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溫哥華華語文學校的克拉克校長和雪莉老師是一對幸福的夫妻也是一起打拼的志業伙伴。
這天他們來電台受訪談「自學」還是「自學」的故事。他們夫婦熱愛學習熱愛求知,自學數位科技也自辦教育,在網際網路上連結到台灣噗浪客社群,展開連續10年,七月放暑假就飛回台灣參加噗浪客的網聚活動。
加拿大到台灣來回一趟2個人機票至少10萬元,連續10年超過百萬元,這個跨國候鳥移動的傳說故事,流傳很久,究竟「是什麼樣的吸引力?」以及「又是什麼樣的恆毅力?」
這是一個為教育遠走他鄉的故事,也是一個為華語文傳承推動日新月異,每年七月定期回返日月潭到杉林溪交流的故事。
雪莉老師娓娓說出,他們22年前,也就是1997年帶著三個女兒和哥哥的孩子,遠赴加拿大溫哥華。因為大女兒是敏感體質,二女兒在校經常被體罰,綜合考量後結束台灣的補教事業和基金會工作,全家出走。
一、自學
台灣教育體制和西方教育體制的根本問題是學習的主體是小孩是學生,克拉克校長指出,唸高一的侄子在台灣課堂上學三角函數,老師照課本進度講解,然後考試。在加拿大是學生自己按進度練習學習,課堂上老師不教,只會協助解答疑問,所有都是學生自學再自學,學習是學生的事。沒有老師上課教概念解題寫黑板筆記的。
雪莉老師也表示,他們的三個女兒和侄子在加拿大的教育體制下,一路迂迴探索各自適性發展,各有天地。
二、自學
「你不要教課了!我們自己來辦一所華語文學校吧!」克拉克校長在沒有人脈關係資源的異地異鄉,有一個下雪的日子,直接向雪莉老師邀約勇敢創業,學莉老師夫唱婦隨結束當地傳統老僑校教華語工作,開始招生辦學。
「創業的0到1之間是最困難的。」雪莉老師回想過去點點滴滴,辛苦但也順利。雪莉老師指出,我們是從自家3個小孩連同他們的同學24個開始,挨家挨戶發傳單和拜訪,從社區出發到登記立案,克拉克校長自學數位科技努力開發教案教出口碑,100個然後200個,再被迫轉移校區到市中心,原本擔心競爭激烈,學生會流失,沒想到真金不怕火煉,學生數持續增加到400多人。
克拉克校長是台大外文系畢業,在台灣辦補教事業,去加拿大考熟稔英文,自學數位網路科技和程式設計,他把科技融入學習管理和教案,把台灣康軒教材轉換成戲劇情境教學,將唐詩宋詞融入表演,同時有布袋戲以及皮影戲等教學,寓教於樂,吸引家長和幼稚園到高中不同年齡的學生來學習。
克拉克校長積極學習積極與時俱進轉換教案,2000元的機器人,他更改程式語言的編程,做為輔助教具,活靈活現,讓小孩熱愛機器人熱愛華語文。
克拉克校長和雪莉老師的華語文學校強力開展,但是堅持不開分校,堅持品質,傳承華語文文化,現今有24個班級約三個教學體系1. 是吸引台灣人的繁文華語,2. 是中國大陸的簡體華語,3. 是針對其他各國第二外語的學習需求。
人生像網球一樣,球來就打,別想太多!
克拉克校長和雪莉老師的辦學故事,是「自學」樂在學習,他們學習新事務,做有溫度的人。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