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宗慶/衛武營開幕迴響/回想3-3

 從「三館一團」迎來新紀元,到「黃金鐵三角」互動體系的建構,體現與展望行政法人「一法人多館所」典範的成形:

 

一、新紀元的到來:

 31年前,國家兩廳院成立,台灣表演藝術開啟了劃時代的進程。多年來,國家兩廳院曾是台灣唯一的國家級劇場,經過三十多年的耕耘,無論表演藝術創作、技術或行政的優秀人才,大多匯集在臺北,透過一流的廳院場地、國內外的好節目,以及藝術工作者和專業人才的匯聚,確立了國家兩廳院作為國際一流場館之定位,同時也成為帶動台灣藝文發展的火車頭。

 

 與此同時,前身為隸屬於教育部「聯合實驗管絃樂團」的國家交響樂團(NSO),自1987年10月國家兩廳院開幕後,固定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其後,經過了不同階段的更名和調整, NSO如今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附設演藝團隊,是亞洲頂尖的交響樂團,聞名於歐美樂壇。本月底,NSO將再度啟程展開美巡,到美國西岸四城市演出,昨晚於國家音樂廳舉辦的《來自臺灣》音樂會,是NSO赴美國巡演的行前公演。

 

 二年前,在台北國家兩廳院成立29年後,臺中國家歌劇院於2016年開幕,北部長期「一支獨秀」的現象,開始出現轉變。這座由台中市政府興建、後捐贈文化部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國家級場館,建築造型獨特,以「藝術翻新基地」為目標,透過營運團隊的努力,很快就吸引了眾多人潮到訪,不但創造出票房佳績,更發揮磁吸效應,吸引專業人才落腳,同時也凝聚了在地的認同,為劇場與城市發展的連結與互榮,樹立嶄新標竿。

 

 2018年,乘載著各界15年來的殷殷期盼,座落於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今年10月13日正式開幕,成功地揭開衛武營的序幕,不但受到國內外各界的高度矚目,也讓人對這一股驅動南臺灣表演藝術的嶄新能量,抱有高度的期待。接下來,衛武營將以國際規格的專業設備,以及企劃、製作,引進好節目,讓表演藝術工作者有更多機會精進創意、呈現精彩節目;讓南臺灣觀眾可以就近享有優質的聆賞體驗,進而吸引頂尖幕前幕後專業人才匯聚,帶動區域發展動能。

 

 自此,國表藝中心的北、中、南三座國家級專業劇場齊備到位,而「三館一團」的合作,也將開啟台灣表演藝術的新紀元!

 

二、互動體系建構:

 在國表藝中心成立前,台灣唯一的國家級劇場—國家兩廳院在2004年,從公務機關改制為行政法人,負有執行公共任務之責。在這個新的制度下,政府由原來「主管機關」轉變為「監督機關」的角色,以落實「臂距原則」,進而追求「藝術專業治理」的核心理念。

 

 2014年,國表藝中心成立,開啟了行政法人「一法人多館所」的首例,更進一步體現這個核心理念。劇場的經營,涉及藝術的專業治理,行政法人制度與「臂距原則」的適切性,皆與此專業導向有關。在制度的實踐過程中,政府監督機關(文化部)、中介組織(國表藝中心)和各場館之間的職權份際行使,與三者之間所形成的互動關係,均為關鍵。當這三方的關係互動,均能相互合作、各司其職,調和出彼此均衡且互為支撐的有力力道,將是穩健而堅實的組合,此即我所謂「黃金鐵三角」的建構!

 

 從執行公共任務的角度來看,國表藝中心的職權,在於其整體的發展目標與計畫,應能與文化部所訂定的「文化政策」進行對接與扣連,並且有效運用政府編列的補助預算,確保各場館落實營運方針與年度計畫、提升成效,以謀求對社會發展之最大助益。藉由擔任董事長的機會,我希望能以積極的做事態度,把一個良好的制度運行模式給建立起來,讓文化部、董事會、各場館能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形成一個「黃金鐵三角」,使國表藝中心三館一團的發展,能夠帶動文化事務的整體提升,也讓行政法人的理想得以落實,成為我國行政法人制度實踐的典範。

 

 以這次衛武營的籌備開幕為例,文建會時代成立籌備處,辦理場館新建工程作業,並從2015年起組成衛武營「營運工作平台」,以協調跨單位、工程介面、品質與進度控管等問題。在確認衛武營以10/13作為開幕日後,今年初起,董事會也組成「開幕籌備工作專案小組」,由我本人主持,偕同董事們、文化部、兩場館,從營運面向等給予建議和協助。衛武營經營團隊,則於2015年起以營運推動小組身分,由簡文彬總監以召集人暨準藝術總監角色,率領團隊投入開館營運籌備各項工作。在這樣的共同協力下,加上經營團隊的努力投入,衛武營得以順利開幕!

 

三、理想制度的體現與展望:

 衛武營走過營運推動小組時期後,行政院核定「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9月10日正式成立,過去營推小組「召集人暨準藝術總監」簡文彬,同日轉變身分接任「藝術總監」職務,與此同時,衛武營與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相同,已成為國表藝中心組織體系裡的獨立運作場館。

 

 三館一團的總監都非常優秀,營運團隊的工作人員也都年輕有活力,並有承擔起社會各界期待的熱情。長此以往,相信透過各場館經營團隊間不斷的激盪、互動與合作,北、中、南三場館的發展,不但會創造出各自的特色,且能產生平台整合綜效,來帶動台灣整體表演藝術生態系發展。

 

 回首這一路走來,我個人從兩廳院公務機關時期的組長、主任,到行政法人化後的藝術總監、董事長,到國表藝中心「一法人多館所」體制下的董事長職務,有幸親身參與和見證這個體制各時期的發展歷程,也深刻體認到,藉由制度實踐所確立的每個角色權責及定位,對於藝術專業治理的重要性及影響。而延續、脫胎自「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作為我國第一個行政法人,歷經了十幾年辛苦的摸索,至今漸趨成熟。

 

 我深信,如果國表藝中心能夠做得好,將會對其他即將轉型行政法人的機構產生示範作用與正向的連動效應,從而迎接一個新紀元的到來。

 

 衛武營在順利完成開幕後,營運籌備過程中,文化部和國表藝中心為協助衛武營順利開幕,分別所組的兩個專案工作平台,階段性任務均已告一段落。其後,業務回歸常軌,衛武營以場館作為營運主體的職責已啟動,「主責」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現階段,文化部秉持藝術專業治理理念,對於國表藝中心作為中介組織角色全力支持、給予尊重,足為維護行政法人「臂距原則」的重要核心,是關鍵的基底。而董事會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董事們對場館的監督、關心和協助,乃至績效委員們所提供的建議,都為行政法人制度精神的體現,邁出重要的一步。接下來,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在國表藝中心「一法人多館所」體制下,將由站在第一線的簡總監及其所領導的營運團隊,以年輕新生的專業之力,齊心驅動南台灣表演藝術的嶄新能量。

 

  從事藝術工作三、四十年的經驗,以及身為國表藝董事長,與董事會必須扮演監督、協助的角色,我深切期許衛武營的「開幕效應」,不只是一個好的開始,而是要「比氣長」,成為真正的「衛武營效應」,走得遠、走得廣、走得深!最後,再次祝福衛武營,期許此次藉由籌備過程、開幕活動所累積起的氣勢與動能,持續鼓舞經營團隊士氣,為南臺灣開創新的榮耀,為社會大眾注入活水泉源!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