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哲學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Jack Dai/世界是頑固的

我思,故我在,笛卡兒如是說。源於宗教、始於哲學、終於科學,人們不斷在思索著自己存在的意義,主觀與客觀的辯證週而復始。透過科學,不斷翻新的真相時時提醒著我們:世界有它自己的樣子,模樣不會因人的意願和好惡而改變。世界是頑固的,不可控制、難以馴服的。也因此,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探索真相,才能與世界原本的模樣相遇,並在一次次相遇中確定自己的存在,不落入自身認知的陷阱裡。基於客觀現實的理解,才讓我們在思後,能在。而基於理解的存在,是自我認知的「是」,換言之:在這頑固的世界裡,我思,故我是。反之,你不是,所以才不覺得自己在。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哲學星期五:神奇的俱樂部

【特約記者李念穎報導】週五夜晚,總有一群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在被書香和咖啡香擁抱的地下室裡,展開一場又一場哲學沙龍。他們是哲學星期五(以下簡稱哲五),從2010年開始,為台灣沉寂的思想,激盪出新火花。圖/哲學星期五臉書。(翻攝自哲學星期五臉書粉絲專頁) 哲五成立約八年時間,從六、七個人的聽眾,到現在擴展至台中、台南、高雄、雲林,甚至在美國、日本、澳洲等三十幾個地方都看得見哲五的身影。他們沒有華麗的舞台,也沒有龐大的資金贊助,靠的就是一群熱血的志工。 在哲五的講堂上,打破了大眾對於公共議題艱澀難懂、文化藝術高門檻的想像,透過主持人與台下聽眾的意見交流,很快就能被現場氣氛所渲染。哲五的議題多元,從時事到藝術都能成為討論範圍,像是me too、原住民電影、多元成家、台語文化等,重要的是,哲五建立起議題與人之間的關係。 每一次的開場,主持人會要求每位聽眾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大家一一介紹自己的背景,為什麼來聽,這個議題與我的關聯,麥克風在眾人手中傳遞的瞬間,彼此也不再是互不熟識的陌生人了,人與人的連帶,也喚起每位觀眾的參與感。 哲五在台灣遍地開花,每個地區都有自主性,討論的議題也因地制宜,被邀請到哲五的講者與主持人,幾乎都是一毛錢也沒得領的,他們靠的不是財務支持,而是一群有著自己固定工作,願意貢獻一點小時間的志工們,他們追求的只是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歸屬感,希望將這樣的思辨精神傳染給下一代。 這星期五(9日)晚間7時30分,哲五也將啟動哲學沙龍,邀請到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李健鴻,討論零碎勞工造成的零碎經濟,對於勞動保護和社會安全的影響。 台灣雖然有公民教育課程,但與哲學的關係還是差了一大截,在淺碟文化逐漸吞噬台灣的現今,哲五為台灣民眾打開一個激盪思想的平台。從捷運善導寺站六號出口出來,走路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一間靜謐在巷弄裡約三十坪大小的空間,為台北夜晚點燃一把希望的火炬。

台大哲學畢業的畫家:多數人不一定對

【記者林可妮報導】「念了哲學後,我學會了理性思考與自我批判,知道大多數人的聲音不一定是對的。」  彭宸很幸運,在小學就遇到了用心的美術老師黃珍汝,習畫的素描老師陳莞晨也身體力行,讓她有機會在藝術中撞見最美的靈魂。  儘管還是會被自我懷疑包圍,時常會和家人與社會的觀念背道而馳,但是在哲學的理性思考與自我批判下,彭宸巧妙調配藝術和哲學的比例,也自信能夠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敢於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彭宸在台大念的是哲學,但選修都是別系的設計課、藝術史課,好多夜晚都在復興南路巷子裡的「阿貓畫室」中度過。大學畢業後,還是好想畫出心中的風景,可是好像還沒畫出來,於是申請到了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學院。  彭宸這次入選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MlT新人」的作品靈感,來自街坊、鄰里、路邊的破舊傢俱。她說:「在台灣,有很多破舊的椅子、傢俱被割捨在路邊、街角、公車站,供鄰里間閒聊、等待使用。這些傢俱通常被修補多次,用的是廉價、隨手可得的材料。」這些旁人眼中的廢棄品,通常不被視為「美」的物品,其實「有它們單純的可愛與美好,記錄了人們的創意,令人莞爾。把這些棄物作為創作主角,是我一次對它們、對時間、以及不具名的創作者的致敬。」

