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蔡詩萍專欄】說自己嗜書如命,應不為過吧!
再怎麼忙,也要抽空讀點書,不讀書,就覺得自己面目可憎,言語無味起來。
離開學校,讀書既不再是炫學,也不沒什麼好功利主義的了,讀書就是自娛,讀書就是為了自己腦袋有一片嚮往之地,一片清明之花園。隨時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喝杯茶,乃至於一杯威士忌,清酒,什麼的,總之坐下來,可以老半天的,讀書。
最近一口氣在讀三本書,訂書的時候,沒有什麼意圖,純粹只是好奇作者想說什麼,但翻讀之際,卻意外的發現巧合?!
1.《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作者亞歷山大•潘佐夫,俄裔歷史學者,之前我已經讀過他的《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他善用俄國的史料,解讀近代中國。
2.《中國共產黨百年史》,作者石川禎浩,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我竟然也在這本書之前,讀過他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史》、《紅星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早期形象研究》,單看書名即知,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很深入。
3.《逃離中國》,作者是台灣人楊孟軒,留學加拿大在美國任教,這書有個副題「現代台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觸及了1949年以後,大批來自中國大陸的外省籍民眾,在台灣度過數十年過程中,他們自身與後代,在台灣錯綜複雜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大陸本身的流變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追尋與失落,尤其是,對台灣在地的民眾,這樣一群人來到台灣,又是怎樣的一種多面貌的衝擊?!
我之所以說意外的巧合,乃因,這三本書竟然彼此是相互關聯的,雖說三位作者絕對沒有此意,甚至可能不知道對方有這本書,但,它們就是交會在一個大時代的旋渦中,它們就是成為我思索「台灣何以是現在的台灣」,「台灣的未來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等等一系列課題的知識參考系。
試想,蔣介石與毛澤東,何以一右一左的,主導中國現代政治數十年?不正是他們兩人所代表的意識形態,權力鬥爭,才導致「逃離中國」這個主題嗎?失敗的蔣介石,意外促成台灣這座島嶼經濟反轉的奇蹟,勝利的毛澤東則把中國帶入極端的混亂,這要怎麼去解釋勝利與失敗的啟發?
讀書之樂,樂在我們思考問題,不輕易流於口水戰,而是在思辨層次做種種頭腦體操。
不讀書,怎麼會知道已經有那麼多金頭腦寫出了很棒的大問題思索座標呢?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