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陸央視製播的大劇《沉默的榮耀》,近期開播後話題不斷,憑藉真實歷史故事、充沛情感張力,引發兩岸觀眾強烈共鳴。不少台灣觀眾驚訝發現,劇中的場景與生活細節,竟然與記憶中的「台灣日常」幾乎無縫重疊——陣頭、歌仔戲、布袋戲、麵線糊、蚵仔煎……一幕幕都像在翻閱自己家鄉的老照片。有觀眾笑稱:「這不是戲,是我的DNA開麥拉。」
閩南腔、陣頭、歌仔戲 戲劇文化細節牽起兩岸記憶
據央視《看台海》報導,《沉默的榮耀》深度融入閩台文化肌理,從耳熟的閩南鄉音,到遍布兩岸廟會節慶的陣頭,再到承載百年歷史的戲曲,層層揭示「兩岸同根、血脈同源」的文化底色。對許多台灣觀眾來說,那些場景彷彿是外婆家巷口的日常縮影。

劇中也多次呈現的「非遺布袋戲」也是一大亮點。布袋戲起於泉州,隨著先民渡海落腳台灣,逐漸在台灣本地開枝散葉,從早年野台戲、廟口戲,到今日的金光、霹靂兩大系統,形成橫跨海峽的共同文化記憶。
戲曲入戲——七字調、身騎白馬 開口就是兩岸共同鄉愁
戲曲元素在《沉默的榮耀》中同樣是文化層次重要支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貫穿劇情的歌仔戲聲腔。劇組特別選用台灣觀眾耳熟能詳的《薛平貴與王寶釧》,劇中響起「身騎白馬走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時,許多台灣觀眾直說彷彿聞到廟埕的夜風。
這套出自閩南戲曲系統的「七字調」,本是泉漳一帶的傳統曲牌,先民渡台後在街頭、廟口發展成最能貼近庶民情感的在地表演形態。雖名為「七字」,卻因常加襯字、拖腔,節奏婉轉,唱來像「七顆珍珠串成的項鍊」;即使加了許多小吊飾,骨幹仍清晰可辨,讓兩岸熟悉這段聲腔的觀眾都產生強烈的文化共感。
歌仔戲外,布袋戲的出現也讓整部戲文化層次更加厚實。劇組為呈現這項跨海峽傳統的完整風貌,特別請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莊晏紅親自指導演員,從木偶的「起手式」到「亮相步」,每個細節都講究傳統規矩。

于和偉飾演的吳石因此在幾場戲中不僅展現人物情緒,也讓角色身上多了一股深植地方的文化靈魂。對熟悉這門技藝的台灣觀眾而言,木偶一舉手、一翻腕,都像把人帶回小時蹲在廟口紅燈籠下看戲的那段時光。
對許多台灣觀眾而言,一看到木偶翻掌換步、亮相開扇,彷彿立刻回到孩提時代在廟埕看戲的夜晚;對大陸觀眾來說,這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也承載著閩南文化的歷史深度。《沉默的榮耀》特別邀請資深傳承人指導,因此戲中木偶的身段、手勢、眼神,都顯得細緻且講究,在鏡頭前重現兩岸共同的技藝流脈。
劇組也特別走訪位於曾厝垵的「弘晏莊木偶藝術館」,由木偶大師莊陳華父女共同創立,館內上百件布袋戲偶雕工細膩、栩栩如生,是展現閩南民間藝術的重要地標。

過去布袋戲曾經從福建傳到台灣,再從台灣發展出金光戲、霹靂等獨特風格,如今在劇中再度合流,也讓不少兩岸觀眾感嘆「文化路線走走繞繞,最終還是回到同一條源頭」。
嘉庚建築入鏡 「穿西裝、戴斗笠」的文化混血風華
劇中亮眼的「台灣大學」校景其實拍攝於廈門集美大學嘉庚建築群,包括尚忠樓與允恭樓等。這批建築因結合西式樓身與閩南大屋頂,被稱為「穿西裝、戴斗笠」,象徵中西合璧的文化氣度。


允恭樓群以「溫良恭儉讓」命名——溫樓、明良樓、允恭樓、崇儉樓、克讓樓——彷彿把儒家文化直接寫進建築上,也讓場景更具時代質感。

鼓浪嶼化身戲劇場景 百年風華重現螢幕
此外,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同樣是重點取景地。劇中,台灣電力公司的前身「光復電力公司招待所」,其實是觀海園內的毓德女學校舊址,藤蔓攀附紅磚,宛如踏入百年前的閩南洋場。

觀海園占地逾百畝,內含 20 多處歷史建築,其中六處是鼓浪嶼申遺的核心元素,像萬國俱樂部、海關副稅務司公館、荷蘭公館、憐兒堂等,皆在劇中悄然入鏡,為敘事帶來蒼涼但動人的歷史感。

閩南美食上桌 「DNA煙火氣」撲面而來
劇中接連出現的麵線糊、蚵仔煎、薑母鴨,被不少台灣網友形容為「每一道都像阿嬤在樓下煮的」。這些看似日常的食物,其實承載著閩南文化跨越海峽的深層記憶。

許多觀眾說,看見主角端起熱騰騰的麵線糊時,腦中浮現的是台灣清晨巷口的老店;而蚵仔煎在劇中那一聲「滋啦」入鍋的油響,更讓不少人想起夜市攤前排隊的熱鬧人聲。至於薑母鴨,則是冬夜最具儀式感的滋味,濃烈薑香混著麻油氣,讓觀眾說「聞到都覺得台北在下雨」。

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先民從泉州、漳州渡海而來,帶著的正是這些會在味蕾扎根的家鄉味;百年後,一鍋麵線糊仍能在戲劇中輕易喚醒那份跨世代的記憶。對閩南觀眾而言,劇中的做法、器具、街巷小吃攤位的佈置都「熟到不能再熟」,彷彿自家門口的日常被搬上了螢幕。

劇組前往漳州古城取景,老城巷弄、連片古厝群,成為市井人物的天然舞台。
那種煙火氣與人情味交織的氛圍,使觀眾彷彿聞到久違的味道——有人說,「這不是美食,是血緣的香味。」
文化連結跨越海峽 《沉默的榮耀》成兩岸共同風景
《沉默的榮耀》不只是戲劇,更像一部「閩南文化紀錄片」。無論是街角的陣頭、廟埕的戲班、老厝紅磚屋,還是熱騰騰的麵線糊,處處都讓人想起兩岸共同走過的百年時光。
在政治議題敏感的年代,這部劇讓不少兩岸觀眾重新看見:語言、飲食、建築與傳統戲曲,才是跨越海峽、最不會退潮的情感橋梁。
如今,隨著劇集熱播,一股走訪閩南古厝、美食街區、傳統戲館的「文化旅遊潮」正在發酵,《沉默的榮耀》也意外成為兩岸共享的文化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