐘,要像一口鐘放在面前一樣,不動、很穩重。 其次是「背直如松」,背脊一定要挺直,像松樹一樣。 第三是「身心放鬆」,身心不要緊繃,要放鬆。雖然坐得很定,但身心一定要放鬆。有些人在結手印時,肩膀會不自覺地聳起,這樣不對,表示沒有放鬆。 第四要「精神集中」,也就是專一。比方我剛才說,修行要回到原點,要從名色脈輪開始,然後經過身體十個法界,將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意識一一清淨。什麼是名色?就是胎兒形成的時候,有了名色,才有六入。換句話說,名色就是生命的開始,我們修行,當然也要從這裡開始。 專注隨心行 相應人天師 所以在修名色脈輪時,一定要專注。如何專注?就是與祂相應。師父所傳的印心佛法,是透過相應而進入印心。因為師父所說的話,都是「話中有法」,所以一定要與師父的話相應,才能夠印心。 比方我現在講到名色脈輪,你就專注在名色脈輪,把全部精神都專注在這裡,就是與祂相應。相應以後,再去感應,你會發現祂有所變化,甚至還可以從這裡進入禪定。 入定以後,因為腦筋是清醒的,所以可能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呼吸了,有些人會因此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結果又重回人間,那就不對了。應該在入定以後,便不再想其他事情,也不要管自己還有沒有呼吸,或是身體怎麼不見了。尤其修到二禪、三禪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身體不見了,但都不要管它,繼續專注脈輪,定下去。 第五是「腦海空空」,也就是把意識空掉。如何空掉意識?就是要專注。因為當全部的精神力都專注在脈輪時,意識自然就空了。為什麼腦海不會空?因為自律神經在作用,它會讓人受到五官資訊的影響而不斷產生妄念。如果可以把精神集中,就不會再受自律神經影響,當然妄念也自然消失。 換句話說,當專注力比自律神經強的時候,它就會受你控制;所以專注力非常重要。 修行的第一步是欲界,欲界天是人間;所以修八正道要從意識開始,要讓意識清淨。所謂清淨,就是空,也就是沒有意識。如果遇事逃避,不去完成,那就沒有空,必須完成以後,才是真正地空。不管是擔心的事,還是掛礙的事,只要把它完成,自然就會沒事。甚至像身體的病痛,只要設法治好它,那就空了,不會再為病痛而煩惱。 所以最重要的是,當負面意識進來時,要馬上轉念成正面思想;當不愉快的念頭升起時,就去想一些快樂的事情;這就是意念的轉移,也是修行的方法。換句話說,只要每天保持法喜、快樂、幸福的心情,自然不會有任何負面想法。 大家從入門開始,就要虛心接受正法修行,要像修行人一樣,不傲慢,並遵守道場的規定與禮儀。也許剛入門的同修,對本門的禮儀規範有些陌生,在面對義工的輔導和講解時,應該要虛心接受、不傲慢。不管過去的身份如何,來到這裡,大家都一樣,所以我們沒有貴賓,進來的都是同修,都是禪行菩薩,彼此以師兄、師姐互稱,沒有師弟和師妹。 記得以前邱創煥院長來這裡講話,稱呼大家「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全場都笑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個平等性是從自性所生出,所以說「自性平等」,每個人的自性很清淨。 人間為聖賢 智慧真修行 人的智慧可分成八個等級,所以你們在工作上,譬如公司或企業要用人時,或是自己在交朋友時,最好要了解對方的層次。一般說來,最好是結交與自己一樣的朋友,或是比自己更好的人,不要比自己還差。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可分為「聖、賢、才、智、平、庸、愚、劣」等八個層次;我們修行,就是從平凡修到聖人。「聖」是最高級的,其次是「賢」,然後是「才」,像宋楚瑜先生,他不是常說自己最能幹、最有才能嗎?有才幹的人,就是很能做事、肯做事的人。再來是「智」,但這裡所說的智,不是指佛家說的智慧,而是泛指一般聰明人。至於「平」,就是普通的平常人,也就是後知後覺的人。 你們在公司用人時,要懂得觀察他的智慧才智,看看適合哪個職務,如果屬於「庸」的等級,就派給他比較簡單的工作。再過來是「愚」,也就是比較笨的人;最差的是「劣」,那些會調皮搗蛋的最不好。 以上八種層次,你們除了在用人的時候要注意,同時也要設法讓自己提升成為聖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我們在心裡給別人留空間,就是給自己留空間,這樣心就會很自由;所以心量要大,這就是所謂的空大。如何讓心有空間?首先,心裡不要有成見,如果有成見,就不空,不容易容納別人的意見,當然也做不到圓融。 社會上很多人都缺少這種圓融的心、無量的心,不懂得給別人留空間。雖然這是佛法,也是一種生活中的人生哲學。 知足心常清 心淨地獄空 為什麼說這是佛法呢?因為給自己留空間,也給別人留空間,就是佛法的平等性。