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學習 透視荷蘭教育
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統整教育
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2014年美好生活指數」調查,芬蘭在教育幸福指數表現優異。年齡於24至64歲的芬蘭成年人中有84%獲得了高中同等學歷,高於經合組織75%的平均水準。究竟有甚麼特別之處,在台灣越來越悶的教育,卻讓荷蘭學生覺得學習是件幸福事?
少子化是全球都在面臨的問題,荷蘭也不例外,以培育師資聞名的約瓦斯其拉大學(University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長瓦里亞維(Jouni Valijarvi)直言,將資源導入需要輔導的小孩身上,可以創造最大的國家利益。芬蘭人自有他們的邏輯:「學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學,學得慢的人更需要幫忙。」
絕不標榜菁英,堅持每一個小孩公平受教。從制度設計到資源分配,芬蘭教育從平等出發,沒有貴族和平民學校之分。翻開芬蘭各種教育文宣,從不高調「快樂學習」,對他們來說,有了公平,快樂就不是問題。
芬蘭老師教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怎麼學習」。當學生有疑問時,老師不會直接給予答案,而是給孩子一個方向,自行去想、去找、去學。近年台灣推動的「統整課程」亦是相同概念,捨棄「老師教,小孩學」的上對下知識灌輸,以遊戲整合幼兒的生活經驗。
台灣學生說到讀書,無不皺著眉頭,垂下雙肩,但統整教育鼓勵營造積極正向的學習環境。從角落教學,提供科學角、語文角、創作角、娃娃家等多元教具,鼓勵學生,自由探索體現「玩中學」的樂趣。運用幻想、想像以及視覺官能來學習,激發創造力,提供機會給學生主動作選擇,發表不同觀點,並且作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