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曹若梅

已找到 15 則相關結果

曹若梅/政府造福台灣農民——土地改革

阿雄看到父親坐在窗前已經好一會兒了,只是望著滂沱大雨直嘆氣:「大雨下個不停,田裡的稻穀怎麼長啊!」「阿爸你免煩惱,等雨停了我就去林家,請他們把這一季的田租再寬限幾天……。」阿雄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斷了斥責道:「你小孩子懂什麼啊?林府的老爺是你要見就見的嗎?我們跟人家租田耕種,本來就該付租金,只是老天爺刁難,唉…。」 這就是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在光復初期的農村景象,當時全台灣人口中的59%是農民,大約有350萬人以上,而其中的自耕農只有33%,其餘的農民都是佃農,也就是必須向地主租借農地耕種的農戶。所以,全台灣82萬公頃的可耕土地當中,有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掌控在地主手裡,他們不必「汗滴禾下土」,就可以坐擁良田美宅,因為,豐厚的租金,早就讓他們衣食無憂了;可是,「鋤禾日當午」的農民,卻未必每年都能維持溫飽,天候的因素、地主的苛求,這些不定數,造成農民世代間的貧困循環,想要脫貧翻身,又談何容易啊! 1949年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到台灣,但是年初就接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很快便發現了這個問題。「大量的資金束縛在土地上,大批的農民辛苦無人知,台灣如果想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業,就得推動土地改革政策。」於是,陳誠從1949年3月開始,首先推動『三七五減租』。 政府命令下達之前的各地地主,可以隨意向佃農收取租金,訂定規則,有的要求佃農繳交總收穫量的一半作為租金,還有黑心的地主,強收作物的60%為地租,平均來看,全台農民收穫的57%都繳給地主了,被佃農稱為是『鐵租』。 農民辛苦打拼的所得剩不到一半,維持自家溫飽都有問題,還得承受天災的風險,地主是不會因為收成不好,就大發慈悲將租金打折的。但是,『三七五減租』的法規頒布,規定地租的上限是農作物總收穫量的37.5%,絕對不能超過此一標準。「阿爸,政府要求地主降租了!我們不用去求林老爺了。」阿雄得知後興奮的大叫。各地的佃農自然是一片歡呼。 除了限制租金,從1950年開始擔任行政院院長的陳誠,還做了其他的相關規定:「地主只能保留水田三甲,其他土地不是賣給承租的佃農,就是由政府徵收,將來再轉售給農民,這樣才能落實農民的權益,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院長,這麼做恐怕不行吧!地主會群起抗爭的。」「我知道,所以我有幾個想法,在今天的會議中和你們討論,大家集思廣益,這都是為了台灣的前途著想啊。」陳誠語重心長的表示。於是,一場又一場的會議中,土地改革的政策陸續公布了幾個配套措施。例如,如果佃農要續租土地,地主必須以文字約定作為雙方憑證,租期為六年,不可以再隨口答應,之後又反悔,或是任意調漲租金,讓佃農有苦難言卻又求助無門。 至於地主的損失呢,政府總不能讓他們憑白無故的把土地交出來,那不等同於劫掠和沒收嗎﹖所以,政府將公營的台泥(台灣水泥)、台紙(台灣造紙)、農林和工礦四大公司改為民營,釋放出大量的股票和實物債券,補償地主土地被徵收的損失,也鼓勵他們把資金投向中小型企業,培養工商業經營的理念。 不過,對於很多地主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股票,那時也沒有証券交易中心,只好把股票當成是壓箱底的寶物。這時候,鹿港的大地主辜振甫便挺身而出,以台泥的經營為例,向所有的地主信心喊話:「我們辜家是台灣的三大家族之一,擁有土地3700多甲,現在被政府徵收的只剩下3甲,大家認為我會怨恨政府嗎﹖不是這樣的,因為我手中有台泥的股票,辜家是台泥公司的大股東,事業版圖由土地擴張到企業經營,我們並不吃虧。而且,我會尋求另外兩個家族,也就是板橋林家和霧峰林家的支持,共同為台泥打拼,日後讓所有的股東都可以分得紅利。」辜振甫全心全意的努力,地主們陸續加入行列,五年之後召開股東大會,參加的人數之多,還要租借大型球賽場地呢!此外,辜振甫也擔任証券交易所的第一任董事長,落實土地資金化,證券大眾化的目標,對台灣的經濟起飛功不可沒。 被辜振甫稱為是一場寧靜革命的土地改革,沒有動用到軍警的強制力,也沒有製造階級對立或是社會仇恨,受惠最多的是農民,地主也獲得合理的補償,更是促進台灣邁向工商業發展的契機。所以,土地改革政策實施後的十年,台灣自耕農的比例,由33%提升到58%;佃農的比例,則由36%降到14%;自耕地占84.8%,佃租地只占15.2%,農民受到鼓舞而提振了務農的士氣,不僅台灣的糧食增產,農民的所得也變多了,購買力因而增加,僅只是1949和1950兩年,全台便售出了21萬輛腳踏車和93000台縫紉機,還有人蓋了新房、娶了新娘,大家互相打趣的說:「我買了三七五腳踏車,你有了三七五新娘。」 陳誠在完成土地改革之後,還規劃了石門水庫的興建,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竣工落成,有利於農田灌溉,兼具蓄水防洪,以及觀光的效能,是台灣的第一座多功能水庫。陳誠在1965年病逝,得年68歲,許多農民感傷的說道:「陳誠伯走了,真讓人心酸。」但是,這場寧靜革命,卻是台灣榮登亞洲四小龍的推手。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昚」會念嗎?平反岳飛的人

朝堂上一片寂靜,眾人屏氣凝神不敢多言,宋欽宗無奈的嘆息:「眾卿說話啊!金國要以宰相、親王為質,誰去?」大家面面相覷,皇帝便指著張邦昌說:「愛卿一向主張與金人交好,就你去充當人質吧。」「皇上饒命!」張邦昌立刻跪下,哭求皇帝收回成命。其他朝臣一方面不恥張邦昌的醜態,另方面也暗自慶幸自己躲過一劫。 「啟稟聖上,臣弟願意前往金國為質。」康王趙構自動請命。眾人驚愕中,欽宗皇帝笑逐顏開。「皇弟少年英雄,沒辜負朕的期望。」 年方19的趙構其實是忐忑不安的,金人虎狼之性,兵強馬壯,此去定是凶險萬分,趙構的母親韋妃更是哭天喊地,不願獨子前往,但趙構義正辭嚴的表示:「母親,您常說孩兒神勇過人,文武雙全。但是,父皇可曾注意過我?若不求取表現的機會,我們母子永無出頭之日啊!」趙構所言不虛,他的父親宋徽宗生性浪漫,寄情書畫創作、求道修煉,後宮的妃嬪女官有數百人,生育的皇子公主共72人,根本不曾關注排行第九的趙構,再加上韋妃本是宮女出身,在後宮的爭鬥中,就更顯得勢單力薄了。 趙構在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前往金國,金人對這個相貌堂堂的親王不屑一顧,在他面前殘殺漢人、虐待戰俘,趙構暗自心驚,卻強作鎮定的表示:「貴國若想以力服人,未必人人口服心服。」說罷伸手拿取壁上弓弦,走出帳外搭箭遠射,力道之大,箭頭之準,讓尚武的金人嘖嘖稱奇,卻也不免起疑:「宋室皇子個個文弱,此人怎會如此了得?」於是,趙構以假冒皇子的罪名,被驅趕離開金營。趙構一路急奔往南,深恐真實身分洩漏,幸好在金人的追兵到達之前,他平安的回到宋都汴京(開封)。 「皇弟辛苦了,朕會改派肅王前去金國。」「五哥趙樞?」趙構知道肅王是個庸懦膽小之人,這一去必定是凶多吉少了。 回宮後不多久,皇帝又召趙構議事。「皇弟對金人有所了解,他們再度要求議和,你是最佳人選,就和王雲一起去吧!」趙構不得已又挑起這個重擔。