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禪修
已找到 17 則相關結果
在這十餘年的研究過程中,我才深切地瞭解,大腦對人的障礙太深了,唯有透過正法的禪定訓練,才能解脫這頑強的桎梏。 文/覺妙道蓮 圖片提供/禪天下雜誌 過去,當我完成學位,至交通大學任教之初,曾發生過一件事,由於角色易位(從以往的學生轉換成老師),我居然會作「考試夢」,夢見隔天要考試,但還有一堆書讀不完,那種緊張的心情,即使夢醒,仍然心有餘悸。 幸而禪修以後,蒙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師父,以大宇宙的智慧光電,讓我的大腦經歷了不可思議的改造工程。 在美國攻讀博士期間,我曾調整了研究專業領域,從原本的電機工程,擴展到跨學域的腦科學。經禪修四年後(1998年),受到妙天師父開示「生活是為了修行,工作是為了弘法」的激勵,我將病理相關的腦電波醫學工程研究,轉為禪定腦電波之探究,期許能以學術作為利益大眾的工具。 在這十餘年的研究過程中,我才深切地瞭解,「大腦」對人的障礙實在太深了,唯有透過正法的禪定訓練,才能解脫這頑強的桎梏。 幾年後,在悟覺妙天師父親傳「智慧禪修講座」的開示中,正好解析了我的問題-從現代腦科學的先進發現中,無法獲得的答案。 以下,綜合我的學術研究、國際相關的研究結果、以及追隨悟覺妙天師父修行18年的親身體驗,淺談凡人(煩人)的腦,透過「禪」的洗禮而演進到喜悅、高專注效能與慈悲自在的腦。 五蘊與大腦的精密邏輯 人類在「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循環之下,腦科學到20世紀末,終於透過精密儀器發現了蛛絲馬跡。 從週邊的感官設備(眼耳鼻舌身)所接收的外界輸入訊息,即啟動神經傳導至腦部相關的控制區、枕葉的視覺區、頂葉的體感覺區、顳葉的聽覺區和嗅覺區等,再由丘腦thalamus彙集各區資訊,進行處理再傳送到大腦皮質層。 一般而言,初生嬰兒本來就具有足夠的腦細胞數量,其腦容量到了成人時期,會增加將近五倍,主要是密布於腦細胞間的神經傳導幹線的生長。從此,整個神經網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高速而繁重的資訊輸入、傳導、處理、彙整、輸出與儲存,占據我們的心智與精神,讓整個生命過程無暇去留意真理與永恆,而繼續輪迴生死。 尤其人類大腦經過兩百萬年的演進過程,已長大了兩倍,此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社會化行為、邏輯思考與推理等高複雜度之心智功能,或許這些功能是扮演著人類物質世界快速進步的推手,另一方面,也助長了人的貪婪與偏執。 禪修能令大腦重新組合 人腦裡有一種神經元,稱為鏡子神經元(mirror neurons),目前已發現分布於前運動皮層(premotor cortex)、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初級體感覺皮質(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下頂葉皮層(inferior parietal cortex)等。它們的作用如同是鏡子一般,讓人即使透過觀看別人的行為(包括影片畫面的情境),也會在自己大腦內引發一連串反應,去複製同樣的動作,如同自己親身經歷一樣! 舉例而言,2011年在挪威發生一起殘酷撼人的大屠殺事件,何以凶手Breivik能做出如此喪盡人性天良之舉?其實是Breivik因長期在射擊電玩的影響下,腦神經網路鍵結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魔,而犯下這些罪行。 故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師父,要我們學習菩薩的精神與慈悲,持續不斷地接引人來修行、傳播正法的福音、行菩薩六度萬行,就是讓我們拆除舊有眾生「四三二(註)」的腦,重造一個離相、清淨、法喜而慈悲的菩薩腦。【註】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三毒(貪嗔癡)、二邪(慢疑)。 何謂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每當新資訊或經驗初次進入大腦時,會暫存於短期記憶區,隨著發生頻率的增加,在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海馬迴(hippocampus)會將短期記憶與經驗彙整、合併到大腦長期記憶區,即久駐不去。 關於老年人的海馬迴萎縮、活動降低,藉由禪定讓海馬迴增厚、活性增加,於生理與心智功能上,這代表何種意義?現今在科學上仍各說各話、無一定論。 但筆者在參與悟覺妙天師父的「智慧禪修講座」期間,有所體悟:當我們在師父的宇宙光電加被中禪定,這個永久記憶(過去累世的記憶)轉接站的活化,會讓我們可以清淨那些已牢固久遠的記憶污染。因此,筆者於禪修不到一年,即不再做「考試夢」了! 禪定時大腦神祕的變化 研究發現,禪定過程中的大腦頂葉區(parietal lobe)的活動會降低,這個區域主要是整合視覺系統和體感覺神經系統的資訊,為人體提供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和導航指標,也是連結到人「自我(ego)」意識的腦神經網路。 而妙天師父開示,禪定要超越地球時空,進入宇宙,到達佛菩薩的佛國淨土。