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師說禪】氣脈成就的智慧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怎麼修,我再從「身、心、靈」的角度分別解說。

在身體部分,除了要讓自己健康、不生病、不老化之外,還要能夠更長壽,那就更有福報了。該怎麼做呢?首先,要讓身體裡的內氣很充足,也就是呼吸的氣要能夠到達腹部,而不是只到胸腔就呼出去了,這樣的氣息很短。我們要讓呼吸愈緩慢、愈綿長、愈細緻,氣的品質會愈好。所以我教禪定,都是先從呼吸開始。

任督應天地 氣脈自然成

我們吸進來的氣,最好是細細綿綿的;也就是在呼吸時,衣服不會隨著氣息而起伏。另外,呼吸也不要有聲音,如果有聲音,就是一種病息,健康的呼吸是無聲之息,像感冒、鼻塞,或是某種原因造成的氣喘,都是不健康的氣;由此可知練呼吸、調氣息的重要。

所謂調氣息,就是把胸腔呼吸改成腹部呼吸,這要經常練習。在我們體內有自律神經,它不受意識所控制,會自動平衡身體所需;所以,即使我們不想呼吸,或是不想讓心臟跳動,它也會自動呼吸、自動心跳,因為呼吸和心跳是受自律神經控制,並不是意識。

既然我們要認識自己的身體,就應該知道,生病的時候要如何自我調適。自律神經位於中樞神經,也就是脊椎骨,它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負責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而我們的身體構造是「左陽、右陰」、「外陽、內陰」;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只要能讓陰陽平衡,就不會生病。如何才能調節陰陽平衡?就是不要讓自律神經錯亂,否則便會產生很多毛病。

比方像失眠,我前幾天聽說某人晚上不能睡覺,一直要到早上六點以後才能入睡,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他在生理上並沒有病,但自律神經失調,讓他晚上不能睡覺,甚至還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實在很痛苦。

我們知道,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是亢奮的,副交感神經是抑制的;如果晚上失眠,就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所以要設法用副交感神經來抑制。

雖然自律神經不需經過意識來調節,但對一個失眠的人而言,它已違反常態,所以我們要了解副交感神經在哪個部分,然後設法加強它,提高它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亢奮,便可以睡覺了。

也就是說,當身體處於亢奮的精神狀態時,就要讓身體放鬆,讓精神放鬆。那該怎麼做?你可以試著放慢呼吸,不要太快;心跳也不要太慢或太快,尤其是有高血壓的人,心跳通常會比較快,要特別注意。

另外像內臟,是屬於副交感神經所管控,如果我們能夠強化它,把它發動起來,也就是把精神力專注在內臟,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可以把交感神經壓制下來,不再那麼興奮。所以,只要懂得運用,就可以讓身體達到平衡,維持健康。

比方在專注禪心脈輪時,可以同步觀「眼耳鼻舌」和內臟,只要能夠維持平衡,就可以讓身體健康。以副交感神經來說,就是讓身體休息,例如若覺得心跳很快,就多做深呼吸,慢慢放鬆,就這樣去做自我調適。

修行以後,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健康情況,還可以自我進行調適。如果睡不好,就是精神壓力過大,不能冷靜,所以要讓自己放鬆;因為放鬆以後,交感神經的亢奮就會下降,當然就可以入睡。受失眠所苦的人,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另一方面,從「氣」的角度來看,當這口氣吸進體內以後,如何讓它濃縮成為真氣,再從真氣提升為靈氣?就是利用禪定練氣的過程來達成。

氣息隨心上 靈性入光電

一般開始練氣時,都是用意識來導引氣的走向,比方從上到下,或是從後面的督脈到頭上,再從頭上走前面的任脈到下面。如果氣是這樣從督脈到任脈的運行方式,就會很順暢,內臟的氣也會比較充足,整個人看起來會很有精神。

不過,要提升氣的品質,不要用意識導引,要用「心」帶動,氣會很正常地運行。當然,一般人剛開始練的時候,都是用意識導氣,但慢慢地,等到熟悉以後,就要用「心」來運氣。接下來,等到進入更高的「電」、「光」層次時,就要用「靈性」來運行,那就進入靈性修行了。

這是講到氣的提升,如果能把氣提升到電,再一路提升到靈電、靈光、光電,身體根本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可以延長壽命,這就是智慧修行的好處。但如果不是修這種智慧禪行,就不會用這種方式來學得這些智慧。

另外在心理方面,心理與生理的關係密切,兩者有直接關係。舉例來說,如果身體生病了,精神也會不好;反之,如果精神很好,身體也會覺得不錯;所以我們的心要保持快樂,要能夠「平常心、心常平」。

如果不知道「平常心、心常平」該怎麼做,只要能夠「知足常樂」就對了,還有「平心靜氣」,這都是修行人最根本的要求。如果這方面都能做到,就開始進入修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