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杜達美 最精彩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在東京

 「這是我們聽過,最好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太令人感動了!」

 20日晚上從日本東京山得利廳(Suntory Hall)走出來,來自台北一群馬勒迷,不約而同地樹起大姆指,讚嘆連連。

 這是由知名指揮家杜達美內(Gustavo Dudamel,1981-)指揮洛杉磯愛樂(Los Angeles Philharmonic,LA Phil),詮釋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兼具細緻、狂野、感傷、戲謔、絕望,又重燃希望,迴盪轉折,扣人心弦。

 今年38歲、原籍委內瑞拉的杜達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洛杉磯愛樂(LA Phil)指揮,他的第一場演出就是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一鳴驚人,該交響曲,是馬勒在28歲時創作的,同樣是28歲,英雄出年少,杜達美因而被推崇為中壯輩當中,最能詮釋馬勒音樂的國際指揮家。

 果然,28歲對28歲的緣起,接著靠著音樂繼續神交,也一再地惺惺相惜,20日的演出,正是英雄解英雄情愁苦難下的音樂饗宴,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成立於1986年的日本東京山得利音樂廳,是標準的葡萄園式音樂表演舞台,視覺寬闊,音感極佳,連客席座椅都很舒服,在那裡欣賞杜達美演出的馬勒交響曲,真是樂迷夢寐首選。

 杜達美以剪裁合身的短西裝禮服,黒色領帶上台,帶領全部黑衣衫黒領帶的洛杉磯樂團員,彷彿對離世已108年的馬勒,獻上一份淡淡的黑色敬意。

 當指揮棒慢慢揚起,音樂悄然飄出,由遠而近,慢慢加音加響,手夾指揮棒的杜達美,像位訓練有素的舞者,隨著旋律,翩然起舞。他一下前傾,一下後仰,屈膝蹬足,時而蹣跚挪步,時而作雲遊狀,完全把譜曲熟記腦海,樂團音符與他的肢體,完全相融,靜坐在指揮台後側的觀眾,感受更直接,彷彿跟著他的指揮棒與肢體,搖曳擺動,如痴如醉⋯⋯。

 早在1888年春季,28歲的馬勒,詩性大發,狂熱創思下,在短短6個星期,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多樂章交響作品。然而,對於該如何定位這部作品,馬勒經過好一番猶豫,最初在1889年以「分成兩部分的『交響詩』」之名稱首演;4年後的1893年,再次上演時改稱「《巨人》,一部交響曲形式的音詩」;最後在1899年以《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的名稱出版。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謠《兩隻老虎》,被他改成小調,成為第三樂章重要的主題素材,構成一首時而神祕憂傷、時而諷刺輕浮的葬禮進行曲。而曾帶有〈從地獄到天堂〉之標題的終曲第四樂章,則象徵巨人的昇華。

 馬勒崇尚自然,他的作品,很多都與自然有關,《第一號交響曲》帶有明顯舞曲節奏感,據說是他少時受到舞曲影響而帶入創作,所以,馬勒在樂章中,把優美的舞蹈導入,讓整個樂團浸淫在熱鬧氣氛之中。

 洛杉磯愛樂(LA Phil)的銅銅樂手,素質非常整齊。樂曲開首的高音A,就如晨光乍現的破曉之歌,柔弱的樂韻,描寫著清晨令人屏息美景。木管扮演著被陽光喚醒的鳥蟲,小號從舞台側門的內室傳出。即將甦醒的野獸,各式飛禽,在清晨中呢喃細語,為寧靜平添熱鬧。單簧管的四度動機作引子,引領樂曲進入D大調的呈示部。大提琴奏出的主題來自馬勒的歌曲作品《流浪青年之歌》的第二樂章《今晨我走過田園》,而其他樂器則以對位法處理。發展部速度漸慢,低音鼓發出不安定的聲音,暗示大自然中的危機,但「杜鵑」動機仍保留著。弱音器的小號在高鳴,慢慢將樂章推向高潮。能量猛然爆發,最終樂章在激昂的氣勢下結束。

 第三樂章,旋律來自波希米亞古老民謠《雅各兄弟》(Bruder Jakob)《打開蚊帳》或《兩隻老虎》,馬勒把它轉為小調,更饒趣味。伴隨豎琴的撥奏,裝上弱音器的小提琴拉出浪漫而淒美的新樂句。和首樂章一樣,該段柔和的樂句,其實選自馬勒的歌曲作品《流浪青年之歌》的第四樂章《情人的藍眼睛》。這段樂曲,象徵從苦難中解脫,旋律也顯得如此溫柔、安詳。

 終樂章以「如暴風雨般」 為指示,描述人們在險惡環境下,冒著淒風苦雨前進;又在疲憊低潮中,重燃奮起鬥志,與風暴迎面對抗;就如同人與自然的直接角力。當天候漸趨平靜,弦樂奏出,從第一樂章中發展過來的旋律,緩慢而和諧。一段陰暗的下行半音階過後,音樂爆發出來。不久銅管帶出第一主題,進入被指示為「粗暴」的部分。所有樂器變得瘋狂,圓號氣勢磅礴,奏出該樂章的主題,如同一個巨人在大地躍起。音樂轉趨平靜,第一樂章的清晨景緻再現,然後再由中提琴作過渡,音樂爆發出無比的能量。馬勒眼中的大自然世界,壯麗雄偉,又饒富溫柔,生氣盎然的同時,也籠罩死亡氣息。

 當信號樂去除弱音器,堂而皇之以D大調奏出,這正是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調性,就像大船歸位一樣,發展部的聖詠也受到激勵,大跨步的前進,中間還要法國號奏者站起來吹,也許再加一支小號和長號更好,更可以提高聲調,觀眾心理無不跟著應和吶喊著,宏偉激昂,像風雨交加般,最後以D大調堂而皇之的結束全曲,讓人充滿無限希望。

 杜達美在全曲的起落中,以肢體動作,深刻表情,完全貼進作曲家的內心世界,曲終人未散,帶來在場觀眾如雷掌聲。

 多位來自台灣各角落的音樂饕客,齊聚山多利音樂廳,向馬勒音樂致敬,也為杜達美而來。散場時,大家不約而同以高度肯定語氣表達,聽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以來,最感動的一次!

 而資深馬勒迷林衡哲,寫過馬勒傳記,年屆七旬,還像追星小孩,跟著馬勒音樂演出全世界跑。他在散場時,逮獲野生版的杜達美,向他表達台灣樂迷的衷心感激之情。因為前次杜達美在高雄衛武營演出馬勒《第五號交響曲》,藉由衛星轉播全球,使台灣衛武營音樂廳,成為全球40個文化地標之—。換了便裝、凖備離場的杜達美,不失熱情,看到老樂友招手,也停下腳步,彼此對話起來。杜達美說,他對台灣聽衆的熱情,印象非常深刻,他相信不久的將來,還會再來臺灣演出。

 杜達美也好,洛杉磯愛樂也罷,甚至是馬勒交響曲,都成為台灣音樂饕客,行腳全球音樂廳的期待,只要演出成功,再遠都值得。

 這份期待,始終由音符的感動出發,彌足珍貴!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