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師說禪】禪是無盡寶藏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禪是大自然界中,各種森羅萬象的綜合體,就像地球包含無限的寶藏,或是我們體內有許多內臟一樣,這是禪的奧妙之處。

如果想要了解大自然界的奧妙,了解禪的奧妙,絕不能憑空想像,一定要透過禪定,進入另一個境界,才能看透整個宇宙、整個禪的真面目。如果只是以一般人類研究學問的方法來追求、分析、思考、推斷,所得到的結論一定與真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因為人類透過五官所獲得的知識實在太少,單憑這些聽來的、看來的、自己想的、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或常識,怎麼能夠看透整個宇宙?看透整個禪的心?那是不可能的。

要成就佛陀,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心」;也就是說,要達到禪的真面目、禪的真正境界,必須從「心」入門。而印心佛法就是讓我們成就佛陀、了解宇宙一切生命現象的不二法門。

離相諸相滅 清淨光明現

修行要從「離相」開始,也就是從「我」的觀念開始慢慢放空,慢慢從「有」到「無」,而這也是從色界到欲界、到無色界的過程,其中的層次變化,完全都是心理、意識上的變化,同時也是將我們在意識界的知識與觀念,慢慢轉化為智慧的心路歷程。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們的身體也會隨著生理的結構與狀態而有所變化,也就是體內的細胞、器官、組織及整個系統,都會愈來愈強化。

另外在精神上也會愈來愈好,而且因為經過了從意識到智慧階段的種種變化,會讓我們的心得到層層解脫,慢慢地就會在心裡露出曙光,會有光明的世界顯現。

此時不但會覺得精神比以前好,對事物的看法與判斷也會與過去不同;因為當我們接收資訊以後,會更有智慧去分析,當然就會比以前更精準地掌握整個事件的核心。

所以,不管成就與否,最起碼我們的身心已經得到了平衡,達到了健康、愉快、喜樂的境界。

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喜樂,每天都會過得非常快樂自在,而這種和諧、和平的氣氛,就是禪。這是我們禪修第一步要達到的境界。

如果還沒有達到,表示自己還沒找到身心的平衡,也就是生理上還有障礙需要超越,意識上也還不能自我控制。

這就像我們在禪定時,雖然很想要「定」,但偏偏妄念很多,無法控制。等到有一天,自己能夠控制妄念時──不是只有禪定的時候沒有妄念,平常在行住坐臥中也不會空想,要能夠這樣,才能與宇宙達到平衡。

當身心平衡以後,要再更進一步地與外面的大自然也取得平衡,這樣就能輕易察覺各種人、地、事、物的現象,甚至連大自然界的天氣變化,也可以察覺。

如果到達這個層次,自然就會得到一般人沒有的能力,這是因為身心得到平衡後,同時也與外在的宇宙體取得平衡,於是便產生一種和諧、共同的磁場,所以會有這種能力與力量。

但在得到這些能力前,必須先打好呼吸的基礎,因為宇宙也有呼吸,我們的呼吸必須和宇宙的呼吸合一,取得平衡。

柔和生包容 祥和融為一

那要怎麼做?就是在禪定時,試著去感受地心引力的力量,同時也感受地球轉動的速度,就會發現,它其實是非常緩和的,緩和到察覺不出來;因為如果轉得很快,雖然有地心引力,但我們還是會被甩出去。由此可知,整個地球都充滿了大智慧,什麼大智慧?就是在柔和的環境中,才可以包容萬物,讓各種生物得以生存。

同樣地,如果我們的心也能和地球轉動一樣柔和,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排斥感,就會很有親和力,會讓人喜歡與你做朋友,也很容易得到民眾擁護。這雖然是大自然的現象,但裡面充滿智慧。因此,我們如果能在禪定中開悟,就可以得到很多智慧,如果將這些智慧都應用在人生上,必定獲益無窮。

我們再來參一參:地球給了我們生命,如果沒有地球,就沒有生命。另外,我們還可以從地球得到許多資源,像是水、石油、瓦斯、各種礦產及能源……等等,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有智慧,就有方法得到這些資源。

而空中的風,是天地之間的呼吸;當天地的呼吸很緩和時,就像春風輕飄飄地,感覺很舒服;這和緩的風就好比我們的呼吸,是很健康的。但冬天或颱風的那種暴風、旋風就讓人受不了;如果我們的呼吸像狂風一樣是有聲音的、或是很急促的,就是一種病息,不能與天地的祥和之氣融合為一,產生同一磁場。

所以,人的生命離不開「地、水、火、風、空」五大,空是指空大無邊的空間;在這五大裡面有很多的變化與智慧,可以給我們很多力量。

禪修以後,如果能將自己的心通達智慧,再將這顆智慧的心通達「地、水、火、風、空」五大,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可以加以運用,也可以改變一些負面現象,如此一來,這一生就充滿了多采多姿,會非常完美。

這就是為什麼學禪定要從「呼吸」入門的原因,因為呼吸實在太重要了,不要以為自己生來就會呼吸,而輕忽了它,一般人的呼吸只是最普通的淺呼吸,我們要從淺呼吸調到深呼吸,然後到腹部呼吸,再到胎息。

等到學會胎息以後,還要在定中觀息,甚至觀心、觀整個宇宙、觀一切人生的煩惱與痛苦從哪裡來?該如何斷滅它?如何離苦得樂?觀自在菩薩就是這樣成就的,所以不要小看呼吸。

修行要想成就,先要做到胎息,而且要非常熟練,在定中觀息──觀息的粗細、息的微妙,要這樣觀,才知道如何用它。如果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氣,就可以運用大自然的氣,否則一切都是枉然。

修印心佛法就是這麼奧妙,因為祂是智慧的佛法,可以讓身心得到清淨與智慧,所以修印心佛法的禪行者,一言一行都很圓融,這是印心佛法最寶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