可是,他和王雲一行人才到了磁州(今河北境內),就被百姓團團圍住,群情激憤的對著王雲罵道:「議和就是畏戰,不顧人民死活!」「你們都是貪生怕死的賣國賊。」受盡金人欺侮的群眾一擁而上,王雲當場慘死,趙構在隨從的護衛下狼狽脫逃,所受驚嚇非同小可。 更悽慘的悲劇接踵而至,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徽、欽二帝及皇族大臣等數千人被擄北走,宋朝覆滅。趙構在河南商丘倉促即位,是為南宋高宗,從此開始十餘年顛沛流離的生涯。 宋高宗曾經落腳揚州,暫定為『行在』,簡單的朝廷規儀剛剛建置,接獲的卻是壞消息,不免讓人灰心喪志。「大宋軍隊聞風喪膽,數萬人竟然因為金營傳來羊蹄踏地的聲音,嚇得連夜奔逃。」「二聖在金國慘遭凌虐,宗室女眷則是淪入洗衣院(官妓營),或是被金兵將領霸佔。」高宗皇帝聽聞後泣不成聲,因為,他的母親韋妃和心愛的皇后邢氏,也都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陛下,不好了,金國揚言:『搜山檢海抓趙構』,您還是早做準備吧!」宋高宗驚得冷汗直冒,簡直如喪家之犬。一天夜裡,突聞金人來襲,高宗跳上馬背便跑,龍袍、冠冕全不要了,甚至連祖宗太祖皇帝的牌位也棄之不顧。 嚇破膽的皇帝在海上漂流了數十天,好不容易來到臨安(今杭州),依舊是驚魂未定,皇后吳氏必須全身戎裝,日夜守護在皇帝榻前,皇帝才敢入睡。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讓宋高宗喪失生育能力,此後再無子嗣。 高宗皇帝用人不察,掌管軍務的樞密使王淵貪財好貨,兩軍交戰的關鍵時刻,竟然驅使數十艘戰船運送私人財物,致使宋軍潰敗。高宗皇帝事後並未責罰王淵,引起部眾不滿,兩名悍將苗傅和劉正彥率眾叛變,公然指責皇帝:「陛下失德,喪權辱國,有愧天下。」 高宗皇帝呆若木雞,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他讓親信的宦官康履前去勸說,不料場面更為火爆。「我們在陣前賣命,你只是個內侍,不配與我等攀談。」康履血濺當場,皇帝更是手足無措,只好宣布退位,讓3歲的太子暫代國政。幸好不久韓世忠率領大軍前來救駕,平定了苗劉叛亂,高宗皇帝才又穩坐龍椅。不過,這場動亂讓太子飽受驚嚇,宋高宗唯一的愛子病逝,心裡的傷痛永遠難以平復。 年僅22歲的高宗皇帝,彷彿在一夕之間蒼老了許多,本該是意氣飛揚的青年才俊,但人生卻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想起父兄的冷漠無情,母親的委屈無助,部將的離心離德,百姓的難以捉摸,還有那虎視眈眈的惡敵大金國,皇帝變得頹廢萎靡,只求苟且偷安。這時候,最能洞悉皇帝心境的,就是自稱智勇雙全,逃離金國而歸宋的秦檜了。 「陛下莫為國事煩憂,只要與金人止戰議和,百姓便可以安居樂業。」秦檜這麼一說,倒是提醒了宋高宗,豈止是百姓,連他都可以在臨安當個無愁天子,偏偏就有人打破了他這高枕無憂的計畫,那人就是:岳飛。 岳飛一心直搗黃龍,報仇雪恨,既要與金人一決生死,還要救回徽、欽二帝,其忠貞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岳飛所戰皆捷,士氣如虹,連金人都說:「撼山河易,撼『岳家軍』難。」宋高宗卻是有苦難言。「萬一兄長南歸,朕豈不是又要退位?」 「告訴大宋皇帝,飛死,始可談和。」金熙宗此言一出,讓高宗皇帝陷入天人交戰。金國密使接著又說:「金主願將陛下母親安全送返,只要宋對金議和成功…。」宋高宗漠然不語,想到母親所受的苦楚,還有什麼比迎回母親更來得重要呢? 「百善孝為先,朕以孝治天下,先帝梓宮(徽宗靈柩)不還,朕終日難安!」於是,就在紹興十一年(西元1141年),宋高宗先是解除了韓世忠、岳飛等人的兵權,接著又以謀反叛國的罪名,逮捕了岳雲等人,然後羅織罪名處死岳飛。數月之後,韋太后自金國啟程,夏末返抵臨安,宋高宗終於母子團圓了。 背負了千古罵名的秦檜,曾公然表示:「殺飛,上意也!」意思是皇帝要置岳飛於死地;宋高宗在杭州雖然享有「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優渥生活,想必他的內心並不坦然,56歲那年他執意退位,便把兩個養子找來,而測試他們的方式,竟是以數名宮女色誘之,結果由趙昚(音同慎)因為自我把持良好而勝出,他就是宋孝宗皇帝。 宋孝宗立即為岳飛的冤案平反,追封為鄂國公,並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趙構對此事不置可否,安心的頤養天年,直到81歲去世,走完他這富貴享用不盡,內心卻驚惶孤寂的一生。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努爾哈赤最想娶的滿洲第一美女

山海關外的白山黑水間,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壤,孕育百年以來女真族的繁衍,打從西元12世紀滅亡北宋王朝,女真就是一支強悍的外族,他們建國號『金』,所以也稱為金人。到了明朝中葉,又以建州女真最為重要,聲勢遠遠超過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和烏蘇里江以東的野人女真,至於建州女真中最具雄才大略的領袖,就是滿清王朝的建立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英雄的生命裡總少不了美女相伴,努爾哈赤的妻妾並不少,但是他最想娶得的,是號稱滿洲第一美女的葉赫那拉·東哥,可惜東哥不僅沒有嫁給努爾哈赤,而且歷經了六段波折的姻緣,只能說是造化弄人,紅顏薄命。 東哥出身海西女真的葉赫部落,從小就有豔冠群芳的容顏,她的父親卜寨是部族首領,個性兇殘又野心勃勃,竟然把東哥視為政治籌碼,以利於自己的發展。「女兒啊,為父給你安排了一門親事,嫁給咱們同族哈達部的貝勒(貴族)岱善,爹爹日後才好併吞哈達部。」東哥天真的望著父親,根本不明白出嫁的意思,這一年她只有10歲。 哈達部的迎親隊伍才走到半路,卜寨率人衝殺出來,廝殺之中岱善陣亡,東哥小小年紀竟然成了寡婦。 卜寨心有不甘,再度以女兒的美色當作條件,這一次的目標,是同族烏拉部的貝勒布占泰。「只要你肯跟我合作,共同夾擊努爾哈赤,我就把女兒嫁給你。」 布占泰久聞東哥大名,立刻答應與卜寨聯盟,可惜這一仗布占泰戰敗,還被努爾哈赤生擒,努爾哈赤珍惜他是個英雄,不僅沒有殺他,還招攬他成為女婿;但是,卜寨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慘遭努爾哈赤殺害,東哥聞訊痛哭不已,部落裡群龍無首,東哥的兄長布揚古接替父親,暫時統領葉赫部。 布揚古的個性怯弱,面對努爾哈赤來勢洶洶,他不僅不敢為父報仇,還打算利用妹妹去討好努爾哈赤,換取短暫的苟安。「什麼!你要我嫁給手刃父親的仇人?哥哥,如今你已是首領,難道連一絲雄心壯志皆無嗎?族人豈能寬宥你的膽小怕事?大家還能服從你的號令嗎?」對於布揚古安排的婚事,東哥抵死不從,並且發出豪語:「誰人能為我東哥一報殺父之仇,我便嫁予這位英雄,與他攜手白頭。」 努爾哈赤聽聞後冷笑了數聲,拒絕布揚古提出的請婚。「如此女子,不娶也罷。」這已是東哥的第三次婚嫁不成了。但是悲劇並未因此終結,努爾哈赤一直籌畫著併吞諸部成為共主,所以故意借兵給哈達部,引誘他們前去攻打東哥所屬的葉赫部。 「妹妹,大事不好了,哈達部向我們攻來,你嫁給他們的貝勒孟格布祿吧!咱們有了通家之好,才能平息戰亂啊。」布揚古又把妹妹東哥推到第一線。東哥淚流滿面,為了全族的未來,她不得不妥協,可是,命運的安排竟是如此殘酷,驍勇善戰的努爾哈赤搶得先機,興兵殲滅了哈達部落,貝勒孟格布祿戰死沙場,東哥第四次出嫁未成。 