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中國科技創新的成功秘密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高科技企業開始減少在新產品上的投資,賈伯斯說:當所有人都在縮減投資時,我們卻決定以投資來一路挺過衰退,我們持續投注於研發,努力發明一堆新東西,以便在衰退之後,立刻遙遙領先競爭者。賈伯斯的這個想法,成就了當代僅見的企業創新,並且持續十年不墜。

 

雙城記作者狄更斯有一句名言: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的確美好的機遇可能醞釀在最糟糕、最混亂的時代,最美好的時代或者瞬間消失而慢慢走入衰退。

 

科技創新對於中國而言,無疑是重中之重,目前美中貿易戰使得經濟增長放緩,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遭禁運,種種打壓中國科技崛起的行動,讓中國對於科技創新作為未來經濟發展重要原動力的認識和決心。

 

五月份的科創板開板,是一項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在當前不利的經濟環境之下,中國的科技創新可能沒有一個很好的起頭。但是也有觀點反應,困難不利的環境反而降低長期創新的機會成本,有利於創新,如果制度的設計完善,支持營造一個適宜創新的環境讓新創企業投入,面對內外的負面壓力也許能夠扭轉形勢。

 

中國經濟經歷四十年改革開放的一路高速發展,已經來到一個發展瓶頸,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高端科技經濟環境的實現,科技創新是根本辦法。什麼時機是最好的時機?讓中國能夠在下一次工業革命取得優勢,在可能的應用領域裡萌芽茁壯,形成完整高科技產業聚落。

 

就企業而言創新研發應該是「使命」,是科技公司的核心價值。 賈伯斯一直說蘋果要與眾不同,就是要領先消費者創造需求,不斷地開發出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體驗的產品,因為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科技公司透過不斷創新引領消費者,看到和體驗到科技產品可以呈現出意料之外的水準、便利與美觀。

 

華為的任正非在公司營收很好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最壞的情況,投入大量研發,才能夠在關鍵時刻扭轉頹勢。 但中國這樣的企業很少,大多數企業在有利的經濟環境下都是想著銷售生產額,將其利潤最大化,投入高風險,長週期的研發項目反而成為次優選擇。

 

如果科技企業視「研發」為使命,就沒有所謂好的時機或者壞的時機, 因為那是科技企業的根本命脈,只有研發成果何時推出商用營利的時機問題。執行長關切的是人才的延攬與留住,對的人坐在正確的位子上,資金的籌募,政府的相關政策是否配合等等。

 

經濟學家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理論」認為,經濟創新不斷地從內部使這個經濟結構革命化,不斷地破壞舊有結構,創造新結構,所以從產業的角度,它是一個自然汰舊換新的過程,科技創新企業就是在產生出來的眾多新領域,創造相關應用、產品與服務。

 

創新企業需要的不是激勵,而是像賈伯斯與馬雲般發自內心的「熱情」,要讓科技與世界變得更美好,賈伯斯常說:蘋果所做的每一個產品都是為自己和家人做的,所以會盡心盡力。 缺乏熱情做任何事情都難以持久。

 

科創板的開板就是政府所能夠給的外部激勵,提供企業籌募需要的資金,金融市場在服務科技創新行為的舉措上更多樣化,為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融資管道,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措施,對於高科技人才給予最有效率的簽證或居留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