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宗慶/《木蘭》重要的意義 每回排練觸動我心!

    擊樂劇場《木蘭》中國大陸巡演第一站,4月4、5日在廣州大劇院的兩場演出非常順利成功,如報紙所寫的一般,每到一個地方就征服一個地方!4月6日,我們也已經回到台北,下週再前往深圳繼續第二站的演出。

    《木蘭》對我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每一回的排練或演出都深深觸動我的心,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如此喜歡分享這檔演出,但心中千頭萬緒,雖然難以用三言兩語道盡,但也試著分析。

    第一,團隊齊心合力,由衷感謝與佩服:《木蘭》的演出並不容易,不僅演奏的技術挑戰性高,跨界演出的型態更是考驗著團員的功力,團員不管在排練或是演出前都必須做好各項準備, 看著他們專心面對、全力以赴的態度,就令我感動不已。我覺得我真是幸福,有如此用心、團隊向心力強,又熱愛音樂、不怕艱苦、樂於分享的團員,除了對他們由衷感謝與佩服之外,也謝謝上天給我們一個能夠一起打拼的團隊。

    同樣要感謝的還有陣容堅強且默契十足的製作團隊,包含導演李小平、作曲家洪千惠、舞台設計王孟超、燈光設計車克謙、影像設計王奕盛、京劇唱腔馬蘭、劇場服裝設計陳婉麗,《木蘭》能有今天的優秀成果,他們絕對功不可沒。

    第二,《木蘭》多層次的情感交融,令每個人為之動容:《木蘭》這個故事,透過劇本的重新演繹,以及藉由音樂創作刻劃劇中人物的心境轉折,即使已在排練場和劇場看過無數次,我仍總是為之動容。

    在擊樂劇場《木蘭》中,雖然木蘭依然是花木蘭,也依然是京劇的演出。但不同的是,連同出現的還有木琴、戰鼓、十八棍,以打擊樂音符裏著少女與將軍的萬千思緒,在打擊樂與京劇的融合之下,《木蘭》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而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跨界演出,展現台灣藝術文化的多變與多元。

    而《木蘭》不僅好聽、好看,更是震撼人心。昨晚演出時,看到鄰座兩位長官頻頻拭淚,被劇情所撼動,而我儘管已看過多次,每回觀看還是深感自己淚點特別低,我想,木蘭代父從軍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但其中對親情、友情、戰爭情感的刻畫,所蘊含的張力,投射到每個觀眾身上,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觸與共鳴。

    第三,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不斷的追求與突破:從三十多年前回到台灣,我就開始追求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但在這條路上,和樂團都花費了許多力氣,也嚐盡苦頭,從學習、磨合、內化到完整表達,能有今天的成果,仰賴於時間與經驗的積累,而《木蘭》便是具體展現傳統與現代渾然天成融合的代表,我想這也是讓我一再分享的原因。

    打擊樂的表現形式十分多元,擊樂劇場是其中一種跨界的演出型態,以打擊樂為主體,融合劇場的概念,追求綜合性的藝術展現,雖然製作過程相當複雜,每次演出也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但這個過程同時也讓人感到極為過癮,而且彷彿帶有魔力,讓人想不斷地追求與突破!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