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朱宗慶

已找到 31 則相關結果

朱宗慶6/22打擊樂團二度前進巴黎演出 為奧運加油

繼今年3月首度赴紐西蘭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啟動世界巡演第二站,6/22前進法國於巴黎夏沃音樂廳(Salle Gaveau)舉辦《Energy Infinite》音樂會。此次法國演出適逢2024巴黎奧運前夕,朱宗慶打擊樂團將以文化部台灣品牌團隊代表身份,參與「文化奧運」演出,朱宗慶表示:「隨著文化奧運如火如荼地展開,打擊樂團很榮幸能透過演出共襄盛舉,鼓動前進的節奏!」 朱宗慶打擊樂團曾多次赴法國演出,而本次是首度於巴黎夏沃音樂廳登台。樂團特從過去30多年來累積的270首委託創作中精選出6首特色十足的樂曲,包括法國作曲家嘉荷.雷瓦提(Grard Lecointe)的〈三部曲3 pilogues〉,以及艾曼紐.塞瓊奈(Emmanuel Sjourn)的〈吸引力之二Attraction 2〉,兩首都是為樂團量身打造的傑作,以及美國作曲家傑納‧科申斯基(Gene Koshinski)的〈超越彎折BeyonD the bEnd〉,則是較為近期的委託創作,展現了打擊樂的細緻風情。 在國人作品方面,共有張瓊櫻的〈射日Le Mythe Solaire〉、盧煥韋的〈探La Recherche〉,以及高瀚諺的〈菜市仔Le March〉。事實上,朱宗慶打擊樂團與法國可謂淵源深厚,1998年受邀參加「法國巴黎夏日藝術節」;2001年則受邀「法國38度獅吼藝術節」進行多地巡演,並與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合作,成功演出中法交流計劃作品〈蛇年的十二個陰晴圓缺〉。 2003年,樂團赴巴黎參加「法國打擊樂節」演出,並於法國巴黎市立音樂院舉辦講座;2014年,應邀於法國巴黎高等音樂院舉辦講座等,以及與法國打擊樂家、作曲家合作創作交流、邀請來台參加TIPC台灣國際打擊樂節等。 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更精緻、更深刻、更寬廣,一直是打擊樂團的追求,而歷經近40年的成長蛻變,樂團已形塑出獨特的藝術語彙。因而,這次來到法國,在藝術之都巴黎演出,特別令人期待,除了將印證樂團已與世界擊樂深度接軌外,也將讓世界看到來自台灣文化價值的彰顯。」 【演出資訊】 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Energy Infinite》音樂會 時間:2024/6/22(六)20:30 (法國當地時間) 地點:法國巴黎夏沃音樂廳(Salle Gaveau) 購票:https://www.sallegaveau.com/spectacles/ju-percussion-group

朱宗慶》回台藝大音樂系演講,心血來潮,找了一些以前讀書的照片,猜猜我是哪一位?

【愛傳媒朱宗慶專欄】4月29日很高興回到台藝大音樂系,以「專業之外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必修功課」為題,與「學弟妹」們演講分享,特別謝謝巧玲主任的邀請、用心的安排、熱情的推薦,以及曾照薰院長、巧玲主任還有好多老師、同學全程的參與,非常開心! 回想起1971年,進入當時的國立藝專音樂科就讀,正式開啟我的音樂學習之路。演講前,我一直在想,有什麼可以與大家分享,後來想到過去讀書生活的照片,似乎蠻有趣! 所以,29日一方面與大家聊聊在學校讀書的種種,也藉此機會,給大家看看曾經「苗條」的我,開放大家找找「我在哪裡」。 其中,第一張是在校門口的圓環(現已拆掉),大家經常一起聊天抬槓的所在,畢業前夕,全班在此合照;第二張是與同學們一起到德文老師家聚會的紀念;第三張是在成功嶺服役時,全班同學來「懇親」,我曾經「帥氣挺拔」的模樣;最後一張則是我的畢業考試,雖然當時花了許多時間玩打擊樂器,但那時的台灣,還沒有打擊樂主修,我的主修其實是單簧管。 在藝專的生活,對我來說,無論在音樂專業、人生哲理上都學習到很多,是奠定我專業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滋養我人生路途的重要養分。 29日這個難得的機會,除了分享我的故事與經驗外,也藉著這些「歷史照片」,好好回味了一番!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宗慶打擊樂《泥巴》元旦演出大成功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在2021年的元旦,朱宗慶打擊樂劇場就在國家戲劇院獻出《泥巴》,演出大成功。 朱宗慶打擊樂劇場《泥巴》第一次推出是在2019年年底,首演後的迴響熱烈。《泥巴》是以台灣風情為出發,訴說了苗栗蘆竹湳的本土陶藝家與其家族的真實故事,更結合打擊樂與陶瓷工藝。這其實是企業家林光清的故事改編,他從苗栗蘆竹湳古厝出發,一步步將陶瓷小工廠推向國際。由於朱宗慶打擊樂團2021年邁向35週年,所以特別把至今都深獲好評的《泥巴》重新編排曲目後,以全新的姿態,為觀眾帶來更豐富、獨特的演出。 擊樂劇場《泥巴》從1月1日起展開北、中、南三地的巡演的來說。為了準備《泥巴》的演出,工作人員早在12月30日就到國家戲劇院進行全場大整排,迎接2021年的全新推出。元旦演出大成功,現場有許多觀眾表示,先前已經看過2019年的表演,意猶未盡,很高興有機會再次欣賞不同的曲目編排,體驗了另一種趣味。

