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常玉、塞尚、莫蘭迪同台 非商業受好評

    有些不可思議,在香港一口氣看到這麼多幅常玉(1901~1966)作品,而且與西洋經典大師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並列。

    這項展覽,掛名由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掛名策展人,在香港高古軒畫廊舉行。

    這也是隨著台灣收藏家實力,無遠弗屆,台灣優質藝術行政子弟,紛紛擠身國際一線畫廊,讓台灣收藏家的收藏,與國際知名畫廊有了嶄新連結,透過國際畫廊的經典藝術家,交錯呈現。因為與美術史上地位確定的經典藝術家,一齊出展,不但容易說服台灣收藏家,出借常玉作品,也讓常玉在高古軒畫廊與塞尚、莫蘭迪同台演出,水幫魚、魚幫水,墊高價值。

    來自台灣的高古軒資深總監王涵怡透露,這些作品,出借不易,保險費奇高。

    高古軒畫廊,是國際名列前矛的大畫廊,商業運作一等一,都是每一回國際重要藝博會的大贏家。這回騰出香港畢達行的畫廊,呈現完全不賣作品的純粹展覽,樹立「非商業」的形象,在巴塞爾藝博會、蘇富比嘉德等香港春季拍賣會齊上演的此時此刻,留住一片非商業的淨土,倍見不俗。

    掛名策展人的曾梵志在策展論述中指出,他喜歡的藝術家有很多,但這次所展出的這三位,總能引起他長久的激動,幫助我想通很多問題。

    在他看來,塞尚對色彩、造型和繪畫對象的考慮,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這些謹慎的思考是為了體現他不同於前人的觀察視角;莫蘭迪延續了這種方法,用畫面中的水平線和特意減弱的色彩對比關係模糊了抽象和具象的邊界;而常玉對畫面的處理方式跟前兩位非常相似,但他的態度是東方的,更像一名旁觀者,他在用油畫描繪心中的水墨。這三位偉大畫家的作品之間,存在著一條有趣的視覺線索,不僅啟發了後來的創作者,也啟發了觀眾用一種新的角度來理解繪畫。

    曾梵志強調,他並非從書本讀到以上觀點,而是從畫面中看到了它們。他希望仍然用視覺的方式而不是依賴語言,把他觀察到的這些細節擺放出來,傳遞給觀眾。

    曾梵志同時表示,藝術家們常常這樣幹,將眼睛看到的一個微小之處不斷放大,加以消化,再找一天讓它以另一種面貌出現。他認為,繪畫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發展到了今天。所以在當代繪畫中,創新並不是憑空出現的,現在和未來固然重要,找到跟過往的連結同樣也很重要。

    曾梵志說,這個展覽可能並不是外界想像中的那類展覽,他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類策展人。作為一個畫畫的人,他這次是用一個繪畫展覽的形式,來表達他對這三位偉大畫家的一些作品觀後感。

    塞尚素有現代繪畫之父之稱,要了解近百多年來現、當代繪畫,必須先去了解塞尚。那為甚麼展覽是塞尚加莫蘭迪加常玉,這種史無前例的配搭?曾梵志解釋說,他始終相信繪畫只關乎於觀看之道。它更依賴的是眼睛、是感受,而不是語言。他同樣也希望觀眾能意識到這一點,也能通過觀看繪畫來理解繪畫,進而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內心世界。

    香港高古軒畫廊的「塞尚、莫蘭迪和常玉」展覽,從3月26日至 5月11日。地址在香港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7樓。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