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篇雞、蝦、魚,好像美食與蔬果無緣。介紹一個可以是完全蔬菜做的素食餐點六穀羹。六穀羹可以作為主食,無須什麼配菜就可以飽腹。
老家東陽其實是個很窮的山鄉。東陽同鄉有時自我調侃是「山里人」。明代宋濂金華浦江人曾作《送東陽馬生序》是送給他金華府東陽的同鄉馬姓青年。
什麼是序?余英時教授曾有原「序」:中國書寫史上的一個特色(文載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版2009年第一期),寫到序有兩種。一種是書序,是對書籍的介紹評論的文章,依附於書籍。另一種即在遊宴、詩會、餞送、贈别等場合的即興之作,六朝以下許多著名的「序」都屬之。
在這篇贈言裏,宋濂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飢寒奔走之苦。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文中提到浦江東陽一代生活條件惡劣,「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論者以元代賈銘的《飲食須知》中,談到元代宫廷管理皇帝膳食的機構「尚食局」有御麥麵,認為元代已有玉米。我認為當是後代附會誤解。但是依據各地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明嘉靖十年(1531年),距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廣西已有玉蜀黍,應是可信。蓋東陽地處會稽山餘脉,地多丘陵水田不易。東陽一帶稱玉米為「陸穀」,是一般人家吃不起水田生產稻米,而大量依賴旱地生產的玉米。也有人說不是陸穀,是同音的六穀。《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鄭玄 注:「五穀,麻、黍、稷、麥、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趙歧 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玉米在五穀之外,故稱六穀。
上山耕作人們背著的糧食是火爐裡烤的「六穀餅」,學生書包裡頭帶的也是「六穀餅」。配菜則是外地人艷羨稱為「博士菜」的霉乾菜。霉乾菜是啥個末事,且留下回再說。
菜羹是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貧者所食。六穀羹便是加上玉米麵的菜羹。玉米麵在市場中有兩種,一種是磨細屑的玉米,色黃略可見顆粒;另一種則細若麵粉,色澤較淺。兩者都可用,但細的玉米麵不要錯買成玉米作的太白粉(corn starch)。首先要用蘿蔔擦絲或是山東大白菜細切,用大鍋加水煮熟。菜蔬煮軟就可將玉米麵散撒其上,並用長筷攪動勿使結塊,煮成似稍厚之菜粥即可。其中有幾個竅門,首先是蘿蔔絲或大白菜絲要用熱油拌炒後再加水煮,熟後方有滋味。若要考究一點,純素的六穀羹也可用黃豆芽煮成高湯來煮,一樣清香可口。訣竅也是豆芽要熱油炒過,可以除去豆腥味。散撒玉米麵入菜湯時極易結塊,訣竅在先加入涼水使溫度降低,玉米麵攪散之後再行加溫煮滾,便不結塊。煮好的六穀羹隨個人喜好,拌一些醬油,滾燙香鮮,對物質慾望不高的我,已是極大享受。若不避葷腥可用大骨熬湯,再下蔬菜來煮。享用時撒些豬油渣,豬油、醬油其上,便是飽餐一頓,什麼菜色都可省了。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