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理想的讀本》2-2】現代版古文觀止!120課始於《禮運大同》、終於《巨流河》

《理想的讀本》第2冊現代詩選商禽作品〈遙遠的催眠〉。圖/取自羅智成臉書
《理想的讀本》第2冊現代詩選商禽作品〈遙遠的催眠〉。圖/取自羅智成臉書

做為108課綱之後的「補課」教材,由詩人羅智成及一群大學教授編撰的《理想的讀本》一套8冊在去年5月劃下完美句點;8冊讀本始於2000多年前的〈禮運.大同篇〉,終於作家齊邦媛記述國共內戰後家國波濤的《巨流河》,這樣的安排深具意義,絕非偶然。翻讀書頁猶如展開時光的長卷,千年歷史滾滾而過。

編者表示,《理想的讀本》大致可分為:先秦諸子、先秦文史(含《詩經》、《楚辭》等)、兩漢文史、漢詩文賦、魏晉南北朝、唐代詩歌、唐代文史(含傳奇)、宋詩宋詞、宋代文史(含宋明理學,不含話本)、元代文史、明代詩文、明清小說戲曲、清代詩文、最後的古代、民國新文學、當代華文創作、世界文學、現代思潮等共18類。

每1冊內容包括15個單元,比例約是9篇古文、6篇白話文(包含現代文學、世界文學、世界思潮);15個單元中又固定有3個單元是古典詩歌、古典詞曲、現代詩歌,每單元約包括3首篇幅較小的作品,因此每1冊約有21篇作品。

《理想的讀本》第1冊詞選〈相見歡〉其中一頁。圖/取自羅智成臉書

《理想的讀本》第1冊詞選〈相見歡〉其中一頁。圖/取自羅智成臉書

在108課綱之前,「文白比例」是個吵了很久的老議題。《理想的讀本》編者表示,文白根本沒甚麼好「爭」,也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因為功能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是為了讀懂祖先的智慧與經驗,進而建立我們與傳統的聯繫;「文言文在現實生活裡已失去主要的應用價值,但是文言文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記錄並乘載了我們整個民族數千年來的文明資產,不只是簡單的表達工具而已。」

至於白話文應該教甚麼呢?《理想的讀本》編者表示,目前國文教材裡大部分的當代選文,在表達技巧、觀點及訊息量上,甚至往往不如一般媒體或書籍裡的篇章,我們要學習的,其實是了解白話文後面所傳達、承載的整個新世界的文明與心智。「簡單的說,我們用文言文認識我們文化之所由出,透過白話文認識、理解當下與未來可能的世界。」

編者更進一步表示,有些白話文學應該以「書籍」、以「本」為單位,每個高中生在畢業之前,應該被要求讀完幾本白話文創作或翻譯的書籍。 

以第1冊為例,15個單元依序是:先秦思想〈禮運.大同篇〉;古典詩歌〈蒹葭〉〈陌上桑〉、〈觀獵〉;《史記》〈鴻門宴〉;魏晉文學〈桃花源記〉;現代小說〈孔乙己〉;詞選〈相見歡〉、〈浣溪沙〉、〈玉樓春〉;唐代文論〈師說〉;世界文學《小王子》;明代文論〈項脊軒志〉;現代詩選〈再別康橋〉、〈雨巷〉、〈錯誤〉;現代思潮《寂靜的春天》;現代散文〈一朵花的啟示〉;明代詩文《徐霞客遊記》〈遊黃山日記(後)〉;現代思潮《西潮》;中華文化基本教材。

《理想的讀本》順利出完8冊之後,作家隱地曾小小「抱怨」,他主持的爾雅出版社在書中被收錄的作品並不多。《理想的讀本》編者也似乎早已預見各方會有類似觀點,指出該書在各項資源、人力等條件的限制下,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我們在此野人獻曝、拋磚引玉,因為我們相信:國文教育就是一個民族靈魂基因的傳遞,是我們下一代的心靈教育,也是一個充滿理解、包容與創新的社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