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懂得示弱,學會從信任出發的勇敢!

    一個工作中敢於擔當決策果斷的男人,卻是一個戀愛關係中的小男孩,連直視女友的眼睛都不敢;回到家沉默的丈夫,分享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在意的是評論而不是感情,對他而言根本不知道甚麼叫做「親密感」;朋友對妳很好、關心妳保護妳,但卻充滿著不安全感與佔有慾,試圖把其他人隔絕在你們兩個之外;你青春期的兒子很清楚:疏離可以帶來權力。他越是冷漠的把家人擋得遠遠的,你們就越容忍他的怪癖、晚歸⋯⋯

 

    太疏離或太黏膩,這些都是不健康的依附關係。

    如果你上網路書店,打上「依賴」作為關鍵字,幾乎所有跳出來的相關書名,都是教我們如何「擺脫依賴」、「不再依賴」、「破除依賴」。「依賴」彷彿是個負面無能的詞彙,獨立是好的,依靠別人是不好的,你如果想要成熟的面對多變社會,就必須治好你的依賴病。

   真的是這樣嗎?

 

    這本《適度依賴》要談的恰恰相反。這是我如此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兩位美國的依附領域研究權威心理學家,開宗明義地就告訴我們:「適度依賴意味著充分地信任別人,敞開心扉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同時,又有足夠的自信去處理關係中的衝突。」

    如果我們把人與人的依附關係,拉成一條橫線,會有三種情況:

障礙疏離型:缺乏自信、有敵意、不求助、防禦性行為。

適度依賴:自信自主、有安全感、懂得求助。

消極的過度依賴型:自我否定、逃避責任、以他人為中心

    最左邊的疏離,與最右邊的過度依賴,關係都是傾斜的。真正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不管是愛人、孩子、父母、手足,或者是朋友和同事,關係裏都應該有著:開放和真誠、關心和體貼、安全感與信任。

    因為這些,你能夠示弱,不怕打開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同時又有著自信,可以處理這些失落與衝突。

    不想跟人太冷,又怕太親暱的你,總是照顧別人而難有喘息的你,被冷待、被排拒,自尊銷蝕的你,以為求助是錯的,自責不夠好的你……

 

    儘管生命早期的「依戀風格」與「關係劇本」決定我們養成何種依賴模式,但我們還是能透過自省,用「適度依賴」,讓關係新生!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