光陰一天天流逝,東哥已經18歲了,出落得更加嬌豔,雖然求親者眾,兄長布揚古始終把東哥當成是談判的籌碼,婚事就這麼延宕了。 數年之間,海西女真的輝發部崛起,同時威脅到努爾哈赤和布揚古,雙方都想延攬貝勒拜音達理。「我把妹妹東哥嫁給你。」「我把女兒嫁給你。」拜音達理左右為難,只好先答應勢力較強的努爾哈赤,進行政治聯姻。「據說努爾哈赤的女兒姿色遠不及東哥,我看婚事還是暫緩吧!」拜音達理出爾反爾,轉而向東哥請婚,如此激怒了努爾哈赤,正好有了起兵討伐的理由,輝發部徹底被努爾哈赤征服了,東哥第五次出嫁不成,這時候的她已經25歲了。 歲月不斷蹉跎著東哥的婚姻,依照當時早婚的習俗,東哥應該是好幾個孩子的母親了,即使貴為滿洲第一美女,卻始終無法覓得良緣,反而是十多年前曾經論及婚嫁的布占泰,這些年來一直未對東哥忘情,他雖然成為努爾哈赤的女婿,卻沒有善待自己的妻子,後來妻子抑鬱而終,布占泰轉而向東哥求婚,東哥似乎為他的真情所感,可惜兩人終究無緣。努爾哈赤憂傷女兒年輕早逝,把憤怒發洩在布占泰的烏拉部族,西元1613年攻滅該部,東哥想要婚配的希望再一次破滅。 年過30的東哥被稱為是『葉赫老女』,33歲那年,終於嫁給蒙古族的一位部落首領莽古爾泰,當時的努爾哈赤聲勢如日中天,布揚古害怕極了,便向大明王朝示好,請求出兵保護。明神宗荒廢朝政日久,以致奸佞當道,是非不分,倉促派了軍隊護送東哥出嫁,東哥終於順利的成為新娘,可惜一年後香消玉殞,得年34歲。 葉赫老女新嫁娘,看似是喜事一樁,卻引來政治糾紛,努爾哈赤怨恨明朝插手此事,揚言與明朝勢不兩立;又故意以此為由,向葉赫部的布揚古宣戰:「你曾經答應讓東哥與我聯姻,我足足等了20多年,難道我不該跟你討個公道嗎?」努爾哈赤如願的滅了葉赫部,之後的清朝,便尊稱努爾哈赤為『太祖皇帝』。可是,戰敗的布揚古指天為誓:「我葉赫部就算是一個女子,也要滅亡你建州女真!」兩百多年以後,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便出身葉赫部,清朝的國勢果真是一蹶不振,至於簽下宣統皇帝的退位詔書,徹底終結了清朝的隆裕太后,也是葉赫部的血統。布揚古的預言,竟然在20世紀應驗了…。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美國亞裔政治家井上建的傳奇

在美國眾議院的大日子,新科議員都來到神聖的國會殿堂,準備宣誓就職,大家西裝革履,神態莊嚴,依序上台進行典禮流程。 「請各位舉起你的右手,跟著我誦讀美國眾議員就職誓詞。」眾議院院長桑姆宣布。「報告主席,我無法舉起右手。」台前一名亞裔男子說道。桑姆這才發現,他竟然不是白種人,便直接問道:「為什麼呢?」「因為我沒有右手。」這名男子如此一說,大家的目光全都投向這個年輕人,原來他是日裔美籍的丹尼爾·井上建(Daniel K. Inouye),這時的他只有35歲,時為西元1959年。 井上建出生在檀香山的貧民區,父母親是從日本到夏威夷的第一代移民,由於家境清貧,井上建讀小學的時候,就利用課餘時間四處打工,賺錢貼補家用,辛苦的維生並未影響學習,他在學校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父母對他寄予厚望。「孩子,白人自恃優越,歧視我們有色人種,你要好好表現,讓他們刮目相看。」「我知道,將來我想當一名外科醫生,不僅能揚眉吐氣,還能救人無數。」 可是,井上建的求學生涯,竟被無情的戰火中斷,1941年年底,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羅斯福總統對日本宣戰,美國被迫捲入已經開打了數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年僅17歲的井上建在紅十字會擔任義工,廢寢忘食的幫忙醫護人員搶救傷患,他曾經連續工作了十天而不歇息,許多美國士兵從一開始排斥他:「走開,日本鬼子,別來碰我!」逐漸被他的熱忱所感動而改變態度,對井上建連聲道謝:「這幾天真是麻煩你了,我今天感覺好多了。」 井上建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操,他暫時放棄學業,選擇從軍報國,在1943年加入美國陸軍第442軍團,被派往歐洲戰場。 這時的歐戰打得是如火如荼,許多地方被德軍炸的是滿目瘡痍。井上建擔任戰鬥軍團的炮兵排長,經常身先士卒,在近距離的肉搏戰中衝鋒陷陣,有一次甚至被敵軍擊中胸膛。「天啊!軍服破洞的位置正是心臟,若不是這兩枚銅板擋住子彈,我早就一命嗚呼了!」格鬥之後的休緩期間,井上建發出驚呼。沒想到自己命懸一線,竟是這兩枚硬幣的功勞,此後便把它們一直存放在口袋裡,當作自己的幸運符,直到1947年光榮退役。 不過,幸運之神並不是始終眷顧著他,1945年在北義大利的一場激戰中,井上建的腹部中彈,登時血流如注,當時他用手榴彈已經炸毀了德軍的一座碉堡,現在他還握有兩枚手榴彈,準備再搏命反擊。 「長官,你受傷了,趕緊撤退就醫吧!」屬下大聲呼喊。井上建卻勇往直前,匍匐著又擲出另一枚手榴彈,將40公尺外的另座碉堡炸毀,這時他忍著劇痛,再俯臥爬行,到距離德軍10公尺外的沙土堆後方,他高舉手臂正準備向敵方投擲,機關槍的一陣掃射,把他的右手肘炸碎了,井上建卻使用左手,把手榴彈從血肉模糊的右手中拿過來,猛力投向敵營,成功的炸毀第三座堡壘,自己也昏死過去。 井上建冒死立功的事蹟傳遍軍中,人人以他為傲,但是他因為傷勢嚴重,在醫院裡療養了兩年多,並且從此失去右手,成為獨臂俠。 井上建再也不可能成為外科醫生了,雖然成了殘障,卻未讓他灰心喪志,醫院的休養期間,他認識了另一名傷患杜爾,兩人互相勉勵,彼此切磋。井上建後來在大學裡改讀政治,又赴喬治華盛頓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的學位,畢業後重返家鄉夏威夷,擔任司法部的檢察官,日後和杜爾雙雙獲選為國會議員,所以,當年為他倆療傷的陸軍醫院,便正式更名為『井上建杜爾醫院』,以彰顯兩人的成就。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陸軍授予井上建十字勳章等等共12項殊榮,讓他成為夏威夷之光。井上建也步入政壇,代表家鄉參選國會議員。 1959年的夏天,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的第50州,井上建也正式進軍國會,就在大家的注視下,他高舉左手宣誓就職,並說明自己在戰爭期間失去右手的經過,每個人都對他肅然起敬,全場鴉雀無聲,典禮結束後對他抱以熱烈的掌聲,原本心存偏見的傲慢與歧視,就在掌聲響起的那一刻,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1970年美國政壇爆發了尼克森總統的『水門醜聞案』,井上建是調查委員之一,可是,尼克森的律師發言時,竟不慎說出:「令人討厭的小日本井上建。」如此引發軒然大波,輿論撻伐尼克森陣營的偏頗,加上竊聽對手的罪證確鑿,尼克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引咎辭職的在職總統。 井上建在政治上的理念,是以爭取夏威夷群島人民權益,確保各民族平等為考量,他是年資最久的國會議員,也是美國歷史上官階最高的亞裔政治家,他在2012年去世,享壽88歲。美國政府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已於2017年4月,將原名檀香山國際機場的夏威夷機場,改名為『丹尼爾·井上國際機場』(Daniel K. Inouye International Airport)。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媒體黨派化,還記得新聞界的一代宗師嗎?