朱宗慶/2019杭州國際音樂節 票房百分百!

今年杭州國際音樂節,自7月5日開始至7月20日,包含所有大小演出、大師班、論壇,一共有46場演出及活動。這次打擊樂團受邀來到參與杭州音樂節,將具代表性的作品帶到這裡與大家分享,得到熱烈的迴響與共鳴,票房百分百、觀眾的熱情更是百分百!每次演出結束,心頭總有許多感觸,我常常思考,走遍世界各地,為什麼觀眾總是如此熱情?當然我心裡也有答案,除了打擊樂貼近人心的本質外,團員經歷大小演出,培養而成的默契及熱情的態度,也打動了觀眾的心。另外,以這次演出的六首作品為例,五首是由樂團委託創作,其中四來自台灣作曲家為打擊樂團創作的曲目,除了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團員也更能表達自如,相信亦是音樂會成功演出的要素。每演出一次,就感動一次,感謝團員的用心,帶來精彩的演出!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宗慶/藝術是力量,感動是動力!

27年前,憑著一股衝動與熱情,我們毫無經驗與資源,卻勇敢地開辦了打擊樂節。水深火熱的過程中,我們碰到了種種困難,大家無不是咬緊牙根、硬著頭皮,不計一切地往前。記得前幾屆,我總告訴夥伴:「我們撐著點,下次就不辦了!」但當開幕鑼聲響起,激動的情緒一湧而出,所有的艱辛又被我們拋之腦後,結果,說不辦、又再辦,說不辦、又再辦,就這樣一屆又一屆地辦下去。直到這幾屆,長期耕耘的種子逐漸開花結果,從演出團隊與觀眾的回饋中,我們發現TIPC已然成為世界打擊樂的重要平台,而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將TIPC辦到最好。今年第十屆TIPC開始,眼見世界變遷愈來愈快,我們更將原本三年一次的TIPC改為兩年舉辦一次,讓未曾改變的初衷,更貼切社會的需求與變動。前幾天,我特別邀集此次TIPC團隊的「幕後英雄」到熟悉的川鍋,一起慶功並表示感謝。那天來了四十多位同仁,現場的氣氛在大家激昂的情緒下,很快就High了起來。我們一面分享心得,也互相鼓舞勉勵,當餐敘到了中段,堃儼臨時起意,要各部門派一代表,站在椅子上發表感言,在笑聲、哭聲與淚水相互交融下,每段話都令人動容。感動不止於此,發表完感言,堃儼搗蛋地提議,要發言代表乾完一瓶啤酒,就在此時,同部門的夥伴紛紛站出,要求一同共飲,大家互相擁抱激勵,團隊精神與相愛之情表露無遺。我常常想,這個過程太過辛苦,為什麼大家還能如此感動?而我能找到的原因就是「藝術的力量」。「讓世界走進台灣、使台灣走向世界」是我們長期以來的信念,希望透過TIPC,將好的節目帶進台灣,讓台灣看見更多元的打擊樂樣貌,更將台灣優秀的人才推往全世界。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如今,從世界的局勢看起來,台灣出品,就是優秀,台灣的打擊樂,不管在演出、教學、比賽,樣樣都令人驚艷,TIPC也被公認為推動世界打擊樂發展的重要平台。我常開玩笑說:「全世界最好的打擊樂家,幾乎都來過臺灣了!」雖是一句玩笑話,卻有幾分真實。打擊樂節不論是演出、交流,各項活動都十分活躍。這些年來,看見世界各國的頂尖演奏家來到台灣,除了熱衷於投入演出,舞台下的互動交集更是令人感動,尤其是不分國家、種族,大家凝聚在一起,一同歌唱、擁抱,用打擊樂交朋友的感覺,讓人感到世界美好!TIPC匯集了世界各國的打擊樂好手、喜愛藝術與打擊樂的朋友,而台灣是打擊樂大國,這句話也不是虛構,我們不自我膨脹,更不妄自菲薄,這樣的累積與成果是來自台灣打擊樂界、藝文界、政府與民間的支持,除了珍惜以外,我們期許未來,好還要再更好!太多的感動跟感恩,以此系列與大家分享,期待2021年,我們TIPC見! 作者朱宗慶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宗慶/《追夢》落實與執行 TIPC幕後英雄