故禪定時,若能接到頭頂門有股強大的光電能量貫注進來時,很快就能讓意識歸零,而感受到無比的寧靜、祥和,與無我的自在。 情緒管理?或被情緒管理? 如何管理EQ?若瞭解人腦特性,就會知道,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為掌控情緒反應的杏仁核Amygdala位於邊緣系統,它的動作比大腦皮質層的理性動作快太多了! 諸多學術研究顯示,禪定靜心能快速讓一個人的情緒穩定平和;而筆者在近幾年間,研究腦電波現象和心肺交互調節(自律神經系統)特性時,結果皆具體顯示,禪修能讓腦神經網路與心肺交互(Cardiorespiratory interactions)功能具備更高的適應性、彈性調節能力(好比車子的自動變速)與自然穩定的特質,故能臻於最高境界的EQ管理。 專注大腦以及全腦開發 我們生活在科技文明高速演進與資訊爆發的時代,腦細胞於單位時間內要處理的資訊量已大到腦力不堪負荷。 筆者研究發現,禪修能讓大腦運作達到最佳效能,並能以更輕鬆愉快的心,來處理更複雜困難的思考、企劃與決策。 因為腦神經網路的架構會更有效率,前額葉區(prefrontal cortex,堪稱人腦的CEO)的活性高、呈現心智專注能力佳,由非線性動態系統理論分析結果,腦部不同功能區域間的資訊交流會更流暢,達到全腦開發。 大腦重造 還你全新生命 透過長期的禪定訓練,腦神經網路將重新佈線,並架構出全新、且具備「禪定位(CPS)」的宇宙智慧通訊設備。 Jill B. Taylor這位女性腦神經學家,在事業巔峰的37歲那年(1996年),突然發生左腦血管破裂而中風,無法走路、說話、讀寫,卻因此進入全新的體驗:她感受到非常美好平靜的世界、沒有自我的侷限、沒有肉體的束縛,體內細胞與外面世界無分彼此;然而,卻有某種心靈能量不斷在擴大、自由自在地流動於四周更寬廣空間環境,沒有邊界束縛。 其實,腦科學已經告訴我們,右腦屬於平行處理、專注於當下,讓自己如同能量流與外在環境暢通無礙;而左腦則著重細節和邏輯組織架構,執行有條理的順序性處理,能經常參照過去經驗而冀望規劃未來,習慣以語言方式思考,充滿自我主觀,因此特別強化「我ego」的意識。 現代人的教育與行為模式,會造成左腦傾向(left-brain tendencies)的問題,在筆者針對禪宗修行者的腦電波研究中,發現(相較於非禪修組)其大腦運作模式已改變,能靈活啟用右腦,並有效率地連結左右腦神經網路。 每個人皆與生具有「眾生性腦神經硬體網路」,腦內也都安裝了「無始劫輪迴性軟體程式」,唯有透過成就的上師,以宇宙智慧真理之光,重新建構出一個真禪智慧的腦神經網路,重新安裝「涅槃般若程式」,讓我們的身心靈生命體配備了完整的「返航佛國天國的導航系統」,那麼在生命的旅程航道中,自然會活得非常健康喜樂、福報具足,最重要的是,能夠有機會實證永恆真生命! 作者小檔案 覺妙道蓮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羅佩禎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美國佛州甘城榮總醫院研究助理 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腦波實驗室研究員兼工程顧問 論文「癲癇症之腦部非線性動態研究」獲頒Edward Shev Award(美國西區腦電波學會之學術論文獎) 社團法人台灣禪宗佛教會秘書長
Q:常聽人說禪修要保持「身空、心空」,可是我們工作、讀書都要用腦筋,怎麼才能放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所謂「身空」,是指身無污染,「心空」是指心無所染。舉例來說,就是讀書做事時,該用腦筋思考就用腦筋思考,專心做好該做的事,專心思考該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這就是「身空、心空」,也就是「禪」。若是分心想別的事,就是心不空。 達摩祖師有一首禪偈-「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就是最好的闡釋。這一首偈語所講的就是「禪」的境界。「禪中無他心」是指很專心地從事於某件事,沒有分心去想其他的事,也就是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或生活,包括吃飯就專心吃飯,睡覺就一覺到天明。 而「定中無他相」就是不管是在坐禪,或是在行住坐臥中,都一直保持著一顆安寧、平靜、自在的心,不受任何餘物的干擾,這就是在「定」中。 所以,身心專注不受外境干擾就是空,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放空、什麼都不管,那只是頑空,並不是真空。如果我們的思想、言行、所有一切日常生活、工作都能專心一意,不受干擾,就是定。