「辦報紙要禁得住失敗,當記者要不怕坐牢。」張季鸞的致詞引起笑中帶淚的掌聲,他優雅的轉身接過獎座,這是中國報界首度獲得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獎項,時為西元1941年5月。 張季鸞所辦的『大公報』,是蔣中正和毛澤東每日必讀的報紙,因為他在1924年辦報之初,就給報社定下四個規矩: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所謂『不黨』是指報紙的評論應該不偏不倚,不特別支持哪一個政黨,只要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都加以擁戴,有損國家利益的則嚴詞抨擊。『不賣』是指『大公報』除了最初投資者吳鼎昌的50000元資金,將自負盈虧不接受任何政黨的津貼輔助,以免淪為發聲工具而失去公平。『不私』是指『大公報』要引領民眾接受正確的資訊,堂堂報格天下監督,不會受到私人的操控。『不盲』是指『大公報』的記者論事公正客觀,不會隨著人云亦云而謾罵辯駁,去做無謂的口舌之爭。所以『大公報』才能成為國、共兩黨共同重視的一份報紙。 張季鸞本籍陝西榆林,因為父親在山東擔任知縣,張季鸞1888年出生在山東。父親為官清廉而無家產積囤,1900年去世時,張季鸞母子四人只好返回老家,靠著稀薄的田產維生。 張季鸞18歲時參加科考,陝西學台沈衛對他特別賞識,保舉他到日本留學,從此開啟他的視野,也確立他文人論政的決心,他發願要做終生記者,振興中國的報業。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由張季鸞執筆。可是,為了敦請袁世凱勸說滿清宣統皇帝退位,孫中山把大總統的位子讓渡給袁世凱,張季鸞也辭去總統秘書一職,他根本不屑於幫襯袁世凱,也厭倦了繁文縟節的官場文化。 此時張季鸞重返記者崗位,為上海的『民立報』擔任編輯。1913年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國民黨的宋教仁,張季鸞在『民立報』上大肆批評;之後袁世凱為了擴充私人武力,逕自向五個外國銀行進行借款,張季鸞又以『嗚呼!賣國之鐵券』為題抨擊,不過,袁世凱早已下令檢查所有電報,張季鸞人在北京,文章和證據根本發不出去。 「電報不行就用郵寄的。」張季鸞志在揭發弊案。社評一出果然造成轟動,卻也給他帶來牢獄之災。袁世凱宣布7月底進行戒嚴,8月1日便查封了『民立報』,軍警從報館帶走了張季鸞和記者曹成甫,不設罪名便關押下獄。 「不得了!我們得想辦法營救啊!負責獄政的是袁某手下,人稱『屠夫』的陸建彰。」張季鸞的友人在上海積極謀劃,直到10月11日他才出獄,直呼真是生死一線間,因為曹成甫已在監獄中被凌虐致死。 「沒進過大牢怎麼算是好記者呢!當記者就是要敢說真話嘛!」張季鸞似乎未被擊倒,依然秉持著直言不諱的精神做各項報導。1918年段祺瑞違法亂紀,張季鸞又以社論『嗚呼!三大借款』,在『中華新報』抨擊段氏擅自向日本借錢,其結果是報紙被查扣,張季鸞也再度入獄。 十多天後張季鸞出獄了,仍然不改初衷,不久他的留日同學吳鼎昌和胡政之一同探訪,大家有意秉持英、美言論自由的方針,創辦一家真正為民喉舌的報紙,那就是『大公報』。 『大公報』在1926年9月正式出刊,此報創刊於1902年,民國建立了反而後繼無力,1926年完全處於停刊的狀態,張、吳、胡三人為『大公報』注入新的活力,最有名的社論就是『三罵』。 張季鸞一罵軍閥吳佩孚的禍國殃民,二罵汪精衛的利慾薰心,三罵就是蔣中正了。 1927年底蔣中正和宋美齡舉行了世紀婚禮,張季鸞次日便直接開罵,因為此時的中國是內憂外患交相迫,蔣中正竟然任由官兵拚戰,自己談愛,簡直是大言不慚,不配為人民領袖。 半年之後,當張季鸞在鄭州採訪馮玉祥之時,蔣中正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也到達鄭州。「蔣委員長來了,季鸞,咱們一塊兒去拜會吧!」馮玉祥帶著心懷忐忑的張季鸞求見蔣中正,本以為場面是極度尷尬,不料蔣中正和張季鸞相談甚歡,從此以『國士』、『諍友』待之,還交代部下每日準備數份『大公報』,放置在辦公室和餐廳及臥室,蔣、張之間的情誼就此展開。 1936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張季鸞連續寫了4篇社論,希望大家以國家利益和全民團結為前提,維護蔣中正的人身安全,避免日本軍國主義趁虛而入,對中國進行侵略。但是,第二年爆發了『七七事變』,中國進入全面抗戰的國難時期,張季鸞不斷的發表文章,越是動盪不安的時期,他的文章越有穩定人心的作用,許多人稱讚張季鸞的一枝筆,勝過前線大炮,他是用筆抗日。 不過,張季鸞的身體狀況來不及讓他等到抗戰勝利,1941年他已臥病在床,去世前的半個月,記者王芸生前來探病。「日本人的轟炸一波又一波,老百姓怎麼辦呢?」「季鸞你放心,大家日子照過,利用轟炸的空檔在田裡操作割稻子。」「快拿筆來,我說你寫,篇名就叫:我們在割稻子。」這是張季鸞一生所寫3000多篇社論中最後的一篇,目的是鼓舞人心,不爭取抗戰的勝利絕不罷休,同時也向敵人宣示,我們有稻子有糧食,有力氣有信心,你們的暴虐擄掠一定敗亡。 張季鸞去世的前一天,蔣中正特來探視,握著老友的手幾度垂淚。張季鸞得年53歲,數千人參加他的公祭。三十年筆墨生涯,樹立起報人模範,功在國家,後人欽仰。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張作霖死亡事件探秘

「報告大帥,京奉鐵路沿線駐紮了眾多的日本關東軍,這幾天戒備森嚴,氣氛詭譎,我們還要如期啟程嗎?或是改乘汽車?」張作霖的幕僚面色凝重,張作霖也沉思不語。這時是民國17年6月,蔣中正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勢如破竹,張作霖不願意困守在北京,勢必得返回老家東三省,繼續當他的『東北王』。 「坐汽車要顛簸數日,實在辛苦,沿途僻靜也不安全。咱們不管日本人了,還是搭火車走吧!」張作霖終於下了決定,但是心裡忐忑,把出發的日期一改再改,還故佈疑陣讓家眷先行,自己再秘密上車;不過,這一切布局都沒能逃過日本人的監控,大帥的專車於6月4日清晨行經皇姑屯三洞橋時,120公斤的炸藥轟然爆炸,黑煙直衝雲霄高達200公尺,三節車廂當場炸翻,張作霖被火速抬回大帥府醫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日本關東軍立刻在事發現場進行調查,找到兩名已經罹難的可疑份子,一個人手上拿著蘇聯製造的手榴彈,一個人口袋裡放著國民革命軍的信箋。但是,中外媒體爭相報導,這兩個人並非兇手,只是日本人安排的替死鬼,因為,30大袋的炸藥,兩個人怎麼可能搬得動呢?而且,關東軍還在周圍埋伏了刺刀隊,防止大帥死裡逃生,務必要將張作霖置於死地。 張作霖真的被炸死了嗎?慘案發生之後,大帥府裡醫護人員忙進忙出,對外宣布:「大帥傷勢嚴重,正在全力搶救。」