自我、無我與輪迴—人類永恆探索之謎

【圖:Andy Fu 文:劉湘吟】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死亡之後,自我是否還存在?自我的本質為何? 我們應如何理解死亡?……」  (這幾句話,是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在這學期(2018年9~12月)所開的新課 「自我、無我與輪迴」開宗明義所提出的大哉問。以西方哲學為基礎,把「自我」 的探問推向東方佛學的無我與輪迴概念,企圖得出一個新的思維、一種新的可能, 在某程度上來說,這是學術界的一個突破;而這門3學分的課又特別標註「歡迎社區 民眾旁聽」,這不設藩籬、主動願與社會融合的寬廣胸懷甚是令人欣賞,於是順利 報了名,只要人在台北的週一下午,都打算前去重溫做學生的滋味。 9月10日的第一堂課,由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洪裕宏主講課程介紹。洪 老師在學術界已有一定地位,所以「白天說的話和晚上說的一樣」(意指許多學者 因為怕被同行攻擊、抓小辮子,影響升等、接研究計畫等,正式場合發言一定符合 「政治正確」),而真理偏偏有時和政治正確與否無關。能夠暢所欲言,這樣的課 堂也更多了幾分真誠、實然。 怎麼會有宇宙?怎麼會有我們? 「20世紀的哲學是失職的。」一開始洪教授便點出現代哲學的困境︰「其一,傳統 的哲學研究難以符合現代社會對哲學的期待,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其二,哲學是 眾科學之母,但如今哲學與科學似乎愈走愈遠……如何重新整合?哲學如何引領科 學?」綜合以上這兩項現代哲學的失職與挑戰,「自我、無我與輪迴」這門新開設 的課程,目標在於「創造新的哲學理論基礎與材料」。 對於「我」的探究,無論在東、西方哲學乃至於現代的腦神經科學都是極其重要的 課題。洪教授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過去幾十年來,他一直潛心做研究,直到近十 年來,一個問題常常縈繞心中揮之不去︰「我死了之後,就不存在了嗎?」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全部過程,而年輕人都有一種「不朽感」,生命只有 「生」,老、病、死好像是別人的事。曾聽一位對養生之道頗有研究的老總說︰ 「每次我說起養生,30歲的人聽了是不屑一顧;40歲的人半信半疑;50歲的人會開 始做筆記……」總是要等自然規律到來之時,才會正視生命的另三個部分——這,或 許也是一種輪迴吧?!「疾病、死亡近十年來對我來說非常真實。」就像一位日本 詩人的詩句所述︰「死亡如同潮汐,不知不覺來到腳邊……」近幾年來,洪教授對於 齊克果所說的那種「恐懼與顫慄感」深有體會。 作為一種動物,人類幾乎花費了所有心力在覓食與求偶上,除了這兩件事之外的探 索,極其珍貴也非常奢侈,「但我想,正是這些探索,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內 容。」   尼采提出Eternal Return(永劫回歸),認為世界的一切是由有限的粒子所組合而成 的,有限的物質在無限的時間裡流轉,一切事物會無限重覆;當代物理學大師John A. Wheeler在自傳裡將自己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代表他對「根本存在」的三個不 同看法︰一,世界的根本存在是粒子。二,世界的根本存在是場。三,世界的根本 存在是訊息。 「和許多科學家、哲學家一樣,從粒子世界觀開始發展本體論。很多人到『萬物都 是場』就卡住,因為再往前,就要脫離物理論到形上學了。二元論或唯心論對大部 分的科學家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Wheeler很不一樣,存在的本質是他最著迷的 問題。他說:『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重力,沒有電磁,沒有粒子,一無所 有。我們又退回到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帕米尼德斯所困惑的偉大問題:怎麼會有 宇宙?怎麼會有我們?怎麼會有所有東西?很高興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回答說:那 是因為我們。 』」 世界是觀察的結果 「我」,「我們」。看來,從哲學到科學,終無法繞過這個「我」。洪教授簡介了 近年來學者、科學家們對「自我」的研究與看法。 第一部分︰「自我不是實體(substance),只是腦作用」。從Berkeley的經驗論 (綑束理論)、Michael Gazzaniga的裂腦研究乃至於Oliver Sacks的研究,都提出 許多「自我與大腦息息相關」的例證;而Thomas Metzinger關於靈魂出竅的研究又 顯示「自我」是可被操作、移換的;William James認為自我是虛構的幻象; Antonio Damasio提出三層自我概念︰原型自我、自傳自我與核心自我,對於解釋 失智症患者的症狀(自傳自我出了問題)很有幫助。 第二部分︰自我是「不可化約的突現性質」,「我」不能化約為大腦作用的結果。 也就是說,腦屬於自我,而不是自我屬於腦。Karl Popper的研究與笛卡兒 (Decartes)的實體二元論都是此派的代表。John Eccles和笛卡兒一樣,認為自我 意識的心靈沒有空間性質,只有時間;心與腦的互動理論認為心靈在身體死亡後仍 然存在,許多「前世今生」的案例大大支持了此說;康德(Kant)的經驗自我與超 驗自我說認為,雖然超驗的世界不可知,但仍是自我經驗的必要條件…… 第三部分︰量子力學的影響。粒子具有粒子和波的雙重性,量子力學的相關研究告 訴我們︰這個世界是觀察的結果(如果沒有人觀察,這個世界會以「波」的形式存 在)。由此,科學家提出「自我是量子訊息,存在腦細胞壁的微血管中」一說。腦 的作用是接收量子訊息,原理就像收音機︰在腦接收之前,自我(量子場)彌漫在 一大塊宇宙虛空中;被腦接收了,就變成許多小的心靈、意識,形成了許多小的自 我。「意識是腦接收了量子訊息而產生,腦本身不會產生意識」——至此,自我 (意識)與腦的身世之謎終於可以說真相大白了。 Max Planck進一步提出,意識是基本存在,物質由意識衍生而來,任何存在事物皆 預設意識;幹細胞研究先驅Robert Lanza認為,是生命與意識使世界存在,並出人 意料地宣告︰是生命創造了宇宙(而不是宇宙創造了生命)! 最後,洪教授總結︰ 死亡不存在,只有一系列的永恆(現在)。 每一個現在是完整的存在。我們活在一系列的現在。只有現在,別無他有。 沒有「死後」,只有你的現在某人身體死亡。 最後,他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無我,是什麼在輪迴?」——這,就有待日後分解 了。 事隔多年再次坐在課堂裡聽教授上課,內心又重燃對人類幾門古典學科的喜愛與讚 歎——譬如哲學,確實也是能夠幫助人不至於被現實淹沒、能夠保有一種清明與超 然的學科。而這些學科如何與佛法結合,進一步獲致更深刻的見地、更寬廣的發 展?……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