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豐年社就是負責豐年跟鄉間小路兩個刊物,前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希望豐年能跟上現在數位化的腳步,帶領豐年社可以做出更好更即時的專業農業刊物,於是他找來了汪文豪來做社長,汪文豪也在曹主委的信任跟支持下組建新團隊開始將鄉間小路轉型為農傳媒,農傳媒也在汪文豪社長的領導下逐漸成為最專業的農業報導。
當初汪文豪就任社長的時候,徐永明質疑過農傳媒的中立性,要求黨政軍必須退出媒體。
汪文豪當時對徐永明立委的解釋是:「農傳媒會盡到媒體本分、忠實報導,一方面協助推廣農業政策,一方面也搜集民情成為農業議題交流園地,當時喊出的是『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
在過去汪文豪帶領的豐年社並沒有愧對「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這13個字,在曹啟鴻任內他非常支持汪文豪,但可惜曹啟鴻被換掉了,換成了林聰賢,林聰賢要的不是「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媒體,他要的是一個能護航,能聽話,能專心做好農委會要宣導事項的媒體,那麼汪文豪就變成他的眼中釘。
去年因為豐年社接受斗南農會前年的委託出書,他出席了這場新書記者會,而後來就被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以影響選舉為由逼退。
汪文豪離開豐年社之後,他的總編、記者等一一被逼退,農傳媒漸漸轉型成實質的官媒,在最近巴拉刈的議題上,不只一面倒的倒向農委會,連過去專業中立的報導,都可以拉掉並修改內容。
如今台北市勞動局還給汪文豪一個清白,但誰來還給我們一個專業的農業媒體呢?
作者為知名評論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