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哲學星期五:神奇的俱樂部

 【特約記者李念穎報導】週五夜晚,總有一群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在被書香和咖啡香擁抱的地下室裡,展開一場又一場哲學沙龍。他們是哲學星期五(以下簡稱哲五),從2010年開始,為台灣沉寂的思想,激盪出新火花。

圖/哲學星期五臉書。(翻攝自哲學星期五臉書粉絲專頁)

哲五成立約八年時間,從六、七個人的聽眾,到現在擴展至台中、台南、高雄、雲林,甚至在美國、日本、澳洲等三十幾個地方都看得見哲五的身影。他們沒有華麗的舞台,也沒有龐大的資金贊助,靠的就是一群熱血的志工。

在哲五的講堂上,打破了大眾對於公共議題艱澀難懂、文化藝術高門檻的想像,透過主持人與台下聽眾的意見交流,很快就能被現場氣氛所渲染。哲五的議題多元,從時事到藝術都能成為討論範圍,像是me too、原住民電影、多元成家、台語文化等,重要的是,哲五建立起議題與人之間的關係。

每一次的開場,主持人會要求每位聽眾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大家一一介紹自己的背景,為什麼來聽,這個議題與我的關聯,麥克風在眾人手中傳遞的瞬間,彼此也不再是互不熟識的陌生人了,人與人的連帶,也喚起每位觀眾的參與感。

哲五在台灣遍地開花,每個地區都有自主性,討論的議題也因地制宜,被邀請到哲五的講者與主持人,幾乎都是一毛錢也沒得領的,他們靠的不是財務支持,而是一群有著自己固定工作,願意貢獻一點小時間的志工們,他們追求的只是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歸屬感,希望將這樣的思辨精神傳染給下一代。

這星期五(9日)晚間7時30分,哲五也將啟動哲學沙龍,邀請到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李健鴻,討論零碎勞工造成的零碎經濟,對於勞動保護和社會安全的影響。

台灣雖然有公民教育課程,但與哲學的關係還是差了一大截,在淺碟文化逐漸吞噬台灣的現今,哲五為台灣民眾打開一個激盪思想的平台。從捷運善導寺站六號出口出來,走路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一間靜謐在巷弄裡約三十坪大小的空間,為台北夜晚點燃一把希望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