Q:人生難免有低潮,但很難度過,禪修可以幫助我超越嗎?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當我們處於低潮時,如何自我超越?當受到環境的刺激、打擊之後,有沒有辦法再振作起來?當面臨事業的失敗、親人的遠離時,會不會痛苦萬分?禪,可以幫助預防這些事情重覆發生,就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與自我超越的智慧。 一般人因為沒有超越的智慧,沒有圓滿的智慧,所以每天都生活在壓力痛苦當中,而痛苦的原因,其實就是貪心、瞋心、癡心-所謂的「三毒」所造成;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執和法執太深、業障太重。 人間有許多如財富、名利、地位等等的迷惑,容易讓人追逐並興起爭鬥的心。其實這些可有可無,如果你沈迷於其中,就會深陷痛苦,你的心就會被綁在那裡,無法跳脫;萬一不能如願,就會陷入痛苦煩惱的深淵,無法自拔。但禪修可以讓我們具足智慧,遠離這些根塵煩惱。 如何遠離根塵?就是佛陀在《金剛經》教誨我們的「離相」-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何做到呢?就是要有清淨心、法喜心,這在平時就要養成;當你養成以後,自然不會執著。也就是說,你的心不要住相,你的心要無所住相。 那要怎麼做才是離相呢?就是不管吃飯,還是工作,都不影響心裡的清淨,這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而這種「隨緣不變」的清淨本心,自己要儘量養成,如果你能夠保有這種清淨的心,即使外在有什麼不如意,很快就能將心調適過來。如果能夠這樣,表示你在這方面下過功夫,可以慢慢做到離相。 所以如何解除煩惱和痛苦,渡過人生的低潮?這要靠禪修的智慧,修世尊所傳的印心佛法,就會成為具有智慧、最快樂的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禪包含了很多意義,以禪的境界來說,人的身體和地球都同屬一體,雖然兩者結構大小不同,可是人體很多部分都與大自然界的一切物質有關。 比方氣候變化會影響我們,環境變化也會影響我們,這就是同屬一體的緣故。也就是說,大自然界的每個個體,都脫離不了大自然界一切物質的影響。 禪是有生命力量的;以地球為例,許多生物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大自然界給予它生命的力量。同樣地,如果我們的身體能夠與大自然界的禪的力量相應,進而取得大自然界的生命力,就可以讓體內的細胞維持生命,而能延緩老化、退化。 禪,最重要的就是祂的精神力量,那是什麼力量?是一種大智慧。所以真正懂得修禪的人,絕不會被一般世俗所污染。 有人說,一個人的命運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也有人說命運是上天註定的,不可能改變。一般人如果覺得自己的運氣不好,通常都會去看相或算命,這是人的習性。其實想改變命運,應該要來修禪,因為禪是命運的主宰,是大自然中一股看不見的力量。 萬相由心造 心淨諸法生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冥冥中,好像有股力量在左右我們;比方有人覺得自己非常努力,工作也很認真,但運氣總是不如人;也有人自認心地十分善良,卻時常遇到倒楣的事;諸如此類,讓人覺得心理很不平衡。 但「禪」的力量可以讓我們的心都非常平衡。當自己對某方面不太滿意時,禪本身會有一股力量,只要能靜下心來感應祂,然後再把困擾之因找出來,慢慢地,智慧就會從內心深處顯露出來。 其實很多世法都是由「心」造化出來的,很多心理問題或煩惱,也都和「心」有關。所以一般宗教都是從「心」來接引,幫助人們解開心裡的痛苦、煩惱。 我曾在教師研習會的演講中提到,應該讓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禪,因為學禪以後,可以讓身心更健康,一個擁有健康身心的人,將來到社會上做事、創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修禪以後,想法會和過去不一樣,會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觀,進而創造出真正的理想人生。一般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就像浮萍一樣,飄來飄去,沒有人生目標,只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生活、工作。 如果能夠來修禪,透過禪的力量,會讓你的頭腦保持冷靜,心也不容易浮動。比方大家都陷入忙亂的時候,你可以冷靜地面對一切,而且會很清楚地知道該怎麼做,不會跟著亂成一團;這是修禪的好處之一。 所以,禪修是可以改變人生的。如何改變?如果一個人平常看事情的眼光都很短淺,當他修禪以後,因為與大自然界相應的結果,會使他的心量在不知不覺中擴大,而隨著心胸擴大,智慧也會逐漸增長,會了解這世上的形形色色,其實遠比五官所感受到的,還要更加豐富。 一般人都是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聽人說話,或是憑感覺來認知事物;這些所見、所聞、所感受的一切,通通都會進入我們的意識,如果遇到了刺激(不一定是打擊或挫折,也許是看到了喜歡之物,想要擁有它),立刻就會產生直接反應;但如果是一個修禪的人,就不一定會受影響,因為他的心隨時都處於「定」中,是非會分得非常清楚。這就是修禪者在定中所產生的微妙智慧。 所以,修禪的人會比平常人的智慧要突出,因為一個人在頭腦清醒時,會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有了這種冷靜的判斷力,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對整個事業或人際關係……等,慢慢地體會出一種客觀的方法與態度,來圓滿一切。 禪定燃心燈 點亮智慧光 在禪定時,會從心裡產生一種照破黑暗的光明力量,會生出信心,讓前途從黑暗轉為光明。