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與科學】自律神經失調?透過禪定訓練就可平衡

透過禪定可放鬆身心,有助自律神經平衡。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透過禪定可放鬆身心,有助自律神經平衡。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專訪/張剛鳴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現代社會充滿壓力,許多人都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過旺的現象,容易出現失眠、高血壓和情緒焦慮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何讓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各司其職?科學證明,禪定是不錯的方法。
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容易感到心悸、胃痛或心律不整;如果去看醫生,幾乎都說這是「自律神經失調」,聽起來似乎很可怕。到底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在人體內,有8成以上的活動行為不受大腦控制,而是由自律神經掌控,譬如心跳,還有其他像腸胃等器官,也是受自律神經的操控而運作。

自律神經系統如同五行中庸之道

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分別屬於「陽性」和「陰性」,所以與陰陽五行有很密切的關係。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剛鳴博士表示,若以陰陽哲學的中庸之道來看,一個人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是否平衡,與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

譬如陽性的交感神經,主要是負責消耗體能的相關活動,所以當我們突然感到壓力時,交感神經會選擇戰鬥或逃跑的反射行為;開車如果遇到緊急狀況,交感神經會立刻作出剎車或轉向的及時反應;諸如此類,都會讓我們的心跳和呼吸加速,但這種加速並不是由意識主動命令身體去做的,而是因為交感神經亢奮所產生的作用。

雖然交感神經可以幫助我們面對外在挑戰,但它如果過於旺盛,很容易會出現焦慮、緊張、消化不良等症狀,所以為了讓身體平衡,副交感神經就必須做出放鬆、休息、消化順暢…等作用。不過,如果副交感神經作用過盛,反而會有懶洋洋、提不起精神的感覺,甚至在面對緊急狀況時,缺乏適當的反應能力。

「由此可知,自律神經的平衡非常重要,」張剛鳴博士說,「尤其現在的工商社會充滿壓力,許多人都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過旺的現象,所以容易出現失眠、高血壓和情緒焦慮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何讓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各司其職,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自我檢視自律神經系統

既然自律神經的平衡如此重要,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測量它的活性呢?張剛鳴博士表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計算心跳值。他建議可用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ECG)分析,取得心律變異數(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標;由於心律變異頻譜的低頻成分(LF,0.04至0.15Hz)與交感神經的活性有關,高頻成分(HF,0.15至0.4Hz)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有關,所以從心律變異數就能測出自律神經的調控,以及它對心臟、血管所產生的影響。

心律變異數的測具,可檢測自律神經的活性百分比。(圖片提供/張剛鳴)

心律變異數的測具,可檢測自律神經的活性百分比。(圖片提供/張剛鳴)

坊間有許多儀器可以作為心律變異數的測具,張剛鳴教授試著使用其中的一款「心律大師」作為實驗儀器,主要是針對測試者的血壓、心跳及自律神經的活性百分比(LF及HF)進行測試。

張剛鳴博士表示,一般人的LF大約是在40至60%之間,如果測出的數據偏高,表示交感神經作用過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也大,所以交感神經大都處於亢奮狀態,而且因為不能好好休息,所以副交感神經也無法取得平衡。

「或許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律神經平衡。」張剛鳴博士提出這樣的建議。

印心禪法脈輪禪定 有助自律神經平衡

一般人認為,「禪定」可讓人的情緒穩定,許多科學研究也不停探討禪定與放鬆,以及對自律神經強度的影響等相關議題。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緊張,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緊張,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張剛鳴博士舉日本流行的「Su-soku」為例,它是一種靜坐數息的方法,當第1次吸氣吐氣時,在心中默念一,第2次呼吸吐氣時,默念二,如此持續數到100後,再重頭從一開始數。每回合的吸吐約4秒鐘完成,要連續做15分鐘。

研究人員招募了20位大學生受測,分別記錄他們在練習Su-soku前後的心跳與心律變異。結果發現,心律變異頻譜高頻(HF)功率數值增加,低頻(LF)功率數值則降低(註)。

類似的結果也曾出現在其他論文,例如印度清奈的斯坦利醫學院(Stanley Medical College)在研究Isha Yoga時,發現練習瑜珈可讓交感神經的活性降低;還有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羅佩禎教授的研究團隊,多年來針對印心禪法的禪定方式會對生理產生何種變化,而做過多次實驗,他們發現這種印心禪法的脈輪禪定,確實能讓自律神經系統趨於平衡。

由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印心禪法脈輪禪定,是透過專注體內脈輪的方式,強化內臟功能,因為內臟是由副交感神經所管控,所以這種方法可以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進而把現代人普遍處於亢奮的交感神經抑制下來。只要能讓身體維持陰陽平衡,自然就會很健康,哪裡還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呢?

所以,如果覺得生活緊張,又改變不了外在環境,就先設法改變自己吧!如何改變?不妨從練習禪定開始。

註:請見Tetsuya Takahashi,Tetsuhito Murata ,Toshihiko Hamada,Masao Omori,Hirotaka Kosaka,Mitsuru Kikuchi,Haruyoshi Yoshida,Yuji Wada. Changes in EEG and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y during medita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Volume 55, Issue 2, February 2005, Pages 199–207。

張剛鳴博士 小檔案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控制所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

 暨生醫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研部顧問

◎台中市領袖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