這個訊息讓日本人迷惑不已,不斷的派人前來表示關切,只見大帥躺在臥室的床上一如往昔,頭臉都纏滿了紗布,張家人各個神色緊張,卻未見哀戚之色。 數日之後,大帥的幾房妻妾還打扮的花枝招展,神態自若的陪著日本友人喝茶聊天。「大帥的情況日趨穩定,感謝各位關心啊!」「哦!是這樣嗎?大帥還不能起身吧?」日本人不免懷疑。「暫時不能;不過,他已經可以睜開眼睛了,神智也很清楚。」這時門鈴聲響起,原來是眼鏡行的師傅來了。 「您來的正好,大帥頭上纏了幾層紗布,原來的眼鏡架不合適了,得麻煩師傅調整一下,大帥還想看看公文呢!」於是,張家人招呼著師傅進入大帥臥室。日本人仔細的端詳這一切,相信張作霖真的在進行療養,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帥在事發當晚就已經傷重不治,氣絕身亡,得年53歲! 張府之所以大費周章的隱瞞,就是怕日本人趁機出兵,侵占東北三省,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可是台灣的數十倍之大呢!張家人秘密安排大帥的長子張學良火速趕回老家,等到局勢穩定了,才在6月21日發布大帥的死訊,確實讓日本人措手不及。『少帥』張學良接掌了父親的百萬雄兵、武器工廠、金融以及教育體系,給了日本人當頭棒喝,終究還是被張作霖給耍弄了。 日本軍國主義在20世紀初期興起時,已經把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東北,當作是既定的目標。『東北王』張作霖的聲勢如日中天,日本人既想與之合作,又擔心他不肯乖乖就範,雙方爾虞我詐的周旋了二十多年。 「大帥,這是關東軍對東北的開發計畫,請您過目。」「密密麻麻的一大篇我看不懂,你們都知道,我只讀過三個月私塾,大字不識得幾個,現在別來煩我!」「是是…,我們修改精簡些再來請示大帥。」日本人勉為其難的陪著笑臉。日本人前腳剛走,張作霖立刻正色說道:「這批人不安好心,想打東北的主意,我們是寸土不讓,絕對不能令其得逞。」 可是,日本軍閥的勢力強勁,張作霖並不願正面衝突,只能虛以尾蛇,當日本又提出『新滿蒙五路條約』時,張作霖確實深覺棘手。「你們說說看,這該怎麼辦?」「大帥,這五條鐵路一旦建成,日本人就完全掌控了東北,我們豈能輕易答允?」「大帥,日本人步步進逼,糾纏不休,您也得罪不得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可說是一籌莫展,張作霖只好下令,擇日再約日方談判。 「你們這五條鐵路牽涉到奉天(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省份的主權,現在是民主共和的時代,不是我一個人說了就算,你們得徵求這三省議會的同意才行。」張作霖的說法頗為合理,日本人看到大帥在條約上批了一個『閱』字,也十分欣喜的點頭同意;可是,等到他們東奔西跑的尋求支持時,才發現又上了大帥的當,各省互相推託、延誤,公文是四處傳遞卻一事無成,日本人怒不可遏,又回頭找張作霖理論:「大帥,您不是簽字同意動工了嗎?」「誰跟你說我同意了?我寫的是『閱』字,意思是知道這件事了,你們懂不懂中文啊!」日本人被罵的是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氣急敗壞的拂袖而去。 沒想到就是這個『閱』字引來殺機。「張作霖完全不聽使喚,我們必須再扶植一個可受掌控的傀儡取而代之。」日本人處心積慮要除掉張作霖,終於引發了『皇姑屯事件』。但是,正如張家公布張作霖生前所做的分析,清末民初的東北形勢複雜,張作霖的崛起確實得到日本襄助,他由一個地方保安隊隊長,周旋在日本、俄國、清廷、民初的各個派系軍閥中,逐步發展成為勢力最強的軍閥,這絕非一朝一夕可成。張作霖認為自己跟日方的往來是與狼共舞,處處是危機,他雖然與虎謀皮,卻沒有為虎作倀。他經常告訴家人:「我總以國家民族為重,對日本沒有絲毫退讓。」張作霖傳奇性的一生,在皇姑屯事件中劃上句點,也留給後人許多探秘的空間。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日本陰謀下最浪漫的遜清皇室傳奇

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是中國的末代皇帝,他3歲進宮即位,6歲退位,因為清朝結束,中華民國成立。不過,溥儀和皇族依舊住在紫禁城,接受共和政府給予他們的各項禮遇。 溥儀有一個小他2歲的弟弟溥傑,自小入宮跟隨皇兄伴讀,兄弟倆的感情深厚。1922年溥儀大婚,冊立了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繡,至於溥傑的婚事,也被端康太妃早已擬定,對象是自己的親姪女他他拉氏,漢名唐怡瑩。 端康太妃就是光緒皇帝時期的瑾妃,她的妹妹珍妃最得皇帝聖寵,卻是慈禧太后的眼中釘。光緒24年太后發動政變,光緒皇帝被幽禁,珍妃則囚於北三所冷宮,受盡各種磨難,算來姐妹倆入宮不過10年,妹妹落得如此,姐姐瑾妃倒未受牽連,依舊住在永和宮,因為,她從未得到皇帝的鍾愛。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攜同皇帝等人出逃,其中包括瑾妃,卻把珍妃推入井中殉難,年僅25歲。眼見妹妹慘死面前,瑾妃的個性轉為深沉陰毒,尤其是當太后與皇帝相繼病逝,她一手掌控小皇帝溥儀,對溥傑的態度也不親切,形同另一位慈禧太后。為了自己的娘家著想,她把弟弟志錡的女兒唐怡瑩嫁給溥傑而捨棄了溥儀,因為溥儀沒有生育能力,這是後宮半公開的秘密。 唐怡瑩的個性刁蠻浮躁,不願遵守醇親王府的諸多規矩,毫無大家風範,和丈夫溥傑漸行漸遠。1929年溥傑決定赴日求學,兩人分居形同離婚。 此時的國際局勢詭譎多變,溥儀兄弟都被捲入。日本為了發動侵華戰爭,必須先征服東北,而滿清的起家之地是關外的白山黑水,溥儀又始終抱持恢復大清的志願,立刻變成日本關東軍的一顆棋子。「陛下,我們可以助您重振祖先基業,只要您答允跟天皇合作。」溥儀不疑有他,跟隨日本人到了長春,在東北成立『滿洲國』,名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傀儡;溥傑為了支持兄長的事業,1934年從日本回國,成為滿洲國禁衛軍的統領。 日本人十分清楚溥儀是不會生育子嗣的,依照滿洲國的皇位繼承方式,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是原則,看來溥傑就是王位繼承人。為了徹底掌控滿洲國,關東軍決定逼迫溥傑離婚,再為他挑選一名日本妻子,這個姑娘就是嵯峨浩。 嵯峨浩的祖母南加子是明治天皇的姪女,他們對皇室是絕對的忠誠。嵯峨浩本想當一名畫家,做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沒想到日本軍方給她安排的相親對象,竟然是滿清王朝的皇室宗親。 