這就好比在沒有燈光照亮的夜晚走路,因為怕跌倒而覺得畏縮、不自在,也不敢邁開大步向前走。但如果是走在有燈光的地方,不論做任何事,都會很自在,也不會害怕跌倒。 所以運氣不好時,不要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為什麼?因為自己心裡的那盞心燈沒有點亮,靈性處於黑暗中,當然會跌跌撞撞。不過,心燈總有點亮的一天,那就是要來禪修,用禪的力量點亮心燈。而這盞光明的心燈,在禪定中就可以看到。 一個人修禪以後,心會很通透,可以感受到對方的一切。因為當心很清淨的時候,就像一個平靜的水面,可以看清水裡的一切;所以對方心裡在想什麼,或是需要什麼,都可以知道。這種平靜、平衡的心就是禪的境界。 當一個人的意識在活動的時候,外在環境所發生的事情,不管是否與自己有關,往往都抓不住事實的真相,而直接從意識去判斷。但這種意識判斷不一定是對的,有時會出差錯,這就要靠我們在平常的禪定中,讓心靈點燃光明的心燈,當心燈點亮以後,是非判斷會非常明確,心胸也會非常開朗。 比方自己過去因為心胸比較狹窄,所以容易與人發生衝突,但禪修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所改進,而且還會覺得過去的行為很無聊。 曾有人告訴我,他以前禪定的時候,只要一坐下來,就會看到定中的自己全身發光,感覺非常舒服;但如果他的心情不好,或是與人發生不愉快,就會心神不定、心很亂,禪定也坐不好。 這就是他的心已經被污染了。當心受到污染時,要趕緊設法讓它重新清淨。所謂清淨,就是讓心靜下來;心靜了以後,才會知道應該怎麼做。 禪修一定要實修實證,不能道聽塗說。也就是說,一定要自己親自去體驗。常聽人說:「禪是不可說的」,所謂「不可說」,不是「不能講」,而是「無法說盡祂的真諦與好處」,而這種真諦與好處,只有在禪定中才能了解。 當禪修一段時間後,禪定經驗會愈來愈豐富,思想也會愈見開朗,原本在心中解不開的心結,也會慢慢解脫。這是因為禪修以後,心靈層次得到提升的緣故。 所以,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開創美麗的人生,一定要讓自己的心靈不斷提升,而禪修就是最好的方法。
專訪/羅佩禎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早在1960年間,科學家便發現心臟與大腦之間,存在某種特殊神經傳導的路徑與機制,心臟會經由某種特定神經傳導路徑所傳送的神經電訊號,抑制或強化大腦的電性活動。 身兼心理學家與科學作家的Daniel Goleman曾說:「人類大腦已經10萬年沒有進化了」,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羅佩禎博士表示,即使在21世紀高科技發達的今天,人類大腦仍是以戰鬥(fight)或逃跑(flight)的動物本能為主要運作模式,也就是以杏仁體(情緒管理中心)和海馬迴(記憶轉運站)為操作主體,一旦杏仁體發生情緒反應,往往便立即掌控整個大腦運作。雖然目前絕大多數的學者及研究人員,仍然堅持大腦是人類智慧之所,但在臨床觀察與科學研究上,已出現新的論述。 科學家發現,人類從心臟傳達到大腦的指令,遠比大腦下達至心臟的訊息,要多出甚多。研究顯示,心臟可透過以下4種管道,與大腦及全身進行通訊,分別是血壓脈波、荷爾蒙(註1)、神經傳導機制及電磁波(註2)。 註1:例如atrial peptide,一種壓力荷爾蒙,可抑制cortisol。 註2:這種電磁波可環繞人體360度,在距離人體90至120公分處,均可測得。 情緒影響心率變化至鉅 羅佩禎教授指出,早在1960至1970年間,科學家John Lacey和Beatrice Lacey便已發現,心臟和大腦之間,存在某種特殊神經傳導的路徑與機制,心臟會經由某種特定神經傳導路徑所傳送的神經電訊號,抑制或強化大腦的電性活動。此外,德國科學家Velden and Wölk在1987年及1989年發表的兩篇論文中,也證實心臟會經由神經通道,傳達激發訊息到丘腦,讓大腦皮質一起同步活動。 羅教授表示,心臟的電磁波現象,在醫學臨床上,主要是以心率變化為觀測標準;也就是說,電磁波會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改變,譬如生氣、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強烈時,會產生極端不和諧的電磁波場;但如果是喜悅、愛與慈悲、感恩、寬大包容……等正面情緒,則會讓心臟發出和諧的電磁波場。 所以,心臟就像是個廣播台,隨時都在播放交響樂(電磁波),不管樂章是和諧的,還是錯亂的,都會直接穿透到全身每個細胞、組織和器官,也會傳播到外面的世界。 羅佩禎教授以自己開車為例指出,如果途中遇到焦躁或橫衝直撞的駕駛者,胸口常會感到一陣刺痛,因為接收到對方傳遞過來的負面磁場。 「由此可知,這種『心波』傷人的程度並不亞於利器。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到處都充滿這種煩躁不安的心率磁波,其所匯聚的總體波場,對大家的身心都很不利。」羅佩禎教授感慨地這麼說。 心波主導心腦通訊品質 她更進一步指出,這些電磁波場的律動是好是壞,會直接呈現出「心、腦」之間的通訊品質;例如圖一,當情緒沮喪、憤怒或焦躁不安時,心率節奏會隨著時間變化,而呈現紊亂不規則的波形,此時不但全身細胞節奏失調,傷害健康,還會讓大腦關閉高層心智與知覺處理中心(稱之cortical inhibition,大腦皮層抑制),甚至會引發失控行為。 