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教育新南向 7.2億招攬東南亞外籍生

  【記者 蔣明偉/報導】由於地理位置接近,東南亞國家一向為我國新住民及境外學生主要來源國。為執行以人為本、雙向交流、資源共享的「新南向政策」,825日教育部表示,將編列10億教育經費配合新南向政策,其中7.2億用在招攬東南亞外籍生來臺,2億補助臺灣師生出國交流研習,期望能以每年20%增長率,擴大外籍生在臺留學及研習的人數,深化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互動。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招開記者會,說明10億教育經費如何配合新南向政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表示,目前東南亞國家來臺留學及研習人數約為28,000人,教育部喊出倍增目標,希望每年以20%的幅度成長,至108學年度成長至58,000人。

 

   教育部期能從教育面著手提出助新南向的8大政策,包括:協助新住民子女、培育青年發展、產學連結、師生交流、雙邊交流據點、雙向人才培育、數位學習及終身學習。除優化目前相關政策及措施外,亦規劃一系列具有創新創意的精進策略,期帶領我國大專校院開拓與東協及南亞國家的實質教育交流,深化雙方互動及聯盟關係,達成創造互利共贏的人才培育合作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願景,相關策略如下:

 

一、新住民子女方面

1.辦理新住民子女語文競賽及相關活動預計300名新住民子女參與,鼓勵其學習及加強東南亞國家語言;補助30名新住民子女返鄉溯根活動,強化其學習原生母國語言及文化之能力,遴選36名新住民子女利用暑假期間至母親的國家進行海外職場體驗活動。


2.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實施,推動國中小新住民語文教學,並規劃4所高中職學校赴東南亞國際文化交流試辦計畫。

 

二、青年發展方面:辦理青年東南亞國家事務人才培訓,鼓勵青年赴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研習交流,並促進大專校院青年發展新南向創業、擔任海外志工及赴海外體驗學習完成自我生涯探索等途徑,106年至108年預計培訓人數達12,651人次。

 

三、產學連結方面:規劃於「電子商務」、「生醫產業」、「資訊工程」、「傳統產業」等領域,補助學生赴東協及印度臺商企業或跨國企業進行見習或實習計畫;辦理「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結合實習機會,吸引東協及南亞外籍學生來臺就學;並將辦理「東協南亞專業技術訓練師資班」及「外國青年技術培訓班」,補助技專校院以其優勢領域,依據產業需求,採不超過1年、短期密集培訓方式,訓練產業急需的技術師資及人才。

 

四、師生交流方面:規劃補助國內大學校院師生出國研究計畫,並擴大辦理國內學生東南亞語言與產業學程、國際經貿及企業精英密集訓練班,培育熟稔東南亞語言與具專業能力之人才,以成為我國深耕東協及南亞國家之前鋒。

 

五、交流據點方面:規劃於東協及印度等重點國家之著名大學或文教機構設置雙邊交流據點及推動臺灣連結計畫(Taiwan Connection),並補助大專校院與東協及印度成立國際型聯盟組織,以開展多元合作模式及更多實質合作計畫。

 

六、雙向人才培育方面:

1.整合及擴增獎學金,吸引各國指標性優秀青年學子來臺留學或研修,並協助學成後就業媒合。105東協及印度「教育部臺灣獎學金」新生名額共計97名,106年規劃擴增為182名;清寒僑生助學金增加700名,期提升東協及南亞國家在臺留學及研習人數,未來每年均能以20%逐年成長,至108學年度成長至5.8萬人。

 

2. 105年公費留學考試應考學門,新增東南亞區域研究,並規劃新增南向公費留學獎學金10名。另外,新增赴東協及南亞地區實習之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名額200名,以補助更多學生赴東協國家或印度進行專業實習,增強專業知能與實務經驗之結合,並可學習當地國語言、文化風俗民情等,更加瞭解各該國政經社會文化背景,。

 

七、數位學習方面:優先考量當地華僑與外國學子進修及學習需求,因應東協及南亞的臺商人才需求,運用國內現有相關數位資源,發展所需課程。第一年預定發展1015門數位學習課程,因應各國特性,結合相關機制或平台進行推廣。

 

八、終身學習方面:透過臺灣科學類博物館積極參與各式國際組織年會與國際科展等活動,擴展與東協及印度等國建立研究合作交流,並宣導臺灣博物館科普教育國際交流計畫,歡迎東協及印度等國學生申請來臺參與相關研究、實習及營隊課程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