一個藝術節之所以能夠成功,「藝術行政」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而我從基金會、教學總部的同仁們身上看到的是:「熱愛團隊」、以「正向」的心情迎接工作的可貴特質,讓我感到十分敬佩與欣慰。TIPC的籌備,早於兩年前即著手策劃。「執行製作」從確認團隊的演出及樂器需求開始,再到行程的安排與規劃⋯⋯,更將自己化身為「粉絲」,徹底認識、瞭解自己所負責的演出團隊、竭盡所能推薦給觀眾。接著,企劃與行銷團隊整合為一,再加入財務、行政、總務、商品等部門與專業的統整到位,每項計畫一一列出、按表操課逐項落實。在演出活動期間,通常看到的是服務的過程,但前後台的支援,也是挑戰十足,包括隨時掌握演出團隊的進度與狀況,有困難或需求的及時解決。而TIPC因演出團隊從世界各地來台,半夜清晨的接送、多國語系的翻譯安排,以及配合樂團團員處理演出相關事項,也都是幕後的必要工作。十屆以來,每一位同仁與團員,在團隊下飛機前早已熟記每一位演出團隊成員的姓名,以及和演出、日常行程生活等等相關鉅細靡遺的文件資料貼心細膩準備,都使得演出團隊在陌生的環境中增添許多的安全感,使其以最好的狀態,帶給觀眾最佳的表現。這些的堅持從不曾間斷,更形成傳統。也包括每屆TIPC最後一天的慶功宴上,都會沖洗出TIPC期間的活動照片並整理成硬碟與相簿送給團隊留念,使得感動指數爆表。因此,基金會同仁,為了完成這個驚喜,從團隊一下飛機起,一直到參與各個活動宴會、彩排、演出,都安排攝影人員默默紀錄,為團隊完整留下參與TIPC的點點滴滴。一本厚達一百四十多頁的工作手冊,便是這些工作流程最強而有力的記載。這本如「葵花寶典」般的工作手冊,除了來自於前九屆的經驗累積,也來自過去到現在,每一位同仁的付出與努力,更為今日的TIPC打下最深厚的基礎。TIPC的種種過程,有著最為認真、用心、真心熱愛團隊的精神,TIPC能如此順利的進行,我必須說,行政同仁們真的是「幕後英雄」! 作者朱宗慶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宗慶/最瘋狂、最熱情 台灣觀眾世界一流!

打擊樂團走遍世界各地演出,我常有一種感覺:「台灣的打擊樂觀眾是全世界最瘋狂的」。「熱情」一向是打擊樂節的特色,自TIPC第一屆起,觀眾的熱情回饋,就常讓演出團隊印象深刻。演出前,整個音樂廳滿溢期待的氛圍,欣喜的情緒掛在每一個觀眾的臉上;演出時,觀眾各個屏息凝神,跟著演出者一起脈動,也讓演出者充分感受到觀眾的誠懇;演出後,更毫不吝嗇給予演出者「掌聲」加「尖叫」,讓每場演出都達到沸騰的狀態。甚至是演後簽名會,瘋狂程度可將排隊人潮自大廳一直延伸至三樓,一簽就是兩、三小時,這種常見的情況,也堪稱是一種「台灣奇觀」了,而這獨有的熱情,總給予演出團隊非常大的鼓勵。一個好的策劃與節目,呈現在舞台上,觀眾是非常重要的動力,也為精彩的節目賦予了極大的意義。進一步分析歷屆TIPC觀眾族群的分布,以「打擊樂工作者」、「喜愛音樂與藝術的朋友」佔最多數,而在其中,又有為數不少的觀眾,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一路參與,伴隨著TIPC的成長。以第十屆TIPC的為例,更有約200位觀眾是十場節目,場場參與,可見TIPC真的是打擊樂愛好者的平台。TIPC作為一個民間表演團體推動的藝術節,最重要的即是希望將打擊樂的多元樣貌帶進台灣,在眾多的節目中,有一部分是「票房秒殺款」,當然也有不少「實驗性」或是不同面向、類型的作品,但不管面對熟悉還是陌生的演出形式,台灣的觀眾都以開放與好奇的心胸來參與,也讓許多世界級打擊樂團期待到台灣演出,世界走進來,台灣也走出去。不只是打擊樂界,以我在劇場工作的多年經驗,常聽到世界各國的表演團體,例如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都喜歡來台灣演出。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總回答,因為台灣的觀眾太有水準了,在音樂廳裡,觀眾與演出者一同呼吸、情緒互相感染,那樣的氛圍非常特別,台灣的觀眾真的是世界一流。 作者朱宗慶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宗慶/表現自己,成全別人! 臺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靈魂人物!

