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程富陽專欄】每年3、4月為血藤花開的季節,花期只有一星期左右,有人私喚它為「紫色風鈴花」,因為它總像一串串猶如紫紅色的風鈴垂掛在樹梢;詩人李白有首《咏紫藤》,如此描述:「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詩文形容的有點像血藤,但紫藤雖也是紫色,卻狀如垂柳,一般長於水濱之旁;而血藤花則除在潮濕溪邊可見,但更多的是攀沿於中低海拔的山區間,其狀花序大而長,自蔓莖懸垂,花形特殊似蝶形花冠,花瓣可分為旗瓣、翼瓣、龍骨瓣三部分,下部白色圓形為旗瓣,左右一對紫紅色寬圓似翅膀者為翼瓣,先端凸出長形者為龍骨瓣,組合美麗而奇特。
又「血藤花」屬於藤本植物,喜在森林中藉由大量葉子行光合作用成長,因開花時間短暫,一般登山客看到的,其實都是它的藤蔓和少數葉子,甚少看到花朵開展,坊間因此流傳說看到血藤花會帶來幸福,所以又稱它為「幸運之花」。另血藤果莢扁平,可長至50公分長,種子扁圓黑色,像是圍棋用的黑子,質地堅硬,如把血藤種子置於地上磨擦,會產生高溫發出類似火星的閃光,故又俗稱「電火子」,是上世紀成長於40、50年代許多中老年人的童年異趣。
距上回在桃園溪洲山看此花,已有三年之久,記得那次是在4月底,顯然我們的蒞訪,整整晚了一週;因此,只看到樹藤上整株未能開花的小果子,及遍地紫藍色的花碎辮,頗泛幾分「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的觸感;今年我們特地提前兩週前來,果然看到一串串的果纍「血藤花」。
不過,喜歡在乾燥陽光下顯出它容光煥發的血藤花,卻因前幾日突然的幾場午后雷陣雨,讓血藤花猶被迅猛的山泉洗劫一般,顯得有些滄桑泛淚;可見萬事皆有遺憾,勿需過度怨嘆,詩人杜牧說的好:「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只能說是自己尋訪春色來的太晚,以至於春盡花謝,何必埋怨花開花謝過早;也許,這也正是我們下次可能再度尋訪的動機。
難怪詩人在經過人生一番波折後,要勸我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更要發出「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喟嘆!時間飛逝,轉眼成空,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與友人從高陡的山頭緩緩走下山時,我內心不禁如此想,任何事都得事先蠡探,然後認真躬行,尋找最佳時機,探旅稀物的蹤跡;否則,錯失的,又何止只是一花的喧囂與繁華!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會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