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所謂自性皈依,就是自性皈依佛報身、佛法身、佛應化身;而人相皈依是皈依佛相、法相、僧相、人相。這些「相」不能稱為「寶」,只能說是人皈依相、皈依人,不是皈依真正的三寶。
為什麼要皈依
一般人在入佛門之前,都要辦理皈依,也就是要皈依「佛、法、僧」三寶,這是三皈依;如果是修密,還要再皈依上師,就是四皈依。所謂皈依,是指一個人進了佛門以後,他的靈性就要回歸佛國,也就是回歸自己的本心。如何回歸?必須要依靠佛、依靠法、依靠修行的僧團及上師,所以才要皈依。
說得更詳細一點,皈依是為了要修行成佛。如何才能修行成佛呢?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佛。一般對佛的解釋是「覺者」,這種說法並不容易讓人明白,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觀點來探討,佛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知道,成年人都是由小孩子而長成的;小孩從何而來?從父母親的因緣而來。同樣的,佛也是從佛子而來,什麼是佛子?就是修行的眾生。眾生從何而來?從無始無生的緣生父母而來。無始無生的緣生父母又從何而來?從無生無滅的佛母而來。由此可知,修佛就是要回到「無生無滅的佛母」那個原生的地方,也就是常寂光淨土。
如何才能回到常寂光淨土?必須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舉例來說,當我們外出郊遊的時候,都會隨身準備乾糧和水,以解飢渴。因此,如果想要從佛子超越三大阿僧祇劫而找到佛母,也必須要備足資糧,這個資糧就是佛法。
可是三大阿僧祇劫是多麼艱難險阻,光有佛法還不夠,一定還要皈依明師,也就是集「佛、法、僧」三寶於一身的證道聖者。不過很多人都執著於皈依名師│有名氣的大師,以為辦了一張皈依證就是皈依佛門了,甚至有人為了表示自己對佛的虔誠,辦了好幾張皈依證,這樣其實並沒有實質的意義。
真正的皈依是自性皈依
曾有人問我:「我已皈依某法師,又修禪、坐禪好多年,為什麼都沒感應?」我問他:「你以何證明自己皈依了?」他說:「我有皈依證。」我再問他:「你的皈依證在哪裡?」他說:「在我家的抽屜裡。」原來他是皈依他家裡抽屜中的皈依證。
真正的皈依是自性皈依,即心靈皈依於「佛、法、僧」三寶及上師。嚴格說來,現在的皈依有自性皈依和人相皈依,自性皈依是皈依佛報身、佛法身、佛應化身;人相皈依則是皈依佛相、法相、僧相、人相,這些「相」不能稱之為「寶」,所以只能說是人相皈依相、皈依人,不是皈依真正的三寶。所謂「寶」,是永生不滅的至寶,億萬年前和億萬年後都不會變異,而不是只有這一世是尊貴的,到了下一世或許就不再尊貴,這不能稱之為「寶」。
本心才是真佛寶
一尊真正的佛,雖然歷經千百萬劫,但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在三千大千世界依然光明普照,而且具足「報身、法身、應化身」三身,是真正的佛,絕不是木雕、石刻或是畫在紙上的畫像,那只是讓人們早日開悟的方便法,可是一般人卻把它當成是真正的佛,以為膜拜這些佛像就可以求得福報,忽略自己內在的本心才是真佛,其實修行是修本心這尊佛,而不是去求身外之佛。
佛,充滿了智慧之光和慈悲圓滿相,任何人見了,都會自然生起歡喜心,而解脫煩惱;祂具備一切無所不知的智慧,一切無礙,一切圓滿,一切具足,萬德而莊嚴,這就是佛,也是所謂的佛寶,而不是徒具法相的佛。那些法相佛雖然也有美好莊嚴的法相,但不是真佛寶。
自性才是真法寶
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真法,什麼是相法;簡單的說,佛的智慧,佛的悲智願行才是真法,才是正法,所以修行人不應只在白紙黑字的經文中盲目鑽研,因為這些印刷品只要一把火或一杯水就可使之發生變異,有這種生滅的物質相怎能說是法寶呢?真正要研究佛典,就要從佛經中證得佛的大慈大悲、大願大行、見性成佛,這樣才是真法寶。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把佛經裡面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智慧,便不能稱為法寶,否則,你就是在看佛經的時候,以五官相見五官相,當然會視而不見,因為這本經還是在「心」外,並非在「心」內。
其實每個人的「自性」就是法寶,自性本來清淨,本無動搖,本不生滅,能生萬法。如果你能有清淨的心,就可以成就;所以真正的法寶不在身外,內在的自性就是法寶。
成就的聖者才是真僧寶
什麼是僧寶?一般是指出家的僧眾或僧團,但僧有俗僧、聖僧之分,已經證道的僧人才是僧寶,俗僧尚未證道,不應稱作僧寶。然而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僧團的定義應該更擴大包括出家及在家所有的修行人,而僧寶的精確定義,則是修行成就的聖者。由此可知,一般人都是皈依佛、法、僧三相,不是皈依真正的三寶,當然也不是自性皈依。
皈依最重要的是要真心,並不在於外在的形式。修行人的靈性要皈依真佛,色身要皈依傳法的師父,心要皈依所傳的正法。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這些正確的修行觀念及正見的智慧,一切見其真,得其真。當然,自己也要拿出一顆真心、正心,來與真佛、真法、真僧、真師相應,才是自性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