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張亞中專欄】關公文化傳奇故事 -1從武將到封神

【編者按:在這個價值紛雜、信仰浮動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一股清明力量,引領我們回望歷史、思索精神根基。,《梅花傳媒集團》與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攜手合作,今起陸續推出「中華傳統文化」大系列專欄。首先推出《關公文化傳奇故事》系列專欄,近30篇,並同步製作推出短影片內容與讀者、觀眾見面,讓這位千古英雄的精神風骨,穿越時空,再次與我們相遇。】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一位無所不在的守護者

在華人文化的萬千神祇中,有一位身兼多重身份、備受景仰的神靈,他就是關公。對於許多人來說,關公不僅僅是一位歷史人物,更是一位無所不在的守護神。

關公有許多尊稱:關聖帝君、協天大帝、文衡聖帝、帝君爺,甚至佛教中的護法神伽藍。每一個稱號都代表著不同的信仰與祈望。無論是求學的文人、馳騁沙場的戰士,除暴安良的警察,還是以商為業的商賈,甚至民間幫會的兄弟,都將他視為自己的守護神。

關公的影響力遠超一般的神祇。他的角色跨越了宗教與行業的界限,成為華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台灣,關公的地位更是獨特。一些民間團體甚至將他昇格為天界至尊,認為他已是目前的玉皇大帝,成為三界的主宰天公。

關公的故事與影響力就像一條涓涓不息的長河,流淌進每個信徒的心田。無論是在戰亂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在遠洋他鄉,還是本土社區,關公的精神象徵永遠陪伴著他的子民。他不僅是忠義的化身,更是華人文化的共同記憶,世代傳承。

關公的傳奇一生

關公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以忠義聞名於世,生前的功業讓他成為劉備陣營中的頂梁柱。他身披青龍戰袍、手持青龍偃月刀,名字響徹九州。他為劉備的蜀漢霸業立下赫赫戰功。世人稱他為“關雲長”,對他的忠誠與正直充滿敬佩。在長坂坡,他千里走單騎,護送甘夫人與劉禪,這份忠心如同山岳般堅定;在荊州,他堅守孤城,義薄雲天,以生命成全了信義。然而,命運卻讓他走上了一條悲壯的道路。在東吳的背叛與敵軍的圍攻下,他最終兵敗被俘,並在湖北當陽縣的荊門地區被殺害。但是,關公的英勇正義,讓他成為後人心中永不磨滅的英雄。

然而,關公的故事並未隨著他的生命結束而畫上句號。相反,他的英魂在隨後的歲月裡,掀開了另一段神話般的篇章。

關公成為儒釋道三教的共同神祗

在中國,身後被封神的人不少,但大多日久被遺忘;像關公的「頭銜」愈來愈高,連帝皇家也祭祀的卻十分罕見。關公最初被視為厲鬼,受局部地域民眾祀奉,後獲僧人和道士引入宗教體系,顯靈傳說漸多。宋朝開始受官方重視,先封為公,後封王,廟宇增加,加上民間藝術的推波助瀾,到明朝成為最知名的神明之一。明朝正式封帝,列入儒家系統,接通中國傳統各階層和信仰。在儒家的心目中,關帝爺也成為與孔夫子相互輝映的關夫子。

一幅楹聯,道出了關公的榮耀與尊榮:「漢封侯 宋封王 明封大帝;儒稱聖 䆁稱佛 道稱天尊」。關公以他的美德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被後世奉為「仁義禮智信」的化身,逐步走上神壇,成為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並尊的唯一之人。歷史上先後有16位帝王為關公谕旨加封,隨著封建帝王從侯至聖的加封,朝廷達官,黎民百姓,無不以神靈膜拜,景仰日深,把關公奉為神,形成凡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關公崇拜存在的現象,民間為關公建廟,稱為關廟、武廟,遍布世界各地,關公成為最受崇拜的神靈。

關公已成為不朽的傳奇

隨著時代變遷,關公的信仰逐漸擴散至整個華人世界。在儒、釋、道三教的共同影響下,他被尊為三教共奉的唯一神祇。他的形象無所不在,從書房到商鋪,從軍營到戲台,他的精神融入了華人文化的每一個角落。

到了現代,關公的忠義精神被廣泛推崇,成為維繫社會倫理與信仰的重要象徵。關公不僅僅是一位歷史人物,他已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時代,成為世世代代華人心中的不朽傳奇。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