但如果是心懷感恩、快樂等正向能量,其心率波形則明顯呈現規則節奏,如圖二所示,此時「心、腦」之間的通訊品質可達最高,全身細胞也處於和諧的律動之中,身心自然健康,同時還能有效開啟大腦高層次的心智知覺處理中心(cortico-facilitation)。羅佩禎教授表示,她在交通大學執行的生醫訊號研究,就發現幾乎90%以上的禪修族群,都呈現如圖二般的和諧心率節奏。 淨化心的磁場 自然抗憂解壓 如今,國際上已有愈來愈多探討「神經心臟學(neurocardiology)」的西方醫學專家及研究者,開始重視心臟所傳遞的不可思議的智慧與潛能;比方HeartMath Solution Inc(開發心靈能量股份有限公司)就以專注自己的心臟及調節呼吸,發展出一種抗憂解壓技術,臨床上發現,這種方法可將一個人的電磁場由紊亂轉為和諧,而它與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印心禪法──專注明心脈輪(位於心臟)與名色呼吸法,十分雷同。因此,若能在日常生活中,藉由修鍊印心禪法,增強內心的正向能量場,就不易產生負面情緒,可以自然地達到抗憂解壓之效。 其實,阻礙人類大腦無法進化的主要因素就是意識,人們往往因為想得太多、主觀意識過重,而讓大腦受情緒所控,於是便產生像憂鬱、焦躁或壓力過大等文明病。因此,如果能夠做到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或許才是讓大腦升級的關鍵。 悟覺妙天禪師在《禪心歌》的一段歌詞中說:「心淨心自明,心明見自性,自性本天生,何必向外尋」,意思就是,一般人的心都是瞬息萬變、十分無常的,也許過去是這個想法,現在卻不這麼想了;過去認為是對的,現在又覺得不對了;昨天所想的,今天早上起床後就變了;這個心隨時都在變化,不僅影響情緒,也影響健康和生活。 但除了這個凡心,我們內在還有一顆清淨的本心,那就是佛家所說的佛心,基督教稱之為聖靈,這顆本心是清淨無染的智慧泉源,祂本來什麼都具足,什麼都知道,是大智慧;所以禪師說「自性本天生,何必向外尋」,心靈內在本就涵藏豐沛的智慧,但唯一的條件是不能受污染。只要不讓我們的心被世俗慾望所沾染,不管發生什麼事都無住於心,保持清淨,以這樣的磁場能量進行心腦通訊,自然一切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是最有智慧的。 羅佩禎博士 小檔案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美國佛羅里達州甘城榮總醫院研究助理 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腦波實驗室研究員兼工程顧問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現代人不僅工作忙,心也很忙,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壓力。如何紓解這種壓力?禪修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不但可以放鬆身心,還可以從禪定中提升心靈。 曾經有人建議我興建廟宇,可是我認為,一個人不管修行還是蓋廟,都要有智慧;修行是為了什麼?蓋廟又是為了什麼?都要想清楚,才不會盲目而行。 以前有位女居士想要蓋廟,可是沒有錢,後來她的朋友捐了一塊地給她,就把寺廟的地基先建好了。有一天我去拜訪她,她問我:「這間廟蓋好以後,要如何經營?」 我反問她:「當初妳在蓋廟時,就應該先想好蓋廟的目的;我先聽聽妳的意見,再答覆妳。」她說:「我希望有很多人來朝山。」我說:「朝山是有條件的,第一要有知名度,第二要有一定的規模。你可以衡量自己是否合乎這些條件。」 同樣地,不管修行或信仰宗教,也必須先明白「我為什麼要修行」、「我為什麼要信仰這個宗教」,才不會在修行過程中發生偏差,這就是智慧修行。 盲目外求佛 不如智慧行 那什麼是盲目修行?就是迷信,就是一見到菩薩就盲目地拜,一看到廟宇就盲目地進去燒香。 聖嚴法師以前曾提倡「正信佛教」,就是因為他看到社會上有很多迷信,所以特別強調要修「正信」佛教。但除了要有「正信」的佛教,還要有「智慧」的佛教。 所謂智慧的佛教或智慧的宗教,是指信仰者將心皈依於信仰的對象;也就是為心靈找一個歸宿,就像我們辛苦工作了一天,晚上可以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一樣。 但大部分人的心靈都是無所依、無所歸,因為現在很多佛教徒雖然皈依了某某法師,但大多流於形式,只是辦個手續,領一張皈依證而已,甚至有些人有好幾張皈依證,這樣並沒有實質意義。 真正的皈依是自性皈依,也就是心靈的皈依。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我們心靈所皈依的對象,將來必須能夠帶領我們的靈性到達皈依之處──天國、佛國。 其實天國、佛國離我們不遠,就在人間,甚至在我們體內就可以找到這種美好的地方,只是大家忙於生活而忽略了。如果能夠藉由禪定讓身心放鬆、意識清淨,就可以找到天國、佛國。 禪定是所有宗教共同的修行方法,只是方式不同;不管是祈禱、唸佛、還是坐禪,都是禪定,從身體的定,到心裡的定,最後進入靈性深定。 祈禱時,以最清淨的心靈與上帝溝通,此時沒有「我」的存在;沒有「色聲香味觸法」;沒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沒有「色受想行識」,完全是「無我」狀態,這樣才能直接進入心靈境界,與上帝、佛陀溝通,因為此時的你就在淨土。 一切宗教都在對治每個人不清淨的心;如果心很清淨,每天很自在,當下就是佛。