1937年初她和溥傑見面,明知這是一場政治婚姻,其間還夾雜著陰謀,但雙方卻留下不錯的印象。3個月後他們在東京結婚,溥傑對嵯峨浩始終是若即若離,因為溥傑非常懷疑,妻子是不是日本派來監控他的間諜?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溥傑卸下心防,夫妻倆相處融洽;可是接下來的難題,是他們要如回返回東北,面對兄長溥儀呢? 溥儀對這個日本弟媳是厭惡加恐懼。「我如今成了日本人的籠中鳥,你還娶個日本女人回來,豈不是讓祖先蒙羞?我看她根本就不懷好意。」溥儀經常對嵯峨浩冷言冷語,嵯峨浩都是默默忍耐,溥儀甚至不吃任何她所烹煮的菜餚點心,擔心其中含有毒藥,嵯峨浩覺得委屈極了,卻不願意對丈夫哭訴,以免影響兄弟的感情。 1938年嵯峨浩臨產在即,溥儀害怕極了:「如果生了男孩兒,日本人會扶植他成為滿洲國的皇帝,咱倆就都沒命了!」結果是個可愛的女嬰,溥儀為她取名慧生,簡直視為掌上明珠。兩年後嵯峨浩又生了一個女兒嫮生,此後為了維護溥儀兄弟的安全,嵯峨浩決定不再要孩子了。 經過這些年的相處,溥儀漸漸認同這個弟媳,終於把她視為一家人。可惜好景不長,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滿洲國崩解,溥儀這個落難皇帝必須尋求政治庇護。「我跟皇兄先走,很快就回來接你和女兒們。」溥傑在兵荒馬亂中交代妻子,不料這一別就是16年。 溥儀兄弟的私人飛機被蘇聯紅軍截獲,他們被遣送到伯力的特殊看守所;而浩夫人帶著孩子艱困南行,不僅是糧食金錢不足,一路上還受盡了盤查跟審問,大家都把她當成是日本皇軍派來的間諜。「不,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只是個單純的母親。」兩年後她終於回到日本,但從此失去丈夫的音訊。 溥儀兄弟在蘇聯被關押了5年,之後遣返到中國的撫順看守所,繼續以戰犯的身分拘禁。直到1954年初,慧生寫信給中共當局,希望知道父親的下落,周恩來總理特別通融他們開始書信往來,這是浩夫人和丈夫分別將近十年來,所接獲的第一封家書。 1961年溥儀兄弟獲得特赦,開始討論是否該讓浩夫人回來團聚。「哥,我知道你不喜歡她..」「別說了,這麼多年過去了,還需要存有任何懷疑嗎?你們一家人該團聚了。」浩夫人終於乘船來到廣州,她身著中式服裝,完全以中國人自居,嫮生也長大了,可惜慧生因為感情紛擾自裁身亡,浩夫人捧著女兒的骨灰罈和丈夫見面,顛沛流離一言難盡,一家人總算是團圓了。 溥傑和妻子在北京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兩人相知相惜,皇族貴冑的光環不再,平凡平淡的日子就是美滿幸福。溥儀在1967年病逝,已經改名愛新覺羅·浩的溥傑夫人在1987年離世,享年74歲,她的遺言是將骨灰分葬在日本和中國,因為這兒也是她的家鄉,7年後溥傑去世,這段原先不被看好的政治婚姻,竟是皇室成員中最浪漫的傳奇。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法國版的晉惠帝與跳舞會議

「啟稟皇后,據臣聽聞,民間農事不順,法國麵包嚴重欠缺。」 「哦!那很簡單,叫百姓不要塗抹香蒜醬,先吃白麵包吧!」 瑪莉安多妮特皇后啜飲著香醇的紅酒,品嘗著精緻的美食,渾身散發雍容華貴的氣質,她根本不明白,人民在各種苛捐雜稅的逼迫下,早已糧食不足,飢寒交迫。 瑪莉安原是奧地利公主,14歲嫁入法國宮廷以來,始終養尊處優,她從未貼近民眾生活;而圍繞在她身旁的那批貴族,整日紙醉金迷,揮金如土,包括執政的國王路易十六,也未必明白庶民文化。王室的生活豪奢,每吃一餐飯要數十人伺候,耗費好幾個時辰,等到路易十六發現內政不修,問題重重時,他藉由狩獵活動逃避現實,國內百廢待舉,受苦的依舊是民眾。 民怨沸騰下,終於引爆了西元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暴民洗劫了監獄和官署,巴黎頓時失去秩序。此時,民眾高喊著:「麵包!麵包!」朝向皇宮前進,他們擄獲了國王和皇后,法國陷入空前的動亂。三年多後,路易十六夫婦先後被送上斷頭台,國內實行恐怖統治,許多人無端受難,人民所期待的豐衣足食,依舊是遙遙無期。 不過,正由於時勢造英雄,讓拿破崙這個出身於科西嘉小島的寒門子弟,竟能躍登政治舞台,造就出另一番時勢。 拿破崙在1799年成為法國的『第一執政』。對於飽經風霜的法國人而言,年僅30的拿破崙,不僅是馳騁沙場的戰神,他的改革與建設,終於讓人們看到美好的未來。 拿破崙推行節約政策,將歷代國王修建的羅浮宮、楓丹白露宮等等,開放為藝術品典藏或是歷史博物館。他嚴懲貪官污吏,獎勵各地的農工商發展,成立『法蘭西銀行』整頓幣制,作為改革金融的中樞,此銀行的重要性一直持續到今日。 「人們或許淡忘我在戰場上締造的光榮,但我留給他們的這部法典,將會永垂不朽。」拿破崙召開了87次會議,專業人士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努力中,完成了2281條法律條文的『拿破崙法典』。其中秉持著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的宗旨,強調人人生而平等。拿破崙取消封建貴族的特權,廢除農奴制度,保障人權和信仰自由,堪稱是當時歐洲最進步開明的法典,對之後日本的維新改革,和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都有影響。 拿破崙在十年之間修建了兩百多條公路,在各地廣設學校,提倡科學教育,還成立專門培育師資的師範學校,法國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拿破崙也贏得萬民擁護。 當拿破崙率領大軍橫掃歐洲時,他把自由、平等的精神也帶到各地。可是,隨著拿破崙在戰場上步步失利,登峰造極的時代一去不返,終於在1814年徹底失敗。 被稱為『革命之子』的拿破崙即使兵敗被俘,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歐洲人受到他的洗禮,完全接受民主思維,認為政府應該保障人民生命、自由、財產等等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幸的是,各地新上任的執政者,卻堅持以舊制度進行統治,還汙衊拿破崙是可怕的『科西嘉怪物』。例如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八,他是波旁王朝最後一位國王路易十六的弟弟,認為國王的權力來自上天的授予,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至於其他被拿破崙占領過的地區,也紛紛由原來的皇室復辟登基,厲行威權統治,再次粉碎了平民百姓追求公平的訴求,其中最具關鍵的政治布局,就是維也納會議。 