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蘇宏達/蔡政府新南向的六大錯

 越南觀光旅行團 150 多個人,抵達桃園機場以後,在第一時間內就幾乎全數落跑,顯示我們新南向出了大問題,絕不是張景森一句「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可以笑笑帶過。我的看法是,蔡總統的新南向,一開始就犯了六大錯誤。

 東南亞是我們的鄰居,也是我們重要的夥伴,因此自一九六0年代開始,中華民國就不遺餘力地經營和東南亞關係。最早南向政策的重點,是全力吸引當地的僑民資金,發展台灣經濟;招收當地華人子弟到台灣唸大學,建立他們對台灣和中華民國的向心力;輸出流行文化,發揮台灣軟實力。於是,東南亞僑資支撐了台灣早期的經濟起飛;當年的僑生蔡明亮、周永明、譚健常、鍾怡雯等,最後都成為台灣最優秀的導演、企業家、作曲家和作家;台灣歌星影星一度紅遍東南亞;遍佈當地的僑社和校友會,更是今天台灣前進東南亞的重要平台。

 因此,新南向其實沒那麼新。而刻意標新立異,正是新南向的第一個致命傷。因為標榜新,所以缺少省視過去的空間,只一昧地求新求變而罔顧事實和台灣有限的資源。譬如,最早只涵蓋東南亞十國,但是為了和過去區隔,又把印度等南亞國家全部列入,最後甚至擴及南半球的紐西蘭和澳洲,全部加起來有近廿個國家。這些國家本身的發展程度、國際地位、社會結構、與台灣的關係差異極大,全部放入一個政策籃子裡,就註定新南向的命運多舛。

 新南向的第二個致命傷是沒有戰略。台灣和東南亞的關係,應該要放在整個外交的大戰略下去構思。但是蔡政府至今,沒有提出任何外交整體戰略,只有單一個新南向政策。沒有戰略,新南向政策就失去了方向:是要組建隱性抗中同盟嗎?要成為台灣海外生產基地?還是要爭取他們來台投資?

 第三個致命傷是反中論述。東南亞也好,印度也好,雖然對中國大陸的崛起和擴張都懷有戒心,甚至恐懼、敵視,但是沒有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當地企業會明明白白地和打著反中旗幟的台灣政黨站在一起。民進黨的去中、反中、仇中論述,反而成了台灣前進東南亞的絆腳石。

 第四,沿著反中論述發展,新南向政策對內就成了民進黨鬥爭國民黨兩岸路線的工具,目的是要營造馬英九時代所謂向大陸傾斜的錯誤,進而否定國民黨的兩岸路線。新南向遂成了民進黨的內鬥槓桿,失去了檢討改進的空間。好像承認新南向有問題,就等於肯定了國民黨的兩岸暨外交路線。

 第五,則是政治掛帥。當新南向政策對外支撐了反中論述,對內變為內鬥槓桿,政治考量就凌駕於專業判斷。譬如:針對給予泰國免簽,外交官員要求對等的堅持,警政單位對泰國娼妓和毒品輸出的憂慮,移民署對於非法居留的擔心,都在政治考量下變得微不足道而刻意被忽視。

 第六,短視急功。為了要支撐上述民進黨的政治論述,新南向政策遂不得不短線操作,顧不得必要的配套和長遠的規劃:陸客不來,就得招攬東南亞的觀光客,於是免簽和補貼就變得必要;拒絕陸生,所以對東南亞和南亞學生廣開大門,教育部遂透過資源操控,誘迫大學院校在極短的時間內提出宏大的南向計畫;阻止赴陸投資,因此催促國營企業前進東南亞。結果,一切急就章,漏洞百出:觀光客非法偷渡,留學生成了廉價黑工。

 因此,我們實在到了應好好檢視新南向的時候了:首先是不要標榜新,而是要放在過去六十年的歷史脈絡裡,承認並檢視過去的成敗,才能去蕪存菁,再出發。其次,則要徹底和反中論述、對內鬥爭脫勾,才能免於政治掛帥。最後,蔡政府應快快擬定台灣的外交大戰略。如此,才能從長遠和宏觀的角度,為台灣規劃出一個將來不論是那一個政黨執政,都能夠繼承且發揚光大的好南向政策。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粉絲專頁,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