可是因為我們的心還有很多無明與執著,不能自我解脫,不能超越人間的煩惱與痛苦,所以不能讓智慧突破,見到光明的自性。 所謂禪定,是將原本不平靜、不平安的心歸於平靜、安詳、自在。所以不論是禪坐、唸佛、還是祈禱,都是為了讓意識清淨,讓心靈可以直接通達我們的皈依之處,這就是修行之路。 真正的唸佛是「無念而念」,是一種相應法,也就是與佛相應,這樣所得到的清淨力量才會更大。而這種相應法比起看佛經、背咒語、唸幾萬遍佛號要更有用。我們要了解它的真正意義,才不會流於形式。 祈禱也一樣,要不斷地懷念上帝的偉大、慈悲及大智慧、大圓滿的精神,這樣我們的心靈就能很自然地產生淨土、產生天國,而直接通達皈依之處。 禪定也一樣,學禪定的第一步,先要學會基本坐姿,這是為了超越生理的障礙,超越身體的痠麻痛癢等不適感,甚至再深入一點,還包括意識上的變化。 禪定就像蓋房子一樣,如果打好一百層樓的地基,就能蓋一百層大樓;但如果只有三層樓的地基,就只能蓋三層樓。所以一定從呼吸開始練起,從專注開始練起,不能馬虎。 修心覓菩提 禪定入佛心 修行最快的方法就是修心。像「色聲香味觸法」的感受,都是來自於意念,也就是心識,所以修法其實就是修心,把心直接皈依於心靈深處,皈依於佛國、天國,修行就是如此! 但修行的過程中充滿各種困難,比方有些人身體不好,就很難清淨,但身體不好有時是因為心理因素所造成,如果心中有很多事情想不開、放不下,心結就會愈打愈深、愈打愈多,這樣當然會影響氣血循環而產生病痛,因為「氣血不通則病,不通則痛」,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那要如何克服?必須從「心」、從意識上、觀念上去超越。譬如發生爭執時,如果能退一步想,就能海闊天空,心裡自然舒服。但如果更進一步地爭吵,也許會招惹更多麻煩。 比方很多人為了一點小事就打官司,最後原告變被告,告來告去,搞得雙方都痛苦不堪。如果能退一步想,留一點空間給彼此,就不會產生摩擦,這是禪的智慧。 但如果大家都要搶這個空間,那就落入了我相、人相、眾生相,一定會發生爭執,帶來很多煩惱和痛苦,非常不值得。 在身體方面,很多疾病其實都是內心的不圓滿所引起,所以應該讓心保持清淨、安祥詳和平安,每天過著快樂自在的日子;不管有錢沒錢,也不管是高官還是平民,這樣的人生就是最大的福報。 所以修行第一個要件,就是每天自在。如果不自在,就要自我檢視,為什麼不自在?是擔心什麼事嗎?或是有其他原因?要去參出來。只要能把原因找出來,加以解決,不自在的原因就空掉了,心也獲得解脫,可以保持清淨、自在和法喜。 如果每天都能很自在,就會充滿法喜,而人際關係就從這裡開始建立,工作效率也從這裡開始進展,精神領域也會從這裡開始突破,所有修行上的障礙都會從這裡開始解脫。 所以,一切都是從「心」入門,不管修行,還是做人處事,都要先求心的自在、心的圓滿,要知足常樂,這樣就可以每天很快樂、時時很快樂。
採訪整理/謝明媛 專訪/許晉銓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禪定對身心的好處,遠比想像的更容易,也更快速,只要禪定幾小時就可啟動。而好的基因被開啟,可以更進一步啟動身心的正向循環,帶動更多的修補與調理機制。 這幾年心靈醫學正夯,大家都知道禪修有益身心健康,可以減緩疾病的臨床症狀。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許晉銓博士表示:「其實禪修的好處,可以透過改變基因調控的方式來證明。」這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但卻是對禪修的一項有力證明! 許晉銓博士表示,在過去3、40年裡,世人對於禪修有益身心的探索,已從譏笑懷疑轉為積極地進行系統化驗證,因此累積了許多令人無法否定的科學化數據;然而,多數的研究都比較偏向現象觀察的統計,包含腦波的變化、壓力的調適、人際的互動、抵抗力的提升、心血管疾病或疼痛的緩解……等,所以仍有許多偏執的科學家提出質疑:「這些現象也許只是人為心理因素的一廂情願所產生的結果,沒有分子機轉的證據支持。」但這幾年的研究發展,可能已經徹底改變這群鐵齒族的想法,因為人類基因解碼已幫助相關研究走進分子基因鑑定,不再只是敘述性的心理反應。 禪定可對身心產生調控作用 挪威Saatcioglu博士曾在2013年利用生物晶片進行人類全基因組的掃描,同時證明在短短2小時的禪定練習後,即可對人體的身心系統產生基因表現調控的影響。有趣的是,放鬆運動或身心休息也可以調控部分所列舉的基因,但禪定練習的影響層面,卻遠大於這些一般人認定的「好的休閒活動」。 經過長期的追蹤,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們得到一個一致性的結論,那就是與禪定練習最具相關的基因,可以依其功能分別達成以下4點: 1.免疫功能快速提升,可有效減少病原菌感染及入侵,並縮短感染疾病的病程,讓病人更快復原。 2.抑制身體慢性發炎反應,減少體內的氧化壓力與自由基,降低罹癌風險並延緩老化。 3.恢復細胞發電機粒線體的體內活性,使生體充滿能量,讓全身細胞變年輕。 4.