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蔡詩萍/老男孩・小日子之二十一

〈他承認,家是一道提防,擋下了風擋下了雨〉
   他為了不讓口罩戴太久,皮膚過敏,於是,點了一杯咖啡,在公園裡,坐著,上網。也間或讀幾頁書。公園不小。
   老人家很多。都戴了口罩。照顧他們外籍看護,沒有像過去那麼輕鬆自在的,聊天了。都戴著口罩,自顧自的,滑手機。
    他在讀《愛在瘟疫蔓延時》。新的譯本,直接從西班牙文翻譯。舊譯本,他讀過,很喜歡。
    賈西亞•馬奎斯很了不起。拿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再挑戰自己,挑戰「諾貝爾魔咒」,(誰說得了獎,再寫不出好作品)寫了這個長篇。
    沒有魔幻寫實的包袱,直接拳拳到肉的寫實主義,描述一段跨越霍亂疫情的長期戀愛。
    他讀到馬奎斯超有智慧的提醒,婚姻最大的問題不在嚴重的危機,反而是日常瑣碎的折磨!
    日常瑣碎的折磨,如同海浪日夜的侵蝕,不知不覺掏空了岩岸。那一道所謂嚴重危機的大浪,不過是正逢其時的剛剛好而已。
    他笑了,日常即永恆啊~過不了日常,何來永恆呢!
    小說中,醫生跟老婆,婚姻數十年,竟因為老公在浴室發現沒肥皂,誇張的發脾氣,而老婆討厭他的慣性誇張,遂賭氣不承認是自己沒放肥皂。兩人亂鬥了幾個月,分房而居,誰也不先認錯。
   他在涼涼的空氣中,讀著讀著,可開心了。原來夫妻都是這樣啊~他心裡這樣喊著。原來夫妻都是這樣啊~
   他想站起身大聲喊著。但沒有。他只是內心有劇場。何況他妻子也不在身邊,喊給誰聽啊!這陣子,疫情蔓延。大家都被鼓勵,為了自保也為了保護他人,沒事就多在家裡少外出吧!
    市容確實蕭條多了。這時候,應該也是居家拉近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時候吧!媒體上有意無意的,在暗示,這樣才對,這樣才好。
    他是個居家型男人。但他覺得,樂觀以為多居家就會多幸福的人,未免太一廂情願了吧!
    網路上,流行很多關於疫情之後,人際關係、家庭關係變化的笑話。有一則蠻好笑的。
   馬來西亞規定大家盡量在家,關閉許多社交活動一週後,警方的治安通報如下:謀殺案:個位數;酒駕案:個位數;夫妻相互家暴案:數萬起。
看到沒?重點不在為何笑話挑到馬來西亞。重點在,你要大家居家不外出,壓力鍋自然回到家庭之內。
   疫情蔓延,減少外出,避免感染。疫情擴大,盡量居家,相忍為國!
   部首「宀」下圈養著「豕」,謂之家。這是從狩獵遊牧社會,進入農耕社會的顯著標誌。
    我們守著家園,守著固定的儀式,成為一組群居關係的親人了。再也不是那居無定所,視線永遠在遠方的野蠻人了!
    但從愛情到婚姻,不很像從狩獵遊牧,到豢養家畜守護家園的隱喻嗎?
    我們總以為那應該是進化,是一個階段進入另一階段的終止與開始。但我們往往就忽略了,我們心底仍不免有著月圓之際,潮汐湧漲,狼嚎賁張的野性,那是千古以來,挑戰婚姻,最底層的焦躁與不安。
    我們進化成家畜了。可是,我們心頭,仍不時,不時的,想望著野獸的,嚎叫;蓁莾的,奔走。
    外在的危機,或是內在的轉機。我們被迫停下疾駛的腳步,或許有機會聆聽伴侶的心跳。我坐在那發呆。手上握著《愛在瘟疫蔓延時》。手機震動了。妻子說,出去很久了,該帶午餐回來了吧!
    他始終是宀下一隻跑不遠的豕,他笑了笑。再不回去,怕要變成冖下一隻豖,家還是比冢,溫暖多了。
    豕是該回家了。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