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中央廣播電台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中央大台怪放送」和「炸不死的重慶之蛙」等等字樣,也有時會出現「重慶怪放送」的名稱。不過,追究源由,「怪放送」指的是在南京江東門時期的中央廣播電台。民國17年8月1日創建於南京丁家橋的中央電台,在民國21年11月12日正式啟用新建的江東門發射台,功率75千瓦,當時號稱「東亞第一、世界第三」,遠遠超過日本的中波電台,因此被日本人稱為「怪放送」。
至於「炸不死的重慶之蛙」,據說是因為當年的東京報紙曾經這樣寫:「我皇軍飛機大炸重慶,那裡的青蛙全都炸死無聲,為什麼那個擾人心緒的中央電臺還是叫個不停?」於是這個「叫個不停」的電臺就有了「重慶之蛙」的別稱。
對日本來說,這只「青蛙」是眼中釘;對中華民族而言,正是因為有了這隻炸不死的青蛙,才讓抗日的聲音傳遍全國和世界。當時,重慶中央電台的功率是35千瓦,和南京的「怪放送」有不少差距。
可是,無論南京還是重慶,讓中央電台能夠不斷發音的關鍵,除了機器,還有許多堅守工作崗位的電台員工,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總工程師馮簡教授。
馮簡教授出生於清朝光緒23年,西元1897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大學,民國8年,西元1919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習電機工程,獲碩士學位。民國13年回國後,先後執教於江蘇公立南京工專電機系、東北大學電氣系等高校。民國19年春天,電台聘請馮教授為總工程師,籌建江東門發射台。
馮教授主張將發射台機房地基填高到60年洪峰之上1公尺,並主張由中國青年工程師督裝兩座400呎重型自立式鐵塔,以訓練人才、節省外匯。工程歷時二年竣工,並奠定了日後中央廣播電台重視紮實工程技術的傳統。
民國20年南京大水,電台及高塔屹立,機房新址仍高出洪水面60公分,未受損害。由於馮總工程師的高瞻遠矚,才有了後來的「怪放送」。
90年歲月悠然而逝,今天的中央廣播電台,可還記得馮總工程師以及當年每一位譜寫電台歷史的人?
作者為文學博士、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