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2025關聖帝君赤兔鐵馬巡境自行車騎士隊邁向第二天繞境行程

關聖帝君赤兔鐵馬環台騎行隊抵達通宵火車站,站前大合影。圖/張蔭泉攝
關聖帝君赤兔鐵馬環台騎行隊抵達通宵火車站,站前大合影。圖/張蔭泉攝

「2025關聖帝君赤兔鐵馬巡境嘉年華聖會」在恭駕全國眾神尊及關公祖廟聖靈,攜「忠、義、智、仁、勇」五聖關聖帝君聖持下,邁向第二天繞境行程。由台中港出發沿西濱台61線一路北上至新竹,全程近100公里,雖適逢鳳凰颱風氣流影響,但一路巨風無雨,平均年齡逾60歲的旺齡大哥哥、大姐姐,攜手數十位身障戰士與癌症鬥士組成的「赤兔鐵馬」主力車隊騎士們不畏艱苦,一路逆風北行 ,付出極大體力,雖秋冬已至仍汗水淋漓,各個充分發揮意志力賣力前行,充分見證關聖帝君諸神庇佑,一路順暢安全騎行。

騎行隊抵達白沙屯東龍宮,許文進常務監事(中)擔任祈福官,游同人理事長(後排右二)陪祈,祈望全台百業昌盛。圖/張蔭泉攝

騎行隊抵達白沙屯東龍宮,許文進常務監事(中)擔任祈福官,游同人理事長(後排右二)陪祈,祈望全台百業昌盛。圖/張蔭泉攝

首先來到白沙屯東龍宮,由許文進常務監事擔任祈福官,祈望全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該宮主祀神祇為關聖帝君,並有配祀多位府君、太子元帥等神明。起源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信徒在地奉祀,傳說關聖帝君由大陸海漂或王爺船而來,先在草庵或民宅中供奉,後來才有正式廟宇。正式建廟為民國 62 年(1973 年)開始籌建,歷經多年,至民國 84 年(1995 年)完成現廟貌。 建築格局為「護龍式」建築格局(左右護龍翼廂)+主殿,廟內對聯、雕飾、神房佈置皆具傳統廟宇藝術特色。廟中珍藏有一把重約 160 台斤、已有約 400 年歷史的青龍偃月刀,原為山西省關帝廟之物,現供於東龍宮。

騎行隊抵達新竹關帝廟,江明珠主委(中)擔任祈福官,游同人理事長(後排右二)陪祈,祈望車隊一路順行。圖/張蔭泉攝

騎行隊抵達新竹關帝廟,江明珠主委(中)擔任祈福官,游同人理事長(後排右二)陪祈,祈望車隊一路順行。圖/張蔭泉攝

下午來到新竹關帝廟,江明珠主委擔任祈福官,親迎眾多信眾,祈祝此行一路平安。新竹關帝廟主祀為關聖帝君,配祀如岳飛(岳武穆王)、文昌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等。建築類型為三進三開間、三殿式廟宇,列為台灣市定古蹟。 創建於清朝乾隆 41 年(公元 1776 年),由淡水廳同知王右弼倡建。於清同治 10 年(1871 年)地方募捐修繕,日據時期曾被改作憲兵駐屯所,並有廟地流轉、神像移置等變動,光復後於民國 38 年(1949 年)重修,於民國 41 年(1952 年)完工, 民國 65 年(1976 年)建廟 200 週年,再次修建;民國 72 年(1983 年)恢復原名「關帝廟」。因具官廟性質,廟門以「門釘」代替繪門神,  建築格局庄嚴,三川殿的廊柱並未採用常見「龍柱」,兩側龍虎堵裝飾簡潔,使廟格顯得沉穩。

全體信眾於新竹關帝廟前合影。圖/張蔭泉攝

全體信眾於新竹關帝廟前合影。圖/張蔭泉攝

近傍晚來到新竹普天宮,由鄭逸榛董事長出面接待,擔任祈福官祈求國運昌隆,民心安順。新竹普天宮主祀神明為關聖帝君, 配祀有供奉月老、文昌帝君、四面佛等多位神明。創建於1967年,1975年舉行安座。普天宮位於「古奇峰」風景區之中,兼具宗教與觀光用途。廟中擁有高約120 呎(約36 公尺)的巨型關聖帝君坐像,十分壯觀,基地面積約300坪,樓高九層,每層設有不同主題展區,如電動歷史館、古董展示等。騎士隊並於該宮享用精緻晚餐後,預備次日的全體力行程。 

騎行隊抵達新竹普天宮,由鄭逸榛董事長(中)擔任祈福官,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圖/張蔭泉攝

騎行隊抵達新竹普天宮,由鄭逸榛董事長(中)擔任祈福官,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圖/張蔭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