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生」,就沒有「老病死」; 所以要在這一世修行證道,成就聖位, 這樣就不用再輪迴,也不必再「生老病死」了。 |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佛在《金剛經》第九品〈一相無相〉中說:「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什麼是阿那含?就是四聖位中的「緣覺」,也就是阿羅漢的三果。
阿那含是如何修行證道的?佛說是「不來,而實無不來」。什麼是「不來」?就是不要再投胎,不要再來人間,不要再「生」了。因為沒有「生」,就沒有「老病死」;「無生」就「無滅」,「有生」就「有滅」。所以阿那含就是找到了「不死」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再「生」,也不要再「往生」,這樣就可以不用再輪迴。
生老病死 何如無生
修到阿那含的人,是很有智慧的,因為祂一直在參:「我這樣生生死死,輪迴不已,今天生於人間,然後死了,下輩子不知又會生在六道中的哪一個世界?雖然投胎的外相不同,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其他動物,可是都會生死,都會生滅。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這一世來了,就不要再生了呢?」
由此可知,證到阿那含的修行人,是先想到自己。而我們還沒有來到人間以前,還沒有色身的時候,「人」在哪裡?「靈性」又在哪裡?今天我們生為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修行就是要這樣一直去參。
我們之所以投胎為人,是因為「無明、行、識」。當一個人無明的時候,就會造業,「行」是造業,「識」是帶著業報的意識,這種累世的意識就是基因。
也就是說,我們會因無明而造作諸業,「識」就是一種意識的結果,我們就是隨著這些業識而輪迴、投胎,流轉於六道。
說得更清楚一點,一個人從「無明、行、識」而「入胎」,也就是「名色」。我們和自己的父母結了因緣,而入了母胎,數月之後,就具足「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然後十月足胎,就呱呱落地,來到人間,這叫做「觸」-觸地,出生來到人間。
一個人從「無明」、「行」、「識」,到「名色」、「六入」,十月懷胎以後,「觸地」,然後慢慢長大,感受到很多人間的善惡及人情冷暖,一般說來,剛出生的孩子,大都被照顧得很妥善,備受父母及長輩親友的喜愛,這是好的感受,當然也有不好的感受,像是受涼、感冒、發燒…等等,這叫做「受」。
等到長大以後,就開始有愛慾之心,喜歡這個,喜歡那個,或是上學以後,愛讀書、愛老師、愛同學、愛自己的父母親…等等,這是「愛」。有了「愛」以後,就會想把所愛之物據為己有,這就是「取」。甚至到了適婚年齡,與心愛的對象結婚,這也是一種「取」。而結婚以後,「有」了下一代,然後又繼續「生、老、病、死」。我們就是這樣一直輪迴不已。
而修行阿那含的人會這麼想:我不要再生了;從今天開始,我要設法讓這一世成為最後一站,我要在人間修行證道,成就聖位,這樣就不用再輪迴、不用再「生老病死」了。
佛在經文中說的「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說實際上並沒有不來,其實我都在這裡;因為我已經修到「無生」,所以不用再來人間。也就是說,我們要讓自己不再來人間,直接就在人間成就,進入聖位。這就是「十二因緣」的修行,可以成就阿羅漢的二果「阿那含」,也就是「緣覺」。但是這種修行只求自我的解脫,沒有去普度眾生,雖然已入聖位,不必輪迴,但並不究竟,還要再往上修菩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