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製片之試鏡,趴淑麗報到!
學生與演員的第一次見面應該要聊什麼,對雙方都是一大考驗。
看過本系列第一集的捧油,應該都知道那個場合不適合稱為「面試」,但究竟應該叫什麼?見過最讚的名稱,是由世新大學廣電系同學PO的「演員交流會」,且已經沿用三年,不知道是老師曾經指導過,還是當初同學的創舉,都應該給他們用力拍拍手。
要怎麼交流,才能讓演員放鬆表現,而同學們能夠找到最合適的合作伙伴?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學生導演正經八百坐在攝影機旁,然後說「請自我介紹,然後表演喜怒哀樂」。聽到這樣的內容,應該完全不用表演就「怒」了。
首先,自我介紹需要哪些內容呢?聽到這樣反問,同學通常愣了一下,然後回答「隨便」。咳咳,我可以給你五秒鐘,當然也可以給你五分鐘甚至一輩子,只要你願意跟大叔來個父女戀。業界需要的自我介紹,僅有名字身高體重,目的是為了接下來試鏡錄影畫面辨別人名之用。如果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意義,問之何用?
其次,親愛的同學,你要的是哪一種喜?竊喜?狂喜?嬌嗔喜?驚訝喜?悲中帶喜?還是喜中帶悲?單一個喜字,至少有50種以上的表現內容,更何況還有怒、哀、樂?人生沒有這麼簡單的喜,交流也不應該有這麼不上心的問題。
還有還有,見面現場才拿到的腳本,同學問「請分析這個角色的個性」,我的答案是「很抱歉,微臣做不到」。只有一頁文字,連事件都沒有全貌,竟要論斷角色個性?或許給我角色的出生日期,我去幫他批個命還快些。
比較周延的方式,是在演員呈現完畢之後,導演根據這段內容與自己心中的想像,討論一下有沒有更好的表現方式;接著再說明整體劇本內容,並提供角色的profile,雙方才能針對角色的個性做進一步的溝通。通常只要這兩點內容,就足夠讓學生劇組針對演員的表演能力與角色分析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
至於ㄧ些奇奇怪怪的交流內容,例如先打一場撲克牌吹牛,或是做一個跟角色毫無相關的即興表演,這些就免了吧,你不是李安,我也不是宋仲基,大家時間寶貴。
哥知道不要太嘮叨,年輕人不愛聽,下次就收官了,再忍一下唄~~See ya!
作者為表演藝術工作者
●全文見臉書粉專,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