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觀念藝術推廣 約瑟夫・科蘇思中文著作

享譽國際的觀念藝術大師約瑟夫・科蘇思(Joseph Kosuth,1945-),將在台灣出版中文著作。

4月20日,有幸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長李玉玲牽線下,達成中文出版的共識。已經是第4次訪台的約瑟夫・科蘇思,堪稱全球重量級觀念藝術家,是60年代觀念藝術的先軀,對台灣持抱濃厚情感。

曾為台灣量身訂作《世界地圖(台灣)》之作品,該創作以霓虹燈管再現了一幅約於1638年由荷蘭人所製作的現存台灣西部地圖,以霓虹地圖與文本的並置,喚出地圖所延伸的多方面意涵及相關辨證的思考,成為去年2月高美館「靜河流深」的重量級展品。

日前高美館舉辦國際論壇當中,李玉玲館長宣布約瑟夫・科蘇思的《世界地圖(台灣)》再次成為「城市聯合典藏庫房」的重點展品,透過劉培森建築師的操刀,成為永久裝置藝術,在建築中為藝術創造更多可能,並使之成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約瑟夫・科蘇思還曾以現代主義詩人郭松棻的詩《奔跑的母親》,作為台北機場捷運線的公共藝術作品的發想源頭,該件公共藝術,是他為有著認同(identity)困擾的台灣,找到有感情的歷史片段,讓出入機捷的旅客,產生溫馨的入口印象。

機捷線車站的站體是獲得國際普立茲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槙文彥設計。而公共藝術的創作者之一,正是觀念藝術大師約瑟夫.科蘇思,可說同為國際級大師參與,相得益彰。

為了深度了解台灣,約瑟夫・科蘇思比平常創作多花5倍心力,才完成的台北機捷公共藝術作品,然而,他非常慷慨大器,把作品當作禮物,無償贈送給台灣。因為他深切期待,透過機捷車站,民眾對他作品的體驗與思考,可以把藝術跟生活作廣泛連結。

約瑟夫・科蘇思在觀念藝術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60年代,他即為觀念藝術作了定義,跳脫了以往傳統藝術,是在生產美學物件,例如繪畫或雕刻,他應用語言,重新定義,強調藝術其實是溝通的媒介。他的著作,一直被視為經典,曾以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出版。李玉玲館長衷心希望透過典藏的翻譯與出版,把該經典觀念藝術,引進台灣、分享華文讀者。

看似嚴肅,卻很幽默風趣的約瑟夫・科蘇思很誠懇表示,他從不靠寫文章賺錢,但樂見著作,成為華人閲讀一部分。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