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王鳳奎專欄】父親非常重視家庭倫理與道德,父即父,子即子,沒有父子是朋友關係這碼事。
或許是老兵的緣故,從小到大,父親在家裡就像是部隊嚴厲的長官一般,只有父言子從,不從即罰,父子之間似乎從來沒有交心地討論過任何事情,這樣上下主從的父子關係直到我出國留學後才有所改變。
留學初期由於國際電話極其昂貴,所以只能透過跨洋家書報平安。雖然父親寫給我的信屈指可數,但這少少的幾封信卻大大地拉近了我們父子間的距離,我們開始有雙向交心的溝通。
藉由家書的對談,讓我理解父親過往對子女的用心良苦,父親在信中的許多教誨,也成為我日後待人接物的座右銘。
寫給父親的第一封家書訴說自己以前在台灣讀書不甚努力,來美國讀書要與全世界來的菁英相比,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又因擔心沒有獎學金,學業無以為繼,所以壓力很大,讀書很辛苦但也很認真。父親第一封回信以兩句古話對我嘉勉,現在看來日久彌新:
- 書到用時方恨少
- 知恥近乎勇
「書到用時方恨少」,一語道破我以前不用功讀書的後果,出國留學後只能靠加倍努力,才能彌補以前的不足。而「知恥近乎勇」是從小的家訓,人唯有羞恥心才不會做壞事,才會勇於修改做錯的事,特別是小時候困苦的生長環境,處處充滿做壞事、做錯事的人、事、物,若不知恥,很容易受誘惑就誤入歧途,走上邪路。這是為什麼父親對我從小嚴格管教,尤其是對我的品行及價值判斷沒有寬容的空間,只要做了與道德相悖的錯事,不問理由就是嚴罵嚴打。
子曰:「知恥近乎勇」,眾人曰:「不知恥近乎神勇」。父親雖然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但是要我從小就懂得「敬天禮神」,記得「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任何事都要問心無愧、才會對得起神明。父親一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天即是神,人若無恥,就不畏神,做起壞事比神還勇,可謂神勇!
出社會後,父親還是經常引經據典地教誨我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成為人師後,依然謹記「書到用時方恨少」,每天一定要讀書,否則會感覺「面目可憎」。父親更是勉勵我要「一日三省吾身」,是否對「知恥」持之以恆?他告誡所謂「為人師表」,意指要做為學生為人處事的表率,千萬不能以師之名,裝模作樣,欺世盜名,為己之私而做出為人不恥之事,如此不知恥之「師表」不僅不勇,終會成為學生口中戲謔的「衣冠教獸」而已!
除了諄諄教誨外,父親的家書總會洋溢一些要吃好、要睡好及健康最重要等關懷之情,我從家書感受到嚴父內心溫柔情深的一面,知道他不再視我為只能服從命令的小孩。在往後的家書中,父親把我當成是摯友般地敞談他為人處世以及教養子女的經驗與原則,這些經驗與原則也成為我教育子女的重要參考。每當有人稱讚我的孩子教養好,我總會歸功於父親對我的教養。
(待續)
作者為東海大學EMBA教授
照片由作者提供
●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