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實驗:被「非致命」鎮暴武器打中 對人體有什麼傷害?

世界上無論政體,各國幾乎都有鎮暴警察,應付群眾運動,包含人群管制、驅散人群,騷亂壓制以至暴動人群的鎮壓等,以防範更嚴重的暴力事件發生,維持社會秩序回復。

一開始鎮暴部隊會使用盾牌、木棍之類的冷兵器,壓制暴民與驅散。但在暴民使用簡易汽油彈、腐蝕性液體攻擊警察時,棍棒盾牌無法制止,使警察屢有傷亡,但如警方動用殺傷力強大的槍械,則會被輿論認為不是鎮壓,是對人民屠殺,激起更大的反抗,讓事件複雜化。

圖說:鎮暴警察使用棍棒與盾牌,實戰驗證無法對抗使用簡易汽油彈的暴民。

鎮暴武器分為氣體/液體型(催淚或刺激戰劑)與動能型(塑膠子彈、豆袋彈、漆彈等),國外Youtuber就實驗,人體目標被動能型鎮暴子彈打中時,會有什麼反應。

影片說明:國外Youtuber實驗鎮暴槍(塑膠子彈、豆袋彈)威力,值得一看

氣體、液體型鎮暴武器

「非致命武器」(non-lethal)被發明,首先登場的是催淚或刺激性(辣)藥劑,包含混在水砲中發射,或射程較遠的拋射式催淚彈,以及近距離噴灑式,能夠導致目標眼耳口鼻都受到強刺激性,呼吸道嚴重不適,眼淚直流,暫時失去正常活動能力。卻不容易對人體造成永久性損傷。

常用的催淚戰劑,包括CN(苯氯乙酮)、CS(鄰氯苯亞甲基丙二腈)、OC(辣椒素)等,都屬於刺激性強,但毒性很低的物質。這類武器由於軍方本來就在使用,所以軍用轉警用相對方便。

不過這類刺激性、催淚性武器的缺點,屬於通通有獎式的無差別攻擊,連警方也需配備防護設備,造成行動不便,但暴徒也可以配置防毒面具,讓這類武器失效。且大範圍的催淚瓦斯,室外容易波及無辜,在室內也無法使用,否則會令人有窒息喪命的危險。(近年有改良的催淚水劑、可以在室內使用)。

圖說:催淚瓦斯鎮暴方式不易控制,如風向或投放位置不對,容易波及無辜。

影片說明:法國警方使用刺激噴劑驅散民眾

動能型鎮暴武器

鎮暴槍械登場,原理是將「軟性子彈」以比較小的動能,或比較大的接觸面積打到人體上,通常不會如一般子彈侵入人體,只造成人體疼痛、瘀輕、最重骨折,而不容易造成巨大的,永久性的人體組織破壞,大致有下列幾種:

1、橡膠子彈:由塑膠或塑膠包裹金屬製成的子彈,有利用傳統子彈改彈頭,可由傳統步槍、霰彈槍發射,或專用子彈由專用鎮暴槍發射等形式,當然專用鎮暴槍比較安全,用AR-15、AK-47這類大威力突擊步槍,就算發射塑膠彈頭,威力還是很恐怖,且有從外觀無法判斷裝填何種子彈的問題。

圖說:一般突擊步槍發射的普通彈(右)與塑膠彈頭子彈。

塑膠子彈由英國國防部發明,在1970年針對北愛爾蘭的鎮壓行動中,首先使用。不過塑膠子彈在「實戰」驗證發現,如擊中人體弱點(如眼睛)或距離過近發射,仍能穿入人體,甚至致命。

1970年到1975年,英國警方在北愛爾蘭發射了55000發橡膠子彈,殺死了13個人,經過改良後的塑膠子彈,在1987年到1993年的巴以衝突中,仍有至少20人被以色列發射的的橡膠子彈殺死。2012年,韓國海警在取締中國大陸漁船越界撈捕時,也有一名中國大陸漁民被韓國海警發射的塑膠子彈擊斃。

圖說:大口徑鎮暴專用槍發射的塑膠子彈,結果發現仍有致命風險。

2、豆袋彈/泡沫彈

由於橡膠子彈威力太大,因此更「溫柔」的子彈被發明,豆袋彈(bean bag bullets)顧名思義是一個內裝有豆子的小尼龍袋,由於體積要大一些,所以大多數的豆袋彈是使用12號大口徑霰彈發射,或專用槍械發射。

泡沫彈也是塑膠子彈的一種,但使用柔軟、輕巧的泡沫塑料(Styrofoam)作為彈頭,而且通常還分為多塊,減少每小塊的質量。外形也不做成流線型或球形,讓彈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出膛後速度顯著降低?

這兩種子彈都在擊中目標時,是整個布袋或泡沫塑膠彈頭一起撞上去,接觸面積更大、更容易變形,所以殺傷力大大降低,但仍能把槍口動能轉移到目標身上,造成疼痛與範圍淤傷。

圖說:豆袋彈

不過豆袋彈與泡沫彈最大的缺點,就是打不準,由於故意設計空氣阻力大的外型,致使彈道不太穩定,如射擊距離太遠,有誤中非目標的可能性。


圖說:被泡沫彈打中還是瘀青蠻大塊

3、漆彈

漆彈以空氣動力槍發射裝填顏料的圓球,擊中目標後圓球破裂,漆劑將目標染色,可以作為模擬時暫獲運動競技。

而如果使用能裝填高壓空氣的槍械發射漆彈,較近距離擊中人體的威力,仍能讓目標產生強烈的疼痛感與淤傷,更重要的,能將目標染色,方便識別特定目標。

圖說:手持漆彈槍的美軍鎮暴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