為了重新安排被拿破崙獨霸過的歐洲,各國政要於1814年齊聚在奧國首都維也納,真可說是冠蓋雲集,盛況空前。 號稱是各國代表與會協商的舞台,但真正擲地有聲的四強,則是英、俄、奧與普魯士。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是全歐最有權勢的國王,指派了顧問團遠道而來,英國由兩位公爵出席,普魯士的代表也是貴族,大會的主導則是奧國首相梅特涅。 這是一場新思想與舊制度角力的抗衡,但結局是舊制度佔了上風,各國權貴在觥籌交錯的宴會中決定了歐洲的走向,至於人民揮灑血淚所爭得的人權,則被打擊得蕩然無存。因為,大會的主席梅特涅,就是守舊派的代表人物。 梅特涅出身貴族世家,自小就在上流社會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的儀表出眾,談吐不凡,又受過良好的教育,結交的都是達官貴人,他看不起販夫走卒,當然不會重視他們的權利。「甚麼選舉、改革,全都是浪費時間。」梅特涅反對自由主義和議會政治,對英國的國會是嗤之以鼻。他主張用特務組織偵查臣民行動,甚至把革命視為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必須用軍隊來鎮壓任何形式的革命。 為了徹底打擊拿破崙過去推動的改革,梅特涅罔顧平民福利而恢復貴族特權,這是維也納會議的重要指標:補償原則。於是,原本流亡在外的貴族紛紛回國,重新享受一度消失的各種特權。此外,梅特涅還提出另一項指標就是:正統原則。也就是推翻各地的民選政府,而恢復皇室的統治。他的做法讓在高位者雀躍不已,參與維也納會議的兩百多位貴族,全都樂得手舞足蹈,平民百姓卻極為憤慨,所以把這場會議稱為『跳舞會議』,譏諷與會代表在衣香鬢影、酒酣耳熱中犧牲了人民的福祉。『跳舞會議』彰顯出社會的上、下階層,想法嚴重衝突的事實,為往後的歐洲局勢,埋下難以預估的變數。 維也納會議之後的歐洲充斥著不安,數年間西班牙、義大利南部和希臘都爆發革命,法國也在1830年和1848年發生民主改革。顯見民主政治已是世界潮流,絕非當權者所能左右。當政者唯有以更謙卑的胸懷服務民眾,與民謀福,才是不變的王道。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中東甄嬛傳—卡達王妃謝赫·莫札

「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是每個女孩的夢想,卻是謝赫·莫札的奢望,雖然今天她將嫁入皇室,成為人人稱羨的王妃,但是她所面臨的,卻是一段禍福難料的未來。 西元1977年,18歲的莫札還是個大學生,她的資質優異,容貌出眾,卻飽受政治迫害,她的父親是個愛國商人,公然反對國王哈利法的政策:「石油和天然氣是我們卡達的資源,所得利益應該是全民共享,怎麼可以由國王霸佔?」其結果是莫札的父親被判監禁,家族被流放到沙漠。 莫札就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成長,本想靠著學歷和努力扭轉人生,沒想到校園裡的一次巧遇,王儲哈瑪德王子竟然對她一見傾心,向國王表明了迎娶之意。 「不行,你是未來的國君,怎可娶個出身卑微的女子;而且,你已經有王妃了,她的家族對我們有利…。」 「父王,這樁政治婚姻只是交易,我和她並無感情,可是我真心愛著莫札,懇求父王成全。」哈瑪德意志堅決,國王只好應允這門親事,條件是,莫札必須隻身參加婚禮,親朋好友不得出席,莫札成為最孤單的新娘,囊空如洗的出嫁,甚至沒有一句祝福和道賀。 「注意你只是側妃的身分。」國王哈利法警告莫札。 「哼!以為自己是珍珠嗎?你不過是沙漠裡的礫石,應該到監獄去陪你父親,皇室根本不適合你。」太子妃諷刺說道。莫札暗自垂淚,也下定決心:「我要把自己淬煉成珍珠,並且與全民分享卡達的榮耀。」 卡達是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個小國,瀕臨波斯灣,面積只有台灣的1/3,人口大約兩千多萬,其中有75%是外來的移民。當地因為石油產量豐富,國家財政不曾出現赤字,但是莫札王妃卻對王儲提出建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只靠輸出能源換取收入,形同坐吃山空,豈能長治久安?所以我們要改變策略,以投資的方式增加獲利。」 「你的規劃為何?願聞其詳。」 「殿下,珍珠養殖業是卡達的傳統產業,值得大力推廣。」於是,莫札以獨到的審美觀,不僅提升珍珠產量,而且,她重視顆粒較小的珍珠,讓許多人大為不解。「你們聽過命由己造嗎?顆粒小的產量多、價格低,但依然是珍珠啊!」莫札將這些不起眼的珍珠經過加工和改造,展現出多元亮麗的樣貌,為珍珠養殖業開創更多商機。 「殿下,我想到歐洲一趟。」 「我們不是才從歐洲參訪回來嗎?」哈瑪德王子有三個王妃,但是出國只偕同莫札一人。 媒體喜歡捕捉莫札的身影,因為她的裝扮講究時尚,談吐端莊優雅,而且風姿綽約,和阿拉伯世界蒙戴面紗,身著長袍的婦女完全不同。這一次,莫札在歐洲進行大採購,花了158億美元投資倫敦房市,9億買下倫敦的奧運選手村,4億添購塞尚等人的名畫,10億併購了義大利名牌范倫鐵諾,真可說是滿載而歸。 「王妃這是去敗家散財嗎?」朝廷裡議論紛紛。 「不,我是去添財。如果我有任何對不起國家之處,我會自行懲處,絕對不連累皇室和百姓。」莫札胸有成竹的回答。 莫札果然生財有道,她在倫敦致力於房地產買賣,在時尚圈進行各類型的投資,還在國內營建了四座大型藝術館,不僅讓買進的畫作增值,也吸引參觀人潮,因此帶動觀光旅遊業的發展,種種經營都讓卡達獲利無窮。根據2012年的統計,卡達的人民失業率已經低於1%,國民的年收入平均在300萬台幣以上,政府還全額補助醫療及教育,甚至連用水用電都完全免費,真是一個幸福國度。 莫札的功績受到大家肯定,從囚犯之女蛻變為才德兼具的王妃,這一路走來相當不易,但是莫札並沒有被名車華服,美食珠寶所迷惑,她還有更偉大的目標,那就是:教育。 「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希望。」莫札經常麼說道。她決定在卡達建設一座教育城,讓美國名校維吉尼亞大學、康乃爾大學等等前來成立分校,省卻學生的奔波,可以在自己的家鄉就享受出國留學;此外,莫札還注意到卡達周邊的一些國家,人民飽受戰爭和飢荒之苦,失學的孩童比比皆是,所以她又成立了貧苦救濟教育基金,幫助這些無辜受害的孩子,至今已有數千萬名學童受惠了。 莫札厭惡戰爭,但是中東的政局不穩,政變、黨爭時有所聞,老王哈利法的作風專制保守,莫札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夠早日即位,但是又不想發動流血政變,便默默的等待機會。到了1995年哈利法出遊歐洲時,莫札和王儲早已累積了政治能量,趁機流放了老國王,進行政權的和平轉移,哈瑪德王子正式即位為卡達國王,並且頒布了永久性的憲法。 