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未來3-5年 亞洲畫廊將面臨危機?!

    「未來3-5年亞洲畫廊,將面臨空前的危機!」最近一群藝術高端從業人員聚會,有人語出驚人地作了以上表示。這個論點,曾引發討論,然而,在大家感同身受下,很快就成為共識。

    造成危機的因素,不外乎國際拍賣公司的亞洲策略調整,國際藝博會舖天蓋地,更重要的是,國際一線畫廊挾帶充沛國際影響力、資金、人脈優勢,在亞洲埋鍋造飯後,高薪挖角或敦聘已有豐富畫廊經驗、收藏家關係,以及藝術家譜系與評等,造成「掏空地基」式的藝術家流失、收藏家流失,處在亞洲的中小型畫廊,越來越難經營。

    「如果畫廊手中沒有具兢爭力的藝術家,在場地、人事、藝術家代理費,龐大開銷下,壓力勢必越來越沈重。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艱鉅程度,不言而喻。

    「國際畫廊從現成的拍賣公司、在地畫廊,網羅過去的人才,基本上具備語言溝通的優勢,在前面工作接觸到的收藏家資源,藝術家關係,在高薪高職位誘引下,他們必須傾囊而出,全力奉獻新職,而舊有單位重新培養需要時間,緩不濟急。

    立足亞洲的國際拍賣公司,因為還有戰爭藝術作支撐,夜拍也可以挾雜西方大師,容易撐住場面,但亞洲在地畫廊的體質財力,相對單薄,受衝擊的程度,難以言喻。

    最近歷歷在目的是,入駐北京798藝術區長達11年的佩斯北京,宣佈撤出中國市場,無獨有偶,長征空間也發佈聲明,稱再不參與藝術博覽會,實施一系列新的運營策略。在此之前的一年,經營畫廊20年的張明放同樣做出關閉空間的決定;站台中國也同樣決定暫停參加藝博會活動。

    重要藝術機構的撤離或轉變運營策略,是在目前中國大陸市場形勢下「斷臂求生」的無奈之舉,這些變化背後,正釋放藝術生態丕變的信號。

    雖然因素並不單純,明顯可看出國際畫廊對北京的考量,大不如前,而中國在地畫廊,因為國際畫廊入侵下,營運團隊被挖角、代理藝術家流失,帶來嚴重內挫力。

    據分析,一直在中國大陸,過去大概靠100位藏家,買走9成以上中國當代作品。其中,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烏利・希克(Uli Sigg)、喬治兵、王薇、余德耀都是中國當代藝術主要的買家。現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清倉易主、瑞士大使烏利・希克也把作品或賣或捐給香港M+,喬治兵忙油罐空間,余德耀、王薇注意力都轉向國際,加上,前陣子的葉永青事件,中國當代市場,明顯走向低潮。

    在過去2、30年,暴衝式的中國當代市場發展過程中,曾經熱烙了市集,富裕的不少藝術家,但欠缺自律的藝術家慾求,混亂的代理倫理,現在大環境改變,能夠受到國際畫青睞,接手帶進國際,少之又少。

    台灣藝術產業界尚來也有難言之苦,受限於規模,家族或小本經營,目前在全球化藝術產業競合關係中,很難打進國際社會。偏偏身手矯健的台灣藏家,全世界跑透透,重要藏家與國際大畫廊、拍賣公司,淵源深厚,在目前國際畫廊駐守香港,參與亞洲重要藝博會下,不少收藏家收藏方向,悄然從台灣本土、海外華人藝術,逐漸調整為西方藝術,這樣的改變,也對現有畫廊也造成交易上的嚴重萎縮。

    看來,藝術圈並不平靜,危機還是轉機,大家不妨多加思索。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