幫助身體製造更多NO氣體,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有效降低高血壓,減少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開啟好基因 啟動身心正向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禪定靜心對基因的調控方式,已在2014年由Wisconsin-Madison大學的Davidson博士證明,可藉由修飾基因序列上的核蛋白來達成,讓相關基因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更有趣的是,這些被禪定靜心所調控的基因,常常就是那些開發出來的新藥物最常調控的基因;這意味著禪定靜心在未來的臨床應用上,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許晉銓博士表示,從這些短期與長期的基因表現觀察可以發現,禪定對身心的好處,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容易,也更快速,只要禪定幾小時就啟動了。而好的基因被開啟,可以更進一步啟動身心的正向循環,帶動更多身心修補調理的機制,這真是佛家所說的「種好因,得善果」。 所以,想要改變自己的基因未來式嗎?趕快來禪修就對了!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禪是大自然界中,各種森羅萬象的綜合體,就像地球包含無限的寶藏,或是我們體內有許多內臟一樣,這是禪的奧妙之處。 如果想要了解大自然界的奧妙,了解禪的奧妙,絕不能憑空想像,一定要透過禪定,進入另一個境界,才能看透整個宇宙、整個禪的真面目。如果只是以一般人類研究學問的方法來追求、分析、思考、推斷,所得到的結論一定與真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因為人類透過五官所獲得的知識實在太少,單憑這些聽來的、看來的、自己想的、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或常識,怎麼能夠看透整個宇宙?看透整個禪的心?那是不可能的。 要成就佛陀,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心」;也就是說,要達到禪的真面目、禪的真正境界,必須從「心」入門。而印心佛法就是讓我們成就佛陀、了解宇宙一切生命現象的不二法門。 離相諸相滅 清淨光明現 修行要從「離相」開始,也就是從「我」的觀念開始慢慢放空,慢慢從「有」到「無」,而這也是從色界到欲界、到無色界的過程,其中的層次變化,完全都是心理、意識上的變化,同時也是將我們在意識界的知識與觀念,慢慢轉化為智慧的心路歷程。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們的身體也會隨著生理的結構與狀態而有所變化,也就是體內的細胞、器官、組織及整個系統,都會愈來愈強化。 另外在精神上也會愈來愈好,而且因為經過了從意識到智慧階段的種種變化,會讓我們的心得到層層解脫,慢慢地就會在心裡露出曙光,會有光明的世界顯現。 此時不但會覺得精神比以前好,對事物的看法與判斷也會與過去不同;因為當我們接收資訊以後,會更有智慧去分析,當然就會比以前更精準地掌握整個事件的核心。 所以,不管成就與否,最起碼我們的身心已經得到了平衡,達到了健康、愉快、喜樂的境界。 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喜樂,每天都會過得非常快樂自在,而這種和諧、和平的氣氛,就是禪。這是我們禪修第一步要達到的境界。 如果還沒有達到,表示自己還沒找到身心的平衡,也就是生理上還有障礙需要超越,意識上也還不能自我控制。 這就像我們在禪定時,雖然很想要「定」,但偏偏妄念很多,無法控制。等到有一天,自己能夠控制妄念時──不是只有禪定的時候沒有妄念,平常在行住坐臥中也不會空想,要能夠這樣,才能與宇宙達到平衡。 當身心平衡以後,要再更進一步地與外面的大自然也取得平衡,這樣就能輕易察覺各種人、地、事、物的現象,甚至連大自然界的天氣變化,也可以察覺。 如果到達這個層次,自然就會得到一般人沒有的能力,這是因為身心得到平衡後,同時也與外在的宇宙體取得平衡,於是便產生一種和諧、共同的磁場,所以會有這種能力與力量。 但在得到這些能力前,必須先打好呼吸的基礎,因為宇宙也有呼吸,我們的呼吸必須和宇宙的呼吸合一,取得平衡。 柔和生包容 祥和融為一 那要怎麼做?就是在禪定時,試著去感受地心引力的力量,同時也感受地球轉動的速度,就會發現,它其實是非常緩和的,緩和到察覺不出來;因為如果轉得很快,雖然有地心引力,但我們還是會被甩出去。由此可知,整個地球都充滿了大智慧,什麼大智慧?就是在柔和的環境中,才可以包容萬物,讓各種生物得以生存。 同樣地,如果我們的心也能和地球轉動一樣柔和,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排斥感,就會很有親和力,會讓人喜歡與你做朋友,也很容易得到民眾擁護。這雖然是大自然的現象,但裡面充滿智慧。因此,我們如果能在禪定中開悟,就可以得到很多智慧,如果將這些智慧都應用在人生上,必定獲益無窮。 我們再來參一參:地球給了我們生命,如果沒有地球,就沒有生命。另外,我們還可以從地球得到許多資源,像是水、石油、瓦斯、各種礦產及能源……等等,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有智慧,就有方法得到這些資源。 而空中的風,是天地之間的呼吸;當天地的呼吸很緩和時,就像春風輕飄飄地,感覺很舒服;這和緩的風就好比我們的呼吸,是很健康的。但冬天或颱風的那種暴風、旋風就讓人受不了;如果我們的呼吸像狂風一樣是有聲音的、或是很急促的,就是一種病息,不能與天地的祥和之氣融合為一,產生同一磁場。 所以,人的生命離不開「地、水、火、風、空」五大,空是指空大無邊的空間;在這五大裡面有很多的變化與智慧,可以給我們很多力量。 