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左化鵬/相思樹底説相思

每到這個時節,相思樹就會換穿金黃色的新裝,提醒人們春天已近尾聲,初夏即將來臨。

台灣的山林,到處都有相思樹。當年,梁啟超從日本渡海來台旅遊,將所見所聞,寫下十首「台灣竹枝詞」,其中一首寫的就是相思樹:「相思樹底説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樹頭結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

文人的情懷總是浪漫。這首竹枝詞帶有「空見相思樹,不見相思人」的況味。可是,當時台灣的農民,對這位老廣無病呻吟的詩詞,有如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農民們見到相思樹,總是二話不說,一斧頭砍將下來,或作薪柴,或作農具,或作槳櫓,或作種香菇的段木。

由於相思樹,材質堅硬、耐潮濕、且富彈性,礦工們用它作枕木,或作支撐礦坑結構的「牛條」,當礦坑要崩塌時,牛條不會直接斷裂,而是先發出啪啪的折斷聲,提醒礦工趕快逃命。所以有句臺灣俗諺說「聽見相思仔在哭,要命就趕快走」。

至於相思樹名稱的由來,「搜神記」中,記載了一段淒美的故事。戰國時期,宋康王奪舍人韓憑之妻,韓憑羞憤而死,夫人何氏也殉情自盡,宋康王又妒又恨,不讓他們夫妻合葬。不料,兩人緊鄰的墳塋,不久竟各長一樹,枝葉交接,根部相連,宋人就稱之為相思樹。

唐朝詩人白居易,據以寫下千古名篇「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為連理枝」。相思樹啊,相思樹,千古空流相思涙。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