哈瑪德國王和第一任皇后育有二子,但是他打破長子繼位的慣例,而將莫札所生的兒子立為儲君,日後莫札將以太后的身分輔政,所以,莫札被稱為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百名女性之一」。 莫札王妃在2013年晉升為太后,37歲的兒子塔米姆承接王位,繼續推動各項建設,並且爭取2022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務必使卡達以更耀眼的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卡達的百姓生活無虞,富貴人家甚至把獅子、老虎當成寵物,小老虎在豪宅的草坪上嬉戲,獅子坐在名貴的跑車上兜風,大家似乎是見怪不怪了,唯一讓皇室憂心的,是卡達的人民營養過盛又缺乏運動,以至於肥胖率過高,不像莫札太后身形纖細苗條,永遠像是伸展台上的明星。 現年57歲的莫札太后曾經有感而發:「出生在哪兒並不重要,把生活經營的如何才最重要。」 莫札如同蛻變的灰姑娘,又像是復仇的甄嬛,重要的是她能夠苦民所苦,心繫百姓,這是最了不起的情操。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曹若梅/比媽祖更早的『護國聖母』

今天是冼英(冼,讀音顯)大喜的日子,新郎倌是她自己選的高涼郡太守馮寶,其父馮融是羅州刺史,馮氏在嶺南三代為官。冼英是百越族俚人酋長之女,雙方可說是門當戶對。 俚族人世居於嶺南(大約今天的兩廣一帶),人口將近50萬,但是他們的農耕技術不如中原,文化更嫌粗鄙;至於管理階層的漢族馮家,由於不諳地方習俗,和俚族人格格不入,很難達到政通人和的目標。冼英自幼熟讀古籍『春秋』,不抹胭脂塗粉,倒是喜歡舞刀弄槍,頗具軍事長才,如今她自行同意馮家的提親,其實雙方都有著更長遠的規劃。 「族群融合、避免對立、減少衝突、截長補短,增進族人的幸福。」冼英告訴夫婿自己的想法,獲得馮寶由衷的讚賞。因為,這時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期間,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時期的動盪不安:魏晉南北朝。 果然,冼英婚後十多年,也就是西元548年,南梁發生『侯景之亂』。大將侯景率軍進攻首都,逼死了皇帝,此時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高州刺史李遷仕,趁機威脅馮寶一同起兵造反。「夫君萬萬不可前去,陷我百姓於戰火,且容我思考對策。」馮冼氏決定自己率眾前往高州,佯裝是給李遷仕送禮賠罪,再出其不意發動攻勢,平定了這場變亂。此時朝中最傑出的將領是陳霸先,馮冼氏慧眼獨具,認為此人必有成就,便協同陳霸先的部隊弭平侯景之亂,陳霸先進而稱帝自立,他就是南朝陳武帝。 「馮冼家族壟斷了南洋的珠寶、象牙、珊瑚等等交易,累積大量財富,聲勢不容小覷。」陳武帝即位以後經常忐忑,開始懷疑馮冼氏的動向,擔心嶺南成為亂源,威脅到都城建康(今南京)的安危。馮冼氏當然明白中央的顧慮,立刻交代兒子馮樸,親自到朝廷覲見皇帝以示效忠。 「故人之子前來,如此甚好!傳朕旨意,馮樸封為陽春太守。」馮冼氏遣子入朝為質,讓陳武帝心中的疑慮盡除。可是,馮樸只有9歲,怎麼可能當官呢?陳武帝這麼做,就是要把治理地方的責任,轉交給他的母親馮冼氏,也表示朝廷對於他們的信任。 不過陳武帝在位僅只兩年就病故了,馮寶也去世了,馮冼氏獨自擔當重任,始終維護著嶺南的安定。西元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紇扣押了馮樸,脅迫馮冼氏與之聯合叛變。「休想!我豈能為了兒子背叛國家?」馮冼氏發動族人,配合朝廷的軍隊平定亂事,也順利的救回愛子。 馮冼家族全力效忠陳朝,可惜陳朝的君主後繼無人,竟然冒出一個荒唐的陳叔寶繼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陳後主。陳叔寶奢侈浪費,不能體恤民情,上朝時還擁著愛妃坐在膝上,一邊談情說愛一邊和大臣議事。 馮冼氏當然知道國君失德,朝政紊亂的現況,其實這正是自己據地稱王的大好時機,可是她不想興兵黷武,引發不必要的戰爭,無奈動盪不安的歷史軌跡還是降臨了。 來自中原的政治家楊堅雄才大略,他逐步統一北方,建立隋朝,又覆滅陳朝,陳後主成了亡國之君,被擄到長安。此時隋朝的軍隊據守在嶺南,即將與百越族展開廝殺。馮冼氏知道形勢險惡,既想要忠於陳朝,又不願族人陷入苦戰,簡直是進退維谷,讓她寢食難安。 相較之下,倒是被俘虜的陳後主心無掛念,鎮日吃喝玩樂,在楊堅的勸說下,還親筆寫信勸降馮冼氏,不要為難隋朝的軍隊。 馮冼氏得信後涕淚縱橫,想起當年與陳武帝並肩作戰,共創霸業,那是何等威武風光!如今子孫不肖以致亡國,怎不讓人感慨萬千。 「為了遵從君命,更為了百姓安危,老身決定歸順新朝,迎接軍隊入城。」隋朝大將韋洸本以為雙方將一較生死,沒想到根本無需犧牲,嶺南便盡歸隋朝的疆域,隋文帝楊堅得知後更是大喜過望。 歲月悠悠,馮冼氏不再年輕,幸而孫輩允文允武,人才濟濟。不料就在西元590年,自己的族人王仲宣竟然叛變,朝廷所派的大將韋洸戰死沙場,嶺南形勢又變得岌岌可危。「讓馮暄出戰,展示一下身手。」馮冼氏的命令卻讓馮暄十分困擾。「祖母難道不知,我和敵軍的幾位將領友好嗎,我該當如何?」馮暄裹足不前,故意拖延進攻,讓馮冼氏氣急敗壞。「這個孩子怎麼如此不分輕重,大局為重,百姓為要,個人私情又算什麼!」馮冼氏改派另一個孫子馮盎出征,並且囚禁了馮暄。 好在這場動亂很快便平息了,隋文帝十分欣慰,不僅赦免了馮暄的不戰之罪,還把兄弟倆同時封為刺史,馮冼氏則封為『譙國夫人』(相當於官吏一品大員的母親),最特別的是讓馮冼氏擁有兵權,也就是在必要的時候,譙國夫人可以不必徵得朝廷的同意,就自行調兵遣將安頓地方,這在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例子,馮冼氏堪稱是真正的巾幗英雄。 年近80的馮冼氏,還親自陪同皇帝派來的特使裴矩,在嶺南各州巡視,撫慰人民,眾人有鑑於馮冼氏這數十年來苦民所苦的辛勞,都畢恭畢敬的迎接使臣,裴矩把實際狀況上奏朝廷,馮冼氏再一次獲得隋文帝嘉勉,嶺南各部也尊稱她是『護國聖母』,護衛著百姓安居樂業。 馮冼氏在西元602年以90歲的高齡去世,隋文帝將其諡號定為『誠敬夫人』。她一生經歷了南朝的梁、陳和大一統的隋朝三次改朝換代,卻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念茲在茲都是嶺南地區的安定,她的孫子馮盎成為之後唐朝的大將,甚得唐高祖李淵的重視,因為他始終記得祖母的風範,憂國憂民,任勞任怨,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馮冼氏這一生的志業和成就。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