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電視太政治,她決定當網路媒體記者

 【實習記者范芷瑄報導】畢業於輔大新聞、政大傳播所的張方瑀,從小就相當明確自己的目標,在國小五、六年級就萌生想當記者的想法。

 「我們國小有一個校園記者的訓練,就單純那時候我文筆比較好,不曉得為什麼那時候大家不會說要去當作家,就說妳可以去寫文章、去當記者,我也覺得滿有趣的,所以到了國中的社團也是參加跟媒體相關的,就一直朝想要當記者的方向去選擇志願,所以考大學的時候,我是推甄上的,也是上了輔大新聞跟世新新聞,其實說到底為什麼要做新聞,可能一方面也是很愛講話吧,很愛跟別人分享一些事情。」

 張方瑀目前在政大秘書處負責處理媒體資訊的部門工作,主要整合媒體公關、新聞媒體或危機處理等等。她解釋道: 「如果是以一整天來講的話,一早就要去收集昨天網路上政大有出什麼的新聞,或者是媒體關於政大的報導,正面或負面的報導都要,就是要收集這些新聞輿情。例如說,昨天有個很有名的政大教授,可能在節目上講了什麼很驚人的話,我們都要收,因為媒體記者會打電話問昨天那位老師他說了什麼,那學校有沒有對此要做些回應之類的。」

 政大在facebook有個稱作政大交流板的社團,裡面都是政大的學生,也包括校友,而大家都把那裡當作學校的公布欄,有任何活動或資訊,或有人東西不見,都會被po在上面。張方瑀就是透過這個社團的動態,隨時注意學校現在的狀況,也就是所謂的「校園輿情」,假設最近有學生po說學校多了很多流浪狗,可能會咬傷同學,希望校方可以趕快處理。那他們就要將這件事記錄起來,然後打電話去總務處,把學生的問題傳達給校方,做為校方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

(林書豪記者會/張方瑀提供)

第一次的大型活動,公關不容易

 歷年來政大的畢業典禮都是請知名校友當致詞的貴賓,而今年相當難得請到林書豪。張方瑀說,這應該是她在政大半年來碰過最大的活動,剛知道的時候有一點緊張,也擔心進來採訪的媒體很多,會造成學校秩序很亂,所以事前做了很多規劃,包含媒體進場、我們事後給媒體的採訪稿等等。林書豪安檢非常嚴格,因為他不僅跟NBA有簽約,跟台灣的經紀公司又有一層,等於說他有兩層的合約,規範又更加繁瑣,譬如說肖像權的問題,還有詳細規定他的照片露出程度或是媒體訪問只能訪多久,這個環節也是當公關挑戰最大的部分,就是要去想辦法去和記者溝通,但又要和他們維持一個非常好的關係。

 「當公關最常遇到的就是,記者想問一些學校比較負面新聞的問題,那你就要想辦法讓記者覺得說,你有在幫忙他解決問題,但其實你並沒有要回答他這個問題,聽起來滿困難的喔。」

 張方瑀笑了笑說,公關也要讓記者可以問某些問題,要表現出「會盡我所能幫你解決」的態度,但是記者也不能問得太超過,彼此都要去拿捏那個分際。

(幫忙記者拿麥克風/張方瑀提供)

媒體產業的惡性循環,新聞系的逃亡

 一直都想成為記者的張方瑀,中間竟然有一度不想當記者,她說當時想要讀研究所就是單純想離開媒體圈,她那時面臨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壓力,開始思索自己是否要當記者,在迷茫之際就考進了政大傳播所。修了很多不同於輔大新聞系的學程,例如電訊與媒體政策、社群與娛樂媒體等,也上了許多與法規、產業或遊戲社群相關的東西,甚至在畢業論文寫了跟虛擬實境有關的題目,雖然看似跟新聞無關,但其實這些都是她日後做記者的養份。

 當時她會決定再走記者這條路,是研究所的老師跟她說的一番話讓她下定決心,說:「都念了那麼久的傳播,就當看看記者也無妨,如果試過了還是不喜歡,那就算了,再離開也不遲。」

 張方瑀講到這段故事時笑得很燦爛:「其實滿有道理的,那就進去試一下再說吧,起碼可以跟別人說我當過記者,沒有直接就逃掉這樣。」

 張方瑀說,當新聞系的同學知道媒體產業是怎麼樣子,他們就不想進來,然後就逃離,於是一些沒有受過新聞專業的人就進來。雖然人家都說不念書才會去當記者,但其實很常來應徵的都不是新聞本科系,有沒有上過新聞倫理真的滿重要的,新聞稿寫作那些技巧其實是其次,新聞系的學生本身有了在大學四年的訓練,新聞倫理就會影響到他的報導寫作,如果你在大學就有學到這些該有的分際,其實真的到業界之後,因為已經有了基礎的養成,你就知道界線在哪裡,就不會對受害者家屬問一些太蠢的問題,現在大家會覺得記者都不讀書,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對其他沒有受過新聞專業訓練的人而言,新聞寫作就是採訪、寫作、採訪、寫作、採訪、寫作,就只是單純產出而已,她認為,新聞不只是一份我問完了寫的工作。現在新聞來源太多,身為新聞記者,必須要很快的去分析並同時判斷最快可以從哪邊獲得解答,並且快速的用文字或是語言把這個狀況完整的呈現出來,比如說社會線,當今天有社會事件發生,可能會牽涉到很多不同單位,像是車禍就會涉及到交通大隊、地方派出所以及消防隊,如果傷者被送到醫院,那你可能要請醫療線的記者去現場,記者其實是一個要快速統整非常多消息來源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不能出錯。

