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賴祥蔚專欄】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名聲不算很好。清朝打造的北洋新軍,到了民國只剩北洋軍閥還被記得,這是因為北洋艦隊早已重挫。
北洋艦隊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可惜都不是很正面,兩大名聲之一是經費被慈禧太后挪用去修建頤和園,造成北洋艦隊的裝備大打折扣;名聲之二當然就是在中日甲午戰爭的接連海戰一敗塗地。
慈禧到底有沒有挪用海軍軍費?有研究指出當年李鴻章帶頭募來這筆260萬兩的巨款,本來就是要為慈禧慶壽,雖然名目是「恭備皇太后閱看水操」,但當時募款者都知道就是用來整修頤和園以便祝壽,何況閱看水操就是在頤和園,用這筆款項來修園似乎也算合理。
儘管如此,這筆巨款在當年可以添購兩艘最新的軍艦,如果用來添購最新軍艦,或許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及威海衛海戰不會輸這麼慘。
北洋艦隊的正式成立,是在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當時的規模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被日本視為大敵,因此力求超越。北洋艦隊成軍時威風十足,可惜就此停滯不前。
很多人可能沒想過,當時威風八面的北洋艦隊,正式成立前的第一次兩棲登陸實戰,居然是發生在臺灣的花蓮及臺東(當時花蓮還隸屬於臺東直隸州,要到日治時期才獨立出來)。
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的8月2日,臺灣發生大庄事件,漢人移民者以及平埔族人,因為無法忍受卑南撫墾局委員雷福海等官員的壓榨與欺凌婦女,聚眾700多人前往位於大庄(今花蓮縣富里鄉)的官衙殺官報仇。當地是該鄉人口最多的聚落,因而得名大庄。大庄事件促成了南邊的呂家望社(今臺東縣卑南鄉利嘉部落)等地的原住民部落也起事響應,駐守水尾(今花蓮縣瑞穗鄉)的清軍遭到殲滅。
臺灣巡撫劉銘傳得知後山生變之後,知道從陸路反攻不但費時,難度也高,即請朝廷出動北洋艦隊從海上直接進攻平亂。
當時的北洋水師提督是丁汝昌,他本來參加太平軍,在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轉而投入劉銘傳的銘軍水師營,算是劉銘傳的老部屬,得令之後親自率領剛從英國買來的致遠、靖遠兩艘巡洋艦前來,先用重炮轟擊呂家望社,平定南路,再北攻花蓮港進行搶灘登陸,這是北洋艦隊第一次的兩棲登陸實戰,因雙方實力太過懸殊而獲得完勝。
北洋艦隊在成軍之時,號稱是亞洲第一,但是日本在隨後幾年添購許多更新的戰艦,整體性能已勝過北洋艦隊,例如作為旗艦之一的吉野號巡洋艦是西元1893年就役,秋津洲號巡洋艦則是西元1894年就役,都是當時的最新戰艦。相較之下,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艦是西元1885年就役,落後八、九年,致遠、靖遠兩艦都是西元1887年就役,也落後七、八年,又一直沒有更新設備。在黃海海戰中,來過臺灣的致遠艦爆炸沉沒,靖遠艦在隨後的威海衛海戰受損進水又遭受重圍,丁汝昌下令擊沉定遠、靖遠等艦,以免資敵,他也自殺殉國。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作家
本文出自作者新書《穿越臺灣趣歷史》
照片為電影《甲午大海戰》截圖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