以打擊樂團成立33年的經驗來說,可以說是身經百戰,團員們走過世界各地,參與過各種型態的大小演出,在國際上已然相當活躍,演出經驗與個人能力也都備受肯定。但走下舞台,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團員們其實也做了非常多「服務」的工作。每一屆的TIPC,我們通常都將打擊樂團的演出場次安排在第一天,除了作為主人家的歡迎儀式外,也希望團員們在完成演出後,能全心投入於整個TIPC的運作,協助其他演出團隊在演出、場地、樂器、接待⋯⋯等各項需求。除此之外,資深團員也會帶領著中生代、新生代,包含一團、二團、三團,所有團員全員出動,在TIPC期間忙裡忙外,穿梭於音樂廳、排練場、樂器室、飯店、甚至是演後慶功宴,以最熱忱的態度、最到位的服務,讓演出團隊都能感到賓至如歸。儘管在演出之前,我們都會與演出團隊以信件溝通需求,盡可能地達成團隊的要求,但當團隊抵達台灣,進到音樂廳、參加開幕式後,感受到TIPC平台之盛大以及高手雲集,幾乎每一屆的演出團隊都有同樣的反應,突然會開始提出臨時的需求,此時團員們也會秉持有求必應的態度,讓演奏家們安放一百個心,專注於演出,將最好的表現帶給觀眾。團員們在長久訓練的基礎下,秉持著「表現自己,成全別人」的精神,將打擊樂團「專業、團隊、親和、紀律」四大精神發揮到最大,除了將自身的專業表現好,也從中協助,讓演出團隊得以順利完成演出,這種身兼演出、樂器、場務、接待者的多重身份,也成為朱團與TIPC的特色之一! 作者朱宗慶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宗慶/十屆淬煉的國際網絡與分享平台: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

一個藝術節是否成功,除了主辦方的自我主觀評價外,也牽涉到許多客觀要素,包含節目內容與品質、參與觀眾之感受以及對其幫助、國內外藝文界的看法、各項評論等,都是需要綜合考量的項目。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作為一個由民間非營利組織推動的國際藝術節,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規模與樣貌,其實是來自於許多堅持、經驗與累積,因此,藉著這個機會,我試著將一些感想轉化為文字,希望能與大家做討論和分享,我們就來談談「節目策劃」吧!打擊樂本身具備豐富的多樣性,所以能夠變化無窮,這個特色,也恰恰反應在TIPC的節目選擇上。第十屆的TIPC,邀請到來自12個國家、12個團隊、10場節目,透過不同的演出呈現方式,讓觀眾看見打擊樂多元的樣貌,帶給大家更多的衝擊與刺激,而截至第十屆以來團隊遍佈5大洲31國,107檔節目,149個表演團隊及個人,並發表共61首國人作品,這也再再展現全世界打擊樂的多元性。在節目的邀請時,除了品味、功力外,豐厚的國內外樂團關係,更是不可或缺。這是TIPC經歷十屆、二十六年的累積和網絡佈建後,得以成為打擊樂國際重要交流平台的原因,並進而讓來演出的團隊,多半不以商業為考量,而是希望透過這個重要的平台,互相分享交流、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每一屆TIPC結束,我總會聽到許多人跟我說:「這屆節目最好、這屆辦的最棒!」,這也象徵著TIPC一屆一屆持續在進步,更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與激勵。2021年,第十一屆TIPC的節目,我們也已在籌備規劃中,期盼能帶給大家更多不同的刺激!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宗慶/再次分享感動!劇場代表作《木蘭》

每次演出《木蘭》心情都百感交集,這次廣州巡演過後,我試著與大家分享我的心情。這幾天,也陸續收到團員們在fb或line的留言與回饋,《木蘭》是擊樂劇場的代表作,許多團員將之視為夢寐以求的演出經驗,儘管整個排練到演出的過程困難重重,但團員們從不斷克服身心的撞牆期、融入劇情、投入情感到彼此默契十足的相互搭配,每個人都十分珍惜且全心投入,並且感激每一次的演出機會!團員們的回饋,讓我非常感恩與動容。 而這次在廣州發生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第一天演出時,有位觀眾身體不適提前返家休息,第二天身體好轉後,他也回來將演出看完,從他的反應可以知道,他是多麼的期待這次的演出。 而為什麼《木蘭》如此受到大家的喜歡呢,我想我在前兩天的文章也有許多討論,常有人問我《木蘭》還會不會再次在台灣演出,我內心其實充滿了掙扎,我知道有很多觀眾期待《木蘭》,團員們也期盼能夠繼續挑戰,只是這真的是一個大製作,各種條件的促成非常困難,但不管如何,我們都會持續努力醞釀、把握每一次的演出機會,與更多人分享這個我非常喜歡的作品。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