 張方瑀說:「記者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一個工作,將零碎的資料整合成大眾能理解的內容,每個產業都需要這種人才,從來不是只有新聞才需要。」

跟時間賽跑,媒體記者的無奈

 「那時候是去中天電視台實習一個月,我那時候在政治中心,真的超級累的。」張方瑀分享自己在大學實習的經驗,雖然笑著,但話語裡滿是疲倦。

 「我有因此覺得我不能去電視台,電視台是你當天才會知道你要去跑哪一則,由長官分下來,所以我們早上一到公司就要趕快出去,因為記者會可能會9點半或10點開始,但是就只有9點到9點半或到10點,這半小時到1個小時的時間去了解等一下可能會要訪什麼,受訪者可能會講什麼,1個小時結束後就快11點,新聞是12點要播,所以你還要趕回公司,還要剪帶,還要過音,他們很常都是在車上就開始寫,就跟攝影討論好等一下要怎麼剪、怎麼弄,然後一進去公司就開始過那個音,一則就結束了,然後下午再來一次,不停重複。他們有時候還要值夜班,我是實習生可以晚到早走,卻還是覺得累到不行,可見在電視台工作真的是非常辛苦。」

 她認為,現今電視媒體的困境就是時間太少,記者只能一直不停被趕著走、不斷地產出新聞,因為現在新聞就是24小時不停播,還要跟網路媒體競爭,並非是記者不想做一篇有內涵的優質報導,只是時間太壓縮,況且社群媒體越多,記者越有時間上的壓力,到最後,新聞反而比網路上的資訊來的慢,又或者新聞只是轉載社群網站上的影音及文字,如此一來,新聞似乎就不再是「新聞」了。

轉戰到網路新媒體,從廣再到精

 待在政大當公關只是張方瑀短暫的計畫,月底她打算轉職去ETtoday當新聞國際組的編輯,開始她記者的工作。

 「一開始我也想很久,網路媒體是新的產業,還有很多商業模式都還沒有確定,那大概就去平面報紙或是電視台吧。」

 張方瑀又說:「但我又考慮到,電視有硬體的限制,一個時間點就是只能播那則新聞,所以必須選擇哪一條新聞比較重要,但數位媒體就是無所謂,能在同一時間全部都放進去,而且網路現在的法規限制比較少,像電視它就是第幾台,幾點要播什麼、或是廣告時間一定要播廣告,這樣電視台才會有收入,但是這樣就有很多成本上的限制去壓縮到記者能夠發揮的空間。」

 ETtoday新聞雲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新聞網路媒體,伴隨著媒體數位化的時代來臨,ETtoday逐漸擴張公司規模,外派越來越多記者去各國長駐,公司前景相當不錯。並且網路的限制不大,可以平面,可以寫長篇專題,也可以拍影片,對記者而言,報導形式比較彈性。而相反的,電視新聞的一大缺點──黨派色彩,就反而會牽制住記者報導的內容。因此張方瑀擔心進去跑線會容易被影響報導,可能會被迫寫出立場偏頗的新聞,所以她最後決定去網路媒體工作,至少可以做比較多新的嘗試。

 對於會不會想從事獨立媒體或自媒體這個問題,張方瑀認為,要先去大媒體了解整個業界的環境之後,才會知道若只剩下自己的話要怎麼做比較好,等於說先把眼界放寬,最後再聚焦到小媒體,而且很多獨立媒體的內容都是比較專門性,需要較多專業知識,例如風傳媒或報導者等等。她目前也還在摸索自己到底是喜歡什麼類型的報導,所以她現在打算先從廣再到精,一步步去規劃自己的生涯。

 媒體工作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並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樣光鮮亮麗,一則3分鐘的報導,可能背後有著一個團隊的辛苦付出,以及對這個社會的用心與關懷。雖然台灣媒體的生態並不是太好,可能有許多年輕熱情的火苗逐漸被社會的現實所澆熄,但張方瑀卻說,如果再選擇一次,她仍然會走上傳播這條路,她覺得念傳播科系的好處是,選擇非常多,可以不用被侷限在某一個框架中,能夠多多去嘗試不同的領域,可能性非常多元,這是好事也是壞事,端看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