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與科學】禪定有助定力培養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張剛鳴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禪宗說,內不亂即定,意思是遇到各種狀況,心都不要慌亂。

實驗證明,這種定力可從禪定中培養。

我常會問周遭朋友一些問題,「你的生活有目標嗎」、「你曾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嗎」、「當你做什麼都不能確定目標時,是不是很容易失去生活動力」……;在課堂上,我也常問學生:「生命本來就應該充滿活力與動力,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人生目標?」

因為我們是生活在一個錯綜複雜又高度文明的社會,每個人每天幾乎都早出晚歸,並屢屢創下世界級的工時記錄,打開報章雜誌,或從電視新聞、政論節目中,時常都會看到有關國人工時與報酬不合理的報導;據勞動部日前公布最新的國際勞動統計數據,台灣勞工2022年總工時為2008小時,在39個統計的國家中排名第6,與亞洲其他國家相較,僅次於新加坡,韓國為1904小時及日本為1626小時,台灣比日本多出了382小時,然而我們的薪資並沒有成正比提升。日本知名作家吉越浩一郎曾在其著作《不加班的工作力》一書中說,讓員工一再加班,降低工作效率,是最可怕的領導制度。

相信吉越浩一郎的這句話,對大多數不是公司領導者的勞工而言,是很有認同感的,不過有趣的是,當我們接獲工作目標後,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動力去完成它,但我要強調的是,如果我們有了生活目標,卻發現自己無法掌控生命,是不是就只能隨波逐流、隨境而轉?

外在強大能量 來自內在定力

禪宗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曾說:「我們要用精神力做事,而不是用意識,因為精神力可以戰勝一切。」至聖先師孔子也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意思是說,道德高尚的人喜愛山,有智慧的人喜愛水;《韓詩外傳》也說:「夫山者,萬民之所瞻仰也……四方益取以焉……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也。」可見古人認為,山代表了萬民景仰的精神象徵。

由此可知,穩定的力量可以讓人獲益,而能夠感受平靜的力量,更甚於做事能夠成功。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應如何自我訓練,讓自己的精神力可以像偉人一般的超越、像山一樣的穩定呢?悟覺妙天禪師曾以颱風為例,他說,颱風的外圍環流充滿爆炸般的強大能量,但最中心的颱風眼是靜止不動的;也就是說,外在的強大力量,來自於內在的定力。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的精神力,要讓它如如不動。

颱風外圍環流充滿能量,但中心的颱風眼卻靜止不動;可見外在的強大能量,來自於內在的定力。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的精神力能夠如如不動。

颱風外圍環流充滿能量,但中心的颱風眼卻靜止不動;可見外在的強大能量,來自於內在的定力。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的精神力能夠如如不動。

氣功大師講求氣定神閒,讓體內的氣息運轉自如,要求身心齊修,鍛鍊要夠,修練要足。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的射、御,更可看出古人對專注與定力的訓練多麼嚴格──一面要駕著馬車奔馳,一面還要挽弓搭箭,一射中的。還有禪宗說的「內不亂即定」,意思是遇到各種狀況,心都不會慌亂,像這些講的都是定。

悟覺妙天禪師說,「禪定時,一坐下來就要保持身體不動,雖然這是外在所表現的定力,但必須靠內在的定力來維持。當定力養成以後,遇事就會很鎮定,不會慌亂。」

身體定力實驗

近年,我的研究團隊曾針對學習禪定的學生做過一個研究,主要是想了解他們在禪定過程中的身體穩定狀況。我們找了30位受試者,測試每人禪定時的身體晃動比例,以了解他們身體的穩定程度(註)。

我們將受試者分為兩組,禪定經驗3年以上者為實驗組,1年以下者為控制組,每人皆採相同的單盤坐姿,也就是把一條腿放到另一條腿上,然後用「三軸加速規」記錄他們連續禪定30分鐘的身體晃動值,每10分鐘為一個階段,取出每一階段中,身體晃動的最大值與平均值。

結果顯示,3個階段中,兩組的最大晃動值與平均晃動值,都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控制組在3階段的最大晃動值為0.075G,實驗組為0.048G。而控制組的平均晃動值為0.138G,實驗組則為0.075G。(見圖示)

3次禪定,身體晃動值比較。

3次禪定,身體晃動值比較。

另外再依「輕度、中度、高度」的晃動程度來看,在輕度晃動方面,控制組為53%,實驗組為80%;在中度晃動方面,控制組為32%,實驗組為15%;在高動晃動方面,控制組為15%,實驗組5%。(見圖示)

由上方兩圖表可知,在3次禪定中,禪定經驗3年以上的實驗組,約有8成處於身體不動或輕度晃動的狀態,而禪定經驗1年以下的控制組,則有近5成處於中度和高度晃動。該實驗顯示,禪定經驗愈多,對定力的養成愈有幫助。(資料來源: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剛鳴博士)

由上方兩圖表可知,在3次禪定中,禪定經驗3年以上的實驗組,約有8成處於身體不動或輕度晃動的狀態,而禪定經驗1年以下的控制組,則有近5成處於中度和高度晃動。該實驗顯示,禪定經驗愈多,對定力的養成愈有幫助。(資料來源: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剛鳴博士)

由此可以了解,在30分鐘的禪定時間裡,實驗組有8成是處於身體不動或輕度晃動的狀態,而控制組則有近5成處於中度和高度晃動,顯示禪定的確有助定力的養成。

很多人都羨慕小說中的高僧一副如如不動的模樣,也想在職場上能夠「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那麼不妨來學禪定吧!從身體不動做起,先求身定,再求心定,慢慢培養,就可以訓練出扎實的定力功夫。

註:見SCI科學引文索引):Chang, Kang-Ming; Chen, Sih-Huei; Lee, Hsin-Yi; Ching, Congo T.-S.; Huang, Chun-Lung. 2012. "A Wireless Accelerometer-Based Body Posture Stability Detec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Meditation Practitioners." Sensors 12, no. 12: 17620-17632.

張剛鳴博士 小檔案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控制所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

 暨生醫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研部顧問

◎台中市領袖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