如果能了解佛法的平等性,就知道什麼是空。比方從小處來看,我們從五官感觸到的一切,都是幻有,這種幻有其實就是空,因為有生滅;但對一個開悟的人來說,他會有所覺悟,就是看到這些有生滅的空,如果能讓這些空的每一項都圓滿,在這「空」裡面就是「有」。 也就是說,在世法上,雖然我們沒有更多金錢來滿足生活,但只要有知足的智慧,有滿足的心,就可以用有限的金錢滿足全家人的生活,所以這「空」裡面又變成了「有」,這種「有」就是幸福、就是圓滿──從有限到圓滿。 再擴大到法界來看,突破了空,就是真空,但是真空不空,因為真空裡面有妙有,還是有。若能達到真空的境界,就是無我無相的境界,是沒有眾生相、壽者相的世界,也是一種天下為公、大公、無為的世界。 我們要讓自己的心達到真空世界,也就是把一切生滅現象,包括精神、情緒活動(如快樂、痛苦)等,全部都真正空掉。什麼是真正空掉?就是去圓滿它,而不是逃避;要真正地面對現實,一點一滴,不管大小,都要圓滿,那就可以把空變成真空。 真空的心沒有罣礙、憂慮、不自在、不圓滿和不理想;當然,這要靠智慧去妙用。如果能突破這個層次,就能真正體會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修行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自性光。 自性光非常聖潔,比雷射光還美麗,只要到達那種境界、得到那種智慧,自然就會顯現;也就是說,祂不是追求而得的。 當心裡經常保持沒有煩惱、沒有心事,隨時都很寧靜時,自性光就會自然顯現,此時如果去參一些事,很快就會得到答案;反之,如果心裡有很多心事,那不叫參,而是想,這種想是一種意識行為,並不是智慧。因為心裡有事,智慧就被這些黑影擋住,讓你所想的不能圓滿、不能完整,自然也不能解決問題。 真空猶妙有 禪道藏其中 如果得到了自性光,表示自己在修行中,多少已對世事真正覺悟,可以看透世間的一切。所謂看透世間的一切,並不是消極,而是一種圓空的智慧,當然這要靠自己開悟的力量,得到這種智慧以後,就會更清楚、更了解。 因為禪的本有生命、本有的光、本有的智慧,很難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所以禪不是口說的禪,也不是文字相的禪,而是實證的禪、真如實相的禪。 得到這種真如實相的禪以後,心會非常自在,身體內外都充滿了光,心靈充滿了智慧,入世會很圓滿,即使走到人生壽命的終點,也不會害怕,因為可以突破,可以「入世不死,出世無生」;如果「出世生」,就又輪迴了。這才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真如實相、涅槃妙心的世界,也是真空妙有的世界。 「妙有」從「真空」而來,證到真空以後,才證到一個真如實相的、本有的體,也就是本有的生命體、本有的生命之光、本有的智慧。所以一切修行都在自己,不在外面。 圓空覺菩提 法性智慧光 以前我常說,要求自己的解脫,必須先開悟;而要開悟,就要讓精神戰勝物質,要讓精神戰勝一切、克服一切,要能夠超越物質,如此才能超越五官的知識,以及五官感觸到的反應。因為五官知識只是小週天的知識,要突破它,才能證到真空,接收到大宇宙的能量,也就是大宇宙的智慧和光。 當我們真正得到這種光、這種能量、這種智慧,就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所謂的法力無邊。當然,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去證明,並且可以得到的,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 今天,我們修行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要得到無限生命的力量及無限的智慧。如果能得到無限的生命,就可以自度,也可以度他;可以救自己,也可以救世人。如果具備了宇宙無限的智慧,不但可以滿足自己,也可以滿足眾生;因為「眾生、佛、我」都是同體,所以我們除了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給自己留空間,也給別人留空間,彼此都懷著一種平等的愛,就可以在這個世界過得非常美滿。 同時,有了智慧以後,就可以轉變;轉變什麼?把不好的習慣轉變為好習慣、不好的人轉變為好人;為什麼可以如此轉變?因為它是從心靈深處產生的徹底改變,就像木炭,雖然是黑的,但點上火以後,就可以轉變為光,普照光明,或是可以用來煮飯等等;本來木炭是埋在地底的木頭,乾了以後變成木炭,沒有用,但我們可以把它轉變成有用。可見天生萬物都有用,只要有智慧去改變,就可以讓它變為有用。 我們修禪,除了修最起碼的健康,還可以得到和大自然同樣的壽命,以及大自然本有的智慧。而我們有了這些大自然的能量和智慧以後,就可以圓滿世法、圓滿自己、圓滿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