禪修以後,如果能將自己的心通達智慧,再將這顆智慧的心通達「地、水、火、風、空」五大,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可以加以運用,也可以改變一些負面現象,如此一來,這一生就充滿了多采多姿,會非常完美。 這就是為什麼學禪定要從「呼吸」入門的原因,因為呼吸實在太重要了,不要以為自己生來就會呼吸,而輕忽了它,一般人的呼吸只是最普通的淺呼吸,我們要從淺呼吸調到深呼吸,然後到腹部呼吸,再到胎息。 等到學會胎息以後,還要在定中觀息,甚至觀心、觀整個宇宙、觀一切人生的煩惱與痛苦從哪裡來?該如何斷滅它?如何離苦得樂?觀自在菩薩就是這樣成就的,所以不要小看呼吸。 修行要想成就,先要做到胎息,而且要非常熟練,在定中觀息──觀息的粗細、息的微妙,要這樣觀,才知道如何用它。如果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氣,就可以運用大自然的氣,否則一切都是枉然。 修印心佛法就是這麼奧妙,因為祂是智慧的佛法,可以讓身心得到清淨與智慧,所以修印心佛法的禪行者,一言一行都很圓融,這是印心佛法最寶貴的地方。
為什麼別人禪定,感應都很好,我卻感應不到?是不是我有什麼障礙?還是我比較笨?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不管是出世法,還是入世法,都要設定一個目標,才不會有偏差。譬如禪修,很多人都是因為身體不好才來禪修,修了一段時間後,身體真的變健康了,我也為他們感到高興。師父傳授的十脈輪禪定,一方面是幫助大家得到健康,另一方面是讓大家清淨體內無始劫以來的各法界,所以在專注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精神統一。 精神要怎麼統一呢?就是在禪定坐定以後,身體必須保持不動;因為身體能夠持續不動,表示意念也不動,才可以在禪定中做好專注。比如專注名色脈輪時,一定要專注到核心,那要怎麼做?一開始先要收心,如何收心?可以試著去感應心臟,如果感應到了,表示心收回來了,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如果能感應到心,心就不會跑到外面,意念也不會四處紛飛,可以把全部的精神都灌注在名色脈輪或其他要專注的脈輪。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別人禪定,感應都很好,我卻感應不到?是不是我有什麼障礙?還是我比較笨?」其實,可能是因為自己比較聰明,所以才沒有感應。因為聰明的人經常用腦筋、用意識在思考,當聽到別人在禪定中可以看到光、看到菩薩,或是肉眼看不到的景象時,就拚命想讓自己也能看到,結果愈想看就愈看不到;為什麼?因為一直在「想」,心不能清淨,所以看不到。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想」這個字,是心中有「相」的影像,把你遮住了,所以什麼都看不到。但反過來說,如果心中沒有「相」,也就是什麼都不想的時候,往往就會有一道光突然來到心中;而這「一」道光進入「心」中,就是「必」,也就是必定能看到;所以禪定的時候要放下意識,什麼都不想。禪修就是這麼奇妙的事!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請問「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來修行? 修行有句話是「無生法忍」,這是菩薩的智慧,祂超越了物質和精神的世界,若用在世法上,就是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便先考慮後果,避免發生後續的麻煩與痛苦,這是「無生」;「法忍」則是在事件發生以後,應該如何妥善處理或補救。 這種「無生法忍」的智慧可以運用在商場上、事業上,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換句話說,就是不打沒把握的仗,對於沒把握的事,就不要去做,或是事先考慮可能會發生的任何狀況,以及該如何補救,這是非常重要的。 比方做家庭計畫或事業規畫時,不要聽到對方說了滿滿的好話,就二話不說地參與,結果吃了大虧,所以事前要經過一番考慮,在投入某種事業之前,要詳加評估,有些人急急躁躁,有些人又過於保守,像這樣「過與不及」都不好,要能夠履行中道。 修行也一樣,要「不立二邊」,也就是不去修聲聞,也不去修緣覺,不去著文字相或聲音相,這都是二分法;只有「直指本心」,直入心靈,才是中道,才是究竟。 當年,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時,諸弟子都很傷心,害怕沒有人再傳他們佛法,讓他們成佛。釋迦牟尼佛說:「你們要『依法不依人』,要依我傳的『法』來修行,而不是依我這個『人』。第二要『依義不依語』,要依我說法的真實義去修行,而不是依我所講的話。第三要『依了經義,而不依不了經義』,所謂了,是完成、圓滿的意思,經是不變的真義;也就是說,要去了解經義的真實義,要修最究竟的法門,而不要修聲聞、緣覺的方便法,那永遠不能成就。最後要『依智不依識』,要依照智慧,而不要依照意識,因為意識只是五官的產物,而智慧超越了物質世界,所以要以智慧來做人做事。」 我想,如果沒有智慧,大家也不會來修行;因為有了智慧,才不會排斥這個修行的機會,所以大家要珍惜這份法緣,精進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